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如果他离了婚就会遭到世俗的反对,道德的遣责,甚至是各方的侮骂。而这些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但勇敢的哈代不管这一套,世俗所推崇的“婚姻神圣”却正是他所极力批判的。哈代热烈讴歌人的本性,讴歌那些追求真正幸福的人和完全建立在爱情之上的结合。所以苔丝虽然杀了人,虽然失了身,但是作者仍然称她为一个纯洁的姑娘,原因大概就在此。
但是,哈代把世俗的偏见和道德的压迫看成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不全面的。实际上,不论是工业发达的现代城市社会,还是没有经过工业化的农村,都有束缚人性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以及成文的或不成文的法律在束缚着人的本性。不过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里,由于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改变了人的忠厚朴实的本性,因而人类在各方面就表现得极为贪婪,所以人类的这种灾难就更为严重、更为典型,因而就更加明显。所以哈代把人类的这种灾难看成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对现实社会的某种判断。这种判断虽然不全对,但它是有一定根据的。另外,在那个时代里,像哈代这样公开反对这种婚姻制度的人并不多,因此哈代可称作是这方面的先驱,作为先驱具有一定程度的偏见,是很自然的事情。
正因为哈代是他那个时代少有的反对传统婚恋制度的人,所以哈代的小说一反传统小说的花好月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而多以悲剧告终。哈代的这种安排是对现实进行深沉思考的结果,是对现实的一种有力批判。《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同安玑·克莱相爱,他们本可以缔结成美满姻缘,但是当时世俗的偏见却认为新娘必须是处女,不然新郎就有权抛弃地。受这种偏见的影响,新婚之夜安玑获悉苔丝已非处女,他的虚伪本质就暴露出来了,炽热的爱情之火熄灭,酿成了一场悲剧。哈代据此说明,世俗的偏见导致了人物的悲惨遭遇,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
哈代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之所以形象优美,性格美满,主要是由于他的婚姻观所致。苔丝等人虽然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但她们的思想却已超出了那个时代,在妇女解放这个问题上哈代不仅走在了前列,而且还超出了那个时代。
总之,哈代那个时代的婚姻制度表示了强烈不满,并希望用一种没有习俗和偏见干预的、没有任何舆论指责的、脱离宗教指导的、完全建立在爱情之上的、松散灵活的婚姻制度来代替。哈代的婚姻观是他创作的指导思想之一。这种颇具妇女解放思想的婚姻观塑造了一批优秀的悲剧女性,使读者在接触到这些作品时,感到这些人身上充满生命的活力,这些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她们的离经叛道完全是一种争取生存的体现
从怀疑上帝到批判现实
青年时期的哈代曾狂热地信仰宗教,但后来却成了一名批判宗教的最猛烈的斗士。哈代生活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维多利亚时代,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认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各种反映客观世界的新见解、新思潮也层出不穷。因此这是一个旧教条同新思想、有神论同无神论、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展开激烈搏斗的时代。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并且空前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基督教义。
科学技术、生产力以及新思想的冲击,促使哈代对这个时代进行一次次深沉的思考,在自己的意识领域里进行多次深刻的革命。哈代最终发现,世上的芸芸众生受苦受难而上帝却无动于衷,因此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不能依靠上帝来拯救灵魂,更不能依靠上帝来摆脱悲惨的命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对自身的超越。哈代跨过了神的误区,之后便对它进行毫不留情的抨击。既然不能拯救人的灵魂和命运,那么为什么要去信仰和崇拜它呢?哈代关心的是人类的希望在哪里这一问题,他的希望在于人的未来,在于人自己。
当哈代凭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体验,抛弃了曾经给了他无数安慰的宗教之后,他便为揭露宗教假象而奋斗。哈代认为,“仁慈的上帝的理论已受了数千年的考验,结果产生的是现在这种不体面的声名狼藉的局面。在这个基督教影响最深的欧洲大陆,推行一种好也不好,坏也不坏的上帝理论也许值得试一试”。毫无疑问,从宗教的精神枷锁下解脱出来的哈代是现实的、清醒的和深刻的。由于他曾信仰过基督教,所以他比谁都更了解基督教,比谁都明白基督教对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因此,鄙视任何正统的宗教教条、对基督教进行批判,便成了哈代以后创作的一部分。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等,或多或少地表达了哈代与基督教对立的思想,这些小说要么对基督教抱怀疑的态度,要么质问人们的上帝究竟在哪?