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天骄--世界著名企业家成功典范-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全部的技术资料。1942年3 月15日,范旭东命名的”侯德榜制碱法“研究成
果问世,实现了氨碱结合,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1945年10月21日,范旭东因筹建十大化工厂的计划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否决,
忧愤成疾,不久便病逝。范旭东逝世后,社会各界联合召开追悼大会,隆重悼念
这位民族化学工业的奠基人,缅怀他为民族工业呕心沥血的一生。

    二、橡胶大王陈嘉庚橡胶大王陈嘉庚,既是著名的爱国华侨,也是南洋最大
的橡胶托拉斯业主,他办企业、办教育的丰功伟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
企业家的典范。

    陈嘉庚早年支持过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支持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
他带领南洋千百万侨胞掀起抗日爱国运动,成为中国战时财政的重要支柱。他在
国民参政会上勇于揭露卖国贼汪精卫,在重庆申张正义,揭露蒋介石迫害中共的
阴谋。他创办的《南洋商报》成了爱国侨胞的宣传喉舌。

    陈嘉庚靠播撒橡胶树种起家发财,后来他又把赚来的大量金钱用于祖国文化
教育事业,寄希望于祖国的新人。他的品德、声望和才能,他的爱国主义热忱和
追求事业成功的精神,深为世界千百万华侨所敬仰。

    陈嘉庚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和企事业,他为教育、文化事业
捐款总额达一亿五千万元。然而他生活俭朴,只用他的300 元月薪和15元的伙食
补助,其它所有收入均存入集美学校公用。他临终前留下遗嘱,将他存在银行的
存款300 多万元全部献给国家。

    □菠萝的谋略陈嘉庚十七岁那年,秉承父命,远离祖国,前往新加坡,到他
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学徒,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得父亲喜爱。十九岁那年,他继
承父业,任顺安米店经理,不断扩大米店业务。除米店外,他还经营罐头厂、经
纪行和房地产,资产是其父的3。5 倍。二十六岁那年,他归国葬母,守孝三年。
其继母苏氏及其“螟子”大肆挥霍赌博,不但败光了全部家业,而且还欠债20万
元,使陈嘉庚的经济几乎陷于绝境。

    陈嘉庚回到新加坡后发现,欧美大量订购菠萝罐头,二十几家小厂供不应求。
他下决心以菠萝罐头作为突破口,重振父业。“时间就是金钱”。

    他与其胞弟陈敬贤、堂侄陈义明,夜以继日地在山地上指挥建厂,准备抢在
菠萝成熟之前大规模投产。几十家菠萝厂竞争激烈。为了出奇制胜,陈嘉庚跑遍
收购菠萝的洋行和各菠萝厂,了解供求方面的真实情况。

    他发现一般厂商乐于承接的是欧美大量订购的条、块、片的“普通装”

    罐头,很少承接加工复杂的“杂装”罐头。杂装罐头生产麻烦,批量小,但
每箱获利甚多。“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白圭商论,使他想到“避实就虚”的
谋略,他决心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的杂装罐头。他带助手每天到各洋行探询需求
信息,凡有杂装罐头需求时,他便立即承接,如约供货,实现产销一条龙。结果,
几乎所有的杂装罐头都被他承包了。在生产旺季,他大量收购菠萝,用准备好的
厂房、仓库投入生产。但不久菠萝的价格立即上涨,而且质量很不整齐,直接影
响了加工。为了确保菠萝罐头的质量,保证原料的供应及降低成本,购买了大片
荒地,种植菠萝。两年后,他实现了原料与加工、生产与销售一体化,促使了成
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规模的扩大,使陈嘉庚终于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年
获利是总投资的好几倍。

