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喜的是他在这里找到了如此之人,如果得到此人归附刘邦,必为兴汉破楚大元帅,韩王大仇可报,汉王帝业可兴。
这篇奏策要略云:
如今霸王虽然称王关中,但是人心未服,根本未定,百姓不过畏其强,惧其威而已。但是强可变弱,威可被抑。此为大王当今之所恃,倘若一旦失去,天下怎能安定?
刘邦旧居山东之时,贪财好色。但是,一入关中,发号施仁,约法三章,不取财物,不近美女,尽力收买人心。秦民心悦诚服,恨不得他为关中之王。大王入关,不施善政而只见杀戮,坑降卒,杀子婴,掘皇陵,烧阿房,屠咸阳,大失民心……假使刘邦首先发难,诸侯必然影从响应。不想强大,自己也会强大;不愿胜利,自己也会胜利。大王如今拥有的这些优势,刘邦不久将会拥有。近日刘邦烧绝栈道,旨在向大王表明,他不会东进,麻痹三秦,使之不作准备;然后收用巴、蜀、汉中之民,先取关中之地。此乃识天下之机,审天下之势的举动。
左右将士,只知依仗武力而承顺大王旨意。大王自以为无敌天下,不知胜败之机已在不知不觉之中开始转换。因此,下臣不顾众人讥笑,冒颜为大王陈说己意。为今之计,势必益兵严守险要之处,速派人马巡哨边关,收回章邯三人另用,另派智勇大将阻塞关隘,再派专人拘取刘邦家属,监押咸阳为质。昭布仁义,整顿兵马,训练队伍,内求贤相,外访元戎……
如果这样,刘邦不敢东进,社稷有磐石之固……
张良将策文看了两遍,更加大惊失色。此人实为大将之才,但是不知此人是谁,项羽名将之中绝无此人。张良看了又看,仍将策文放回原处,回到房中专候项伯回来。
不久,项伯罢朝归来,问候张良说:“贤弟客情不惯?”
张良说:“无所事事之人,忘却世故之辈,哪有客情不惯之理?”
项伯当日无事,遂置酒相待。
两人喝得正在兴头上,张良以言挑之,说:“听说兄长有一花园,今日可否游一游?”
项伯说:“今日正想与贤弟一游。”
项伯叫仆人在前引路,来到后花园中。
话不多说,两人一起登上“万卷书楼”。闲聊乱侃一通,张良装着信手抽出一策,叩问项伯:“此是何人所作?”
项伯自然毫不防备,感叹说:“鲁麟周凤,未遇其时。此人姓韩名信,淮阴人,家贫无依,曾求乞于人……”
韩信是江苏淮阴人,出身布衣,不善农耕商贾,没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经常半饱半饥,因而经常到别人家去混饭吃。在老家的时候,他曾在一位亭长家混吃,长达数月之久,亭长的妻子很讨厌他,于是每天很早就把饭弄来吃了,等韩信去的时候,大家都不吃。韩信知道这种情况,十分生气,与亭长绝交而去。
韩信曾经在淮下河边钓鱼,有时候一天还吃不上一顿饭。有一位在水中漂纱的女子看到韩信面带饥色,经常送饭给韩信吃,长达数十日。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韩信“乞食于漂母”。
韩信道谢说:“我将来要重重地回报您。”
漂母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吾哀怜你才送点饭给你吃,难道是希望你回报吗?”
