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谓“循环学习法”就是以上述原理为基础的。在新的信息传入大脑后,印象
还没有渐消之前,及时地进行整理,接着又在不同的时间多次加以复习,使
印迹不断强化,以求把传入的信息变成牢固的记忆。具体方法是:在学习某
门知识的过程中,采取学习——复习——再复习的方法,即学习某一内容后,
花少量时间进行一次复习,接着学习下一部分内容,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学习
(包括前面学习的内容),如此下去,直到学完全部内容为止。
例如,某本书一共有四章:第一章分为四节,第二章分三节,第三章分
六节,第四章分三节,若将每两节作为一个单元,其步骤是:
(1)初学和复习第一章第一、二节。
(2)初学和复习第一章第三、四节。
(3)复习第一章第一——第四节(小循环)。
(4)初学和复习第二章第一、二节。
(5)初学和复习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章第一节。
(6)复习第二章及第三章第一小节(小循环)。
(7)复习第一、二章全部及第三章第一节(中循环)。
(8)按上述同样方法处理第三章及第四章各节。
(9)复习全部内容(大循环)。
这样每项内容均有四次强化印迹的机会,并且这四次是在学习过程中不
同阶段进行的,满足了及时巩固、不断巩固的要求,因而有利于记忆。
例如,该方法可用于记忆英语单词。首先,将若干单词分成单元。无论
是使用词汇表、生词本,或者采用单词卡都应根据单词的特点分类,力求将
相似的以及可以比较的单词放在一起,每小组的单词数不一定相等,一般选
6~8 个为宜。其次,根据所分的组数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循环记忆。请注意:
记忆外语单词时单元数应适当地增多,一般选 8~16 组为好,这样可以增加
单词的见面次数以及每次记忆的单词数,提高记忆效率。另外,随着发音水
平、词汇量和使用该方法的熟练程度的提高,可逐步增加各组的单词容量。
该方法表面看来,似乎很繁琐,需要很多的时间,其实不然。因为每次
复习的时间不需要太多,只要能够根据你所学的内容,结合你自己的具体情
况,按照该方法合理地组织内容、合理地安排时间,便能事半功倍。该方法
对边工作边学习、记忆能力稍差的同志尤为实用。
采用循环学习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单元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本
人的接受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时间来确定。对于那些内容较难的章节,而本
人记忆能力又较差,每单元应适当地少划分一点,对于那些较容易的内容,
可适当地多划分一点。一般说来,所分单元数(n)应为偶数,最好能是:n=2r
(其中 r=1、2、3……)。
第二,记忆保持的程度取决于对材料的熟记程度,但是应该注意到:当
学习内容达到某种熟练程度之后,再增加复习次数,对记忆已无大的益处了。
因此,在学习某项内容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应该学习以后的内容。甚至在某
一内容难于理解时,也可以暂时放下来,先学习后面的内容,因为往往后面
的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前面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学习与复习的时间安排应该适当。初次学习新内容无疑是最多。
中间的复习不需太多,能够达到回忆的程度即可。最后的总复习时间要稍安
排多一点,以便对全部内容进行一次总的回顾,而且应该注意到,其中的重
要内容应该重点地复习、巩固。
“螺旋上升”学习法
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呢?是“步
步为营”的“金字塔”式,还是“孤军纵深”的“电线杆”式?
