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艺术分册-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杯酒的由来 



    我国民间的婚礼宴席上,有新郎、新娘互饮交杯酒的习俗。这一习俗源 

于先秦。《礼记·昏羲》载:新郎、新娘各执一爿一剖为二的瓢饮酒。其意 

是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夫妻间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 


… Page 15…

和谐。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至宋代,新婚夫妇 

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 

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合好。清末民初,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 

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今婚仪中,“安杯于床下”之礼已 

革除,“攥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唯“交杯酒”之礼仪仍实行。 



                            “红盖头”的由来 



    过去举行婚礼时,人们往往看到新娘头上顶着一面别致的大红缎料,名 

之曰盖头。 

    盖头的出现,约在南北朝时的齐朝。当时是劳动妇女在劳动中避风御寒 

使用的。以后各族人民纷纷仿效,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盖头的演变经历了三个价段。初时为民间遮风沙和御寒的实用物,仅仅 

只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 

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 

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 

作为一种装饰物。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新娘不可缺 

少的喜庆装饰。后来,发展到戏剧中青年男女举行婚礼时,新娘头上顶着盖 

头,成为传统剧目中服装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其制作质料和工艺也变得 

日益考究。 



                             闹洞房的由来 



    这种风俗大约在汉代就有了。 

     《全后汉文》记了这样的一件事:汝南的张妙去杜士家,正逢杜家娶亲, 

酒宴后闹洞房。大概是杜士不顺从张妙的摆布,张便把杜捆了,系住双脚倒 

悬于梁上,不慎致杜于非命。这个故事说明,在汉代民间闹洞房已很普遍, 

并且习俗粗陋得很。现在,闹洞房已很少再有野蛮、淫邪的内容,而成为邻 

里亲朋向新婚夫妇表示祝贺的一种形式了。 

    另有一说,闹洞房的倡导者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说他登基之初,经 

常到民间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一日在京都城郊出访时,看到一户人家为儿 

娶亲时,因家境贫寒雇不起吹打班子。就假扮吹打班头,召来军师苗先生及 

御乐班为民助兴贺喜。到了晚间,他想到今日乃五鬼之日,婚丧嫁娶皆为不 

利,深恐这家小户人家遭到不测,就借口与苗先生弈棋,留了下来,并趁新 

郎新娘向父母问安之时,移棋于花烛之下。时值三更,果见一恶鬼翻落院中。 

赵匡胤抄起一把笤帚追至门外,将恶鬼打倒在地,众人一看,原来是个戴假 

面具的强盗,平时专门打探盗窃新婚之家的喜财。赵匡胤回宫后,亲笔御书 

榜文,昭示天下:凡百姓嫁娶之期,务必享用鼓乐之仪,花烛之夜务邀亲朋 

厚友,喧闹通宵,以防不测。于是,民间始有闹洞房之习俗。 



                         结婚分红喜蛋的由来 



    在江南一带,如果遇上办喜事的人家在分红喜蛋,不管你是他的亲朋好 


… Page 16…

友,还是仅仅一个陌生的过路人,你都可以走上前,向新娘子讨红喜蛋吃。 

办喜事的人家一定会高兴地把喜蛋送给你,来者不拒。据说,这个讨红喜蛋 

的习俗还是从刘备那儿开始的呢。 

    相传三国时周瑜想用假招亲、真扣留的计策拿刘备当人质,要他交还荆 

州。这一计策被诸葛亮识破,于是,刘备去东吴时带了大量染红的鸡蛋。一 

到东吴,不论宫廷内外大小官吏和将士,逢人便分,无一遗漏,并称这是皇 

室礼仪,十分隆重。于是被分到红喜蛋的人都感到十分光荣,没有分到红喜 

蛋的人还纷纷到刘备的住处去讨。对此,刘备是来者不拒,一般的来客让手 

下的人派分,遇到头面人物他还亲自动手分,因此大造了招亲的舆论。东吴 

本来没有这种风俗习惯,都觉得很新鲜,便一传十,十传百,使家家户户都 

知道东吴公主即将与刘备成亲了。结果假戏真做,刘备得了个好夫人,而周 

瑜却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从此江南人结婚便又添了一个风俗, 

预示着无论有多少困难,但有情人终成眷属。 

    现在,很多人家把分喜蛋改为撒喜糖了,但在习惯上,仍然把它叫做分 

红喜蛋。 



                        新郎给新娘穿鞋的由来 



    新郎在接亲时给新娘穿上新鞋,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源于 

妇女缠足的陋习。从南唐妇女开始缠足以来,脚的大小已成为衡量女性美的 

关键。但是,封建时代,男女婚姻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不见面,媒 

