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赶下了山。于是第二轮炮轰之后,更大规模的进攻又开始了。
然而进攻依然失败。
锺军长被激怒了。不仅激怒,他更因失败感到惊恐不安。因为在军长背后还有一双
双更加严厉更加冷酷的眼睛:集团军司令官,远征军总司令,直至委员长都在注视著松
山,注视著强大的第七十一军在敌人区区一支守备队面前一败涂地,溃不成军。锺军长
并非不能容忍自己部下打败仗,他不能容忍失败带来的后果。
松山,难道你注定要给第七十一军带来灭顶之灾?!
疯狂的冲锋又开始了。第二十八师在军长亲自督战下,各团各营轮番投入进攻。各
级长官层层督战,士兵们被督战队的枪口逼迫著,好像一群群面如死灰的囚犯,硬著头
皮冲向日本人的火网。有时白天打下一座山头,夜晚又被日本人夺回去,漫山遍野躺满
了中国士兵的尸体。
失去理智的冲锋使士兵感到无比恐惧和绝望。与其曝尸荒野不如自己捡条活命,于
是成班成排的逃兵出现了。他们或遁迹山林,或乘夜间泅水逃回内地。初战半月,第二
十八师伤亡达三千人,逃亡近一半,剩余部队军心涣散,攻势日衰。
司令部闻讯,急调第六军新编三十九师增援,亦遭伤亡。月底,两师人勉强攻占腊
孟寨,日军遗尸百余具。
至此,锺军长才确实获悉:日军守备队共有兵力一千二百余人,附火炮数十门,机
枪百余挺,另有坦克若干。
大吃一惊的锺军长一面将情报火速上报,一面命令按兵不动。于是松山前线阵地就
出现短暂的平静和对峙局面。
右翼战线,松山佑三师团长发现中国军已经转移兵力,突然对松山、龙陵大举进攻。
经过短暂踌躇,终于决定留下一个联队固守腾冲,自己匆匆率领师团主力驰援左翼。同
时,驻守芒市、遮放、畹町和腊戍沿线的日军第二、第三十三师团也接到河边总司令的
命令,沿滇缅公路向龙陵进发。日军的战略意图是:一举夹击并消灭龙陵城外的两个中
国师,然后在松山将中国远征军左翼击破,最后在腾冲围歼中国军右翼,实现怒江大捷
的战略抱负。
正在龙陵围城的第七十一军两个师本已攻入城中,眼看再有一两日便可大功告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敌人援军突至,只好慌忙退出城外,像刺胃一样缩起身体,在公路
沿线山头掘壕固守。卫立煌总司令意识到形势严重,给两名师长下了死命令:战至一兵
一卒,不许后退半步。
由于松山据点始终像根鱼刺那样牢牢卡住滇缅公路的咽喉要道,中国军队急需的粮
食弹药后勤物资均要依靠人力骡马经由山间小道运抵松山和龙陵前线,因此前线供应时
时发生危机。六月中旬,滇西雨季来临了。昼夜之间,到处山洪暴发。怒江江面比平时
涨宽一倍。交通断绝,山道泥泞,民夫骡马均不能行,美军飞机亦无法起飞。前线作战
的军队失去后勤保障,好比飞机舰船没有了动力,一时军心动摇,功势颓缓。士兵们蹲
在光秃秃的战壕里,怀抱步枪,日夜听凭大雨浇泼,苦不堪言。有时实在耐不住饥饿,
就满山遍野去寻觅充饥之物。伤员运不下来,只好听其自然死亡,痛号呻吟之声到处可
闻,其状甚惨。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对此忧心如焚。他们明白,如果暴雨再持续十天半月,
中国军队的攻势将自行瓦解,全线崩溃将不可避免。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司令官担心的不可收拾的局面终于没有出现。头场暴雨只下了
一周便有了二三日好天气。怒江上空雨驻云薄,时隐时现的阳光将深山大谷照耀的满目
青翠。大雨暂时洗刷了战场上的硝烟气息,使人感到一派清新气象。数千民夫和骡马队
