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剥削和压迫,生产力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障碍。因此,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
仍然面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这一历史任务直到俄国1905年革命
时期才完成。
(4)沙皇俄国的对外侵略扩张
在农奴制改革前后,俄国继续实行疯狂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19世纪其
侵略扩张方向之一是向南吞并土耳其,夺取巴尔干半岛和中东地区,把土耳
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变成“沙皇格勒”。在1828—1829年对土耳其的战争中,
沙俄占领了克里米亚、多瑙河口和高加索的大片土地。但在1853—1856年的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失败,被迫退出比萨拉比亚。
与此同时,沙俄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54—1857年,沙俄以防卫英、
法为借口,悍然违反《尼布楚条约》,4次闯入中国黑龙江一带,屯兵筑垒。
在枪炮威逼下,清政府被迫于1858年同意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了黑
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
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1860年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沙俄
又侵吞了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4年又签订了不平
等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把中国西部的三大湖(巴尔喀什湖、斋桑湖
和伊塞克湖)及其周围面积达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俄国。1881年沙
俄还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以及后几个勘界议定书,割占
7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从19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末,沙俄总共强占中
国领土1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法国。
19世纪中叶,沙俄完成了对中亚细亚的征服。19世纪前半期,中亚细亚
有三个汗国: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希瓦汗国;还有半独立的白克领地和
许多独立的部落。1864年俄军入侵中亚,翌年占领了塔什干,1867年布哈拉
汗国和浩罕汗国被迫并入俄国版图,成立了土尔克斯坦总督领地,以塔什干
为首府。1873年沙俄又入侵希瓦汗国,签订了希瓦为俄藩属的条约。
沙俄在中亚细亚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把中亚细亚变成了俄国的商品市
… Page 52…
场和生产原料供应地。当地手工业受到俄国工业的排挤而日趋衰落,人民生
活也相当困苦。
2。波兰民族独立运动
(1)沙皇俄国对波兰的统治
波兰是一个东欧大国,曾与立陶宛合并组成波兰立陶宛联合共和国。到
18世纪下半叶,波兰被俄普奥三国瓜分而亡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又重新瓜
分波兰,俄国掠得原波兰领土9/10,建立了波兰王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兼
任国王;普鲁士分得波兰西北角,建立了波兹南大公国;奥地利得到了加里
西亚。波兰再次陷入亡国境地。
波兰王国以农业为主,贵族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占统治地位。1859年波兰
王国有330万农民,其中有130万人没有土地。劳役地租在农村占统治地位,
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大批的农民破产。
沙皇俄国在波兰实行军事管制,不允许进行任何改革,推行俄罗斯化政
策,俄籍官吏充斥王国国家机关。沙皇还控制着波兰教育事业,80%的波兰
人都是文盲。
亚历山大二世顽固推行对波兰的民族压迫政策。但在克里米亚战争之
后,鉴于国内农奴制度的危机,俄国不得不对波兰有所让步,亚历山大二世
取消了对波兰的军事管制,允许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波兰人回国。1857年,他
又允许成立波兰小贵族的政党——农业协会,并在全国建立分会,有会员
25000多人。他们要求波兰复国,恢复到1792年的国界(包括立陶宛、白俄
罗斯和乌克兰)。但他们反对武装起义,寄希望于欧洲列强对俄国施加压力
而迫使俄国让步来达到目的。后来波兰小贵族也发生了分化。
面对沙俄的殖民统治,波兰的革命群众运动不断发展,城市市民、农民,
甚至资产阶级都投入了斗争。许多城市的人民运动采取宗教爱国形式。华沙
的手工业行会不仅提出民族爱国口号,而且要求进行民主和社会改革。沙皇
当局多次镇压革命群众运动。1861年2月21日,农业协会召开代表大会讨
论农业问题。各革命小组为给农业协会施加压力,2月27日举行示威游行。
沙皇当局下令向群众开枪,死亡5人,伤数十人。
在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下,沙皇企图同波兰小贵族妥协,以维持其在波
兰的统治地位。1861年3月27日,宣布恢复波兰王国国务会议,组成教育
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妥协派维列波尔斯基被任命为首脑,以莫扎伊斯基为首
的农业协会反对这一决定,沙皇政府决定镇压。4月4日解散了华沙代表团;
