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及近,感情上由浅入深,形象夸张地表现了蜀道的艰险。由于诗人的豪放
气魄贯注全诗,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手法,使他成
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成就
明代茅坤的《八大家文钞》选辑了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
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作为人们学习唐宋古
文的范本,于是“唐宋八大家”的称呼便广泛流传开来。
这八位作家的散文成就是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发展中取得的。中唐时期,
讲求对偶、声韵和用典而不注意内容的骈体文仍然占有统治地位,韩愈和柳
宗元起来提倡古文,即提倡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形式,反对骈文,逐渐发展
成为一个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主张文章必须“志道”,
“明道”,即宣传儒家思想,强调文章要抒发个人真情实感,褒贬社会现实。
主张文章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强调文字流畅,贵在创新。韩愈的大量文章雄
奇奔放、富于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语言准确生动,使人耳目一新。柳宗
元也写了大量文章,其中的寓言文和游记别开生面、深得人们好评。但是,
韩、柳之后骈文又死灰复燃,这就给宋代文坛提出了新的战斗任务。欧阳修
鲜明地举起了韩、柳“古文运动”的旗帜,与同时代的曾巩、王安石、苏洵
父子等人扫骈文余风。欧阳修的文章丰富生动、抒情味浓,其《醉翁亭记》、
《秋声赋》等名作传诵千古。王安石以说理文见长,论辩透辟,用语准确精
练。他的游记、杂感也长于议论,表现出政治家的眼光和风度。苏轼的散文
可以说集宋代古文运动的大成,无论是书札、杂说、游记、小赋等,“文理
自然,姿态横生”,随笔挥洒,词采妙出。他的《石钟山记》、《赤壁赋》
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曾巩、苏洵、苏辙的散文各有特点,曾巩、苏洵善辩,
苏辙婉转。总之,欧阳修等六人的散文创作吸取了韩、柳文体改革的特点,
又着重在文风上加以探索,创造了比韩、柳更为平易流转的风格,取得了最
终战胜骈体文的辉煌成果。
豪放词派的开创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出身于一
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早有文名,母亲能教他读《汉书》。由于家
庭的教育,前辈的熏陶以及自己的刻苦学习,青年时期的苏轼就具有广博的
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的诗、词、散文里所表现的豪迈气概、
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轼的词有三百多首,与诗相比,他的词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它进一
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
提高了词的意境,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里去。诸如怀古、感旧、
记游、说理等诗人所惯用的题材,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
作为乐曲的唱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比如《念奴娇·赤
壁怀古》描写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象和周瑜等英雄人物形象,给人以壮丽的
感觉。其中流露的“人间如梦”的消极思想掩盖不了诗中热爱生活的乐观态
度和一心要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心情。《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他在射猎中
所激发的想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幻想琼楼玉
宇的“高处不胜寒”,再转向现实,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苏轼词在语言上
改变了花间派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收陶潜、李白、杜甫等人的诗句入
词,并适当地运用某些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为了充分表达内容,
有时甚至突破了音律上的束缚。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表现
了作者豪迈奔放的感情和坦率开朗的胸怀,在词坛上异军突起,令人耳目一
新,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感动天地的《窦娥冤》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最杰出的代表作《窦
娥冤》,是个感人的悲剧。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指出:《窦娥冤》“最
有悲剧的性质”,“即列之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
《窦娥冤》的主人公窦娥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她三岁就失去母亲,
跟随一贫如洗的父亲从长安流落到楚州,年方七岁,又被父亲为抵偿债务卖
给蔡婆做童养媳。窦娥十七岁与蔡婆的儿子成亲,刚过三年,丈夫又不幸去
世。这对她确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正如主人公自己悲叹地说的那样“命好苦
也”。但这远不是她悲惨命运的终结,更惨痛的悲剧随着地痞流氓张驴儿闯
进她残破的家而展开。蔡婆到郊外向赛卢医索债,赛卢医谋财害命,企图勒
死她。地痞流氓张驴儿父子救下了她,并以此为借口住进蔡婆家,三番五次
要挟这两个寡妇做他们父子的老婆。窦娥坚决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张驴儿为
了霸占窦娥,妄图毒死蔡婆,不料却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反诬窦娥。
窦娥以为官府“明如镜,清如水”,会主持公道,替她洗冤。但是,审案的
楚州太守是个见钱眼开,草营人命的糊涂官,他滥施酷刑,逼窦娥招认毒死
公公,并将窦娥判处死罪,押赴市曹斩首。窦娥的悲剧是元代千千万万善良
无辜的人民生活遭遇的集中反映,也概括了当时无数下层人民屈死的冤案,
所以说,窦娥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关汉卿塑造窦娥这一悲剧形象,深刻地
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种种罪恶,也表现了正直善良的劳动人民
