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韩非认为法、术、势三者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君必不可少的三件法宝。
这三件法宝,运用起来要有机地结合。有法无术,难免大臣捣乱;有术无法,全
国人不知道应走的方向,国家力量不能集中,不能使国家富强;有法、有术没有
势,法和术都无法实现,无力推行。他这三件法宝,体现了当时统治者和被统治
的人民之间,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深刻矛盾,更体现了专制集权的倾向。但是,
这个时代正是从分散的、割据的国家走向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前夜,韩非
这种主张还是符合当时的历史要求的。
/* 101 */ 第二部分检验真理的标准
韩非说,比如判断刀剑的利钝,只看刀剑所用金属原料的颜色,即使善铸剑
的专家也难于肯定它是不是合乎标准。试用铸成的刀剑宰杀动物,那就随便什么
人都能分辨出刀剑的锋口快不快。再比如挑选好马,只看马的年龄、形状,即使
善相马的内行人,也未必能够完全判定马的好坏。只要将马驾上车跑一趟,那就
随便什么人都能分别出马的好坏了。再比如,大家都睡觉时,无法分辨谁是盲人
;都在静默不说话时,无法分别谁是哑巴。只要喊醒睡觉的,叫他们看各种颜色,
提出问题使哑巴回答,那么瞎子、哑巴就无法掩饰他们的缺陷了。韩非由此得出
结论说,判断一个人的言论和行动是否正确,不能光凭他本人自己说了就算,应
该通过他言行的效果来作考验。
什么是正确和错误的标准呢?韩非认为适合新制度、合乎改革要求的是正确
的;相反的就不正确。当时孔子一派的儒者认为他们的学说符合古代圣人尧舜的
精神,因而他们的学说是正确的。墨子一派也认为他们的学说符合古代圣人尧舜
的精神,因而他们的学说是正确的。韩非说,他们两派学者都自以为自己说的是
真正得到尧舜的精神,可是尧舜早已死了一千多年,人死了不能复活,谁能判断
他们的真假呢?因此,他说,盲目相信古人,不动脑筋,这就是傻子;不管是非
真假,一味乱说,这就是骗子。这两派的争论,因为无法参验,他们不是傻子,
就是骗子。
韩非在这里反对的是复古主义者提出早已死去的“圣人”作幌子,乘机宣扬
他们回到尧舜时代的倒退的历史观。韩非认为,当前主要的任务是研究如何改革
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其余的复古主义的言论都是有害的。他用“参验”的方法,
去反驳那些开口尧舜、闭口尧舜的复古主义者反对改革的理由。他这种反驳是很
有力的。
/* 102 */ 第二部分韩非的“人口论”
韩非在论证为什么要进行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时,曾说过,一个人有五个儿
子不算多,是平常的事。五个儿子又可以每人各生五个儿子。这样,祖父还不曾
死,就有了二十五个孙子。可是,人口增加得这样快,物质财富却没有增加。和
古代比较,古代人口少,生活资料容易取得。男人不必耕田,草木野果足够充饥
;妇女不必纺织,禽兽的皮毛足供穿着。古时的人民没有争夺,没有战争;没有
刑法,害人作乱的人也很少。这主要在于古人生活比后来人过得宽裕。现在,人
口多,财富少,所以经常引起争夺,发生战争。如果不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就
无法安定社会秩序。
韩非认为古代人谋生容易,认为有足够的禽兽皮毛可以穿,有足够的野生果
实可以吃,这是不符合历史情况的。古人的生产工具十分简陋,靠体力和野兽搏
斗,打野兽并不是那么容易,倒是比后来困难得多。韩非的那种揣测是没有事实
根据的。人,首先是生产者,其次才是消费者,我们不能认为人口多了,对物质
财富只有消耗的作用,不能增加生产。物质财富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增加的,生产
力发展了,生活水平一般是要提高的。当古代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口急剧
增加,的确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困难。即使在近代,像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那样,
生产发展的速度落后于人口增长速度,也会给社会造成严重贫困。韩非的“人口
论”可谓独具卓识。但是韩非把人口增殖说成是造成贫困的惟一原因,是有问题
的。
但是,我们必须指出,韩非的人口论,目的在于论证社会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在于说明古代和后来的历史情况不同;情况变了,自然制度也要随着变。这种观
点是十分可贵的,因为它有发展的观点。还有,他论证社会的发展,不是从宗教
迷信的观点出发。他不承认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由于上帝意志的安排,却力图摆脱
宗教迷信的影响,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方面说明引起社会变化的原因。这种见解
也是十分可贵的。
同时,韩非是注意到“人口危机论”的第一人。还是在《五蠹》篇中,韩非
认为父生子、子生孙、孙生重孙,会导致人口爆炸,危急人类资源。作为一个注
重实际的哲人,他算的那笔人口账,也许算不上科学(未考虑死亡率等因素),
但在那样的一个把人口多寡视为自己国力象征之一的战国年代,能够跳出政治圈
