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有关伤寒论六经争论-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病证。所以陈修园在《伤寒论浅注》中说:六气本标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一,这不仅把经络、脏腑的病变包括在内,而且将六经病证提高到天人相应的高度,使经络、脏腑经络等观点更深化了一步。
邪正斗争说: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说:“太阳之为病,正气因受邪激而开始合度之抵抗也,阳明之为病,元气债张,机能旺盛而抵抗太过也,少阳之为病,机能时断时续,邪机屡进屡退,抵抗之力不能长相济也,太阴少阴之为病,正气怯儒,全部或局部之抵抗不足也,厥阴之为病,正气相搏,存亡危急之秋,体工最后之抵抗也。”把六经病的发病归结于正气抗邪能力有六种不同的程度上。
阴阳消长说:时振声在《伤寒论的六经与六经病》中说:“六经辨证是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以阴阳相互消长来说明急性热性病的动态变化,同时贯穿于整个急性热性病的全过程。不应单独局限在某个脏腑,或某条经络的损害上来看问题,否则就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急性热性病的辨证规律。”
病理机制体系的出发点是从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认为六经不是单纯的脏腑经络的损伤,而是脏腑经络在外邪的作用下引起的应激反应,因其应激的程度不同而有六经病证的划分。
2 。3辨证纲领体系
这个体系是学者的目光又返回到外部观察的角度,只是其研究法不仅涉及外部的症状,而且也涉及内部的病理变化。既有独立的证候分析,又有相互间的联系,使一般的辨证法发展成逻辑思维的方法。这个体系包括八纲说、六病说、辨证纲领说等。
八纲说:明朝方隅在《医林绳墨?卷一伤寒又论》中说:“抑尝考之仲景治伤寒着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观其问难,明分经络施治之序,缓急之宜,无不反复辨论,首尾贯赅,如日月之并明,山石之不移也。虽后世千方万论,终难违越矩度。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己。若能究其的,则三百九十七法,撩然于胸中也。”这种八纲说将伤寒病归入了八纲辨证的范畴。
六病说:赵锡武认为“六经当为六病”。这是因为经络是组成人体的一部分,而“病”是机体阴阳失调的结果。经络的六经是生理的,其循行的路线是固定的,无病也依然存在。六病是病理的,是人为划分的,无病则不存在。经络的病象只出现于循行部位及其所属的脏腑,六病的表现则是全身的。经络的阴阳是用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的属性,它是由脏腑的不同及其循行于体表部位的不同而决定的,六病的阴阳是用以说明疾病的属性,它是由病势、病位、病体决定的,包括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这种观点是在八纲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而成
的,涉及了经络病变、脏腑病变的位置、属性等问题。
辨证纲领说:中医院校教材《伤寒论选读》及其以后的修改本认为:《伤寒论》的六经,就是辨证的纲领,又是施治的准则。认为六经是通过对各种证侯的分析、归纳、综合,找出病变的部位、证候的特点、损及的脏腑、寒热的趋向、邪正的消长等,使之系统化,形成六个辨证纲领。通过辨识这六个纲领可以了解到抗病能力的强弱、病理生理及病因的特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从而确定相应的治法和选择恰当的处方。
六经辨证体系说:杨育周氏在其近着《伤寒六经病变》中提出了“六经辨证体系”说。这个学说综合了形态学、生理病理学、症候诊断学的概念,提出六经“是以脏腑、经络为中心”对人体部位的划分,由于这些部位与脏腑及脏腑气化功能所涉及的组织、器官的不同,在外邪侵入后,邪正交争的状况各有自己的特点,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部位的划分因深浅层次的不同,病邪侵入后亦自然具有深浅的差异。深浅的差异与生理病理有关。阳明与太阴同居中土,为三阴之表”、“厥阴为少阳表里之脏,为阳热内布外达的枢纽”、“少阴为人体一身阳热之本原,是邪正相争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所以六经排列的顺序应该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六经不仅涉及因风寒而引起的病证的辨证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八纲、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的辨证问题。因此,杨氏认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不仅是“辨证纲领”,而且更应该是“辨证体系”。
杨氏还认为六经辨证虽然是一个辨证体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只适于风寒外袭引起的外感病,而不适用于妇科中的经、带、胎、产及儿科的辨证,《伤寒论》中提出的施洽原则在脏腑、经脉,气血津液的恢复等论述的不足,所以,杨氏认为这个辨证体系虽然有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但不能取代其它辨证方法,尤其是不能取代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而用于温热病中。但是六经辨证体系因其本身的辨证特点和特殊性,其它辨证方法也不能取代它。
六经辨证体系说使六经实质的研究涉及的内容又有了扩展,既指出了六经与生理病理有关,又指出了与部位、诊断、治疗、其它辨证有关。由脏腑经络气血的实质性研究,扩展到辨证的各个方面。这种研究不仅为今后的研究给予了启示,而且也为落脚于临床实际提供了思维的线索。
3六经研究间的相互关系
3。1六经概念研究的关系。历经了一二千年。阴阳概念的产生为六经概念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周易》在阐述阴阳的概念时,又将阴阳的运动变化抽象地概括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过程为六经概念的产生提供了雏形。《黄帝内经》中的六经概念及其应用就是在《周易》阴阳概念及其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四象、八卦提供的思维方法加以扩大和发展的,确定了三阴三阳的基本内涵和 “阳明”“厥阴”的基本位置。在运用到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病理、辨证、论治、预防、养生等各个方面时,又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内涵。在生理方面根据脏腑经络的功能特性给予新的含义,既有部位的划分又有功能特性的划分。在病理上根据邪正交争的状态,症状的表现等而有不同于生理的含义,从而形成了“医学易”的六经概念和学科体系。
《伤寒论》的六经,不仅继承了《周易》的阴阳概念和理论体系、思维方法,而且还根据《黄帝内经》有关阴阳的阐发、六经概念的内涵应用到外感风寒而引起的疾病的辨证论治上,使六经的概念更加广泛,更加具体,更加实用。
3。2六经实质研究间的关系
六经实质的研究自《伤寒论》成书后经过历代医家的艰苦努力,逐渐形成了三大体系。其中人体组织结构体系属形态学的研究,病理机能体系属机能学的研究,辨证纲领体系属逻辑思维的研究。
人体组织结构体系着眼于人体的脏腑经络的组织结构,自里而外或自外而里地观察、研究、分析《伤寒论》的内含,认为六经是脏腑经络在外邪的作用下,引起生理病理的变化。因其程度的不同而有六种不同的类型,这六种类型就是《伤寒论》的六经实质。这种研究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六经,是有物质性的理论基础。
病理机制体系在人体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着眼于病理方面进行研究,认为《伤寒论》的六经实际上就是脏腑经络在外邪的作用下产生的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影响到气化功能,阴阳的消长以及邪气与正气的斗争关系,因这些病理上的应激反应不同,而有六经的表现。这种病理机制体系的研究只涉及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并将这个方面向纵深处发展,为六经实质的研究提供了动态思维的方式。
辨证论治体系综合了前二个体系研究的成果进行了高度地概括,指出了《伤寒论》的六经既有物质性,又有逻辑思维性,是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原则、纲领和实施的手段。
由此可见,六经实质的研究自古至今都没有离开物质是第一性的认识,这与《周易》对阴阳、四象的理论形成没有脱离世界是物质性的观点完全一致。这些研究都承认脏腑经络在外邪的作用下,引起生理病理上的改变,这种研究又是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统一的整体观念。其研究虽然彼此观点有所差异,但是相互之间仍然是相互补充,相互发展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虽然目前对六经的实质问题仍在深入地研究,但是轻率地否认或肯定前人的研究或某个体系中的某个观点都是不利于对六经实质的认识和研究的。

