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概拒绝。傅嘏的好友荀餐,是个有清醒头脑和有远见的人,他为此也责怪傅嘏说
:“夏侯玄是杰出人物,少负重名,却能虚心与你交朋友,你为什么要拒绝他呢?
你们两人如果结成朋友,就会有好结果;如果合不来,就会生出埋怨之心。两个
贤人不和睦,就会于国不利。当年蔺相如深明这个道理,因而能和廉颇和好。”
傅嘏说:“夏侯玄志大才疏,图有虚名;何晏谈吐貌似志向远大,其实只见眼前
利益,喜欢辩论却没有诚意。我看他们都是品德不好的人,远远避开他们还恐怕
难免大祸临身,何况还要亲近他们呢?”
后来,事实证明傅嘏的说法是对的。
/* 171 */ 第三部分: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曹魏时,荀粲与他的兄弟们爱在一起讨论儒家思想,但荀粲独自对大道有特
异的领悟。荀粲常常认为,子贡称述的圣人对人性和天道的论述是无法耳闻或言
传的,因为大道乃圣人的一种心得,一种境界。据此,他指出,虽然后人珍爱《
诗》、《书》、《礼》、《易》等经典,并不能识得圣人所得的大道理,因为这
些经典只是圣人为达到大道而丢弃下来的废物,并不是大道本身。
有人反驳他说:“《易传》上亦说,圣人设立卦象来穷尽易的深义;并用言
辞来表达易的内容,怎么能说不可闻,不可见呢?”
荀粲回答说:“最精微的大道理,是难以用外物或图象来显示的。现在,你
用图象来表达易的深意,是不能够表达象外的含义的。你用言辞来表达易的内容,
也是不能传递出言辞之外的内容的。由此可见,细微的理,不仅是言外的东西,
而且是意外的东西。即使言能尽意,能够把意内的东西完全表达出来,可是那些
意外的东西,言语还是不能表达的。这就是说,这些细微的道理,不仅是不可言
说,而且还是不可思议的。”
后来,陶渊明很会表达言外之意,使人对什么是言不尽意有了明确的理解。
他的《饮酒》诗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不是忘言,而是没法言说。因为言则不遍而有遗漏,倒不如任其自然,不言而体
会其意境。
/* 172 */ 第三部分:“风流”的本质
想要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风流”境界,还是要看魏晋时期的文人,尤其是
竹林七贤的故事。在《庄子注》中,向秀与郭象对于具有超越事物差别之心,
“弃彼任我”而生的人,作出了理论的解释。这种人的品格,正是后人所说的
“风流”。
《世说新语》记载了许多魏晋时候的清谈,记载了许多著名的清谈家。这些
记载,生动地描绘了三、四世纪信奉“风流”思想的人物。所以自《世说》成书
之后,它一直是研究“风流”的主要资料。
《世说》中有刘伶的一个故事。故事说:“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
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昆衣,诸君何为入我昆中!
‘“刘伶固然追求快乐,但是对于超乎形象者有所感觉,即有超越感。这种超越
感是风流品格的本质的东西。
具有这种超越感,并以道家学说养心即具有玄心的人,必然对于快乐具有妙
赏能力,要求更高雅的快乐,不要求纯肉感的快乐。《世说》记载了当时“名士”
的许多古怪行为。他们纯粹任从冲动而行,但是丝毫没有想到肉感的快乐。比如
说,晋人盛赞当时一些名人的体质美和精神美。嵇康“风姿特秀”,人比之为
“松下风”,说他“若孤松”、“若玉山”。
阮籍、阮咸是叔侄,都是竹林七贤中的人。“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
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上
去,便共饮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风流”的境界。
中国的“风流”含义中有“情”的意味。庄子认为圣人无情。《世说》中也
记载许多人而无情的故事,最著名的是谢安的故事。
何晏与王弼关于“情”曾经有过一些讨论。王弼认为,圣人有情而无累。这
句话的确切意义,王弼没有讲清楚。它的含义,后来的新儒家大为发挥了。由此
可见,虽然新道家有许多人是主理派,可是也有许多人是主情派。新道家强调妙
赏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再加上前面提到的自我表现的理论,于是毫不奇怪。道
家的许多人随地排遣了他们的情感,又随时产生了这些情感。
《世说》记载了王戎的一个故事,故事说:“王戎丧儿,山简往省之。王悲
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
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王戎的这番话,很好地说明了为什
么新道家有许多人是主情派。可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动情,倒不在于某
种个人的得失,而在于宇宙人生的某些普遍的方面。
中国的“风流”一词也有“性”的含义,尤其是在后来的用法上。可是,晋
代新道家的人对于性的态度,似乎纯粹是审美的,不是肉感的。例如,《世说》
