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蛋白质,生产新的、自然界并不存在的蛋白质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些蛋白
质主要是酶。
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实在令人赞叹不已。生物工程至今还常常被人用“方
兴未艾”这个词来形容,却已经有了崭新的一代。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
酵工程、酶工程这四大支柱已经被归入“老一代”了。
这些“老一代”的生物工程确实还存在缺陷,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上面说到的 T4 溶菌酶便是一例。又如,人们寄托了很大希望的抗肿瘤、抗病
毒药物干扰素,遇热也极易变性,在 …70℃的低温条件下也只能保存很短的时
间。问题之二是产品的副作用。例如,用小鼠细胞培养、生产的单克隆抗体,
进入人体后一方面表现出强大的药理作用,一方面却会引起免疫反应,因为
它毕竟是异体蛋白。此外,生物工程的许多产品还存在着活性低、提纯困难
等问题,这些问题正是蛋白工程的攻关对象。
要改造一种蛋白质,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
一、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找出蛋白质整体结构中足以引起某个性能发
生改变的关键部位,或者说在氨基酸长链中找到那个关键的氨基酸。然后确
定这个氨基酸需要如何加工修饰,或者干脆用哪一个氨基酸来代换。
二、找到生物细胞中指导合成这种蛋白质的 DNA 片段,并找出与那个关
键氨基酸相对应的碱基,经过分析后用另一个碱基来取代它。这个繁琐的过
程也少不了计算机的帮助。
三、将改造过的 DNA 片段移植到细菌、酵母菌或其他微生物体内,经过
培养,筛选出能“分泌”出理想的新蛋白质的菌株,再运用发酵工程大量生
产这种新蛋白质。
以上说的仅仅是蛋白质工程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生产过程,对这个过程
的描述也是极其粗略的。然而,它大概已经能表明,蛋白质工程集中了生物
工程的精粹,而且还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杂交生成的宠儿。
拿计算机图像显示来说,它显示的不仅是氨基酸排列顺序,也不仅是氨
基酸长链如何缠绕、盘旋的立体结构,还要显示出每个氨基酸的受力情况—
—在哪些相邻分子的引力下处于平衡状态。更进一步地,它还要显示如果某
个氨基酸发生改变,这个平衡状态将如何变化,对整个蛋白质的功能将会有
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没有现代计算机技术,这一切都是难以想象的。
蛋白质工程问世时间不长,取得的成果已经令人刮目相看:
那种 T4 溶菌酶,蛋白质工程施以回春妙手,将它的 3 位异亮氨酸换成半
胱氨酸,再跟 97 位半胱氨酸联接起来。这样,它在 67℃下反应 3 小时后,
活性丝毫未减。
在…70℃的低温下难以保存的干扰素,经蛋白质工程的点化,两个半胱氨
酸被换成丝氨酸,一下子变得可以保存半年之久了。
一种生产中很有用的酪氨酸转移核糖核酸酶,只是在一个位点上用脯氨
酸取代了苏氨酸,催化能力一下子提高了 25 倍。
对于用小鼠细胞培养生产的单克隆抗体,专家们已经提出了“开刀方
案”,打算把它整修得更接近于人的抗体,以减轻副作用。
……
蛋白质工程不仅要对那些生物工程的产品进行再加工,还要对一些纯天
然的蛋白质进行模拟和改造。
例如,那绵软、飘逸的蚕丝,那蓬松、暖和的羊毛,那纤细、坚韧的蛛
丝,它们本质上都是蛋白质。对它们进行模拟和改造,再实现大量生产,将
会获得性能比蚕丝、羊毛、蛛丝更优异的材料,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
浏览一下对蛋白质工程的众多评价是很有意思的。
有人称它是第二代生物工程,有人称它是第二代基因工程。
有人说它“曙光初露”,有人说它“前途无量”。
80 年代,有人将“21 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句话改成“21 世纪是生
物工程的世纪”;90 年代,又有人提出,“21 世纪是蛋白质工程的世纪”。
众多人们的关注和瞩目才会引起众多的评价。众多评价至少传递出一条
信息:蛋白质工程充满魅力,充满希望。在近几年内,蛋白质工程可能会取
得更多的突破,又将会招来许多新的评价,我们期待着。
生命延续——低温生物工程
从 60 年代起,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低温生物技术逐渐形成,逐渐发
展。低温生物技术的要旨就是冷冻生命,就是通过迅速降温使生物达到超低
温,进入冬眠状态,从而得到长期保存。
低温生物技术的重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冷冻生命就是延长生命,对许
多生物来说意味着延长人们使用它们的年限,时人类本身来说就是延长寿
命。后者自然更令人感兴趣。患了不治之症的病人如果对当代的医疗手段已
经绝望,可以冷冻起来,到三五十年后再得复苏。那时也许不治之症已经成
了药到病除的小事一桩。飞向另一行星的宇航员要忍受长达数年的枯燥无味
的旅途生涯,如果能冷冻起来进入冬眠状态,那么一觉醒来就可以精力充沛
地登上另一星球。这样,不仅使他避开了旅途寂寞,“捡”回了几年寿命,
还可以使航天器里面省去许多食品、饮料,轻装上阵。
低温生物技术要解决许多难题,其中冷冻速度是很关键的。冷冻速度过
快,生物细胞内的水分会结冰,把细胞涨破;冷冻速度过慢,细胞会脱水而
使盐分增加,蛋白质分解。各种细胞的组成成分和含水量都不一样,所以,
对于由各种器官组织、各种细胞组合成的生物机体,要确定一个最适宜的冷
