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乃至整个西藏的重要象征标志。
布达拉宫的修建年代,相传始于公元 7 世纪的唐朝。松赞干布统一西藏
定都拉萨后,由于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拜木沙公主,开始信仰佛
教,每天焚香静坐念佛。为了避免打扰和防御敌人,开始在他所住的山上修
建宫寨、高墙以及壕沟,后代又屡有加建。到 17 世纪中叶达赖五世受清朝册
封后,由当时的总管桑结嘉木错主持,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建工程,整个工程
历经 50 年之久,最终完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规模。
布达拉宫由红宫、白宫和宫前建筑三大部分组成,这三部分都布置在玛
布日山的南坡上。整个宫殿四周有几米厚的石墙围绕着。
从山脚下开始,有一条曲曲折折的白色阶梯延伸至宫殿底,从大阶梯到
达的白色大门到第六层房屋,全部涂着白色,称“白宫”。从第七层到第十
三层殿堂,正中刷着红色,叫“红宫”。为什么会有红、白之分呢?原来这
是根据喇嘛教义的规定,凡经堂和塔必须刷成白色,佛寺必须刷成红色,白
墙面上必须用黑色的窗框、红色的木门和棕色的饰带;而红墙面上则必须用
白色和棕色的饰带。屋顶和饰带上的重点部分必须镏金。
站在布达拉宫的脚下赞叹、陶醉之余,如果我们走进这座宫殿,还会有
不少新奇的发现。在白宫的最高处,有一座日光殿。清晨,它第一个迎来朝
辉,迟暮,它最后一个送走晚霞,从早到晚,总是阳光灿烂。红宫内的灵塔
殿可以说是最神秘、而又最华丽考究的地方。所谓灵塔,就是达赖喇嘛死后
遗骸安葬的地方。几乎每世喇嘛死后,都要修一座灵塔,存放在灵塔殿中。
最高的灵塔是五世达赖的,有 14 米高,塔身全部用黄金包裹,仅此一塔就用
去黄金近 12 万两,此外还镶嵌有珍珠宝石 15000 多颗,塔的上方还悬挂着华
盖和丝绸纬缦,真可谓极尽奢华了。
布达拉宫,是几千年藏族文化的缩影,就像那高原的雪山奇峰,就像那
阳光下灿烂的金顶和长明的酥油灯,闪烁着永恒不灭的光辉。

宏伟的建筑宫群——北京故宫

明清时的北京城包括内城和外城两部分,而内城又包括皇城和宫城,处
在森严壁垒之中心的宫城——故宫,就是我国明清两代帝王处理朝政和生活
起居的地方。宫廷的四周绕以周长 3000 多米,高 10 米的红色围墙,称紫禁
城,因此故宫亦称“紫禁城”。
故宫南北长 960 米,东西宽 760 米,占地面积 720000 平方米,有房屋
9000 多间(在民间则流传着 9999 间半的带有神奇色彩的说法)。设想一个
人每天在一间房子里住一夜,一共要花 25 年时间才能把故宫的房子住遍,可
见故宫有多么大,房子有多么多!它是世界建筑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被
人们称做“殿宇的海洋”。
故宫的整体布局为“前水后山”型。“前水”指的是天安门前的外金水
河及太和殿前的金水河。“后山”指的是人工堆成的土山万岁山(清朝改称
景山)。
故宫的主体建筑皆坐北朝南沿中轴线排列,两侧建筑依次向左右展开。

