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欲人格--弗洛依德-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内向投射来减缓自我的焦虑,用自我惩罚来保护自我,来抵御超我对自我的谴责。第四种防御性机制叫“反相形成”

    ,这也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能见到的。 斯特林堡是西方著名的文学家,但他有两大人格缺陷:心胸狭窄,爱情偏执。 身为一个大作家,心眼却很小很小,有一次,他们夫妻俩陪几位朋友在海滩散步,妻子与其中的一位男士正在海边拍一张合影照片,斯特林堡见状怒不可遏,硬是当着众多朋友的面把妻子从那位男士身边拉开,弄得他妻子分外尴尬。 他要求妻子只爱他一人,不允许妻子爱别人,甚至不允许她爱他们的孩子。 斯特林堡知道自

 154

    焦虑——人格之碍941

    己的这些性格特征是病态的,他的自我为此也时常遭受道德性焦虑。 为了消弥这种焦虑,他在公开场合竭力表白他的“正常”。有记者问他:“你最讨厌什么样的男人?

    最喜爱什么样的女人?“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最讨厌心胸狭窄的男人,最喜爱有母爱之心的女人。”

    我们不能简单地指责这位作家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他是在运用“反相形成”来消解自己的心理焦虑。“反相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如吝啬者故意表现慷慨大方,虐待动物的人狂热地反对用动物作实验,对你恨之入骨者却向你套近乎,一向沉默寡言的人突然口若悬河……诸如此类,都是把某些不允许的冲动欲念,潜意识地转化成强烈的相反形式,以获得超我的认可,从而减轻和消除对自我的压力和威胁。 在弗洛伊德看来,反相形成是由本能的成对性(如生存与死亡,友爱与仇恨,建设与破坏,主动与被动,支配与顺从等等)及其相反相成所致。 一种本能,无论是直接对自我施加压力,还是通过超我对自我间接地施加压力,均可导致自我的焦虑。 这时,自我便向着与这一冲动相对应的本能转移,否认或掩盖其真实感情,并在表面上以一种极端相反的形式予以表现。还有一种性别角色上的反相形成。 在父权制的文化预设之下,男性标准成为唯一的标准,成为人格定位的准则。 有些男人把温柔与女性相提并论,因而害怕任何温柔的表现。为此,他们在装饰上极力显出刚强和男子气,结果弄成了一幅男性讽刺画。 还有些女性为了做“女强人”而在衣着和举止上模仿男人,为服从男性价值观而牺牲自己的个性特征。 上

 155

    051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面的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反相形成在消弥焦虑的同时,却歪曲了现实,屈从了虚假和伪善,使人格变得呆板、固执。 这些负面影响是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的。弗洛伊德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期。 人格的正常发展,就是稳定地从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 然而,进展有时会停止,人可能停留在原处,不能登上更高一级台阶,这种心理现象叫作“固着”。

    固着也是对焦虑的一种防御机制。 他们焦虑什么?是什么危机造成了他们发展的停滞状态?弗洛伊德认为,主要危机是不安全、失败和惩罚。失败对一个人的自尊心是一种打击,害怕失败便成为心理焦虑。 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往往会导致失败;原地踏步反倒更安全。于是就用固着来防御焦虑。比如,儿童常常因为吮吸拇指或口吃而受家长的惩罚,儿童不断遭受挫折,反而强化了这种不良的反应。 即便是一位聪明的儿童,在演算数学习题时也会屡屡出错,这同样是因为早期挫折所形成的刻板行为。当然,一个人的各种发展水平不可能是同步的,有些行为可能已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而有些行为则可能仍滞留在前一个阶段。 从整体上考察,每个人的人格发展中,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固着现象。 弗洛伊德曾将幼儿性本能的发展描述成三个时期:口腔期,肛门期和阳具期;与此相对应的是三种不同的人格变态:依赖性人格,强迫性人格和独裁性人格。 依照人格的流变规律,个体走出幼儿期之后,人格变态也就消失了。 但是,由于固着的原因,即便是进入了成人期的人格,依然有着或依赖或强迫或独裁的特征。

 156

    焦虑——人格之碍151

    第六种消释焦虑的方法是“退行”。如果说“固着”是滞留于此阶段,那么“退行”则是后退到前一个阶段。 我们常常看到,一位已经长大成人的青年,本来应该独立了,自食其力了,却依然像个小孩子,什么事都要依靠他的父母,甚至包括一些日常生活的小事,也不能自理,结果被称为“长不大的孩子”。这便是人格的“退行”

    ,主体通过倒退至人格发展的前一个(甚至前几个)阶段,来消除他自己对成长的恐惧。 又比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本来已经顺利地通过了口腔期,但是,当其母又生了一个小妹妹或小弟弟之后,父母的注意力便转移了,这个孩子便受到冷遇。 可怜的孩子为了消释失去母爱的焦虑,于是选择了“退行”

    :退回“口腔期”

    ,重新吮吸手指、咬指甲、乱吃零食等等。 弗洛伊德把退行与固着比喻为战争过程中的撤退,在行军过程中,一旦遭遇到为不可克服的障碍或失败,只好以退为进,从长计议。也有一种对身心有益无害的退行,比如“老夫聊发少年狂”

    ,年迈者返老还童,表现出与自己的实际年龄完全不相符的天真、单纯、顽皮、执著和快乐。 这种“退行”昭示了个体的人老心不老,无疑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包括“退行”在内的上述六种防御性机制,对于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

 157

    柳暗花明——人格之升华liuanhuaming——rengezhishenghu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生活是不容易的。 人格的生成与流变也是不容易的。 俄底浦斯情结的缠绕,梦的遮蔽,心理焦虑的阻滞……形形色色的障碍,曲曲折折的心路,人格的冲突与分裂,似乎要置个体灵魂于恐怖的炼狱,永无解脱之日。然而,人毕竟是人,人总是要冲破桎梏,总是超越障碍,

 158

    柳暗花明——人格之升华351

    总是要走向明天,走向彼岸,走向更高的境界。 个体人格靠什么去超越各种心理障碍?靠什么走出心灵的炼狱?

