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画面,可以有人、景特写。
电影观众虽然被电视大量夺走,但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娱乐方式增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某些电影拍摄品位的低下和观众欣赏品位
的提高。看电影是一种特别的郑重的娱乐,而看电视的随意性则破坏了欣赏
效果。况且电影画面、影院音响及欣赏环境有家庭观赏电视所不可比拟的优
越性。而且去影院有情调,有心理的满足,所以电影不会因电视的兴盛而衰
落,相反,电影和电视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影视的制作过程
第一道工序——影视文学剧本
影视文学剧本是用文字表达电影故事或电视剧内容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
裁。剧本是一剧之本。剧本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片子的成败。文学剧本
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构思,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加工,把自己的感受和评价融
于创作的形象中,用语言描绘出来,具有一定的屏幕感,可以供人阅读的一
种文学样式。阅读文学剧本时借助想象,犹如在脑海中过电影。故事片每部
100 分钟左右,电视剧每集 50 分钟左右,这一点在文学剧本创作阶段就要考
虑到。影视文学剧本与导演拍摄时的分镜头剧本不是一回事。
摄制影片的当家人——制片人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的演职员表中看到“制片”“制片人”“制片主任”
等词,大多数人对此还是比较陌生的。本世纪 50 年代,我国的电影体制是以
编剧为中心,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导演是三军统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我国的电影体制也要与国际接轨,走以制片人为中心的道路是必然趋势。现
在我国大多数影视剧中的“制片主任”,主要负责制订拍摄计划,预算成本,
调度生产,安排演职员生活,是行政负责人。导演是艺术负责人。这与真正
意义上的制片人还有一定距离。在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制片人首先是老板,
他有独立自主的权力,同时又懂影视艺术,是专家。他要选择剧本,筹集资
金,选择导演和演员。制片人选择剧本时,要考虑影视生产的三大目标,就
是:社会目标,预测影片在市场的社会反映,估计社会价值;艺术目标,即
确定影片创作的风格;经济目标,即争取票房价值,力争赢利。文学剧本要
送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后,选择导演,筹集资金,制订摄制计划。
艺术创作的核心人物——导演
人们常说,影视是导演的艺术,这说明导演在影视艺术创作中起举足轻
重的作用。
导演必须仔细阅读文学剧本,明确主题,研究人物、事件和历史背景,
考虑表现方法和技术问题,对影片未来的屏幕形象作全面、完整的设想。然
后要把文学剧本改编成分镜头剧本。分镜头是导演对影片全面设计和构思的
蓝图,是摄制组统一创作思想、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分镜头剧本的内容包
括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台词、音乐、音响效果、镜头长度等。
下面是彩色宽银幕故事片《牧马人》分镜头剧本结尾时的几个镜头:
分镜头剧本(片断)图例
镜号 画面 摄法 长度 内容 效果 音乐
(尺/格)
822 中 近—近 特·长焦 1.14 许灵均迎着镜头奔来
823 中 近—近 特·长焦 3.5 秀芝背着清清迎着镜头跑来
824 远 81.4 许灵均(右侧)与秀芝和清清
(左侧)在远远的地平线上相
向越跑越近,三人相遇后暂时
停(定格)
人物形象的直接塑造者——演员
影视剧挑选演员是重要而慎重的工作,需要具备高度的文化修养和艺术
洞察力。导演是艺术总负责,选演员最有发言权和决定权。选演员时,一般
从三个方面考虑:体型仪表、神态动作要与角色的外型符合;气质风度,既
要具有外在气质,要“形似”,又要具有内在气质,要“神似”;有表演才
能,要有纯熟的演技,包括语音、音色、语言表达等声音形象的条件。演员
可以是专业演员,也可以从非专业演员中挑选。有些特殊技能如果演员不能
胜任的,可以用替身演员。有时为了选到理想的演员,要在全国物色,甚至
到国外聘请。
演员接受任务后,要钻研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正式拍摄时还要排练。
影视表演与舞台表演不同,同一场景的戏,可能连着拍第一场和最后一场,
称“跳拍”。拍戏时,要求演员动作的快慢、感情的分量上要符合剧情。开
拍前,导演给演员“说戏”,交待镜头内容、人物情感和表演的分量,包括
从什么地方进场、出场等。表演区域很小,一不小心就会“出镜头”或造成
模糊,因此演员要有“镜头感”。
演员的素质既有天赋资质,又要靠后天苦练基本功,提高修养。影视表
演的特点是自然、真实、生活化。演员要在生活和艺术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理
解力、想象力、表现力和摹拟力,使自身形象与所扮演的角色和谐统一,准
确地把握角色性格,塑造艺术形象。
画面艺术造型的体现者——摄影
电影摄影、电视摄像是与绘画、雕塑有一定共性的空间造型艺术,它通
过光线处理、色彩处理和运动处理,来表现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摄影