这条中轴线向南引伸至天安门、前门及外城南门永定门,向北沿景山、钟楼,
至鼓楼结束,宫城的轴线与北京城的的轴线重合,8 公里长的轴线纵贯全城。
城内除皇家建筑外,大多为青灰的四合建筑,所以,当人们登上景山南望,
将会感到处在灰色背景中的金色海洋般的皇宫,是何等的气度恢宏,何等的
华贵庄严。这是皇权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是古代无数能工巧匠
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故宫总体上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亦称“前朝后寝”。外朝是皇帝
处理朝政和举行各种国家盛典礼仪的地方,内廷是皇帝及他的“三宫六院七
十二妃”的生活地域。
午门,是皇城的正门,因其正处在子午线上而得名。午门由两大部分构
成,一部分是砖砌的开有券洞门的巨大城墩,另一部分是建在城墩上的木构
门楼。午门平面呈“凹”形,城台正中为一最高等级重檐庑殿顶的楼座,东
西两侧前端各建重檐方亭一座,正中楼座与两端方亭之间联以庑廊,全部建
筑高低错落,仿佛朱雀展翅,居高临下,威慑人心。城门正中开券洞三个,
中央正门等级最高,供皇帝出入,此外皇后成婚入宫时经过一次,殿试后的
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在放榜后可由此门出宫,被认为是极大的荣耀。在
普通百姓的心目中,午门是皇宫的大门,是皇帝任意处置臣民的地方,于是
在小说戏曲中常有“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当然,如果哪位大臣进谏惹恼
了皇上,就会被锦衣卫五花大绑,押到午门外用棍棒打屁股,叫做“廷杖”,
自然,死在棍下的也不乏其人。
太和殿是外朝部分三大主殿之一,三大殿坐落在 8.13 米高的汉白玉基座
上。台基分三层,每层都有精美的白石护栏,护栏的望柱雕以云龙云凤图案,
柱下有用于排水的白石螭首 1142 个(螭首是龙的 9 个儿子之一),下雨时,
呈现出仿佛千龙吐水的奇观。台基的南面有 3 座汉白玉石阶,正中央的石阶
称“御路”,只有皇帝可以登临,御路上刻有海水、蟠龙、升龙、流云的形
象,是皇帝神秘与高贵的象征。
太和殿是皇帝登基,宣布即位诏书的地方。皇帝生子、册立皇后、皇后
大婚、宣战出征等,都在这里举行仪式。那仪式真可谓为壮观,届时,在殿
前 3000 多平方米的广场上,旗幡招展,香火缭绕,鼓乐齐鸣,成千上万的军
臣排列整齐,仆伏于皇帝的脚下,这就是皇帝的尊严。
太和殿,作为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至高无上的代表。它是我国
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面积 2377 平方米。这里的一切都是建筑型制中最高
等级的,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屋顶上仙人走兽的个数,建筑的开间,以
及以龙为主题,以金为用色特点的彩画,无可复加地渲染着豪华庄严的气派,
在殿内中央,6 根蟠龙金柱之间是一个 7 级台阶的华丽台子,台上为镂空楠
木金漆雕龙宝座,宝座上方是金漆蟠龙藻井(藻井是天花的一种,等级较高),
上下金光一片。皇帝在金光中高居宝座,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在这里也会
发生些滑稽的事情,比如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登基时才 3 岁,当人们把他
抱上宝座,钟鼓齐鸣,百官拜伏,山呼万岁的时候,竟把这个小皇上吓得大
哭大闹起来。
在太和殿前的大平台上,东侧设有古代计时用的日晷,西侧有度量谷物
的容器“嘉量”。此外还有鼎式香炉、铜龟、铜鹤等,这些既是大典时的礼
仪用具,同时也是江山永固的象征。
伟大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制度。1914 年,故宫的前

朝部分改成了古物陈列所,内廷仍由被废黜的皇帝居住。1924 年,随着末代
皇帝溥仪出宫,这座象征至高无上尊严的皇宫,作为我国最大最精美的博物
院——故宫博物院,已成为全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游览胜地。