外,站在人类生存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不能不佩服韩非在历史进化论上的独到
之处。
/* 103 */ 第二部分仆人的困境
即使在同一种角色和德行内,有时也会产生冲突。
《韩非子》中讲了一个很有寓意的故事。有这样一个仆人,他忠心耿耿地服
侍着一位将军。他的将军希望得到什么,他都会尽他的能力来帮助主人达到目的。
将军正在指挥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可这位将军也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在夜晚
来临的时候,即使是指挥如此重要的一场战争,他也还要一醉方休。军营里对饮
酒是有严格规定的,所以要想找到酒可不容易。这位仆人出于对主人的忠心,他
还是想方设法弄到了酒,结果将军喝得酩酊大醉,半夜中敌方大队人马偷袭军营,
醉得像一滩烂泥的将军怎么也无法镇定,最终死于乱军之中。这个故事说明,仆
人对将军的忠有两种:满足将军的嗜好是小忠,而帮助将军完成他的任务却是大
忠;仆人只是一味尽忠,但却不区分大忠与小忠,结果以小忠害了大忠。
类似的故事又发生在另一个仆人身上。一个女仆侍奉着主父和主母。主母是
个红杏出墙的风流女子,并谋划着用毒酒杀害她的丈夫。女仆发觉了这个阴谋,
当主母让他端着毒酒给回家的主父时,女仆心里产生了激烈的斗争:如果把毒酒
给了主父,那是对主父的不忠;如果揭穿主母的阴谋,主母的命运可想而知,也
是对主母的不忠。到底该怎么办呢?女仆选择了一个在她看来两全其美的办法:
她假装不小心摔倒,主母的阴谋随着打碎的酒碗而破产,她力图使这一切都像没
发生过一样,从主父与主母的生活中悄悄地滑去。主母像往常一样用鞭子责罚着
女仆,女仆身上虽然遭受着痛苦,但是心中却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由衷感到自豪。
故事的记载到这里就结束了,然而故事本身也许还会另有下文。女仆的智慧化解
了角色和名分的冲突。
/* 104 */ 第二部分伴君如伴“龙”
从前郑武公想侵略胡国,把自己的女儿先嫁给胡国国君当妻子。他召集群臣
问道:“我想用兵打仗,你们说说,哪个国家可以侵略?”大臣关其思回答:
“胡国可以侵略”。郑武公大怒:“胡国是我们的兄弟邻国,你说去侵略它,是
何居心?”于是,郑武公杀了关其思。胡国国君听说了这件事,以为郑国真是自
己的友邦,不加防备。
后来,郑武公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一举吞灭了胡国。关其思只知郑武公要
侵略胡国,而不知郑武公在侵略之前还要施放政治烟幕弹,他的进言是贸然的,
自以为对准了郑武公的心思,殊不知,郑武公正等待他当烟幕弹的材料———政
治牺牲品。郑武公的这一层心思,关其思何曾知道!
韩非就是用这样的事实来揭露国君的内心世界。他的揭露远不止此,还揭露
了国君反复无常,爱憎不定,给臣民带来灾祸。
有个长得漂亮的小伙子叫弥子瑕,得宠于卫国国君。弥子瑕的母亲突然生了
病,身在宫中的弥子瑕得知消息后,急着想回家,竟假借国君的名义盗用了国君
的马车。事后,国君知道了,按说应当治罪,但国君一点不生气,说道:“弥子
瑕是个大孝子,为探望病中的母亲竟忘记了自己是在做犯法的事情。”
又有一次,弥子瑕陪同国君去果园品尝鲜桃,他采到一个特别甜的鲜桃。当
他吃了一半的时候,忽然想起这个美味鲜桃应该献给国君去享受。于是,他把吃
剩下的半个鲜桃给了国君。这是不礼貌的,有损国君的尊严,可是,国君说道:
“弥子瑕真疼爱我呀,有了好桃子也不愿独食。”弥子瑕的好景不长,后来当他
色衰爱弛的时候,失宠了,国君突然拿他问罪,怒斥道:“你曾盗用过我的马车,
还把你吃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对国君的感情没有变,国君对弥子瑕的感
情却变化了。在韩非的笔下,国君的面目是如何地可憎。
韩非子用许多事实说明国君的心思难察,向国君进言献策的游说之士必须多
加小心,要不然,你讲的话和献的策就不合国君的心意,反给自己带来危险,甚
至是杀身之祸。
鉴于此种情况,韩非得出结论说:要说服国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是
难在你没有道理可讲,而是难在不易察知国君的心思。
在《说难》篇的结尾,韩非把国君的性格比作龙的性格。平时,龙的性情是
温顺的,你可以骑在它的背上,也可以逗着它玩乐。但是,你千万不可触动它喉
下的逆鳞,如果触动了,龙就大怒不止,一口把你吃掉。国君的喉下也生长着逆
鳞,同样触动不得,否则你会被吃掉。国君自己的不可告人的隐私和怕人揭露的
劣迹。这些就是国君喉下的逆鳞。
/* 105 */ 第二部分万世之利与变通之法
在春秋时期,北方的大国晋国和南方的大国楚国发生了一次战争。战争前,
晋国的兵少,楚国的兵多。晋文公就召见他的大臣咎犯,问他这一仗该怎么打。
咎犯说,人家兵多,我们兵少,要想打胜仗,只有欺骗敌人,迷惑他们,不能让
敌人知道我们的虚实。
晋文公又召见他的另一位大臣雍季,问他:“楚国兵多,我们兵少,这一仗
怎么打?”雍季说:“我们不能骗人。我们立国要以忠信为本,做事哪能不讲忠
信?”
结果晋文公用了咎犯所说欺骗敌人的办法打败了楚国。回来论功行赏,首先
受赏的是雍季,其次才是咎犯。别人问晋文公这样行赏是否公平。晋文公说,咎
犯的方针是临时性的变通办法,雍季的方针是一个国家的万世之利。
韩非就此事发表评论说,晋文公不懂得万世之利和临时性变通办法之间相互
为用的关系,把两者对立起来,是不对的。
韩非又通过人们洗头发的事例来说明局部和全体的关系。古人男女都留着长
头发,需要常常梳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