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中国小说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三国演义》
1994 年,一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把整个中国都卷了进去。据有
关部门统计,这个剧的收视率创近十年之最。人们对这个剧津津乐道、赞不
绝口。其实这个剧改编所凭借的蓝本——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更是令
人不能忘却的。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由元末明初作家罗贯中依据
陈寿的《三国志》、元代《三国志评话》和有关三国的故事加工而成。作品
由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写起,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长河
中,生动地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的极为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人民所饱
受的苦难,反映了封建社会各阶级的关系和生活面貌。全书涉及时间长久,
事件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抓住刘氏的兴衰这条主线,以蜀、魏、吴的斗
争进行穿插,做到了以简驭繁,以少胜多,详略得体,有条不紊。
《三国演义》将古代战争描写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这在我国古典小
说中是十分罕见的。由于作者善于以战略的眼光分析各个战役,所以对各个
战役的描写不是平分秋色,而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小说重点描写了官渡
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是蜀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因此作者泼墨如水,作
了淋漓尽致的描写,而对一些与全局关系不大的战争则惜墨如金,一笔带过。
在几个大战役之间又穿插几个小战役的描写,使战争的场面奔泻千里而又起
伏萦回,百态千姿。作者还善于把握各个战役的特点,根据战争的不同情况
采用不同的写法。如官渡之战,袁、曹兵力悬殊,曹军处于劣势,又是远征,
急于速战,因此突出粮食问题,着重描写曹操如何善于用人、用计,火烧袁
军粮仓,出奇制胜。作者在描写战争的过程中还善于处理斗智斗勇的关系,
人和物的关系,动和静的关系,从而把战争表现得丰富多彩,摇曳多姿。小
说描写了四百多个人物,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不下几十个,这些人物描写得
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如曹操既奸诈阴险,又有雄才大略;关羽忠义勇武,
而又恃才骄傲;张飞粗豪直率,又有着精细之处;孔明足智多谋,鞠躬尽瘁;
周瑜机智果敢,但又气量狭窄……这些都使小说增色不少。《三国演义》的
成就是多方面的,可以说,它是小说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农民起义的英雄谱——《水浒传》
与《三国演义》并称的应是《水浒传》了。这同样是一部英雄史诗,作
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早已驰名中外。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或简称《水浒》。它以北宋末年宋江
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在收集民间口头传说、话本、杂剧中有关水浒故事
的基础上成书。它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作品通过众多英雄
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的描绘,令人信服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历史事实,
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热情赞扬了被
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和高尚品质。
作品由高俅发迹和迫害教头王进开端;接着具体地描绘了一百零八名英
雄各自的曲折道路,他们被迫聚义梁山,“替天行道”,反抗官府除暴济民
的故事;后写众英雄接受朝廷招安,奉旨征辽,并征剿方腊、田虎、王庆等
农民起义军;最后是众英雄被奸臣谋害以悲剧告终。前七十回是作品的精华
所在,为历代人民所熟悉、所喜爱。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情节极为曲折生
动。如鲁智深、林冲、李逵、武松、杨志、晁盖、宋江等人的故事,每一个
都是有头有尾的,曲折多变,波澜起伏,令人拍案叫绝。而其中的任何一个
故事,一经别的艺术样式改编都是一个独立的情节单位。作品的人物性格刻
画也有极高的成就,许多人物都写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如慷慨爽直的鲁
智深,正直刚烈的武松,朴直鲁莽的李逵,都已活在人们口头,成为我国文
学画廊中著名的典型人物。自然,作品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有关“忠义”的
说教,鬼神迷信的描写,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等等,都是需要批判对待的。《水
浒传》的版本,有百回本,有一百二十回本,但比较流行的是写到英雄排座
次的七十一回本。
浪漫主义杰作《西游记》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神魔长篇小说,它写了孙悟
空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在历史上,玄藏实有其人。隋朝末年,他出家当和尚,唐朝贞观三年上
表给唐太宗,申请到印度学习佛经。他历时十七年,跋涉数万里,带回佛经
六百多部,这个奇迹震动了京师。在民间,很快涌现了许多关于玄藏取经的
传闻。到了宋代,这个故事成了说书的重要题材,元明时期,已被搬上戏剧
舞台,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部《西游记评话》,故事情节离真人真事越来
越远,加入了很多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惊险情节。《西游记》就是吴承恩以这
些故事为基础加工创作出来的。
吴承恩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
僧等众多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人民群众最喜爱的形象。
孙悟空有一身好本领。他经过十年漂洋过海的艰苦磨炼和七年拜师学艺,学
得了七十二变,手拿金箍棒,所向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