    经营状况好转后,31岁的陈嘉庚把自己财产的一半拿出来,替父亲还清了债
务。此义举在新加坡华侨中获得了出乎意料的良好声誉。

    □橡胶的谋略菠萝生意红火三年后就开始萧条了。这使陈嘉庚体会到单一产
品的经

    营风险太大,一定要搞多种经营。为此,他经常到市场上去观察行情。一天,
陈嘉庚在各洋行了解外商订货情况时,听到一位英国人说一个中国人陈其贤要把
橡胶园卖给他,但他一时还在疑惑之中。他乘机与陈其贤接洽,只花了1800元就
把陈其贤的18万粒橡胶种子全部买了下来,并把自己的菠萝园改成橡胶园,还不
断扩大种植面积。38岁时,他已经拥有两处橡胶园,四个菠萝罐头厂,一家米厂,
一家米店,存款45万元,连不动产在内,已经是个百万富翁了。

    橡胶的战略地位和市场优势时刻吸引着陈嘉庚,他集中最大财力收购荒地,
发展橡胶业。一时得心应手,发展顺利。英国人、日本人和其他华侨也看中了橡
胶业,他们蜂拥而至,纷纷辟园建厂,导致橡胶价格的急剧下跌。他立即和女婿
李光前、儿子陈济民共商对策,他们估计英国政府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一定会
下令限产,以维持橡胶价格。他在关键时刻显示出商战将军的战略眼光和胆略,
他下决心到马来西亚等地收购橡胶厂,扩大橡胶园,使橡胶日产高达三万多担,
橡胶园扩大到4。2 万亩。由于橡胶的再加工工业被洋人控制,因此,大量的钱被
洋人赚去。于是,他又下决心投资兴建橡胶制品厂,聘请德国技师大规模地生产
轮胎、胶鞋、日用品等橡胶制品。

    1924年,陈嘉庚已建成农(种植)、工(制造)、商(销售)橡胶托拉斯,
即陈嘉庚公司。当年就赢利170 多万元。1925年,他公司已拥有南亚最大的橡胶
园,开办了橡胶制品厂、生胶加工厂等30多个工厂,在世界各地遍布有100 多家
商店。

    1936年,陈嘉庚结束了他经营橡胶的生涯。他的经营之道是:时存优胜进取
之念,当具有竞争之志。陈嘉庚的名言是:“企业家要与洋商争利,并驾齐驱,
而后超过之,方算进步。”“企业家要为国家、为社会尽义务。”“补助之最高
有益者,莫逾于设学校与教育之一举。”

    陈嘉庚靠买进橡胶种子起家,靠发展橡胶业发财,晚年将自己积蓄的1。5 亿
元巨款投入到了社会最高收益的教育事业,而他自己只拿月薪300 元。他回到祖
国后,当即宣布创办厦门大学,并当场认捐100 万元,以后又提供了300 万元的
资金。1927年,他在集美创办了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从男校到女校,
从水产、航海、商业、农业到师范等十多所学校。此外,他还热心于医院、图书
馆、科学馆等许多公益事业。陈嘉庚的义举带动了南洋华侨办学的热潮,仅新加
坡就有华侨学校3000多所,学生40多万人。

    三、金奖白兰地的创业勇土张弼士我国洋酒酿造的第一人是南洋华侨百万富
翁张弼士,他已和中国的金奖白兰地一道流芳千古、扬名世界,张弼士一生先后
在国内创办了几十家企业,其中最负盛名,也是他花费心血最多的企业,就是在
烟台创办的张裕酿酒公司,它在当时不仅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东亚最大的酒厂。

    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之题辞:“品种醴泉”,予以高度的赞誉。

    1915年,张裕公司出产的白兰地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苏岛富翁”的来历1857年,广东潮州闹大灾荒,张弼士挥泪惜别了父母
和新婚的妻子,只身来到荷属印尼的雅加达。经过一番拼搏,他终于成为了雅加
达第一大纸行的老板。他广交朋友,经常到市场上走走、听听、看看,这个习惯
对他一生的经营决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荷兰朋友告诉他,荷兰急于开发印尼
各岛,但苦于人力不足,又觉得当地土人不可靠。