    靠“升华”。

    上一章已经谈到的六种“心理防御机制”

    ,对于人格的去蔽、越障,无疑是有意义的;但这种“意义”是消极性的意义。 只有“升华”

    ,才是一种具有积极性意义的去蔽与越障。因此,升华在弗洛伊德的诸种“心理防御机制”中,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种。 在一个更宽广的范围内考察,升华理论在弗洛伊德的爱洛斯人格理论中,其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人格流变中的各种障碍,究其根源,大多来自本我的冲动,来自本我与自我、本我与超我、本我与外部世界的复杂冲突。 因此,无论是哪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其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对付本我。 无论是压抑、投射、固着,还是反向形成、内向投射、退行,对于本我的挑战都是名副其实地“防御”

    ,是被动地消极地防守;唯有升华,才是一种主动地、积极地、以攻为守以退为进的“防御”

    ,是一种最富有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机制。 严格地说,升华不能叫“防御”

    ,应该叫“进攻”

    (或者叫“进取”)

    ,尽管这种“进攻”或“进取”采取了迂回和转移的方式。我们知道,本能的原始性冲动,一旦行为化,操作化,对于社会是一种破坏或威胁,因而是为社会所禁止的。升华,就是将本能的欲望冲动(主要是性冲动和攻击冲动)

    ,转化到被社会所允许或赞成的目标或对象方面去。 例如,一个同性恋男子,可将他的为社会所不容许的“同性恋”欲望,升华为雕塑家的艺术才能,而最终使他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男子健

 159

    451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美造型的雕塑家。 同样,一个攻击性、破坏性冲动很强的人,可以把他的冲动升华为运动场上的搏击、拼杀,可以将自己变为拳击家,变为体育健将。 而最常见的升华,是将性欲冲动升华为诗歌、戏剧、小说、电影、音乐、美术等艺术创作。升华的实质,是将原始的本能冲动,转向对更高级更具有社会价值活动的追求上。 弗洛伊德曾指出,像达。 芬奇的圣母像,莎士比亚的爱情诗,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都是天才者的升华的表现,都是人格升华的杰作与奇迹。 非天才者也一样地需要升华,他们常常是把自己的本能能量,转向一般性工作,如从事一般职业、公务和宗教活动。升华的心理学原理是“需求与满足”

    ;而升华的理论前提是“走出自恋”。我们从后者谈起。

    1不做水仙花A美丽的森林仙子艾柯(Echo)

    ,一往深情地爱上了英俊少年纳西施(Narclsus)

    ,拼命地追求他。 可是,纳西施却不理睬艾柯。 可怜的艾柯由于失恋,憔悴而死,化为山谷里的回声(echo就是“回声”的意思)。这件事激怒了神,神决定惩罚纳西施;从此后,纳西施不准追求、爱恋任何姑娘,只能爱恋他自己。 于是,纳西施终日徘徊在水边,看着映在水中的自己的倒影。 他深深地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影子,如痴如醉,却是可望而不可及。 受着“自恋”折磨的纳西施,身心憔悴,神志恍惚,扑向了他的所爱——水中的影子,落水而死,化成了水仙花。

 160

    柳暗花明——人格之升华551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古希腊神话,弗洛伊德借用它来说明“自恋”。

    在拉丁语中,Nar-clsus的含义是“水仙花”

    ;而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词典”里,这个拉丁词的含义则是“自恋”。弗洛伊德认为,当个体人格的爱洛斯贯注,固着于自身而不向外流泄时,就会形成“自恋”。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美丽而忧伤的奥菲莉娅,最后落水而死,也被一些评论家解释为纳西施式的自恋。中国古代也有一个很著名的“自恋悲剧”。明朝末年,有一位江南女子冯小青,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才华丰赡。 怎奈红颜薄命,十六岁嫁与杭州的一位姓冯的男子作妾。 冯夫人是出了名的悍妇,对小青百般刁难,肆意凌辱。 小青的丈夫又是一怯懦男子,唯悍妇马首是瞻。 小青在家中的遭遇便是可想而知。 可怜的小青,每每呆立于池边,看着自己在池水中的影子出神,真正是“顾影自怜”。形单影只的冯小青,把自己的影子作为自己爱恋的对象,她在诗中写道:

    瘦影自怜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卿,指的是她自己的影子。 这两句诗形象而生动地勾画出冯小青和她的影子之间的缠绵缱绻的感情。 受着自恋的折磨,冯小青终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不到两年,便悲惨地死去,年仅十八岁。 冯小青死后,不少文人为她作传,还有不少的文学艺术家将她的悲惨遭遇写成小说,编成剧本。 到了本世纪的二十年代,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性心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