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金门槛截短了一段。次日清晨,蒯祥发现后吃惊不小,上面降罪下来,如
何承担得了。必须尽快想办法补救,可这金门槛用材特殊,无材料可替代。
蒯祥苦思苦想许久,觉得只能将材用材,把金门槛的另一头也截短一段,再
在门槛两边各做一个槽,做成一个活动门槛。只见金门槛上刻着两朵牡丹,
花红叶绿,鲜艳富丽,顶部还雕着一对狮子,玲珑可爱;门槛可折装,轿子
车马可直进直出,很方便。明成祖和众大臣看后非常赞赏。
后来建筑业把这种活门槛叫“金刚腿”。
蒯祥发明“金刚腿”是因祸得福。这种逻辑思考的方法告诉我们,当遇
到某种灾祸时,要注意既要思考祸的一面,又要注意另一方面是否是福。祸、
福是可以转化的,认识到这一点,可以激励人们不要在灾祸面前惊慌失措,
应尽力排除或减少祸患带来的损失,力争坏事变成好事。
河中失石如何找
清朝时候,沧州南面,有座寺庙傍河而立,寺门毁坏了,两个石兽也一
并沉入河中。十多年后,僧人募捐重新修整寺庙,在落水处打捞石兽,却不
见踪影。按老经验,众人驾了几条小船,拖了铁耙,顺流而下找了十几里,
还是杳无踪影。
一个老河兵听到后,笑着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老河兵
认为,石兽很重,河沙却很松浮,水不但卷不走石兽,其反冲力反而将石兽
向上游一面的沙子冲走了,越冲越深,出现坎穴,石兽便会倒在坎穴之中。
如此循环往复,石兽便不断向上游翻滚。打捞者溯江而上,果然在上游找到
了石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必须正确地把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正确对待
“经验”和“感觉”,要看到它们的局限性,重视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实践取
得的技能和知识。
驯驴
郑板桥的出生地兴化镇,有个凶狠阴险的绅士。他在镇上开当铺,在乡
间置田产,是一个老奸巨滑的吸血鬼。更刻薄的是,他制定一条规矩:凡欠
他的债,种他的田,进出他家当铺的人,见到他都得给他叩头、让路,如有
抗拒,他就送你坐牢。
痛恶这个劣绅的少年郑板桥,发现他有个癖好——有事出门就骑驴。郑
板桥琢磨着抓住他这个习惯治治这个坏蛋,替大家出口怨气。
那绅士的毛驴总拴在他家房前的一棵槐树下。郑板桥趁人不在偷偷地上
前用竹鞭猛抽驴屁股,抽一鞭,就向驴鞠个躬,这样反复多次地打,也反复
多次在地给驴鞠躬。时间长了,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向驴鞠个躬,那驴子
就像被打疼了屁股似的,惊得乱踢乱蹦。
一天早上,劣绅骑上毛驴到官府答对一件案子,要官府替他整治“刁民”。
郑板桥迎面走来,恭恭敬敬地给绅士老爷深深鞠躬,绅士满心高兴,可是他
的坐骑却吓得连蹦带踢,顿时把他狠狠地摔到乱石堆里,摔得鼻青脸肿。从
此郑板桥见他骑驴,总是鞠躬,他也总是挨摔,吃了不少的苦头。
绅士回到家里,悄悄地对他的小老婆说:“郑家那小子,别看他家穷,
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他向我鞠躬行礼,我都受用不起,每回都从驴背上摔下
来。”他老婆说:“以后你就让他免礼吧。”
郑板桥驯驴治劣绅的办法,用科学道理讲,就是使驴的大脑皮层形成兴
奋灶,利用“条件反射”,使驴乱蹦乱跳,摔倒劣绅。但是,郑板桥当时还
只是个孩子,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学说也是 150 年以后的事。从哲学上讲,
条件反射的认识也不外乎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听言务尽
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四库全书的总编纂纪昀(字晓岚),他在未任
朝廷命官之前,是一个刚正不阿、刻苦读书、怜爱乡邻的学子。
一次,有一户豪门乡绅,要给自家老太太庆 70 岁大寿。“人生七十古来
稀”,做寿那天,那个豪绅家宾朋满座,热闹非凡。大家都围坐在厅堂上喝
酒,席间自然有许多人为老太太题诗祝寿。其中纪晓岚也被请来了,在众人
一片热情的“请!请!”声中,他不得已走到书案前,饱蘸浓墨,举笔赋诗
一首。众人围拢过来,只见他第一句写的是:
这个婆娘不是人
此语刚出,举座失色,心想:这下纪晓岚可闯祸了,但纪晓岚却异常镇
定,马上又接着写出了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老太太的儿孙们见了,转怒为喜。“不是人”而是“九天仙女”,怎不
叫人高兴呢?