婆说媒时,只好要来女方的鞋样儿,供男方定夺。为防受骗,男方同意了就 

留下鞋样,按照尺寸做一双绣花鞋连同订婚礼物一并送至女家。成亲时,新 

娘必须穿上这双绣花鞋。辛亥革命开始后,革除了缠足陋习,但送鞋之俗仍 

留传下来,并演变成接亲时由新郎给新娘穿鞋。当然,女方所穿之鞋不一定 

是由男方赠送的。 



                            长夜对歌的由来 



    畲族人每当举行婚礼时,总要邀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喜酒。喜宴散 

后,便摆开歌台,开始长夜对歌。 

    长夜对歌是由两名男女歌手分别代表男女双方,各坐一边,交替不停地 

唱下去。他们先是唱一些婚嫁中吉祥山歌,然后互出难题让对方回答,或唱 

一些嘲弄对方的山歌,使对方难堪。对歌,有时从夜晚唱到天亮,有时甚至 

连唱三昼夜。 

    畲族长夜对歌的风俗由来已久。传说,在很久以前,畲山上住着一个獠 

客,为非作歹,残害乡民。尤其是经常施展魔法掳走新娘过初夜。有一天, 

一位名叫蓝金凤的聪明美丽的姑娘出嫁了,谁知出嫁时又被獠客掳走。聪明 

的姑娘把獠客哄逗了一阵,探知獠客最怕热闹场面。于是,她假意答应獠客 

婚事,骗獠客送她回山寨,并约定在新房等他。回到山寨,蓝金凤急忙把满 

屋松明灯点得通亮,酒碗碰得当当响,又带动全寨贺喜的人们又哄又笑又闹, 

进行长夜对歌,终于吓跑了獠客。 

    从此,为了驱赶可恶的獠客,畲族人每到婚嫁之日,必定举行长夜对歌。 


… Page 17…

                              鞠躬礼的由来 



    我国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鞠祭”:祭品(猪、牛、羊等)不切成块, 

而将整体弯蜷成圆的鞠躬形,再放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示者的恭敬与 

虔诚。这种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不少地方逢年过节,祭拜祖宗天地时,人 

们总把整鸡整鸭蜷成圆形,或把猪头猪尾放在一起,表示其头尾相接。这就 

是由鞠祭演变而来的。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援引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地位崇高的人、长 

辈等的崇敬,于是,弯一弯腰,象征性地表示愿把自己作为鞠祭的一个牺牲 

品而奉献给对方。这就是“鞠躬”的由来。 

    在西方,鞠躬礼也是有根可究的。古代强者征服弱者时,弱者为表示服 

从,须低下头或平伏在地上。以后的鞠躬礼摆脱了屈辱尊从之意,仅仅表示 

尊重和谦恭。 



                              叩手礼的由来 



    中国的叩手礼是从古代的叩头礼演化而来的。方法是将一只手的大拇 

指、食指和中指略微弯曲,指尖摄合一起,轻轻叩打桌面几下,即代表古代 

最隆重的“三跪九叩首”之礼。 

    传说乾隆下江南,因着微服察访,扮作贫民模样,随从们朝见或请旨问 

安不便施行“三跪九叩首”之礼节,否则就把身份暴露了。但在封建社会, 

君臣乃人生之大伦,岂可废弃?正在束手之际,有一聪明的臣子,想出一个 

主意,以“手”代“首”,二者同音,这样,“叩首”为“叩手”所代,三 

个指头弯曲即表示“三跪”,指头轻叩九下,表示“九叩首”。这个意见被 

采纳,而且逐渐在民间推广,至今还有不少地方包括港澳地区行此礼,每当 

主人请糖倒茶之际,客人即以叩手礼表示诚意。 



                               请柬的由来 



    人们在举办有意义的报告会、纪念会和重要庆祝活动,以及在举行祝寿、 

婚礼等之前,专为请客而发出的通知书,叫作“请柬”,也称作“请帖”。 

请柬的“柬”字,原意是选择的意思,后来因为柬和“简”读音相近,便用 

了简的意思,成为书信的通称,并特指一种短的书信。我们知道,“简”是 

在造纸术未发明之前,作为书写材料的狭长而削光的小竹片,可见请柬这种 

形式开始是用简的。 



                               名片的由来 



    一张精致的小白纸片,上面印有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电话号码以及 

职务等等,这就是名片。当今世界,不论是社交活动、业务谈判、拜会朋友 

等等,人们往往要先出示名片,以表尊重。可以说,小小名片风靡了世界。 


… Page 18…

    名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那时人们把竹子或木头削制成竹片或 

木片,然后在上面刻上名字、官职等用于拜谒等场合,称为“刺”。后来发 

明了纸张,人们又在纸上写上姓名等,称为“帖”。明清时官场拜谒用红纸 

书写衔名,称为名帖。后传入日本。在日语中名片叫“Meixi”(名刺),名 

刺这两个汉字就是那时从我国语言中照搬过去的。 



                               哈达的由来 



    哈达是藏族最珍贵的礼品。哈达究竟起源于哪个朝代,现在没有史料可 

查。 

    据传说,黄教祖师宗喀巴时代已经在西藏高原形成了互赠哈达、表示敬 

意的习俗。另有一种民间传说,声称菩萨的佛光,天上的祥云,都是幸福无 

疆、吉祥如意的征兆。于是,下界百姓,争相模仿,互赠哈达,以取吉利。 

    哈达是一种工艺水平很高的编织品,有白麻织的,也有茧丝织的,长度 

二米、三米不等。哈达的颜色有四种:红、黄、蓝、白。上面编织着莲花、 

宝盖等宗教的八宝纹图。 


… Page 19…

                                外国部分 



                               决斗的由来 



    决斗起源于古代奴隶制国家巴比伦、古希腊等国家,而后盛行于中世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