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隙向前冲锋。
总之,火器改变了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军事工程等各方
面原有的固定模式,战争范围扩大、战争烈度增加,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也
必然会随之变化。
(5)车和船
①战车。战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兵器。自战国以后,战车很少直接
用于战争,多用于运输或防守。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总兵官朱冕
提议“火车备战”后,各种各样的战车问世,历史悠久的战车在明代得到了
振兴。明代战车有适合防守使用的枪炮偏车,有便于进攻的火枪、火铳独轮
车,有时也用数千辆车编组成战车阵,其它还有:双枪冲锋的全胜车、旋转
发炮的雷火车、火柜攻敌车、屏风车、塞门架器车、盛油火车等。明代的战
车与火器一样,可谓名目繁多,不一而足。这时已将火器——火铳、火炮、
火箭装备在战车上,其战斗力、攻击力远非前代战车所能比拟。战车振兴后,
军队中随之出现了战车专门部队。嘉靖十一年(1532年)时,边镇开始酌行
战车营制。后来,又在京营配置兵车4000辆,每辆配步卒若干人,神枪、夹
靶枪各2支。
战车的振兴成为明代兵器进步和发达的标志之一。明代战车用途广泛,
有攻有守,形制多样,将动力、火力、防护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但总的说
来,兵车在战争中因受地形等因素制约,并未取得人们预期的效果。
②战船。明代造船业比较发达,郑和7次下西洋足以证明明造船业的水
平和实力。这也是明代战船发达的前提和基础。朱元璋当政时,明水军已具
有一定的实力。沿海每百户所及巡检司各配备两艘战船,执行海上巡逻任务。
水军编制比较特殊,55—100艘战船组成一■,各■分别隶属于宁海6总寨
和莱州8总寨,宁海、莱州总寨共辖48小寨,后又增设福建5小寨。
明代战船有江海之分。永乐以前造的船以江船为主,海船制造业是后来
发展起来的。嘉靖年间,因东南沿海倭寇屡犯,海船制造业发展较快,船的
样式增加。
明代的战船中,大船用于防守,小船用于追逐。大船能容纳100人,船
身高大,上面的佛郎机可以俯射。小船体积不及大船,但行动敏捷,比较实
用。因内战和运输之需,江河战船增多。在南京的上下游,经常驻扎两个水
师的兵力。
明王朝存在的200多年间,正值欧洲各国海军大发展时期。而这一时期
明朝的水军还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明代水军不像欧洲各国海军那样频频
参战,最大的一次行动是郑和下西洋。此次出航,水军虽不是执行战斗任务,
但海战多次发生,仍从几个方面反映了明代水军和战船的实力和水平。
(6)兵种和训练
… Page 89…
①兵种:步兵和骑兵。明朝军队主要有步兵和骑兵两个兵种,由于火器
的使用,军队中出现了炮兵,另外还有随战车振兴而诞生的战车兵,以及水
军。
明代步兵除装备冷兵器外,火器亦大量装备,步兵战斗力大大增强。军
队的步兵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炮兵部队——“神机营”。明代的步兵
内战任务较多,对外战争仅仅是援朝抗日和抗倭斗争。
明王朝从朱元璋开始,就十分重视骑兵建设。明成祖讨北时,主要使用
骑兵。在当时的条件下,骑兵的机动、快速有目共睹,骑兵在明军中占有重
要的一席之地理所当然。明朝的骑兵除了继承了步骑协同作战这一传统作战
方式外,还实现了骑、炮协同和骑、车协同。
明王朝重视骑兵建设,对马政进行了改革,成立了专门的马政机构——
太仆寺、苑马寺,对养马进行专门管理。太仆寺归兵部属辖,负责养马计划
和政策的制定。对民间养马作出了一些具体规定,15丁以下养马 1匹,16
丁以上养马2匹,每2年交一驹,可免交一半粮草。这一规定刺激了民间养
马者的积极性,养马者增多,军用马匹富富有余。
永乐年间是明代骑兵的鼎盛时代。成祖讨北时,10万精骑全军覆没,但
只用了半年时间,明廷便征集了30万骑兵。随着政治腐败,马政逐渐失去作
用,加之大量使用火器,使骑兵战斗力受到局限,以往那种大规模征讨行动
再未出现,明代骑兵逐渐衰落。从此开始,在后来的中国军事史上,骑兵的
威力再也未达到从前的顶峰。
②军事训练。明王朝对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十分重视,在科举考试中开
设了武举科。考试中,先考策略,再试弓马。如果策略考试不合格,便被淘
汰。到了万历年间,科场中的武举考试实行三场制度,先考弓、步、箭、枪、
战及拳搏、击刺等;再考营阵、地雷、战车、火药等;第三场考兵法、天文、
地理等书本理论知识。由这三场考试的构成可以看出,万历年间的科场武举
考试内容中,军事实践、军事科目占了很大比重。科场的武举考试,对提高
军官的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从朱元璋时起,各地卫所军队轮流到京师接受检阅考核,指定了集中操
练的地方,定期到京师受检。这一制度谓之“京操”。全军将士都要到京进
行操练,每次到京人数为全军人数的 1/5。京操考核十分严格,测试不合格
的军士如再试仍不及格,便被发配到云南充军,军官则要被降职。军队训练
中,明王朝奖优罚劣,规定较严。此外,会操、巡视等则是另外的训练方法。
