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学”。因此,故乡人便称那口井是“文学泉”。
8 根柱子的圆顶凉亭——盖天说
我们知道,地球是茫茫宇宙空间中的一个球体。但这一科学常识,很早
很早的古人却不知道。他们眼望浩瀚的大空,脚踏广阔的大地,构想着天地
的关系,宇宙的结构。他们发现,头上的天,是圆穹形的;脚下的地,是平
坦状的。凭着这种直观感觉,他们认为,蓝天像一个大圆盖,或者说像一个
大帐篷,笼罩在棋盘般的大地上 。他们甚至还臆测出,这“大棋盘”每边长
81 万里,天和地之间的距离为 8 万里。这种“天圆地方”的看法,便是古老
的“盖天说”,也是我国最早的宇宙结构学说。它的产生年代,可追溯到奴
隶制社会的周代,并一直影响着后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人的认识水平逐渐地提高了起来。他们慢慢地感
觉到,这“天圆地方”有些不大切合实际。因为天若是一个大圆盖,地是一
个正方形的大棋盘,那天盖地时,四角怎么合得拢呢?
于是,在公元前 6 世纪,人们修正了最初的“天圆地方”说法,改为:
天和地不相交接,天像一把特大的伞,悬罩在大地的上空,周围有 8 根巨大
的柱子,支撑着它。在柱子的顶端和伞的边缘,有无数条绳子,连接着它们
的枢纽。这一修改,天地的样子便成了一个有 8 根柱子的圆顶凉亭。
这种修改后的宇宙图式,也难以让人信服。因此,又有人提出天像一顶
头戴的斗笠,地像一个倒扣的盘子。北极是天的最高点,四面倾斜而下。天
穹上的日月星辰交替出没,形成昼夜。
盖天说形成于周代,到西汉时还很流行。尽管后来的天文观测事实否定
了这种看法,但它却反映了古人认识宇宙结构的一个阶段水平,在描述天体
视运动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浑圆的大鸡蛋——浑天说
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另一种宇宙理论。浑天,是指天是浑圆的,有人把
它比作大鸟卵,有人把它比作大鸡蛋,还有人把它比作大弹丸。
这种宇宙理论是战国时萌芽的。公元前 4 世纪,思想家慎到便说:天,
不是半球形的,而像弹丸一样,是整球形的。不过,他没有谈到地的形状。
最早猜测大地为圆形的,是跟慎到差不多同时的惠施。惠施曾说:球形的大
地,体积虽然有限,但一直朝南走,可以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惠施不仅认
为地是球形的,天也是球形的。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汉武帝时,四川有位名叫洛下闳(hóng)的民间
天文学家,制做了一个圆球形状的浑天仪,用来演示天象。洛下闳的浑天仪
尽管还很简单,但它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浑天仪。据说,浑天仪刚做好那
会儿,许多人都不相信它能有什么用处,然而,当洛下闳把浑天仪放在地下
室里演示的时候,人们都惊奇地发现,这浑天仪上标示的星宿,跟实际天象
相吻合。于是,洛下闳名声大振,浑天仪也广为人知。
洛下闳之后,鲜于妄人、耿中丞、张衡等人,又发展了浑天说的理论。
尤其是张衡,对浑天说作了全面的总结,从而使浑天说最终成为一种很有影
响的宇宙结构体系。张衡在他所著的《浑天仪图注》中阐述他的观点说:“浑
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
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张衡不仅在理论上对浑天说作了系统的说明,还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制作了“水运浑天仪”,来形象地表述他的浑天思想。
很显然,以张衡为代表的这种“浑天说”宇宙理论,较“盖天说”的宇
宙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它认识到地球是圆球形的,而且根据这一理论,
还可以解释日食、月食等现象,还能预知日食、月食的日期、时刻。正是由
于浑天说这些进步性,自它萌芽以后,便很快地被天文学家们所接受,成为
时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宇宙理论,从汉代到明代的一千多年中,它
一直在天文学界占着统治地位。
应该说,浑天说远比盖天说更接近宇宙结构的真实,但它也有明显的不
足之处。比如,它把地球看做是天地的中心,显然是有局限性的。另外,浑
天说的一些说法,也解释不通。就拿“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这句话
来说吧,那附着在天体内壁,随天球绕地球旋转的日月星辰,当它们运转到
地平线以下之后,又怎样从水里通过呢?