所谓螺旋上升的学习法,就是用一系列的循环知识单元,来代替平铺直
叙的知识积累和阐述。每一循环都比前一个循环更高一层,更进一步。与“金
字塔”式的学习方法相比,它能够更迅速地理解和获得知识;与“电线杆”
式的学习方法相比,它能更广泛地了解所学内容的全貌。这种“螺旋上升”
式学习,可以说具有“格式塔”的特征。“格式塔”指的是把许多现象综合
为功能单元的一种系统。通俗地说,是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一种循环。后
一循环需要前一循环为基础,而又比前一循环更深、更高。而且后一循环的
学习,又使前一循环得到丰富和补充。
“螺旋上升”式学习法,以学者所感兴趣,或想研究的内容为目标。起
点可以是某个基本概念、某个公式、某个实验观象、某个疑难问题,甚至可
以是自己的某种设想。从这个起点出发,围绕着中心内容,学习、掌握与中
心内容有直接关联的基本知识,同时了解那些与中心内容有联系,但并不直
接影响的有关知识。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使基本概念得到掌握,公式得到
理解和运用,实验现象得到分析,疑难问题得到解释,设想得到丰富和完善;
同时还了解了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知识领域,领略了所学知识的概貌。在这一
循环的学习中,又会遇到新的概念、新的问题。再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
循环,进一步学习,进一步开拓视野。同时,为了解决起点提出的课题,需
要认真地钻研、理解、掌握;需要我们去查找书籍、寻求解答根据、说明材
料,这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扎实钻研作风的过程,同时还是
训练快速查阅书刊文献、有效利用资料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说是“一箭三雕”。
“金字塔”式的学习,对于具有系统学习条件和充裕学习时间的人来说,
无疑是有利的;“电线杆”式的学习,对于那些聪明颖悟、理解力强的人,
也是可行的。那么,对于那些既无大学学习条件,又不具备超群智力的广大
自学者,用勤奋和毅力,借助图书馆的书籍、资料,以“螺旋上升”式方法
学习,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或许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
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法包括探索研究的学习和解决课题的学习,前者偏重于自主思
考,多用于知识的开发和升华,后者偏重于技术性活动,多用于技术发明和
创造。
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第一,学习要有计划性。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能力,制订出
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科学的学习计划。
第二,学习要充分利用拐棍。学会使用工具书、参考书,采用观察、实
验、计算的工具和仪器,养成善于寻疑、质疑、释疑、解疑的习惯和方法。
第三,学习要定期反馈。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一套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
考核或检查方法,从中总结自己学习的经验教训,不断学习科学方法,取长
补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四,学习要从心理因素上多用功夫。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着重培养自己的自信力、观察力、持久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自信力,是指对学习目的和计划,有必胜的信心来达到和完成它。坚强
的信心来自于动力足、觉悟高,富有事业心。
观察力,是指思维指导下的感知活动。这种活动是知觉、思维和语言三
位一体的智力活动,是人摄取和储存外界信息的能力。发展观察力,要提倡
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最主要是心到。观察时多思索,反复
搜寻观察对象的特点,发现问题,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广度和深度来
发现事物的特征。
持久力,是指学习上能坚持该做的事和克制不该做的事。善于区别坚持
和克制的标准,一靠正确的道德和信仰的精神力量,二靠学会从战略上藐视
困难,从战术上重视和战胜困难。
记忆力,是指学习中巩固知识和战胜遗忘的能力。记忆力包括五个指标:
记忆的速度、记忆时间的长短、记忆储存量的大小、记忆的准确度和选择必
须记忆信息的能力。
理解力,是指学习中认识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的能力。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正确理解,才能灵活运用。
创造力,是运用学过的材料,通过思维和想象的加工,进行新的设计和
探索,从而产生新思想或制造出新产品的能力。学习要继承,但不能看成天
然合理,要从不同方面,探索知识的价值,勇于思考,富于想象,乐于革新。
纲要信号学习法
纲要信号教学法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 B·沙塔洛夫摸索出的一条控制学
生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它要求教师在讲解中,借助一种直观教具——纲要
信号图表。它是经过教师组织加工后的、以课程教材为内容的、系统的知识
图表。学生可以利用它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加深对
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的理解。
纲要信号图表是什么样子的呢?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堂作文指导课的纲要信号图表,它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本课重点
以图表的形式列出,比笔记更方便保存、记忆和使用。如果养成了制作纲要
信号图表的习惯,还可自己建一套符号,作为记忆索引,效果会更好。
制作这样的一张图表并不复杂,它可以用来预习、复习和做课堂笔记,
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除了这种闭合式的纲要信号图表外,还可以将括号内变成问号,制成开
放式的图表,每使用一次都能加深记忆,效果更佳。
怎样制作这样的图表呢?
首先,需要对课文进行分析,找出知识要点,明确哪些是必须掌握的,
哪些是需要了解的,哪些是根本性的问题,哪些是派生的。一般而言,纲要
信号图表只是一种特别的索引,而不是课本的简单重复,不必把课文中出现
的所有问题都记录下来,但一定要把那些必需的和根本的问题在图表中组织
起来。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如果学生想进一步掌握更深更细的知
识点,可在原来的图表上作二次补充。但千万要记住,在第一张图表上信息
不可太多。记忆规律表明,普通人一次最多只能记忆七个要点,所以最好将
知识点控制在七个之内。
其次,要把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能找到逻辑
的联系固然好,找不到也不用担心,可以通过时间、地点、人物、形象等等
来发现联系。例如,一切多边形的面积都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所以,只
要记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再了解了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的特点,掌握
其面积公式就会轻而易举,甚至可以自己加以推导。又如,在地理学习中,
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很难弄清那么多的江河湖海的地理位置,怎样才能把
黄河和长江的位置区分开来呢?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是进行形象联系,顾名思
义,长江一定是长形的,而黄河像一个大大的“几”字。
最后,要学会正确地使用图表。如果在课前已做了图表,上课时,可以
直接在其上做笔记。如果是课后做的图表,制作完毕后,最好当晚能默述一
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