抓紧起程,大批美军机群迅速飞临前线阵地进行空投。这样才暂时缓解了前线四个师濒
临崩溃的危险局面。在空投过程中,一架美军飞机由于飞得过低不幸被敌人炮火击中,
机上六名人员全部遇难。
长官部的人们虽然喘出一口大气,但是威胁依然存在,日军随时都有可能吃掉龙陵
两个师然后会师松山。于是卫立煌急令后备队第二军、第八军渡江增援。第八军接替攻
打松山,第七十一军和第六军各一师偕第二军经小路绕道增援龙陵。
至此,中国二十万大军全部投入战场,方圆百里的怒江前线呈现这样一种错综复杂
的战争场面:左翼龙陵松山,中国三个半军与日本三个师团紧紧咬在一起,枪炮昼夜不
息,大地硝烟弥漫,阵地犬牙交错,攻防互有胜负。右翼腾冲,中国第二十集团军六个
师围攻日军一四八联队,日军顽强抵抗,寸土必争。
对处于劣势的日本人来说,战争能否取胜的关键在于松山。松山是内线,是钉子,
是支撑胜利的据点。松山不守,腾冲龙陵则无依托,怒江防御体系的三角支点就将瓦解,
把敌人各个击破的战略设想也将化为泡影。
对人数占优势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在天时地利上明显处于不利,背水一战,交通受
阻,大雨滂沱,进攻困难。松山据点正好是插在心窝上的一把匕首,它的战略作用是把
中国大军分割成彼此孤立的三块,至使龙陵方向的中国军队首尾不能相顾,始终处于被
动挨打和岌岌可危的境地。松山不克,腾(冲)龙(陵)之师都成孤军,随时有被敌人
各个击破最终导致全线崩溃的局面。松山若克,则满盘皆活,三处战场连成一片,后续
部队及物资便能源源投入战略大反攻。
这样,松山就必然成为战争双方拼死争夺的焦点和取胜关键。
4
第八军原为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驻昆明。军长何绍周,是军政部长兼总参谋长何
应钦的侄儿。何氏虽然身为中将军长,实际并不特别擅长打仗,又尤其不擅长与日本人
打仗,因此每有战事或遭遇激烈战斗,便将前线指挥权慷慨交与副军长李弥,自己蹲在
第二线掩蔽部里坐山观虎斗。
李弥,号文卿,又名炳仁,云南腾冲人氏,农民家庭出身。该员天资聪颖,勤奋好
学,一九二四年投笔从戎,在滇军里做勤务兵。二十年戎马生涯,历经大小百余战,终
于官至少将副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师长。当然,少将副军长决不是李弥的最高理想,如果
说中国的何绍周们是依靠皇亲国戚裙带关系后门后台轻而易举取得高位的,那么平民出
身的李弥们便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功劳、汗水、忠诚、狡诈,以及察言观色、忍辱负
重、卖身投靠、铤而走险等等来实现。
总之,李弥们付出的终归比得到的多得多。
一九四四年七月一日,怒江大桥修复通车,第七十一军转攻龙陵,由第八军接替进
攻松山。五日,远征军直属炮团及军、师炮群百余门大炮一齐轰击,掩护第八军三个步
兵师从四个方向向松山阵地轮番进攻。
腊孟以上,即大垭口、阴登山、滚龙坡、子高地等处,山势更陡,敌人工事更加坚
固隐蔽。数以万计的中国士兵冒著大雨和敌人枪炮,手脚并用跌跌撞撞在山谷里攀登。
泥泞的山坡好像泼了油,士兵们既要留神脚下摔交,又要提防头顶上长了眼睛的机枪子
弹,真是两面受敌,艰苦异常。
日军利用恶劣天气频频发起反击。他们完全不惧怕数十倍的优势敌人,心理上没有
负担。他们或以逸待劳,准确射杀暴露于开阔地的中国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或者派
出小部队,携带掷弹筒、手榴弹和迫击炮,隐蔽出击,一顿猛轰将敌人赶下山去。
