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子没有作出说明。
/* 86 */第二部分君舟民水
这是一句传统格言,《荀子。王制》篇引用它,以说明爱护人民的重要。格
言把君主比作舟,把人民比作水,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使舟倾覆。荀子引用这
句格言,还把人民比作马,把君主比作坐车的人。说马儿如果害怕拉车,坐车的
人就不安宁;如果人民不安宁,甚至害怕你的政策,那么,君主的地位也不会巩
固。要让马儿不害怕车子,首先要让它安静下来;要让人民不害怕你的政策,首
先要给人民一定的利益。因此,君主必须爱护人民,使人民安宁,自己才能安宁。
中国历史上,贯彻这一思想的英明君主之中,以唐太宗最为突出。他做皇帝
不久,和大臣魏征谈论古代国家的兴盛和衰亡时说道,做君主的,按照仁义的原
则办事,大家就拥护他;不按仁义的原则办事,大家就抛弃他,实在是很可怕的
事。魏征说,皇上懂得这一点,就一定能够使国家平安,统治长久。古人有句话
说,君主是航船,人民就是水,水能承载航船,也能使航船颠覆,确实是非常令
人害怕。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唐太宗虚心听从臣子们的建议和批评,有时批评非常
尖锐,他实在难以接受,甚至也想杀掉那些尖锐批评他的臣子,但是想到这些批
评是为了国家平安,也就压制自己的怒气,接受这些批评。为了使人民有个较好
的生存环境,他取消了许多大型的国家项目,让人民安心生产。所以在他的统治
下,形成了一个长期安定、富足的时期。他所采取的政策,也得到后代人的称赞。
/* 87 */第二部分人定胜天
天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是许多哲学家的理
论基础。荀子也提出了自己的天人关系理论,也就是“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的意思是掌握天的运行法则且利用之。说这句话之前,荀子在
论述国家和个人命运是由什么决定时说:“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也就是
说,国家的命运,决定于能否贯彻礼仪制度;人的命运,则决定于天。在这里,
荀子和一切儒者一样,也是一个天命论者。同时,他也把仁、义、礼、智作为治
国的根本。
那么,人应该如何对待天赋予自己的命运呢?
这里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崇拜天并且盼望给自己降下幸福,顺从天赋予自己
的命运并且赞美天。在荀子看来,这种态度说明还不明白天和人各有自己的职能,
是放弃人治,而盼望不能实现的东西。所以他主张把天当做自己家里保有的器物
一样地去掌握它。掌握天,也就是掌握天命。掌握天命,然后去利用天命,或者
说,根据天命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尽自己的职能,不放弃人的职能而去盼望天给
自己降福。
墨子曾经批评儒家的天命论,认为主张天命将会使人懒惰,因为天既然赋予
了自己这样的命运,自己的努力也就没有作用了。所以墨子主张天志,认为没有
天赋予的命运,天只是根据人的行为善恶决定给人幸福还是灾祸。荀子作为儒者,
他不否认天命,但是主张人应该掌握天命,并且加以利用,尽到自己的努力。
/* 88 */第二部分天灾与人祸
“天行有常”是荀子天人理论的中心。
荀子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坚持天道运行有着客观必然性和规
律性的基本立场。“天”在他是指“无形”而又能成就万物的客观自然界,它是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的,不论是圣君尧、禹还是暴君桀、纣在位,它都始终
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荀子据此批判了社会的治乱缘于天、时的错误观点。道理
很简单,天时历象在禹与在桀时都相同,而社会却有一治一乱,所以天并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他强调,天并不因为人们害怕寒冷就停止了冬天,也并不因为人
们害怕辽阔就取消了广远,“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一切都是自
然而必须的过程。
荀子肯定天道运行有自己的“常道”、“常数”,并对当时流行有神论和迷
信观念进行了批判。他对时人感到惊恐的“星坠木鸣”等非常现象,力图从阴阳
变化的角度去作出解释。认为人们限于自然知识的匮乏,奇怪是可以的,但害怕
却大可不必。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其实是人祸而不是天灾。荀子在这里提出了“无
何(神)”的重要主张,对社会上盛行的祭祀等宗教活动,也做出了无神论的解
释,强调礼帛的健全与否才是决定人事祸福的根本所在。
/* 89 */第二部分人生在世,难得休息
荀子在他的著作中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学生子贡对他的老师孔子说:“读书学习使我感到厌倦了,我想到国君那里
做些事情,以便得到休息”。
孔子说:“在国君那里工作要朝夕陪伴,小心翼翼,哪里可以得到休息呢?”
