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堂,学习英语和数、理、化、地质、天文、航海等科学技术知识。毕业后,他在
军舰上实习,到过新加坡、日本等地。近代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远航生活,大大开
阔了严复的眼界,为他接受西方社会政治学说打下了基础。1877年严复被派赴英
国格林尼次海军大学学习。在英国的两年间,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初步形
成。结业回国后,严复先在福州船政学堂任教,一年后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
教习,后升任总办。这时严复年仅38岁,可谓宦途得志。但是,他对所谓“洋务
运动”并不感兴趣,更厌恶充斥于官场的腐败习气。他常常向人们痛切陈言:再
这样下去,用不了30年,中国就会被列强吞灭殆尽。
中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严复深感有必要向全国人士敲响警
钟。在天津的《直报》上,他接连发表了许多立论深刻、行文犀利的政论文章,
无情地抨击了封建顽固派的谬论,批驳了洋务派的妄想,全面提出了他的“鼓民
力”、“开民智”、“新民德”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主张,为酝酿中的康梁变法
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然而使严复最负盛名的,还是他所译著的《天演论》一书。该书出版后,轰
动一时,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严复所以要译这本书,目的是要用进化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基本原理,摧毁顽固派和洋务派的保守思想,进一步
提醒人们注意亡国灭种的危险。他认为,如同自然界的一切都在竞争一样,种族
与种族之间也是一个大竞争的局面。中国为救亡图存起见,除却“与天争胜”、
发愤自强以外,别无他法。这一观点在当时的思想界具有积极的启蒙作用。
/* 257 */ 第四部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1919年胡适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文中提出了评新文化运动的一种新态
度———评判的态度,并具体论述其基本要求:(1 )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
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2 )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
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日还是不错吗?(3 )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
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该这样做吗?难道
没有别样做法比这样更好,更有理,更有益吗?
正是有了这一态度,胡适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就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出发
点和比较清醒、客观的认识,尤其是对“国故”较为熟悉,他的主张也就比较能
为人们所接受:“在消极一方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在积极一方面,是用
科学的方法来做整理的功夫。”那么怎么来整理国故呢?胡适还提出了一套科学
的方法。在《新思潮的意义》中他分其为四步:第一步是条理系统的整理;第二
步是寻出每种学术思想发出的前后因果;第三步是用科学的方法作精确的考证,
弄明白古人的意义;第四步是综合前三步的研究,“各家都还他一个本来真面目,
各家都还他一个真价值。”后来,在《发刊宣言》中,胡适又归纳方法为三条:
第一,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第二,用系统的整理来部勒国学研
究的资料;第三,用比较的研究来帮助国学的材料的整理与解释。这些方法归结
起来就是十个字:“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便为现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
个作为方法论的思维模式,一时间“整理国故”成了一批知识分子迷狂的追求,
这自然有利有弊。胡适本人在这方面是身体力行,功绩卓著,尤其是他对古典文
学的考证和《白话文学史》的写作,对于巩固新文学的成果,特别是对白话为当
今文学之正宗的观点,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他用现代科学、史学、文学的观念
和方法,使《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镜花缘》等大批古典文学名著,经他之手而再生。对《红
楼梦》的研究,推倒了过去索隐派的穿凿附会,开一代“新红学”之风。总之,
“整理国故”的理论主张和具体实践,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重构,并
奠定了现代学术的基础。他和大批学者最初的整理工作,清算了学术领域中的封
建主义的东西,尤其是冲垮了旧学中的封建家法、师说,开辟了学术的新天地,
也使胡适成为对中国现代学术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 258 */ 第四部分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解释的新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是对外国人争平等的,不许外国人
欺负中国人;民权主义是对本国人争平等的,不许有军阀官僚的特别阶级,要全
国男女的政治地位,都是一律的平等;民生主义是对于贫富争平等的,不许全国
男女有大富人和大穷人的分别,要人人都能够做事,人人都有饭吃。”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
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孙中山的民
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明确反帝斗争。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
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
利。”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冶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和飞跃。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
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
方针。“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即“耕者
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
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
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
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民生主义和
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总之,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
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这表明对旧三
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反对帝
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尽管
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
还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
治基础。
/* 259 */ 第四部分行易知难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却带来了军阀混战、军阀独裁;他
本想通过革命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使人民愈陷愈深。这与革命初衷大相违
背。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啊?孙中山在组织了倒袁、护法、北伐斗争,几经挫折
之后,终于醒悟过来:“这是革命党人信仰不笃,思想错误,松懈斗志的结果啊!”
