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一个到中国的旅客,要赶到美国过新年,却不巧耽搁到元旦的黎明才
起程。不要紧,当超音速飞机把他送到美国的时候,才是除夕的夜晚。他还
来得及在美国再获得一次新年晚会的欢乐。
日界线有时还会把两侧的时间差上“一年”呢!每年终了的时候,在世
界上,汤加、斐济、吉尔伯特、新西兰这些在日界线西侧又靠近日界线的国
家,总是首先进入新的一年,而在日界线东侧靠近日界线的西萨摩亚,却是
最后一个结束世界年度的国家。当前面这些国家进入到 1996 年的时候,后面
的国家还被落在 1995 年里呢!
大洋洲的基里巴斯是个地跨日界线的岛国,它的独立日是 7 月 12 日,这
是按首都塔拉瓦在日界线以西而定的;这个国家在日界线以东的人,却总是
每年的 7 月 11 日庆祝独立日。在这个国家,遇有宴会或约会,必须说明是西
区的日期,还是东区的日期,否则就会闹出笑话来。
看得见的赤道
航海上有一个传统习俗,在船只驶过赤道的时候要举行一个隆重的仪
式,有的称之为赤道祭。下面就是这样的一个活动场面:
“海龙王”和“王后”率领着成群的海员,在锣鼓的喧闹声中绕甲板一
周,然后这些人被迎面的高压水龙喷嘴喷成一只只落汤鸡。这时,“海龙王”
赐给每个人一杯“酒”——一种由红酒、醋、酱油、胡椒粉兑成的混合物,
表示祝贺,然后,再把他们扔进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游泳池里“洗礼”。当这
些人从水里爬上来之后,“海龙王”便发给他们每人一张印有美人鱼的“证
书”,证明他们曾经过了赤道。
在大海上,赤道线是无从捉摸的,它究竟在哪里,要靠仪器测定,然而,
在陆地上却不然……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北边,有一座叫做“西里维尔别克”的旅馆正处
在赤道线上,旅客在这里能喝到“一个半球”的酒,又能吃到“另一个半球”
的菜。
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附近的一条公路正好与赤道相交,在交叉处的公路
两侧各修建了一个巨大的水泥环做标志,成为“看得见的赤道”。
不过,要“看赤道”最好还是到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去。基多城北 24
公里的加拉加利镇处在赤道上,1744 年在这里建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镌刻
着 18 世纪以来对测量赤道做出贡献的地理学家的名字。200 多年来,这里成
了旅游胜地。旅游者在这里可以看到这座 10 米高的棕红色方柱形石碑,碑身
四面刻有斗大的西班牙文字母 E、S、O、N,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碑顶上安放着一个石刻大地球仪。地球仪中间有一条显眼的白线;这条线在
6 级台阶组成的碑座上又重新出现的时候,画成了红白相连的两色。这就是
“看得见的赤道线”。到这里来的旅客,总爱双脚跨在赤道线两侧——两个
半球,拍一张有趣的照片。凡来这里参观纪念碑的人,还能得到一张“证书”,
证明他曾于某个时间到达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近年来发现,这个赤道纪念碑的位置,由于当初测量的误差,比准确的
赤道线偏北了大约 2 公里,于是,又在精确的赤道线上建立了一座规模更大
的新碑。新碑高 30 米,旅客可以从碑中的电梯登临碑顶的瞭望台,饱览远处
的雪山和近处的庄园。碑顶部有一个铝质的地球仪,直径达 4.5 米,碑的底
座是直径 100 米的大圆盘,上面有刻度,可以利用碑影显示出南、北半球的
月、日、时。
其实早在七八百年以前,居住在当地的人就已经观察到这里是太阳一年
两次跨越南、北半球经过的“太阳之路”。每年 3 月 21 日和 9 月 23 日两天,
人们都在赤道纪念碑前的广场上,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这已成为当地的传
统。
北回归线标志塔
北回归线就是北纬 23°27′线,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在地球上的最北纬
线,每年夏至,阳光直射到这里,它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在地球表面上的总长度大约 37000 公里,大部分穿过海洋地
带,其中通过陆地的长度大约 11655 公里,共经过 16 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
北回归线经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4 个省区,陆地长度约 2020 公里。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世界上南北回归线经过的陆地,大多是沙漠或
干旱地带,然而北回线经过我国的地区,情况却截然不同,这里自然地理条
件很好,雨量充沛,四季长青,生物资源丰富。
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座北回线标志塔在台湾省嘉义县,建于 1909 年。
最初建成的是一座宝塔形的大理石标志塔,高约 20 米;碑的四周均刻有“北
回归线标”字样,并注明经纬度是 23°27′4″51,东经 120°24,46″5;
塔的顶部为一个石质实体地球仪。该塔后经两次重修,新塔于 1968 年 8 月
21 日竣工。塔高约 5 米,塔顶有一个直径 50 厘米的地球仪。塔的周围已辟
为公园,为台湾省的一个旅游地。
我国大陆上已在广东的广州、汕头、封开三地建成北回归线标志塔。
广州的北回归线标志塔为混凝土与花岗岩混合结构,塔身形似火箭,高
23.5 米,这个数值与北纬 23.5°相对应,塔顶为不绣钢筒托着一个直径 1.2
米的空心铜球,全塔总高 30.4 米。
从拱门进入塔身,站在中心位置上,抬头可望见铜球的空心;夏至日阳
光直射,穿过铜球空心照到塔底。
标志塔旁的道路模拟地球上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5 条纬线和子
午线来布置,并在模拟温度带上种上相应的代表性植物。
广州北回归线标志塔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归线标志中塔身最高、规模最
大、较有特色的一座。
封开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江口镇工滨公园内。塔基以花岗岩砌成八卦
状,基座上以虚实相间的线条标明北回归线的走向。塔高 15 米,四面镶着“北
回归线标志”字样;上部为不锈钢结构,其造型从各个角度看去都呈“北”
字形。塔顶是一个铜球,球中心有一个圆洞也垂直于地面,供太阳直射时校
验。