现在江苏淮阴市有一座“胯下桥”。这座桥可以算是当年韩信在淮阴的见证。
这来源于一个近乎荒唐的故事:
韩信虽然身无半职,一贫如洗,但他每次上街,腰间总是挂着一把宝剑。
淮阴街头有一个好事之徒,一天,有意在街头侮辱韩信。
他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身高体壮,喜欢带刀弄剑,但是只不过外强中干,胆子小得很!你如果胆子大,就用剑把我刺死;如果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韩信思虑再三,反复审视这个恶人,最后只得弯下身子,从这人的胯下爬过去。所有耳闻目睹这一幕的大小人等,都认为韩信胆怯。
韩信对自己的行为,自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韩信后来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的时候,专门招来那人,封他为楚军中尉,并对各位将领说:“这个人也是一位勇士。他侮辱我的时候,难道不敢杀他吗?杀他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忍辱负重才有今天。”
可见韩信不是“匹夫见辱,拔剑而起”,他深深懂得“龟缩法”。
韩信此举,备受后人称赞,认为是伟人之举,特地在那里修了一座桥作为纪念,取名“胯下桥”。
韩信虽然贫困,但是确实读过不少书,从小就有抱负。司马迁曾说,他为撰写《淮阴侯列传》,专门去淮阴访问。淮阴人给他说,韩信小的时候虽然贫困,但是他的志向与众不同,韩信的母亲死了,穷得没法建墓,但是他仍然专门去寻找一块高敞之地,旁边可容纳万家居住。司马迁亲自去看,与淮阴人的传说一模一样。
韩信在《史记》中虽然只有一个“列传”,但是从篇幅来看,远远超过不少“世家”。司马迁专门记叙这些逸闻趣事,似乎在昭示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当韩信穷困潦倒的时候,项梁反秦,拥立楚怀王,经过泗水,韩信仗剑投奔项梁。项梁不喜欢韩信的外貌,不想留用。
范增忙说:“韩信面貌清癯,中含蕴藉,既来相见,就应留用;否则,恐塞贤路,多为不便。”
因此,项梁只叫韩信当一个执戟郎中,实际上就是一名卫队首领。韩信未得重用,心中闷闷不乐。
定陶之战以前,项梁因为胜利而傲气十足,韩信曾劝项梁加强戒备,严防敌军偷营劫寨,反而遭到项梁一顿呵斥。
……
项伯给张良介绍说,范增曾屡次向霸王推荐韩信,霸王总不重用,仍旧是执戟郎。前几天上此策文,被霸王扯碎,欲要问罪,是他力劝才得幸免。项伯难免叹息几声。
张良也不翻看,随口说道:“想来不过是个轻狂之徒。”心中却大喜:“此人居然就在这里!”
两人又闲话一番,下楼回屋,尽欢而散。
张良又在项伯家中住了几天,日夜思念为韩王报仇雪恨,为刘邦寻找兴汉破楚大元帅,此时已胸中有数,便与项伯辞行。
项伯说:“贤弟此来未及一月,怎么便要辞行?”苦苦留住不放。
张良说:“京师是繁华之所在,不是修身养性的地方。贤兄如果见爱,就放我归去,寻个深山幽谷,求师访友,练真悟道,做个长生之客,我就心满意足了。舍不得抛弃尘世荣华富贵,就学不到成仙得道之术。望贤兄见谅!”
项伯无可奈何,只得礼送张良离去。
张良为了替韩国报仇,曾经倾家荡产寻求刺客暗杀秦始皇,协助刘邦攻入咸阳灭了秦朝。项羽杀了韩王成,张良岂能善罢甘休,他要去游说韩信,策反诸侯……
张良告辞项伯,走出咸阳不远,化装成道士,又回到咸阳城中,在小街僻巷四处游荡,一路唱歌,似疯似癫,腰挂铜钱,袖藏水果,手中打着竹板,或在古庙寺观,或在店肆勾栏,吸引着一群儿童,三三两两,跟着疯道士听唱歌。张良经常抛洒小钱糖果,逗得小孩儿更加有兴趣。这样过了一两天,张良发现其中一个小儿,长得聪明伶俐,遂将他引到僻静无人之处,送他些铜钱、果饼之类,教他唱一首儿歌:
今有一人,隔壁摇铃,
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教了几遍,那小儿早已牢记在心。
张良告诫他说:“有人问你哪里听来的歌,只说梦中有人教你。尽快教小孩儿们唱歌,将来长命百岁,不生疾病。如果说出来,便要大祸临头,切记切记!”