而错误的根源,是在于“知易行难”的传统观念。早在殷朝殷王武丁的贤相傅说
就说过:“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由此,几千年来一直流毒下来,在中国人心
中根深蒂固,以致孙中山的“建设计划,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可见,革命理
论对当时的革命党人是多么重要!于是,孙中山就着手写作《心理建设》。这部
哲学著作,批判了“知易行难”的错误,提出了“行易知难”的学说。
他说:“行在知前,不知能行。”譬如,吃饭在前,研究出营养学在后;用
钱在前,研究出货币经济原理在后;造房子在前,形成建筑学在后;作文在前,
形成系统的文法、文理在后;造瓷器在前,研究出造瓷的物理、化学原理在后;
用罗盘在前,懂得电磁学原理在后;造船在前,形成造船学在后;打仗在前,定
出兵书在后;筑城在前,形成筑城学在后;开运河在前,研究出开运河原理在后,
等等。宇宙间的道理,都是在先有事实,然后才发现其性质,产生学说、理论。
他还说:“以知进行,能知必能行,有志者事竟成。”他肯定了“实践在先”的
原理,整个学说包含着一些合理的论点,但作为全体,却没有讲出理论与实践、
知与行的辩证统一。
当此书第一版付梓前夕,恰巧美国有名博士叫杜威,来到中国上海。孙中山
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论点,特地拜访了杜威。孙中山说:“我现在正撰写一本
关于‘行易知难’的书。本来‘行易知难’,孔子就有过此见解,他说:”民可
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只可惜没有详细论述,以致后来者走入迷途。中国、印
度、安南(今越南)、高丽(今朝鲜)等国之人,相信此学说特别厉害,日本人
亦信,但还未深,所以还能维新改制使国家富强。请教博士先生,欧美之人,有
信此说的吗?“杜威说:”我们欧美之人,只知道’知之为难‘,没听说过’行
之为难‘啊!“
/* 260 */ 第四部分“诂经精舍”的高材生
在杭州西子湖畔,有一间书院叫“诂经精舍”。它坐落在风景幽雅的西湖弧
山。清代著名学者阮元、王昶、孙星衍等曾居此讲学,盛名一时。
光绪十六年(1890年),章太炎22岁时,父亲不幸去世。章太炎便离开家乡
来到杭州求学,寄居在杭州城小塔儿巷外叔祖朱洁泉家里。当时主持诂经精舍讲
席的,是著名的经学大师俞樾。对于那些慕名求见的青年,俞樾总是要用繁难的
考问来决定取舍。章太炎拜谒俞樾,虽“陈说者再,先生率未许”。经过多方努
力,严格考问,俞樾才把他收为正式弟子。
在诂经精舍的七个春秋里,俞樾对章太炎的严格要求和严格训练,使章太炎
打下了一生学问事业的基础。章太炎原来虽受过外祖父严格的教导,但那时毕竟
年纪尚小,做学问的功夫还很浅,加上他读书贪多图快,急于求成,缺乏深刻细
致的钻研功夫,因而他在治经方面仅能“通训故,知典礼”罢了。到他拜俞樾为
师后,他心头才豁然开朗,开始懂得什么是做学问的真功夫,并逐渐转入到力求
淹博精审的道路上来。从此,他以小学(文字学)为门径,以汉学为根基,踏踏
实实地做学问,深得师道,成绩优异,是俞樾喜欢和器重的高材生。他把老师的
“精研教训,博考事实”的告诫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这期间,他潜心学习和研
究了《春秋左氏传》,他的许多“课艺”之作,对经籍文字音义作的注释,都很
有见地。在学术思想上,他相信俞樾的见解,站在古经文学派一边,还刻了一枚
“私淑刘子骏”的印章,表示对汉代古文经学派创始人刘子骏的仰慕。
/* 261 */ 第四部分“我本来是满天飞”
章太炎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勇敢地指斥光绪皇帝为小丑。章太炎在
这里直呼其名,表示蔑视,说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