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杂志里,盖茨以48 亿美元名列第二,但到1992 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微软股
票升至每股114 美元,并且由于旱些时候每两股派送一股,盖茨拥有的股票
更多了,价格又不跌反升,他一下子拥有70 亿美元市面价值,跃居《福布
斯》排行榜首位。
这个湖滨中学时代的电脑发烧友,年仅37 岁,就已成为世界上最富的
人。
但更多的财富还在等着这个神奇的人物。
六、时代骄子
“微软帝国”建立以来,微软公司在软件市场上所向披靡,自然树敌不
少,竞争对手对他的一举一动都盯得很紧,并在它所到之处布下了诉讼陷阱。
1990 年开始,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接到了许多微软公司的对手们的控
告信,于是司法部门开始调查微软公司。他们发现这一案件极其复杂且牵涉
面广,但控告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呼声:微软公司在操作系统软件市场上超越
经营权限,利用其他公司的技术偷梁换柱、占领市场。
1993 年夏,美国联邦贸易委员结束了这一调查。尽管没有足够的理由,
该委员主席珍尼特·斯泰格尔固持已见,坚持要对微软公司强行制裁,但终
因朱获多数支持而不了了之。
虽然联邦贸易委员会已着手调查微软的违反竞争行为,并很有可能援引
《反托拉斯法》作出不利于微软公司的裁决,但如果不出所料这或许不得不
拖上好几年。
果然,1994 年7 月16 日,美国司法部才下了一道命令:要微软公司与
联邦贸易委员会达成庭外和解,不再控告微软公司违反垄断法条例,破坏自
由竞争的罪名,但是微软公司接受的条件是必须改变它推销软件的手法。微
软公司妥协了,与司法部门达成庭外和解。
但没过多久,司法部门又盯上了微软。
盖茨想不断扩张自己的软件王国。1994 年底,微软公司宣布斥资20 亿
美元兼并一家软件公司——直觉公司。
盖茨愿意耗巨资兼并直觉公司,无非是看中了后者的一个应用软件“加
速”。“加速”是市面上最畅销的个人电脑财务软件,它占据了美国财务软
件市场的70%,而微软公司的财务软件市场占有率仅7%。盖茨希望通过兼
并推出“微软加速”软件在网络上使用,顾客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财务管理。
微软和直觉公司都认为这个合作天衣无缝。
然而,1995 年4 月,美国司法部在三藩市提出诉讼,指控微软公司和
直觉公司合并将使有关产品价格上升,以及使增长中的个人电脑财务软件市
场失去创新的机制。
盖茨备受困扰,日夜坐卧不安,在与司法部门的僵持中,1995 年5 月21
日,微软公司不得不宣布取消与直觉公司的合并计划。
因为此时,一项更重大的事件即将发生,微软公司无心与司法部门就合
并一事周旋。
这就是产生了“世界波”的“视窗95”正式推出。
在“视窗”3。0 之后,微软公司于1992 年推出支持多媒体的“视窗”3。1
版,又于1993 年推出支持网络的“视窗”
NT 版,都大获成功。
至此,“视窗”已发展成了一代新的操作系统。图形操作系统工业标准
已非“视窗”莫属。
微软公司又一次领导了潮流,各大软件公司又纷纷向“视窗”靠拢,正
像当年向MS—DOS 靠拢一样。包括莲花公司在内的著名软件公司纷纷把自己
的畅销软件标上“视窗”印记。为“视窗”开发的应用软件数以万计,而且
还在与日俱增。
“视窗”还在不断发展中。1994 年,微软将“视窗”新3。1 版命名为
“芝加哥”;1995 年,将推出“视窗”
NT 的新版本“开罗”。微软公司给“视窗”的的未来版本两个地名,
寓意深远,表明“视窗”的目标远大、路程漫长,要一个驿站一个驿站地走
下去。
1993 年11 月,美国的著名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了一年一度的世界秋季
康迪斯大展。在金碧辉煌的阿伯丁剧场,比尔·盖茨演示了“芝加哥”的测
试版,当显示器屏幕上出现了芝加哥的美丽风光时,电脑爱好者都为“视窗”
的未来而热烈鼓掌。
这个“芝加哥”后来正式定名为“视窗”95,微软希望“视窗95”能
够占领未来整个操作系统市场,而“视窗NT”则占据商用大型电脑网络的
市场”
“视窗95”是针对目前电脑操作的复杂化而来的,他的图形界面,即
插即用功能,多任务操作,无疑,是使电脑操作更简单化、社会大众似乎以
一种迎接软件救世主的心态来期盼全新的电脑时代降临,在这种社会脉络
下,“视窗95”并不只是一个软件,同时也是反映个人电脑用途和趋势的
榜样。
盖茨正是用“视窗95”来实现他“将计算机还给人民”的愿望。
称为“世纪软件”的“视窗95”定于1995 年8 月24 日零时正式发行。
为了这个“世纪软件”的宣传,微软公司决定拿出2 亿美元为其做广告,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促销活动。微软公司用推广流行音乐的方式推销它
的产品。英国“滚石乐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名为《把我启动》,其
中的“启动”一词,也恰是“机窗95”一个功能的名称,因此,微软便与
该乐队商量购买版权,将那首歌用作广告背景音乐。
在美国历史上,从没有任何单一事件,像“视窗95”上市那样引人注
意。报纸、电台、电视台不断出现连篇累犊的报道。500 多名记者,应邀先
后采访微软总部,听盖茨大谈新软件将如何改变世界,在大众传媒中,当时,
到处都可以看到盖茨的囹像、听到盖茨的声音。社论、评论、报道广为流传,
每个人都兴奋地等待“视窗95”的推出。
奇迹再次出现。
在“视窗95”推出的当天,在美国就销售了30 万套,4 天内,全球销
售突破100 万套,到95 年底,全球销售达到3000 万套。
这年,微软年度营业额高达270。4 亿美元,年收益为17。8 亿美元,盖
茨的个人资产已达到134 亿美元。
盖茨从无到有,从一文不名到富甲天下的创业历程,正好20 年,也就
是说,这期间他平均每天赚180 多万美元。这种如有神助的奇迹,在当今世
界堪称绝无仅有!