封开北回归线标志塔于 1984 年 6 月 21 日(夏至日)建成,是我国大陆
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
极昼与极夜
太阳终日不落的现象称为极昼;太阳终日不出的现象,称为极夜。由于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保持 66°33′的夹角,造成除赤道上
和春分日、秋分日外,其它地区都有昼夜长短不等的变化,纬度愈高愈显著,
在南、北极圈内就会出现极昼与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极昼出现
在北极地区,极夜出现在南极地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则反之。在南北极
圈以内,每年都有极昼和极夜出现,南北极点都有半年的极昼与极夜现象,
即半年白昼,半年黑夜。
潮汐
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各处的引力不同,会引起地球上的水位、地壳、
大气的周期性升降现象。海洋水位的升降为海潮,地壳相应的现象称为陆潮,
大气则称为气潮,而其中就以海潮的现象最为明显。人们把白天出现的海水
上涨现象称为“潮”,把夜晚海水的上涨现象称为“汐”,合称“潮汐”。
月球引起的潮汐,称为月潮或太阴潮,太阳引起的称为日潮或太阳潮。由于
太阳距离地球比月球远,所以日潮作用没有月潮的作用大。潮汐涨落伴随着
海水的周期性流动称为潮流。
地方时
根据天体通过各地子午圈所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地球自西向东旋
转,经度不同的地方,同一瞬间的地方时便有差异,两地地方时的差值等于
它们的经度之差:经度相差 1°,地方时刻相差 4 分;经度相差 1′,地方时
相差 4 秒。以某一子午线的时间为邻近地区的共同时间,这样便有了标准时。
我国使用东八时区作为全国大部分地方通用的共同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时区
1884 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在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
时,把这种按时区系统计量的时间称为“区时”或“标准时”。世界时区的
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经 7.5°到东经 7.5°为零时区,又称为中
时区;从零时区的边界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 15°划分一个时区,东西各
12 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重合,全球共 24 个时区。各时区都以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即本区的标准时,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
差 1 小时。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由中时区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
一小时;向西则相反。时区的界线原则上是按照地理经线划分,但在具体实
施中,往往根据各国的政区界线和自然界线来确定。
四季划分
在地球上,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一年有春、夏、秋、冬之分,合称
四季。四季是一种天文现象,由于太阳的回归运动,地球上的白昼长短和太
阳高度有季节变化和纬度差异变化,每一季为三个月,夏季在一年中白昼最
长,太阳高度最大;冬季在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春秋二季是夏
冬二季的过渡季节。我国古代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在
气象和气候学上,通常又把最冷和最热的三个月称为冬季和夏季。我国以平
均温度 10℃升至 22℃期间的季节为春季,22℃以上为夏季,22℃降至 10℃
为秋季,10℃以下为冬季。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农历的一部分,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回
归年分为二十四个等分点,它分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立春、惊蛰、清
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
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前
面十二个为十二节气;后面十二个为十二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从春
分点算起,太阳沿着黄道穿越星座,每运行 15 度定为一个节气。如春分就是
太阳过春分点的时刻;清明就是太阳经过距离春分点 15 度的时刻,以此类
推。二十四节气约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在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上,对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岩石
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之一。是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所产生的,由一种
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组成岩石的基本元素是氧、硅、
铅、铁、钙、钾、镁等。岩石的种类繁多,按其含矿物的多少,可分为由一
种矿物质组成的单矿岩和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复矿岩。按其成因可分岩浆岩、
沉积岩、变质岩。其中岩浆岩又叫火成岩,是组成地壳的基本岩石,它是由
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岩浆从火山口喷出地面冷却而成
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另一种是岩浆从地球深处沿地壳裂缝处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