4月6日农业协会也被封闭;4月8日开枪镇压示威游行的群众,死亡200
人,许多人受伤。
(2)1863年波兰民族起义
在争取波兰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由于阶级基础和政治态度的不同,形成
了不同的政治派别。以原农业协会成员为主形成了白党,代表波兰小贵族和
大资产阶级的利益,领导人是弗拉基斯拉夫。这一派反对武装起义的方针。
另一派是红党,也称运动党,是一个广泛的群众性组织,无产者、贫民、小
知识分子、小私有者都站在它一边。他们主张消灭封建制度,争取民族独立。
红党内部又有不同的政治派别,右翼以阿加顿·吉列尔为代表,倾向于同白
党合作;左翼则是以东布罗夫斯基为首的革命民主派。东布罗夫斯基是著名
… Page 53…
的波兰革命家,1865年逃亡巴黎,后成为巴黎公社的杰出将领,巴黎武装起
义时在战场上壮烈牺牲。
1861年10月,华沙各革命小组组成城市委员会,后改称中央民族委员
会,它是红党的领导机关。1862年东布罗夫斯基来到华沙,成为中央民族委
员会领导人,并被任命为华沙武装司令。他拟定了起义计划,确定1862年6
月举行起义,后起义时间改为1863年1月。
1862年夏,中央民族委员会提出一个纲领,宣布波兰为独立的共和国,
恢复1792年国界,土地归耕者所有,国家付赎金,废除等级特权,公民不分
语言、民族和宗教信仰一律平等。沙皇当局进行了残酷镇压,逮捕并枪决了
革命组织的3个成员,8月20日又逮捕了东布罗夫斯基,判处15年苦役。
为了控制局势,沙皇频繁更换波兰总督,并吸收一些波兰人担任政府官员。
为了打击红党和破坏起义,1862年10月当局泡制了招募新兵草案,按照特
编的名册,征招城市青年入伍。
为了把青年和起义骨干保留在革命队伍中,红党领导人帕德列夫斯基决
定在征兵开始时便举行起义,日期定在1863年1月22—23日。
1月22日,中央民族委员会发表宣言,号召人民拿起武器进行斗争;同
时颁布两项土地法令。两个法令分别规定把农民耕种的土地过渡为农民土地
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参加起义而无地的农民。
起义按照东布罗夫斯基的计划进行,首先夺取摩德林要塞,但沙皇军队
防守严密,遂决定攻取普洛次克,但1月22日当夜未能克胜。当时波良斯克
省、卢布林省、克拉克夫省和圣多米尔省都成为起义活跃的地区。中央民族
委员会领导的几支起义队伍都未能获胜,1863年5月,中央民族委员会改称
国民政府,一度实权掌握在白党或靠近白党的人手中。9月17日至10月17
日,红党曾一度夺取国民政府领导权,组成了以赫米林斯基和弗兰科夫斯基
为首的政府。但他们畏惧警察逮捕,不久就离开了华沙。10月中旬起义领导
人之一罗穆阿尔德·特劳古持解散了国民政府,自任起义“总裁”,试图鼓
动和吸收人民参加斗争,以挽回局面。他打算组织一支5万人的队伍,要求
实行1月22日土地法,但为时已晚,很难再组织起强有力的队伍。1864年4
月11日特劳古特被捕,8月5日就义。4—5月份,尚有一些零星的战斗,最
后完全被镇压下去。在绞杀波兰革命中,普鲁士充当了帮凶。
在起义进行过程中,沙皇政府为了抵消起义者对农民的影响,于 1864
年3月颁布了关于在波兰王国解放农奴的敕令。
1863—1864年这场席卷波兰全国的起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
波兰封建农奴制的消亡,是波兰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迈进的转折点。这次
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宪兵沙皇俄国,削弱了沙皇的专制统治,鼓舞了邻近
欧洲国家的革命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非常关注和坚决支持波兰人民的革命斗争。马克思亲
自起草了声援波兰人民的宣言,对波兰人民的斗争给予高度的评价。正是在
支援波兰人民的共同斗争中,各国无产阶级加强了联系,并于1864年建立了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
波兰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坚强的革命领
导核心和能把革命进行到底的领导阶级。波兰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站在人民
斗争之外;无产阶级正在形成,也不能胜任领导革命的重担。波兰的革命民
主派人数少,缺乏斗争经验,不能牢牢把握住革命的领导权,因此一度由白
… Page 54…
党分子攫取了革命领导权,并且对起义有破坏作用。俄国未能与波兰同时爆
发起义,致使沙皇能够调集优势兵力镇压波兰起义,这是1863年波兰起义失
败的客观原因。
… Page 55…
七、第一国际
1。第一国际的创立
(1)欧美工人运动的新高涨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国际工人运动一度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着
欧洲大陆。进入19世纪50年代末,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欧美各国资
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殖民扩张,以及1857—185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加
剧了各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到60年代初,欧美各国工人运动从低潮走
向高潮,世界范围的民族民主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形势。
60年代初的欧美工人运动已开始从经济斗争走向政治斗争;各国工人阶
级日益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建立自己的独立组织;各国工人阶级逐渐认识
到加强国际团结和联系的必要性,呼吁加强国际联合。1859年7月,英国伦
敦建筑工人为要求缩短劳动时间举行罢工,其他行业的工人积极响应和支
援,罢工斗争坚持一年之久,终于取得胜利。1860年5月,伦敦各工联举行
代表会议;成立了“工联伦敦理事会”,从此英国工人运动更加活跃,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