小孩点头,张良又给些铜钱,离开咸阳城,又扮着一位外地客人,在附近村中小店安歇,密切注意城中消息。
项羽分封诸侯,招惹了不少人的怨恨,为了了解情况,常叫内侍微服出宫,打听市井消息。内侍听到儿童歌谣,急忙报告项羽。项羽不信,夜间亲自微服出宫打听,来到市井之中,果见街市小儿三五成群,在一起唱着儿歌,唱得如痴如醉。
项羽顺便问一个小儿:“谁人教你们唱这只歌谣?”
小儿说:“上天教的!”
项羽心中感到吃惊,心想:“咸阳一片瓦砾,我正准备迁都彭城,原来正是天意。”
次日早朝,项羽对群臣说:“天降童谣,各位怎不上奏,为什么呢?”他把童谣说了一遍,分析说:“‘今有一人’,说的是‘我’。‘隔壁摇铃,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说我名声显赫,但是尚未传扬于世。‘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说我拥有天下,但是不回故乡,就像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夜间行走,没有人看见,跟没穿一样。这首童谣,正是上天旨意。咸阳宫阙烧得一片狼藉,一时难以修复,远远不如彭城,那里正好建都,又是桑梓之地。”
项羽下令,派人修整彭城,择日迁都。
谏议大夫韩生急忙上奏:“这等谣言,必是有人故意编造,怎么会是上天之意,大王怎么如此轻信?关中自古就是建都之地,披山带河,四塞为固,独当一面。关中东有黄河、函谷关之险,西有陇岭、关山之阻,南有终南、武关,北有泾、渭、潼关。三山八水,沃野千里,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周文王、周武王凭借关中而称王,秦帝国凭借关中而为帝。大王不要听信如此谣言,离开兴国之地。”
项羽说:“你说关中自古建都之地,但是我心中不乐。我迁都彭城有三个原因:第一,我征战多年,未曾还家;第二,关中山多地少,眼界开阔不得;第三,天赐童谣,此乃天意。我决心已定,你不要再多言。”
韩生说:“大王如今是天下之主,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哪一个不仰视,怎么一定要荣归故地呢?孟夫子曾说:‘尺地莫非其有,一民莫非其臣!’怎么单单留恋一座小小的彭城?”
项羽说:“普天之下都是我的土地,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你等不必多言。”
韩生不死心,搬出了范增:“亚父临走之时,告诫大王不要离开咸阳;如果一定要离开,也等亚父回来再说。”
项羽说:“我纵横天下,所向无敌,我的见识范增怎能尽知?我叫你不要多嘴!”
韩生万不得已,走下台阶,仰天长叹:“人们常说楚人沐猴而冠,果真如此!”
项羽听到此语,第六感官认为是骂人的话,因为话里有“沐猴”一词,但是不明备细,便问陈平。
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中,陈平不敢隐讳,只得轻声启奏:“这是一句讪上之语。意思是把楚人比作沐猴,戴着冠帽,但是始终不是人。另一层意思是说:沐猴没有耐性,虽然穿着人的衣服,戴着人的帽子,但是心中焦躁不安。还有一层意思是说:沐猴虽然着人衣冠,但是由于不是人,穿戴很好也要被弄破!”
项羽尚未听完,不禁破口大骂:“老畜生!老匹夫!你竟敢骂我!”喝令执戟郎官韩信:“将此老贼押赴刑场,油烹示众!”
人们纷纷跑来看项羽烹人。
韩生被押到滚滚的油锅边上,临死也想表明忠贞,高声说:“咸阳百姓,我今日被烹,不是我当了奸臣,犯了法度,而是项王听信奸人造谣,刻意迁都彭城,只因我再三苦谏,所以今日被烹!不过数月,刘邦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