举世罕见的地下阴塔

在福建省长汀县,有两座深埋地下的罕见宝塔。它们的名字听起来也很
奇异,一座叫“八卦龙泉”,建于唐代,另一座叫“府学阴塔”,建于宋代。
八卦龙泉塔上宽下窄,呈八角形,倒插入地。塔深 16 米,上部宽度近 2
米。塔身用条石垒砌而成,每层用石八块,自上而下,石块愈来愈少,而塔
身愈来愈窄。最令人奇怪的是,塔的底部竟然是一口清泉。人若站在塔口,
可以望见倒映在幽深塔底的人影,心中不免升起神秘的感觉来。
府学阴塔与八卦龙泉塔的造型正好相反,它上窄而下宽,平面圆形,亦
置身于地下。塔身由砖块垒砌而成。在塔外的砖墙上镶有一块石碑,题刻“府
学阴塔”四字。
为什么要在百余年间建两座阴塔于地下呢?确切的答案已无从考察,而
民间则流传着一个久远的传说。汀州是福建闽西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山灵水秀,人才辈出。相传有一位外籍人在汀州做官,本地一位退隐官
员得罪了他,他见汀州城风水非凡,城中的卧龙山有如神龙腾飞之势,便在
城东西各建一石塔以镇压龙的首尾,使之不得飞腾。后来人们为了解除卧龙
之缚,使汀州多出人才,于是特意修建两座宝塔于地下,以解晦气。

武汉长江大桥

50 年代以前,只要翻开旧地图看一看,就会发现,在我国中部蜿蜒曲折、
流经 9 省、全长 5590 公里的长江上没有一座桥。许多诗文把长江形容为“天
堑”,不可逾越。50 年代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江,其灌溉面积和通航长度都排世界前列,
可它却严重阻断了中国的南北交通。公路和铁路到这里就连不上了。沿海的
京浦线和沪宁线在浦口与南京之间,中部大动脉京汉线和粤汉线在武汉隔江
相望。客货要通过,只有靠迟缓而费力的轮渡。武汉是中国中南的交通枢纽、
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号称“九省通衢”,但在市内却因长江横卧,汉水分
流而成三镇,即武昌、汉口、汉阳,交通极不方便。
民间有这样的歌谣:“黄河水,长江桥,治不好,修不了。”为此,几
代人为了使长江天堑变通途而付出了多少心血。1913 年,北京大学桥梁系 13
名学生毕业前在德籍教授乔治·米罗指导下,到武汉进行斟测桥址、设计桥
梁的实习。这是武汉长江大桥第一次测量。1930 年美国桥梁专家华达尔建议
国民党政府修桥,后来他们用了半年的时间,在武汉长江上钻了 8 个孔,就
无声无息地走了。1936 年,钱塘江桥工处的茅以升等工程师们又进行了武汉
长江大桥的筹建工作,设计了一座“长虹卧波”式的桥梁,但因战争而搁浅。
抗战胜利后,一些工程师又旧事重提,想建桥,但因资金无着而作罢。
在武汉建长江大桥可以说成为几代人的共识。1950 年,中国铁道部开始
考虑这个问题,两年后成立了大桥设计事务所。1953 年 7 月,组织了武汉长
江大桥初步设计赴苏鉴定小组,请 25 位苏联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来鉴定。

这一宏大的工程也成为了中苏合作的技术项目。中方的总工程帅是汪菊潜。
铁道部为了使武汉长江大桥施工能有保障,还专门成立了武汉大桥工程局。
1954 年 2 月,政务院通过《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其实,1953
年 11 月,大桥的一部分——汉水铁桥就先期开工了。汉水铁桥的修建,使京
汉铁路首先越过汉水,直通大桥的汉阳工地。1955 年 9 月,大桥正桥主体工
程正式开工。两年后,1957 年 7 月 13 日,长江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
大桥就通车了,结束了几千年来长江上没有桥的历史。后来,毛泽东在他的
横渡长江的词中写道:“风雷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
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为何择址于汉阳龟山与武昌蛇山之间呢?原来武汉距长江
发源地 4500 公里,距入海口 1100 公里。长江流到武汉,受龟蛇二山的约束,
形成天然的最狭窄河床地段,江面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