有一则说,阮籍喝醉之后经常躺在漂亮女人的身边睡觉,但从来没有其他的举动。
他们都是欣赏异性的美,而不含任何性爱。或者可以说,他们只是欣赏美,忘了
性的成分。
这些都是晋代新道家“风流”精神的特征。照他们的看法,“风流”来于
“自然”,“自然”反对“名教”,“名教”则是儒家的古典的传统。
/* 173 */ 第三部分:青白眼———阮籍
阮籍字嗣宗,因做过步兵校尉,习惯称他阮步兵。他三岁丧父,父亲是“建
安七子”之一,曾在曹操手下做官。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凄惨。年少时,他
好诗书,好弦歌,与他父亲一样,喜欢音乐。
据史书记载,阮籍一表人才,富有个性,豪放高傲,任性不羁,喜怒不形于
色。他反对封建礼法,行为怪异放荡,以天地为室,以屋宇为裤,赤身裸体。别
人走近他的书房,他便问道:“你怎么走进我的裤裆里来了?”他采取这种极端
的方式来蔑视和否定束缚人生自由的封建礼法。他对于拘泥于封建礼法的儒生是
瞧不起的。据说,阮籍的眸子黑白分明,当志同道合者来访时,他用青眼看人,
当儒者来访的时候,则用白眼看人。
他生活在黑暗的无言论自由的时代,思想上极为苦闷,社会环境使他的性格
变得怪异孤独。他常常闭门读书,累月不出,或者登山临水,经日忘归。嗜酒弹
琴,寄形宇内,苦中作乐。
在学术思想方面,他推崇道家,为阐发老聃和庄周的哲学思想写了著名论文。
《大人先生传》是他哲学论文的代表作。现在他留给我们的著作主要是诗文,有
专门的集子。
阮籍也是玄学家,对《易经》、《老子》、《庄子》这几部著作都有精深的
研究,正确地加以阐发,彰扬了道家思想中的唯物主义成分,不像别的玄学家那
样只对老庄思想中的消极东西感兴趣。有些玄学家在黑暗的政治面前不敢反抗,
不敢揭露,要人忘记苦难,随遇而安。与此相反,阮籍敢于反抗,纵酒佯狂,放
声大哭,这就是他的一种反抗形式。他的感情不似有些玄学家那样麻木,真是一
个伟男子,有血有肉,带着眼泪看生活。体现他哲学思想的主要文章有:《通易
论》、《通老论》、《达庄论》、《大人先生传》。
/* 174 */ 第三部分:“方外人”丧母不哭
阮籍的母亲快要病死了,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阮籍。当时阮籍正在与人下棋,
听到这个消息,竟若无其事。同他下棋的人见此情景,觉得他这样做不合礼节,
因此拒绝同他继续下棋,劝他赶快回去料理母亲。但阮籍却赖着不愿离开。过了
一会儿,他猛然端起酒罐,拼命喝了一二斗酒,然后大喊一声,呕吐几升血,从
此多日不能进食。
后来,他的母亲去世了。这对于他来说,本是件很悲恸的事情,但他却好像
全不在乎,及母亲下葬时,他特地吃了一个蒸肫,喝两斗酒,然后与母亲遗体告
别,因悲恸过度,又吐血数升,全身只皮包骨头,几乎死去。
裴楷前往阮籍家吊丧,只见阮籍喝得大醉,披头散发盘坐在床,不哭不泣。
裴楷哭号几声,吊唁完毕便离开了。
有人问裴令公:“凡是去吊丧,主人哭,客人才哭拜;阮籍不哭,你为何要
哭呢?”裴楷说:“阮籍是方外之人,所以不崇尚礼制;我们是俗中人,所以用
礼仪对待。”
人们听罢皆叹息,觉得双方都有理。
/* 175 */ 第三部分:常以醉酒避祸保身
阮籍的父亲曾经当过魏国丞相的属官,在社会上很有点名气。阮籍生来容貌
奇伟出众,志气宏放。他曾登广武,观察了楚汉旧战场,叹惜说:“时无英雄,
使竖子成名乎!”后又登上武牢山,望京城而叹,写下《豪杰诗》。他本有济世
之志,但魏晋之际国事多变,名人难以保全自己,因此阮籍便任性傲世,不参与
世事,特别嗜好饮酒,不喜欢当官。
有一年,阮籍跟随叔父到东郡,当时任兖州刺史的王昶请他相见。结果坐了
大半天,阮籍都一言不发,弄得王昶十分扫兴,认为这个青年不可测度。后来,
太尉蒋济听说阮籍很有才华,准备推举他到自己的府内作僚属。阮籍到了亭长办
事后亭舍,便写给蒋济一份报告:“……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以光清举。”蒋
济以为阮籍说客气话,便十分高兴地派人迎接,谁知阮籍早已悄然离开。蒋济为
此非常愤怒。由于乡亲们的苦心劝导,阮籍才勉强当个小官,但没多久,便托病
回家。其后当过尚书郎,不久又借病免职。
曹爽辅政时,也曾经召阮籍为参军,但阮籍以病推辞,隐居务农。过一年许,
曹爽被司马懿杀死,人们都佩服阮籍的高识远见。宣帝和景帝时,阮籍出于无奈,
只当过中郎、关内侯和徒散骑常侍等职。
又一回,文帝想替武帝向阮籍说婚事,结亲家。阮籍知道后,便买回一大罐
酒,大口大口地喝起来,醉了60天,文帝见他醉成这个样子,只好不再提婚事。
还有一次,贵公子钟会用事去探问阮籍,想窥测他的政治观点,进而加罪给
他。阮籍见了他,却口出胡言,牛头不答马嘴。由于他时常喝得烂醉,因此几度
得以免罪。
晋文帝一向尊重阮籍,彼此常在一起谈论、游戏。文帝辅政后,阮籍对文帝
说:“我平生曾游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习俗,愿当东平太守。”文帝顺从了
他的意愿。阮籍便骑着驴一直到东平郡。到那以后,他首先拆毁郡府的屏障,使
内外能互相见到,然后教化人民,使政令清宁。他在东平只待了十多天,便骑驴
离开。后来,他听说步兵厨营的人很会酿酒,有贮酒三百斛,于是要求去当步校
尉,却不务世事。
/* 176 */ 第三部分:桀骜不逊的嵇康
嵇康,字叔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