敏感于世界的盖茨把目光投向了正在向现代化前进的中国。
1994 年3 月,盖茨来到了中国,当他以微软公司总裁的身份第一次会
见江泽民主席时,事情并不顺利。平时会见部下时,由于准备比他们更充分
一些,他常使雇员们感到胆怯。这次则反过来,他尝到了准备不足的滋味。
尽管江泽民对盖茨在计算机业界方面的知识印象深刻,但盖茨与中国人
做生意的策略还是显得略逊一筹。以致江泽民告诉益茨,如果美国人对中国
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也多懂一些,就会更聪明些。
1995 年9 月份,盖茨再次来到中国。这一次他作了充分的准备,阅读
了不少有关中国的书籍,并与一位纽约已退休的一位中国问题专家长谈,向
他请教。这一次,盖茨与江泽民交谈热烈,涉及家庭、文化、软件、甚至更
流行的国际网Internet 等多方面的问题。
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即使一时成功不了也决不放弃的个性,正是盖茨
的鲜明特点。
过去的一年来,随着微软的成功:盖茨会见了美国、澳大利亚、中国以
及欧洲几个国家的领导人。作为美国的一个技术企业,微软在经济上的作用
越来越明显,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盖茨本人代表着财富,意味着成功,
同时在许多方面象征着美国经济的未来。
从他的角度出发,盖茨说:“怎么把信息技术与一个国家联系起来,是
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像个人计算机工业,不要一个管理机制。当前,我
们需要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潜力的通信网络。”
盖茨在国外也许比在美国更受人尊敬。微软一位负责远东事务的副总裁
说:“比尔在中国和远东,要是有什么不一样的话,就是比在美国或欧洲名
气更大些。人们把他看成是一个计算机工业的先锋、一个有预见性的企业家。
甚至在校儿童也知道他,读有关他的书。”
盖茨去中国度假是早有安排的,会见江泽民主席是内容之一。“视窗95”
在美国和欧洲推出之后,他把计算机扔在一边,带上他的新婚妻子美琳达·弗
兰奇和10 来个朋友一起,开始了中国之行。
旅行伙伴之一是世界第二富翁华伦·巴菲特。他对盖茨从工作中脱身出
来的能力感受很深。他说:“据我所知,他离开工作整整17 天,一次也没
有与他的办公室联系过。他从工作中脱身的能力比我强”。
一年两次离开工作,作为“思考周”,对盖茨来说十分重要。在华盛顿
州的一处住所、他单独前往思考着、阅读着、写作着,琢磨着未来的蓝图。
两年以来,他的课题是:国际网络Internet,就此,他展开了《未来之路》
的构想与写作。
“追赶信息技术,并与之一起前进,正是我一主最美好的事情”。盖茨
并不否认,他是一个崇尚技术的完美主义者。
在20 年前,他和保罗。文伦在创建微软公司时曾梦想:“在每一个家
庭中,在每台办公桌上,都有计算机”的美好前景,20 年来,他努力“把
计算机还给人民”,为此,他推出的“视窗”操作系统完成了一场深刻的革
命,他是计算机“新教”运动的马了·路德。
但仅有激情、勤奋是成就不了这场变革的,美国企业家无不称赞盖茨经
营有方,使微软能迅速适应新技术和新的发展趋势,“他们像风一样,能很
快改变经营方向。盖茨驾驶着一架战舰,但他像条鱼一样机动灵活。”
盖茨很清楚,随着未来世界利益联结在一起,如果想再次像20 年一样
在微软取得成功,他必须再造辉煌。这么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刚过40 岁。
相对年轻的年龄优势,确实使他利剑在手,前程无量。
有人说:“盖茨在一帮年长的政治家中间像个少年。他青春年少,有强
烈的学习愿望,能适应外部世界的变化,愿意接受新的挑战。”
他的朋友说,盖茨总在不断地学习,对于一个承认他以前在哈佛大学极
少听课的人来说,这实在是很有意思。
他的办公室很大,看起来没什么摆设,在座椅的那一头,一幅巨大的奔
腾芯片悬挂在墙上。另一面墙上则挂着爱因斯坦的照片。书架上摆着两个水
晶球,一个地球仪以及各类文选书籍。
这些日子以来,他已习惯于在他的办公室上伏案撰写专栏文章由纽约时
报发表,并被100 多家报纸转载。他与内森·迈哈尔德合著的书《未来之路》
描绘了他未来的蓝图。这本书搞得很辛苦,盖茨也承认有些迟了,已于1995
年11 月在世界各地发行。
1995 年11 月13 日,沙漠上的美丽赌城拉斯维加斯再次迎来了计算机
世界的盛会:康迪斯大展。计算机业界巨头再次聚会,再次掀起信息革命高
潮。
这次巨头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一场更具深远意义的革命:网络
时代的到来。最引人注目的是“蓝色巨人”IBM 总裁郭士纳及“微软帝国”
总裁比尔·盖茨所发表的演讲。
为了打好网络市场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