“我到父母身边去当孝子,可以得到休息吧?”
“不行,当孝子要做许多事,怎么可以得到休息呢?”
“那么,我回到妻子身边去休息好了。”
“也不行,夫君在妻子面前要以身作则,怎么可以得到休息呢?”
“到朋友那里该可以得到休息了吧?”
“朋友之道在于互相帮助,也是要做许多事情的,怎么可以得到休息呢?”
“干脆,我去田野上耕种,也许能得到休息吧?”
“想错了,白天割茅草,夜里打草绳,自己盖房,自己耕播,能得到休息吗?”
子贡最后问道:“这样说来,我就找不到一个休息的地方了?”
孔子风趣地回答:“有你休息的最好地方!”
子贡恍然大悟道:“啊呀,死才是休息!”
与道家的“清静无为”不同,荀子是主张有所作为的,这一点像儒家。他提
倡积极进取,死而后已的人生观。
在“知”和“行”的问题上,荀况反对“知而不行”的惠施,也反对“行而
不知”的墨翟,主张把“知”和“行”统一起来,“知”受“行”的检验,行高
于知。他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做学问不是为了好看,空谈无益于苍生,最后要落实到
“行”。荀况是一位“贵行”的哲学家,在这一点上,他有点像墨翟。他痛恶空
谈,反对口是心非和言行不一。他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言善,
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荀况用知行统
一的观点来认识人,把人区分为四种,是非常明智的。他的话没有过时,每一个
历史阶段都有自己的“国宝”和“国妖”。
/* 90 */第二部分“贱人”———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80 —公元前400 年),是春秋末战国初时期的思想家、学
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本名翟,鲁国人,有的说是宋国人。
墨子平民出身,是小工业者。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
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汉朝的王充甚至说,孔
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
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
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
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
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的领袖被称为“巨
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
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
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数百人之多,形成了
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他
还曾和公输班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
空没有掉下来。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
墨子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时期名辩思潮的渊源之一。墨子的
事迹,在《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中
有所体现,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家弟子所编写的《墨子》一书中。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在西汉时刘向整理成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后逐
渐流失,现在所传的《道藏》本共五十三篇,原来都写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
弟子以及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这是现在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史籍。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
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西晋鲁胜、乐壹都为《墨子》一书作过注释,
可惜已经散失。现在的通行本有孙诒让的《墨子闲诂》,以及《诸子集成》所收
录的版本。
/* 91 */第二部分爱无差等
墨子的爱无差等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兼爱”主张中。
“兼爱”是墨子思想的中心,也是墨子一生从事政治和学术活动的归缩。墨
子对当时社会的动乱情况进行了总结,认为国家之间的征战,君臣上下的篡乱,
家庭人伦的不合,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其实都是由相互之间“不相爱”而产生的。
而医治的药方,就是“兼以易(代替)别”,爱无差等。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
一次提出了不分差别彼此而普遍相爱的“兼爱”思想,要求“视人之国若视其
(己)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因为人与人之间本是平等
的关系,通行的应当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的原则。在如此的社会图景下,先秦时期激烈的征战、劫夺、欺诈等人类社会的
恶习都被消除了,“天下之人兼相爱”,到处是一派和睦美好的景象。
但是,墨子讲仁却反对礼,认为儒家讲礼是“糜财而贫民”,“伤身而害事”。
跟儒家提出“仁”作为对春秋战国纷乱社会的应答不同,墨家提出了“兼爱”的
思想作为他们的治世理想。与儒家以仁为核心,以“义”为准则大异其趣,墨家
从“兼爱”出发,却以“利”规范行为。不过,墨家所讲的“利”,不是个体的
私利,而是天下的公利。这种公利,其实质也就相当于儒家的“仁”。因此,积
极地为天下人谋福利,是墨家的立足根本。跟儒家走“上层路线”不同,墨家提
出“兼爱”的主张,而且还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这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