天会塌吗——宣夜说
“宣夜说”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但直到东汉的郄(qiè)
萌,才对它作了系统的总结和明确的表述。宣夜说认为,天是没有固定形质
的,日月星辰都是自由自在地飘浮在无边无际的气之中,而日月星辰本身,
也是一种气的积聚。
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天文学家们,无不认为天是一个带有
硬壳的东西。中国的女娲补天神话,便是这种认识的反映。希腊亚里士多德
—托勒密体系,也是以一个缀满恒星的“天球”作为宇宙的疆界。就连波兰
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虽然否定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体系,但也保留着
一个缀满恒星的硬壳作为宇宙的范围。而宣夜说,却打破了这种关于天体有
形质的观念,向人们展示了宇宙无限论的思想,这不能不说是有着划时代意
义的理论。难怪英国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
技术史》一书中赞誉道:
“这种宇宙观的开明进步,同希腊的任何说法相比,的确都毫不逊色。
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僵硬的同心水晶球概念,曾束缚欧洲天文思想一千多
年。中国这种在无限的空间飘浮着稀疏的天体的看法,要比欧洲的水晶球概
念先进得多。”
然而,这种开明进步的宇宙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却一直没有引
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如果不是郄萌,这种宇宙理论不知还要沉寂多少年,甚
至还可能湮没于世。郄萌以后,“宣夜说”理论又得到了发展,并有了很大
的突破。三国著名的宣夜说学者杨泉,在他的名著《物理论》中,便进一步
阐述着:天,是由元气组成的,没有其他的物质。地有形状而天没有形状。
这就像烟跟灰一样,灰在下有形,烟在上无形。
“宣夜说”在人类天文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但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
件局限性,它也有许多缺憾,比如,宣夜说学者还不能认识到天体的运动是
由万有引力及电磁力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把它归之于无形的“气”的作用。
尽管如此,它仍然不失为一种具有科学价值的宇宙观。
别具一格的计时器——日晷·漏壶·盂漏
现在我们用钟表计时,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用什么计时呢?
请别为古人担心,他们也自有独特的计时仪器:
日晷(guǐ)。这是一种利用太阳的射影来测报时间的计时器。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老祖宗在和大自然的相处中,偶然发现,随着太
阳的移动,树影的位置和长短也变化着,而且变化得很有规律:于是,他们
找了些石块,把石块放在树旁,当树影移动到某块石头上时,就知道是什么
时刻了。
他们砍了一根直木棍,把它直插在地上,用它来代替树木。这木棍真比
树木好用,它的影子又细又长,投在地面的石头上,界线清楚极了,测的时
间也比过去准确了许多。
这便是原始的日晷。这种日晷有一个底盘,底盘的边缘刻划着标志时间
的线条,有的是钻的小孔,这划着线条或钻着小孔的底盘叫针盘;针盘中安
放着一条竖着的指针。在阳光下,指针便映出投影,而且会随着太阳的不同
位置有规律地变化着。人们只要看指针的影子投落在针盘的哪个线条或小孔
上,就能知道准确的时间了。
现在中国最早的日晷,是 1897 年在内蒙的托克托城出土的一个石制日
晷,收藏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内。据专家考证,这石制日晷是西汉时期的
制品。
日晷虽然使用方便,指示的时间也很精确,但它却受到阳光这一条件的
限制。没有阳光的时候,例如,晚上或阴天。日晷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了。
漏壶。是以漏壶滴水在刻箭上表示出时刻的记时器。
漏壶一般由铜制成,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至少在夏、商时期就已
开始使用了。
早期的漏壶叫“沉箭壶”。它是这样制作的:在壶的底部钻一个小孔,
壶的中间竖着一根标有刻度的箭杆。使用时,把壶里装满水。随着壶里的水
慢慢地从小孔里往下滴漏,壶里的水平面也逐渐地下降,箭杆露出水面的部
分则越来越长。古人就用箭杆露出水面的长度来计算时间,水面上箭杆上的
刻度就表示时间数字。
沉箭壶的制作方法不难,但缺点却很明显。壶里的水位高时,压力大,
水漏得快;水位低时,压力小,水漏得很慢。这漏速不均匀,记时便不准确
了。
于是,聪明的古人又发明了“浮箭壳”。这浮箭壶的制作有些复杂:在
不同高度上放置三个漏壶,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再放一个接水壶,有刻度的箭
杆便放在这个接水壶中。使用时,最上面的漏壶里的水先滴入中间壶里,中
间壶里的水又滴入下面的壶里,而下面的壶里的水则滴入接水壶中。随着接
水壶内水平面的升高,箭杆便逐渐上升,人们看箭杆上的刻度,就能知道具
体的时间了。
漏壶的制造,根据有关资料的记载,我国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西方
的水地钟和漏壶的功用一样,它是雅典法庭用来限制发言人的发言时间的。
公元前 159 年传到罗马,现在雅典还存有这种遗制。但它的制造比我国的漏
壶晚得多,据说,它是公元前 400 年柏拉图时代的产物。当然,它的使用也
不如我国的漏壶普遍。
我国最早的机械计时器,隶属于天文仪器。例如,唐朝梁令瓒等人发明
的“开元水运浑天仪”,北宋苏颂等人制造的“水运仪象台”等,都包含着
有“机械计时器”。在这些机械计时器中,已采用了颇为复杂的齿轮系统。
尤其是苏颂水运仪象台中报时装置里的机械擒纵器,与现代钟表里的关键机
件——锚状擒纵器,作用非常相似。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便认为它
“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苏颂的报时装置虽然很是先进,但它仍是天文仪器的一部分。第一个把
机械计时器从天文仪器中分离出来的,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他制造的“七
宝灯漏”,以水做动力,采用了齿轮系统和凸轮机构,能自动报时,还饰有
可以按时自动跳跃的动物模型。其工艺水平大大超越了前人。这架“七宝灯
漏”陈设在皇宫的大明殿内,颇受当朝皇上忽必烈的赏识。
郭守敬之后,到明代初年,能工巧匠詹希元又创造发明了“五轮沙漏”
机械计时器。顾名思义,五轮沙漏以流沙为动力,来驱动齿轮运转。这种计
时器不受气候影响,克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