1994年第2期天津中医学院学报N0;2 1994


六经辨证论治研究现状、评价及展望(上)
厂州中医药大学(510407)熊曼琪
深圳市中医院(518033)龙新生

关键词 《伤寒论》六经实质、六经辨证、述评
提要 对近50年来六经实质的理论假说,六经实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以及六经的辨证与治则方药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评价,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
《伤寒论》由于其奠定了辨证论治之基石,一直受到后世医家高度重视,尤其是建国以来,对《伤寒论》进行了多视角、全方位的研究,有关《伤寒论》研究方面的文献报道不计其数。鉴于六经辨证论治研究方面的文献综述尚未见系统的报道,故本文就近50年来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报道进行综述与评价,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一简要展望。
1六经实质研究之理论探讨
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六经的基础上的。六经是《伤寒论》中最基本的概念。自宋?朱肱在其《类证活人书》中首次将《伤寒论》三阴三阳称为 “六经”以来,有关“六经”的涵义及其实质一直是各学者聚讼的焦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对六经实质的认识,大致有以下一些观点。1。脏腑说。鲁氏继承了李时珍的“脏腑说”观点,认为六经病的病理变化是以肺、心、胃、胆、脾、肝、肾等7个脏腑为基础的,而除此之外的病变都是延伸的'1'。2。脏腑经络说。吴氏通过《伤寒论》与《灵枢?经脉》篇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六经就是十二经络及所属脏腑,其中包含了表里、阴阳、气化、层次、阶段等因素。并认为“关于六经实质的各种观点皆可统一于此”'2'。3。脏腑经络气化说。郝印卿氏认为:解释《伤寒论》六经,应将脏腑经络气化三者有机地结合,其中脏腑经络是物质基础,气化是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3'。4。病理层次说。郭氏认为:六经是患病肌体阴阳失调后,依据其阴阳失调的程度(即阴阳量的大小)而划分的六大病理层次,这六大病理层次里面又可分为若干较少的病理层次,将这种小的病理层次的反应和针对其治疗的方药联系起来就构成了汤证'4'。5。证候群说。自陆渊雷在《伤寒论今释》中提出证候群说之后,不少医家均推崇其说,如任应秋氏认为:三阴三阳是6个不同类型的证候群,随患者肌体的不同而出现,亦随着肌体对疾病不同的适应力而随时演变着,不能孤立地看待它'5'杨氏、个氏均认为六经病就是6类症候群'6;7'。6。 六病说。持此观点者认为《伤寒论》只有太阳病、阳明病之称,并无太阳经、阳明经之说,而“病”与“经”是本质绝不相等的两个概念,前者是病理概念,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