师直接负责银幕形象摄影处理,是画面艺术的体现者和实现者,因此是导演
最重要的合作者。在开拍前,摄影师要认真分析剧本,参与导演分镜头,选
景和给演员试镜头等工作。开拍后,摄影师要严格按照分镜头剧本要求的拍
摄方法,预先设计画面构图。一般先拍外景,后拍内景;先拍过场戏,后拍
重场戏。有些镜头或重场戏,要拍两三条备用,以免过后返工。电影摄影用
胶片拍摄,制作工艺复杂,但影片颗粒细腻,绚丽多彩,从光线效果和色彩
还原上胜于电视录像。电视摄像,磁带把摄像画面当即录下来,后期用电子
编辑机剪辑,省时省力。
神奇的影视特技
在电影电视中,我们看到的火车相撞、洪水泛滥、飞机坠落、地震惨祸、
墙倒房塌、人从高空落下,以及神话片中的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隐身法术
等,都不是实景拍摄,而是使用特技,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有的特技
是利用摄影机的性能和照片洗印技术完成的,如利用延时摄影,拍出花儿瞬
间的开放;利用停机后再拍,出现神话中的隐身法术;利用倒拍和倒放,做
出武侠跃上高崖的效果。有的利用模型、图画或照片完成,如火车相撞、飞
机坠落等。有的模型可以坐人,有的却比玩具大不了多少,拍摄中真景和假
景交替结合,使观众看不出破绽。科幻片大都用模型拍摄,有的用背景或透
镜合成,如汽车穿过城市的镜头,演员在真车里表演,车不动,用早拍好的
胶片,在半透明的银幕上变换,观众就可以看到汽车在那个城市急驶的场面。
有的特技靠遮片完成,如《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金环和银环姐妹俩,都由
著名演员王晓棠一人扮演。在游击队会面时,两人同时出现在银幕上,而且
拉手交谈,就是通过两次曝光完成的。用“拟音”的特技,可以摹拟出自然
界的各种音响,如马蹄声、武打时的格斗声等。科技的发展同艺术家的创新
结合起来,新的特技在银幕荧屏上不断出现。电子计算机参与影视片制作后,
各种特技效果更加扑朔迷离。
影视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剪辑、洗印
电影工作者将拍摄出来的一系列镜头创造性地重新组接成完整的情节叫
“剪辑”。剪辑师首先按分镜头剧本上对每个镜头的编号初步剪辑,供导演
和其他人员看,提出修改意见。剪辑时要精确计算每个镜头的长度和上下镜
头的连接点,包括节奏的把握和对声音的考虑。镜头的长短会形成不同的节
奏;切换的位置和次数,对节奏也有直接影响。这全靠剪辑师和导演的电影
感以及对内在节奏的把握来处理。因此,剪辑时要严格选择镜头,善于舍弃,
可有可无的镜头,要坚决“割爱”,这样才有利于突出主题,使整部影片结
构严谨,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声带分为先期、同时、后期录音三种形式,剪辑的要求也不一样。先期
录音都是完整的乐段或唱段,按照音乐的规律剪辑;同期录音是对口形的语
言和音响效果,与画面同时剪辑;后期配音既有对形语言、音响效果,还有
内心独白、旁白、话外音等。对形语言配音时,导演、录音师、演员要注意
语调、情绪和音量的衔接以及口型的吻合。
最后在电影洗印厂印制拷贝。影片的原底,由国家或电影厂珍藏。发行
放映的拷贝是原底片印成的“翻正片”。将影片的原底片印制成“翻底片”,
再印制成拷贝,影片就可以发行了。至此,一部影片的制作全部完成。
影视片是集体创作的结晶
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担当影视摄制的所有工作。影视片是集体创
作的艺术,而且各工种要配合默契,高度协调一致。摄制组还有以下主创人
员:
录音师
根据剧本内容和导演意图,担负声音设计和创作。包括人声、音响效果
和音乐的录音配置。
美工师
以剧本和导演构思为依据,画出不同场景的气氛图。美术师要对构图、
色彩进行设计,还兼任布景师,对外景、内景的制作和施工进行指导监督。
照明师
担负曝光、造型、构图和通过光线描绘,表达事件意义,完成戏剧任务。
化妆师
将演员的面部形象,塑造为角色的面部形象。
作曲家
导演先勾勒出音乐轮廓,作曲家进行音乐段落的安排,旋律的谱写,节
奏、和声、配器等技巧的运用。
道具师
片中为角色和剧情服务的各种用具叫道具。道具要求形体准确、逼真,
表面颜色和质感有准确的年代感,自然表现出生活的痕迹,以体现出剧中人
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
服装师
负责片中人物的穿着和服饰,在用料、服型、色泽等方面体现人物的身
份、年龄、习惯、情趣等显示出民族风貌、地域特色和时代感。
影视片生产,紧张繁忙,千头万绪。所有人员的努力,最终反映在胶片
或磁带上,必须要密切合作,才能较好完成影视片的艺术创作。
影视未来展望
高科技走入电影
1995 年,我国引进了海外“十大巨片”,重新激起了人们对电影的巨大
热情。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精彩表演和艺术享受外,最令人惊呼的是:以多
媒体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电影制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给电影这一观赏
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恢宏的表现空间,这也许标志着电影制作的一个新时代
已经开始。以引起巨大轰动的好莱坞影片《真实的谎言》为例,尽管该片的
结构和内容解析开来不过是一系列众皆熟悉的老套:英雄与柔情、正义战胜
邪恶、惊险的打斗以及恢宏壮观的场面……但精心的搭建和细节的演绎却使
俗套的作品平添了许多新意。尤其是集高科技之优幻化而出的惊险、刺激场
面,在匪夷所思之中令人大开眼界,将观众视与听的享受推到极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