    张弼士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便下决心搞垦殖开发。于是,他放弃了纸厂,担
任垦殖公司的总经理。他在各地大面积开荒,种植椰子、稻谷、胡椒、橡胶、咖
啡和茶等。1898年,仅橡胶园就有八个,雇工一万多人,资本达到8000万两白银,
成为印尼人熟知的“苏岛富翁”。在从事垦殖开发的同时,他接受荷兰官员的委
托,承办新加坡、荷属东印度(今印尼)

    等地的税收,财源因此更加茂盛。

    张弼士发现身居海外的广大侨胞,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祖国。因而,他抓紧
一切时机到南洋各埠动员闽、广两地的华侨商人回国投资办实业。

    1906年,他最早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在广东佛山市投资兴建了裕益机制砂
砖公司。1907年,公又接办了广西三岔银矿公司,在广州、惠州建立了福兴玻璃
公司和亚通织造公司、福裕盐田公司和雷州垦牧公司。

    □十年“磨”一酒1871年,张弼士应邀出席法国驻雅加达领事举行的酒会,
发现酒会上的一种酒十分醇美,法国人告诉他:“这是法国白兰地。”他在酒会
上了解到,一位法国神甫曾用烟台葡萄制造出和法国白兰地一样的好酒。言者无
心,听者有意,张弼士决心在中国烟台兴办酒厂。清末,达官贵人们举办宴会时,
都时尚饮用白兰地等洋酒,他们用大量的银元去换取各种洋酒。张弼士认为在中
国建造洋酒厂的时机已经成熟。

    1892年,张弼士趁清政府的督办大臣盛宣怀在烟台召见之机,提出了在烟台
办酒厂的计划,得到盛宣怀的支持。

    1894年,清政府批准张弼士在烟台建立酒厂。因为他在国内外的企业都有
“裕”字,加上他本人姓张,所以定名为“张裕葡萄酒公司。”李鸿章、王文韶
等清官大臣向他颁发了经营执照,并决定给他三年免税、十五年保有专利权的优
惠条件。

    张弼士的工作,首先是抓好葡萄生产基地的建设。他最初引进了美国葡萄种
子。但是试种三年都没结果,失败了。他为了弄清失败原因,请有关专家考察了
各省,最后还是认定烟台最好。他果断地买下了东西两山,大面积地种植葡萄。
1896年,他又从奥地利引进十万株优质葡萄,并重金聘请专家指导。然而,葡萄
在轮船运输途中,因不耐印度洋的高温而腐烂了;1897年他又购进5 万株葡萄,
但到1902年大片葡萄园感染了病菌,使公司损失惨重,面临破产的境地。直到1906
年,在历经艰难的十年之

    后,他才建成了占地千亩,拥有124 个品种的葡萄园。由于引进了先进技术,
实行了科学的管理,因而保证了葡萄的优质高产。

    有了好葡萄,张弼士就把工作重点放在酒师的聘用上。1893年,他请到世界
著名酒师英国人俄林,但不幸是,俄林刚到上海就病故了。

    不久,张弼士经人介绍,聘任荷兰人雷德弗作酒师。雷德弗自称是荷兰皇家
酿酒师,但后来发现他并不是什么酿酒师,而是个十足的骗子。在奥地利驻烟台
领事保巴邀请张弼士的宴会上,张弼士了解到保巴的父亲是个著名的酒师,而保
巴自小就随父亲学艺。两人谈话十分投机。保巴对张弼士十分敬佩,并决定辞去
领事职务,协助他办好酒厂。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保巴应召回国。张弼
士又聘用意大利巴狄士多奇为第五任酒师。张弼士对他奉若上宾,巴狄士多奇深
受感动,把酿制葡萄酒的技术全部传给了张弼士。

    张弼士掌握了酿酒的技术后,便专心致志地培养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