冻速度是非常困难的事。类似的难题还有掌握复温的速度、避免细胞器的低
温损伤等等。
由于低温生物技术凝集着人类巨大的兴趣和期望,所以近 20 年来发展很
快。根据生理医学专家预测,到 2050 年,人类有可能第一次对冰冻保存的人
体施行解冻复苏手术。在 21 世纪内,人类通过用冬眠技术断断续续地放慢机
体的生理作用,会使人生命的跨度放大 20 倍。
声音的妙用
“对牛弹琴”是大家很熟悉的成语。在奶牛挤奶时播放音乐以提高产奶
量,过去也曾作为笑话流传过。而今,它却是举世公认而且广泛采用的饲养
手段了。只不过,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饲养技术,它的内容更丰富了。例如,
音乐不仅是在挤奶时播放,在喂食、休息时也要定时播放;乐曲的选择也至
关重要,只有轻快、优美、流畅的乐曲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据说有人试验
过,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会使奶牛的产奶量大增。而沉郁、
悲壮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却会使产奶量锐减。
蚊子对声音是很敏感的。据说,有一位歌剧演员在演唱高调滑音时,一
群雄蚊子向他那大张着的嘴巴扑来,弄得他尴尬万分。也许是那滑音和雌蚊
的声音相近的缘故吧!相反,怀卵的雌蚊由于厌恶雄蚊的纠缠,一听到雄蚊
的声音就赶快溜之大吉。目前美国、西欧流行的声波驱蚊器就是根据这个原
理制造的。它发出的是雄蚊飞行时振翼的特殊声波,能把雌蚊赶得远远的。
而叮人吸血的正是雌蚊,雄蚊是不叮人的。这种声波驱蚊器在美国、西欧很
灵验,拿到中国就不灵了,因为中国雄蚊的飞行声与驱蚊器发出的声波不一
样。
根据鱼类对声波的反应,用特定的声波诱集或驱赶鱼类进行捕捞,是一
种现代化的渔业技术,已经很常见了。更奇妙的是“声音驯鱼”。就是对养
殖的鱼群用特定的声音进行训化,使它们一听到这种声音就会赶来取食。等
到这种条件反射稳固以后,把这些鱼放到鱼群聚集的海域,过一阶段再用这
种特定的声音进行诱捕。那些已驯化的鱼听到声音便急忙赶来,还充当了“带
头羊”的角色,带来了大量野生的未经训化的同伴。这种新奇的捕鱼手段试
验成功,而且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光与生物工程
灯光捕鱼利用的是鱼类的趋光性,它可算是一项简单朴素的光生物技
术。光生物技术就是用光来调节生物的生长、发育和行为的技术。我们知道,
光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能量来源,是一切生物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生物
的进化和适应离不开光,生物的结构、功能、发育、行为均受到光的强烈影
响。光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心是:确定光照的最适宜的波长、强度、偏振性和
持续时间等,达到用光调节生物生长、发育和行为的最佳效果。
我国吉林省的一些科技工作者长期深入研究用光照提高栽培人参的品质
和产量,设计了许多新技术,如接近光饱和点和连续光照,使用拱形调光棚,
配以红、蓝光透过能力较强的浅黄色薄膜,等等。这些光生物技术已取得了
喜人的成果。吉林省有一个县的 65 万平方米作物面积达到了每平方米产栽培
人参 1.12 千克的世界最高水平,而且人参的各种皂甙含量的总体水平赶上了
先进国家韩国和日本。
光照对动物的生长发育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有人在猪圈中分别配置了
白光、蓝光和红光,每照射 12 小时,光照强度为 10~20 勒克斯。和不照光
的猪圈相比,白光使猪每天多增加体重 26 克,蓝光为 13 克,而红光则达到
了 43 克。有人又拿牛作了试验,发现同样的肉用牛,每天接受 16 小时光照
的比每天接受 9~12 小时光照的要多长肉 10%;而奶牛每天接受 16 小时光
照比自然光照条件下要增加 10%产奶量。类似的光照试验还曾以山羊的配种
和产羔、母马的发情和排卵、家禽的产蛋率和产肉率为课题,都取得了令人
满意的结果。目前有一些先进国家,光照管理又被列为动物饲养的重要管理
项目。
光对生物细胞的影响还孕育出一项崭新的医疗技术。
有一种很棘手的儿科疾病叫做新生儿黄疸症,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
过高而引起的。现在有一种先进而安全的治疗方法——光疗法,就是用波长
450 毫米的光照射新生儿全身(眼睛除外)。治愈率很高。原理是胆红素是
一种光敏物质,对波长 450 毫米的光尤其敏感。在光的作用下,许多胆红素
分子会转变成水溶性的化合物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妙手回春的治疗效果。
最令人感兴趣的,莫过于用一种光敏药物——卟啉类药物来治癌了。这
种卟啉类药物有两大特点。一是对光敏感。在波长为 625 毫微米左右的光照
下,它会改变结构的特性,杀伤所在部位细胞。二是对肿瘤细胞有亲和力。
它进入人体后随血液流动,对正常细胞冷若冰霜,与肿瘤细胞却是一见如故,
难舍难分。因为具有这两大特点,它作为肿瘤克星就很好理解了。在确定适
宜的剂量后,向患者注射这种卟啉类药物,过几天这些药物分子会聚集在肿
瘤部位。这时再用 625 毫微米的光进行定期照射,肿瘤会逐渐变色、渗血、
干燥、萎缩。一二周后会长出新的组织。至今,已有不少肿瘤患者在这种治
疗手段的帮助下获得了新生。
新生电脑
80 年代以米,许多电脑专家转而致力于研究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期望用
最尖端的材料和电子线路来模仿人脑的功能,包括神经细胞的兴奋和抑制,
神经网络的联通和整合,大脑的思维、判别和反射等等。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