纪晓岚不慌不忙地又写出了第三句:
儿孙个个都是贼
围观的人们看了再次哗然,个个勃然大怒,瞪大眼睛,看纪晓岚如何收
场。只见纪晓岚目不斜视,十分自然而又泰然地将笔轻轻一转,写出了诗的
最后一句:
偷得蟠桃奉至尊
众人一见纪晓岚如此结句,虽然心中不快,但也无言以对,只好改颜赞
许了。
这个故事从某种角度上告诉人们一个“听言务尽”的道理。因为世上的
一切事物就如纪晓岚那首诗一样,都是相互有机联系着的,有其存在和发展
的全貌,不能形而上学地割裂事物的联系,断章取义,轻率地裁定是与非的
问题。
带补丁的新装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有一位西洋人,长期居住中国。时间久了,衣服也
破了,但却无处制作新衣,十分苦恼。没有办法,只得找到一个中国裁缝,
问他能不能做西服?裁缝回答:“只要有样式,就可以做。”于是西洋人就
拿了一套西服,让他照着样子去做。
过了几天,新的西服做好了,西洋人拿来一看,果然不错,长短大小全
都一样,可是翻到后面一看,突然发现剪去了一块,又补缀了一块。西洋人
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裁缝回答说:“这是完全照着你的样式做的
呀!”西洋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他的西服样式后面有一补丁。
这个生动的故事是对机械唯物主义者的一个绝好的讽刺,他们办事情就
是依样画葫芦,只知机械地效法和模仿,不懂灵活创新,带着这种思想方法
处理问题,往往造成不应有的贻害。
疑邻偷斧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
他看看那孩子走路的动作,鬼鬼祟祟,像是偷了斧头;瞧瞧那孩子脸上
的表情,慌慌张张,像是偷了斧头;听听那孩子说话的样子,吞吞吐吐,也
像是偷了斧头。总之,那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没有一点不像是偷了
斧头的。
不久,这个人在山沟里挖地的时候,找到他丢失的那把斧头。他再见到
邻家的孩子时,看到孩子的动作神态,没有一点像是偷了斧头的了。
这个丢斧子的人,是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者。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
思维的逻辑范畴,如因果性、必然性、时空性等等都是先于实践经验的,是
人脑中国有的。认为“物是感觉的复合”,只有感觉才是唯一真实的。而感
觉和经验又是主观自生的,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实践出
真知的道理,不能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像那
个丢斧者一样,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裁衣的学问
古时候,北京有个成衣匠,在给人们做衣服时,不仅要量做衣服人的身
高、胖瘦,而且还要仔细观察和询问做衣人的年龄、相貌、性格,甚至连什
么时候中举都要了解清楚。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问起缘由,他便讲了一
番裁衣的“短长之理”。说体胖的腰要宽,体瘦的腰要窄;性急的衣宜短,
性慢的衣宜长;少年中举的,必定趾高气扬,走起路来挺胸凸肚,所以衣服
要做得前长后短,老年中举的,大都是意气消沉,走起路来不免弯腰曲背,
所以衣服要做得前短后长。他的这一番道理,便被后人归纳为“量体裁衣”。
这个成衣匠显然是一位相当高明的人。用哲学的观点可以说他懂得具体
情况具体分析的道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被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
活的灵魂。
书呆子救火
从前有个有钱人家,家有十几间房子。一天,他家忽然失火,火势很快
蔓延到房顶,如不赶快抢救,全部家产就会被烧光。可是家里没有梯子,不
能上房救火。他就让儿子去好友王大人家里借梯子。
他儿子是个读书人,人称书呆子。这书呆子爱面子,又喜欢讲客套。今
天,他仍和往常一样对着镜子,把衣帽穿戴得整整齐齐,才大摇大摆地迈着
八字步朝王大人家走去。
到了那里,他轻轻地敲开门,连作三个揖,然后登堂人室,文质彬彬地
坐到客位上,一声不吭。
王大人看他这种架势,以为他是来做客的,忙吩咐摆酒设宴,热情招待
他。
宴席上,他很有礼貌地站起来,和主人频频碰杯,还给厨师们敬了几盅
酒。酒喝足了,他才说:“老天爷给我家降下大祸,突然发生火灾,听说您
家里有架梯子,我想借去用一用,用完立即归还,不知可不可以?”
王大人一听,急得跺着脚说:“那你为什么不早讲呢?”
他挺有理地说:“不能忘了礼节呀!”
等他扛着梯子赶到家里的时候,他家的房子早就烧光啦。
这个书呆子就是一个教条主义者。这种人夸大理性的作用,轻视感性经
验,办事情不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呆板教条,不知道对具体情况要具体分
析,不善于灵活变通。把一些抽象的定义、原则视做不能更改、变化的教条,
束缚自己,给实际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南隐斟茶
从前,有一位学士认为自己对禅的领悟已经到了很高深的境地,就想找
一位当世高人,验证一下自己的深度。有一位在南山修行的禅师,由于他参
禅的造诣很高,善于借助日常的事物对求教者加以点化,因此他的名气也越
来越大,信徒们都称他为“南隐”。这位学士听说之后,就前去拜访南隐,
向南隐请教禅的含意。
相互见礼之后,学士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南隐亲手拿起茶壶,很认真地
向杯子里斟着,杯子里的茶已经满了,可是南隐还没有停手的意思。只看见
茶水不断地从杯中溢出来,已经流到了桌案上。学士实在有些沉不住气了,
就提醒南隐说:“老禅师,茶已经满了,流到了桌子上,请不要再倒了。”
南隐像是刚刚醒悟似的,这才把茶壶放下,然后,他指着那斟得满满的杯子,
对学士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已经装满了你自己的观点、想法。
而我要说的是属于我自己的想法、见解。正像那些淌到外面去的水一样,你
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南隐斟茶道出了肯定与否定这对范畴的哲理。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
看,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是事物维持自身存在
的方面;否定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
物处于量变过程之中,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当否定方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