接连几日,第八军进攻受阻,伤亡官兵六百余人。各师奉命待命一日,在山下修筑
工事。
次日夜,荣一师荣三团一部约两百人乘夜悄悄突入敌主峰子高地,试图中心开花,
打乱敌人阵脚。不料立足未稳即遭到包围,始知上当。这一夜,山上枪炮声喊杀声终夜
不息,黎明时分,仅有两名伤兵爬下山来,据伤兵称,子高地中央乃一大地堡,四周簇
拥无数小地堡,火力网四面交叉,密不透风。堡与堡之间且有掩蔽沟壕相通。有人曾一
度接近大地堡,听到地堡里有日本女人唱歌。
此后数日,飞机再炸,大炮再轰,将松山大小山头反覆犁过数遍,有的地方焦土深
达几公尺。
然而第八军的进攻依然收效甚微。
面对坚如磐石的松山阵地,中国军除了死伤累累,几乎无计可施。李弥心一横,将
指挥所搬上前沿阵地,亲率参谋长及美军顾问到主攻团督战三日,方才幡然省悟。他在
作战日记中留下后话云:
“……攻打松山,乃余一生之最艰巨任务。敌之强,强其工事,堡垒、火力。若与
敌争夺一山一地得失,中敌计也。须摧毁其工事,肃清其堡垒,斩杀顽敌,余始克有济。”
也就是说,松山之战不应以占领山头为目的,而必须将敌人堡垒逐个予以摧毁,消
灭其有生力量,最终始能大功告成。
至此,第八军官兵伤亡已经超过两千人。血的代价终于换来中国将军对战争艺术的
重新认识和深刻反省。
《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六章第三节载:
“七月二十四日,阴云浓雾,步炮协同困难,未能扩张战果。而敌乘雨之际,猛扑
丙丁高地,第三○七团副团长陈伟及第一营营长刘家骥与敌鏖战负伤……”
公元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二日上午,昆明地区天气晴朗晨雾尚未散尽,阳光温煦地
洒进窗来。以逾花甲,面庞清□的陈伟先生坐在市政协办公室里,接受作者采访。
“我是广州人,南京黄埔十期毕业,打松山那年二十九岁。当过士兵、二等兵,至
副排、连、营、副团。中校。老婆孩子扔在广州沦陷区。部队一律不带家属。”
“打日本跟打内战不同,但是从打仗的角度讲是一回事。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当兵就得打仗,命令下来,不管是谁都得打……你问现在对日本民族怎么看?我想他们
是有罪的,他们并没有承担战争责任,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永远忘不了这个事实”
“他们必须对中国作出赔偿……政策是一回事,感情是另外一回事。”
“每团都有美军联络参谋组,军部设有参谋团。一九四三年在云南文山驻防,办军
事干训班,由美国军官训练排以上干部和特种兵。效果不大,连排长习惯按照自己的方
法带兵。”
“战斗前一般要进行短期的精神训化,启发士兵的爱国觉悟。团部设政训处,有政
训主任,连部设政治指导员,后来撤销,改设副连长,负责对士兵进行时事政治和抗日
救国教育。”
“渡江第一阶段,我军进攻基本上是失败的,伤亡很大。日本人不仅工事坚固,而
且非常隐蔽,即使我军占领了表面阵地也无法立足,因此军部决定改变战术,一个地堡
一个地堡地掏,将包围圈一点点收拢。这样看上去虽然进展缓慢,却很有效果,敌人消
灭一个少一个,所以到七月下旬,我军阵地已经稳步推进到离主峰子高地不到五百公尺
的阴登山,大垭口和黄家水井一带。”
“我是在指挥攻打黄家水井时负伤的。当时我隐蔽在一棵树椿后面观察,大约被日
本狙击手发现了,于是几颗枪榴弹就接连在我身边爆炸,其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