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道点中国哲学-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38 */第一部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有一次,弟子问庄子:“先生一向乐观大度,今日为何悲歌哀叹?”

    庄子道:“天下有至乐的国土吗?有可以养生健身的诀窍没有?身处当今乱
世,干什么正当,不干什么无凶?住在哪儿为安,逃向哪儿无险?依就什么可靠,
舍弃什么无忧?喜欢什么合理,厌恶什么无祸?”

    弟子回答说:“天下人所尊崇的,是富贵、长寿、美丽;所喜好的,是身安、
厚味、美色、美服、音乐;所鄙弃的,是贫贱、病夭、丑陋;所苦恼的,是身不
得安逸、口不得厚味、身不得美服、眼不得好色,耳不得好音乐。以上不就是常
人的好恶避就、养生全身的道理吗?先生还有何高见?”

    庄子说:“倘若不能如愿,则大忧而惧,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岂不是很愚蠢?
想那贪富者,辛苦劳作,积财很多而不能用尽,其养身之法是知外而不知内;想
那求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好坏,其养身之法是知疏而不知密。人之生也,与忧
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呢?其养生之法是知远而不知近。”

    弟子说道:“先生之意,是说富贵、长寿等都是外在的东西,都不足以真正
地养生。对吧?”

    庄子点点头,又道:“烈士是为天下所称赞的人,未足以保全己身。你说烈
士是该称善还是不该称善?若以为善,不能保全自己;若不以为善,却能保全他
人。古人道:忠谏不听,则闭口莫争。伍子胥忠谏强争,结果被吴王害了性命;
如不争,伍子胥又难成忠臣之名。你说怎样做才算善行?”

    弟子似有所悟:“先生是说:名可害生,追求美名并非养生之道?”

    庄子未置可否,继续说:“今世俗之所作与所乐者,我也不知其乐果真是乐,
果真不乐?我看世俗之所乐,不过是举世群起追赶时髦,蜂拥向前如被鞭之羊,
洋洋自得而不知何求,都自以为乐,我也不知是否真乐。不过,我视无为恬淡方
是真乐,而世俗却不以为然,以为是大苦。”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认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道:“对,对!无乐方为至乐,无为方可保命。天下是非果未定也,不
过,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有无为可以保命。为何这么说呢?你想:天
无为而自清,地无为而自运。此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恍恍炮炮,不知所由
;恍恍惚惚,不知所出;万物纷纭,皆从无为而生。因此,天地无为而无不为,
谁能体会到无为的益处呢?”

    /* 39 */第一部分知子莫若父

    陶朱公范蠡还住在陶时,曾生了一个小儿子。等到长大成人后,陶朱公的二
子因杀人,被楚国拘囚起来。陶朱公说:“杀人偿命是应该的,但我听说有千金
之家财,其子可以不被处死于市中。”于是备齐千金,准备让小儿子前去探视。
但大儿子也坚持要去,并说:“父亲不让大儿子去,而让小弟去,一定是父亲认
为我是不肖之子。”说着竟要自杀。夫人见此,再三强劝陶朱公,陶朱公不得已,
只得让大儿子去,并附信一封,叫他交给自己过去的好友庄生。并对大儿子说:
“到了以后,把礼金送上,然后一切客随主便,不要与他争辩。”

    大儿子到后,便按照父亲的嘱咐去做了。庄生对他说:“你快走,不要继续
留在这里了。即使你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是什么原因。”大儿子走后,并没
有按庄生吩咐回去,而是偷偷地住在楚贵人那里。庄生虽穷,却以廉洁耿直为标
榜,楚王以下的大臣们都把他以师视之,非常尊重他。陶朱公的儿子所送千金之
礼,庄生并无意收下。原本想把事情办成后,再退还给朱公,现只以为信守之据,
然而陶朱公的长子并不理解他的这番良苦用心。

    一天,庄生找了个理由觐见楚王,说天上有星相显示,有事不利于楚国,只
能用做好事的方法才能消除。楚王一贯信任庄生,于是就命人封住三钱之府,准
备大赦天下。楚贵人欣喜地将此喜讯告诉了朱公长子。不料朱公子想,大赦时弟
弟一定会出来,千金岂不白送庄生了。于是又去见庄生,庄生吃惊地问:“你怎
么还没离开这里?”朱公长子说:“弟弟今将大赦,故而特来告辞。”庄生明白
他的意思,就把钱还给了他。

    庄生被陶公子耍弄,感到受了奇耻大辱,于是就又觐见楚王说:“楚王大赦
是为了修德去凶,可楚国的百姓都说,陶地的富翁陶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囚在楚,
他们家里就用金钱来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说楚王大赦并非为楚国百姓,只是
为陶朱公的儿子一人着想罢了。”楚王听后大怒,下令将陶朱公的儿子立即处斩,
然后才下大赦令。

    当陶公子拿着弟弟的死亡通知回到家时,母亲及乡亲都很悲伤,陶朱公说:
“当我听说你的行动,就知道你一定会害死你的弟弟。这并非是你不爱他,只因
为你从小与我一同创业,备尝生活的艰辛,所以很看重钱财。至于你小弟,本来
就生长在富裕的环境里,出门乘车、骑马,不知钱财来得不易。我派他去只因为
他能抛舍钱财,而你却不能,最终是你杀了弟弟,不是见怪,我早就料想你会带
丧报回来!”