虽然如此,明军的军事训练制度并未能长期坚持下去,很快废弛,京操名存
实亡。
③戚继光的练兵之道。抗倭名将戚继光精通军事,他的“戚家军”战斗
力强,屡败倭寇。“戚家军”的成功,除去其它因素外,戚继光对军队训练
有方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戚继光注意提高军队的素质,选拔兵士时,素质差者一律不选。他十分
重视军官素质的提高,认为从科举中的武举中不能选拔出出色的将帅,只有
在军事实践中,才能使军官增长才干,成长为合格的将帅。
戚继光练兵以严格著称。他认为,只有经过平时的严格训练,才能在战
时发挥出军队的战斗力。他在北方蓟州整顿边防时,蓟州兵纪律散漫,他便
让3000浙兵示范,在滂沱大雨中一整天站立不动,蓟州兵大吃一惊。在戚继
光的训练下,蓟州兵终于成为一支纪律严明、颇有战斗力的部队。
… Page 90…
戚继光对军队的战术训练也十分讲究,他要求官兵不仅要了解所在兵种
的战术、技术,也要了解其它兵种的技战术,以便在实践中配合行动,协调
作战。他亲自创制的“鸳鸯阵法”就是一种长、短兵器结合,攻防兼备的作
战队形。
(7)世界军事工程之最——万里长城
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之后,历代统治者对长城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重
视,但最为重视的当属明王朝。有明一代,二百余年中,长城的修筑一直没
有停止过。明王朝修长城投入人力和物力之多、工程规模之大,为秦以来历
代王朝所不及。
①长城的修筑及管理。明代修长城的主要动机是为了防范北方蒙古势力
和女真族的南下侵掠。所以,长城作为重大的防御工程,得到了明政府的高
度重视。迁都北京后,北京的安全日益重要,出于拱卫京师之目的,明王朝
对长城修筑作巨大投入是可以理解的。
明王朝开国伊始,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便遣徐达到居庸关修筑
长城。直到1500年前后,万里长城的全部工程才告竣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
西至嘉峪关,全长12700多里。由于从山海关至鸭绿江一段近1000里的长城
已全部毁坏,所以今天人们见到的,是从山海关至嘉峪关段的万里长城。
明廷重视北部边防,万里长城作为军事防务工程,备受重视。明王朝不
仅耗费巨资来修筑长城,而且在长城沿线设置了9个防区,时称九镇。各镇
派总兵官带兵把守,担任总兵官的也都是明代很有名气的战将,如戚继光等。
明代长城九镇分别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延绥镇、大同镇、格林镇、
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镇不仅是军事驻防单位,也是万里长城的管辖
机构,对长城实行了分段管理。
②戚继光的功绩。戚继光不仅是一代抗倭名将,在万里长城上也留下了
他的英名,他在任蓟州镇总兵官期间 (1569—1583年),对所辖1200里的
长城进行了普遍加高、加宽,于险关要隘处修筑了双重城墙。在指挥修筑长
城过程中,他在所辖1200多里的长城上,共建造了1300多座高大的敌楼。
这种敌楼既可用来瞭望敌情,亦可存兵贮粮,从而解决了以往兵力过于分散、
军用物资储备不便等问题。他所主持修筑的长城中,金山岭长城是比较有代
表性的一处。在这里,戚继光突出了长城防御为主的目的,在城墙以北制高
点上设置了烽火台,把长城外侧山坡铲削,用石块砌成拦马墙,城上设关口
和空心敌楼,形成了关关相连、敌台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
在此防御体系中,城墙是主体。这里的城墙用巨大的条石为基础,以每块重
达12公斤的砖包砌而成,在地势平缓处,城墙高5—8米。为便于使用火器,
城墙内侧的女墙上开设了望孔和射孔,墙面上还加筑了炮台。
总之,戚继光任蓟州总兵期间对长城的修筑颇费了一番苦心,使这一带
的长城坚固高大,据险而守,突出了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
③长城的构造。明以前的万里长城多用土筑或石砌,而明长城许多地区
是用砖、石砌筑的,在居庸关和八达岭一带的长城,墙基宽约6。5米,顶部
宽为5米多。墙身用整齐的条石砌成,里面充填泥石。出于军事目的,长城
上设有各种各样的敌台。明军已大量装备火器,所以敌台里储存着大量的火
药、火器,重要关口还设置了重型火炮。
烽火台是长城上常见的传递信息的特殊建筑,明代称之为烟墩。明长城
… Page 91…
上的烟墩用砖石砌成,烽火用硫磺、硝石等物质助燃,放烟时还鸣炮报警。
成化年间对火炮鸣放次数及所表示的敌情作了明确规定。
在世界军事史上明长城可谓军事工程之最,所用人力、物力,在今天看
来也称得上天文数字。在当时的火器技术及军事技术条件下,长城作为军事
防御工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一个军事工程不能保全一个王朝“万古长
存”。明王朝虽在长城沿线挫败过外来势力,但政治腐败终究导致军力衰微。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就是通过长城的著名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