    /* 40 */第一部分大盗与小盗

    在《庄子。外物》篇中讲了一个小故事,叫《儒以、发冢》,也就是儒家以
《诗》、《礼》等经典为依据来偷挖人家的坟墓。

    故事说,在偷挖坟的时候,大儒在地面上催促说:“太阳快出来了,事情怎
么样了?”小儒在坟里回答:“还没解下尸体的衣裙,它嘴里含有珍珠。《诗经
》本来就说过:”青青的麦子,生长在山坡,活着不肯把财物施舍,死了含着珠
子却为何?‘“说完就拽着尸体的鬓发,压下它的下巴,用铁锤敲它的面颊,慢
慢地震开了它的嘴巴,珍珠一点没损坏就从嘴里取出来了。

    这个故事虽是虚构的,用来讽刺挖苦儒家的伪善,但庄子确实认为仁义和智
慧是给窃国大盗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庄子曾说:“人们为了防备贼撬箱开柜偷东
西,就把箱子柜子绑得紧紧的,锁得严严的,这是一般人所谓的聪明的办法。可
是大盗来了,连箱带柜一起都扛走了,他还怕你捆得不结实呢!那么原来所谓聪
明的办法,不正是替大盗积累保存财富吗?而且不止是所谓聪明人替大盗积累财
富,就是所谓圣人,有不替大盗当保管的吗?就像从前的齐国,大小城镇一个接
一个,人民上山打猎,下海捕鱼,下地耕种,所到之处,方圆有两千多里。就在
这片土地上,建立宗庙社稷,设置州邑乡里,这何尝不是效法圣人那一套治国办
法呢?可是后来田成子杀了齐国国君,篡夺了政权,他所盗取的难道只是齐国这
个国家吗?他是连同圣人的仁义礼法也一起盗窃去了。所以田成子虽然有盗贼之
名,可他安乐得如同尧舜一般。小国对他不敢非难,大国对他不敢征讨,他一直
占有齐国,传了十二代。这不正是他盗窃的不止是齐国,还连同圣人之法,并且
用这圣人之法来保护做盗贼的自己吗?”

    因此,庄子愤慨地大声疾呼:“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就是有双料的圣人来
治理天下,也是给大盗造成加倍的利益。圣人发明斗、斛来量东西,大盗就连斗
斛一起偷走;圣人发明秤来称东西,大盗就连秤一起偷走;圣人发明契约、印章
来保证信用,大盗就连契约、印章一起偷走;圣人发明仁义来矫正世风,大盗就
连仁义一起偷走。怎么能证明这些呢?请看那偷衣带钩的人要被杀头,可偷了整
个国家的人却当了诸侯;诸侯的大门里正有着仁义啊!这不是他盗窃了仁义和称
圣智吗?”

    /* 41 */第一部分君子儒与小人儒

    自夏代开始,中国形成了一套礼仪制度,这些礼仪制度把人们的行为约束在
一定的规范之内,从而保持社会等级秩序的稳定,并且也从这些行为规范中,培
养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习惯。古代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是祭祀神祗和战争,
因而,这套礼仪制度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祭祀神祗。这些礼仪到了周代已经发
展得非常完备,也非常烦琐,需要专门的人士去掌握它们,并且在行礼时充当司
仪。这些通晓礼仪规范并且在贵族人家祭祀行礼时充当司仪的人们,被称为“儒”。
他们必须通“三才”(天地人)、阴阳之道。也就是说,儒不仅要懂得行礼时的
那些仪式,还要通晓那些仪式的意义和作用,即礼中之道。

    墨子时常讥讽儒,称其“富人有丧,乃大悦喜曰:此衣食之端也”。此是墨
家对儒者的贬辞,仅仅反映儒者的部分情况。其实,他们大都是社会上有一定文
化知识和道德的学者。

    到了春秋末期,以孔子为中心的一批学者,办学授徒,整理和研究古代典籍,
关心国家大事。道家和墨家都称孔子一派为儒者。孔子早就意识到这点,为了避
免人们的误会,要与上述儒者区别开来,特别告诫自己的学生:“女(汝)为君
子儒,毋为小人儒。”显然,他们自认为是君子儒。

    /* 42 */第一部分儒学可以称为“儒教”吗?

    由孔子所创立的学说,简称“儒学”。儒学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它是一门
解释经典的学问。这些被解释的经典内容,是孔子以前中国传统文化中居指导思
想地位的成分,即如何按照上帝或者天的意志,把国家治理好。孔子最完整地继
承了传统文化和这些文化设施中所体现的思想,并且通过自己的重新解释,使传
统文化和传统思想都得到了根本的进步,同时也就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
和以他的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这些被解释的经典一般说来有六部,即“六经”(《诗经》、《尚书》、《
礼仪》、《乐经》、《易经》、《春秋》)。孔子去世后,被尊为圣人,于是被
认为是孔子的著作的,或者被认为是孔子传授的著作的,或者记载孔子言论的书,
都被当做经典,这样的经典有《论语》、《礼记》、《孝经》;再后来孟子等人
也被尊为圣人,于是他们的作品《孟子》也被当做经典;还有两部书,被认为是
孔子以前的书,如《周礼》,后来也被儒者们当做经典。而解释这些经典就成为
儒学的基本内容。直接的解释开始时叫做“传”,后来也叫做“注”、“疏”、
“解”、“释”等等;间接的解释,形成后来被称为“子书”的主流部分。因此,
可以说,儒家学说继承了在它产生之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后来又被作为国
家的统治思想延续下来。

    至于“儒学”是否可以称之为“儒教”,至今仍有争论。赞同“儒教”的一
派认为,儒教是中国古代的国家宗教,这个宗教的神灵系统是中国传统宗教的延
续,它的理论部分是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他们认为,汉武帝把儒学定为国家
的指导思想,标志着儒教的诞生;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国,取消了
对上帝鬼神的祭祀,标志着儒教的崩溃。儒教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