哈代甚至在小说中安排一些亵读基督教的情节,或者通过对人的本性的描写,来否定历来被人们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上帝的宗教。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否定基督教的最重要的作品。小说对裘德和阿拉贝拉的塑造,有力地批判了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宗教。裘德最初的理想是献身宗教,传播基督教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幻想能去神学院学习,以便日后能在教堂当牧师。裘德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了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失败的裘德终于认识到上帝不能成全他的事业,也不能解脱他的痛苦。他的希望的实现不在来世和天堂,而在自己的努力。清醒了的裘德为了表明自己同上帝决裂的决心,毅然烧掉了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买来的,一直怀着崇敬的必情攻读的书籍。裘德对宗教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活脱脱就是哈代自己的态度。在另一人物拉阿贝拉的身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哈代对宗教的批判与抛弃。阿拉贝拉在她的第二个丈夫死去之后,皈依了基督教,以求精神上的安慰。然而裘德的出现却燃起了她世俗的欲火。于是陷入了神与人、灵与肉的激烈冲突之中。当面对着二者的选择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宗教信仰再也不能弥补她心灵的空虚,再也满足不了她精神的、肉体的需要。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感情毕竟是感情,我不愿再做一个缩手缩脚的伪君子。”裘德和阿拉贝拉先后从宗教中解脱出来的事实,说明了上帝不是人的救世主。哈代通过他们的经历表明了自己对宗教的鄙夷的态度。
哈代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的思想里含有丰富的平等、博爱的内容。哈代生存的时代是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劳资矛盾十分突出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但是广大的财富创造者却越来越贫穷。通过对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感悟,哈代看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不幸,看到了现实社会是一个极不平等的社会。而哈代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哈代的这种民主主义思想,使得他始终对英国的普通劳动者抱有同情和希望,并永远以他们作为自己作品的真实主人公。因此哈代的许多小说大多是描写当时英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中的裘德便是哈代这一思想的力证。
哈代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民主主义思想不仅在于哈代着力描写当时的普通劳动者,而且还表现在哈代善于在自己主人公的个人命运中,反映出整个社会劳动人民的悲剧。另外,哈代还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到英国农村的命运和农业工人的状况上,他“把大不列颠向帝国主义发展阶段过渡时期英国农村小资产阶级宗法基础彻底崩溃的过程作为基本的、主要的社会冲突来分析”,从而大大缩小了客观反映当代主要社会问题的范围。从而更有力的寄托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平等的呼唤。
民主主义思想,使得哈代看不惯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丑恶。从而使哈代愤世嫉俗、疾恶如仇。他不能容忍人世间的丑恶再存在下去,他不能再容忍财富的创造者一无所有!于是哈代用他的笔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性人物。这决不是悲观主义者的绝望的叹息,而是对人类民主和的公平的召唤。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我们再读哈代的作品时,我们依然会感到哈代心中所渴望的民主与公正。
悲观与清醒
无疑,英国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多年间,哈代是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哈代从事创作近七十年。这些作品很复杂,有的甚至充满了矛盾。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哈代的优秀作品继承并丰富了前一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们的高尚传统,尤其是他在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如《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远离尘嚣》、《卡斯特桥市长》等。
批判现实主义是在欧洲的浪漫主义衰落时兴起的一种文艺流派。这种文艺流派把浪漫主义对社会的空想变为对现实的忠实描写,同时它又不像启蒙主义那样过多地强调理性而忽视感情。所以,批判现实主义不仅要描写和反映现实,更重要的是它要反映社会的阴暗面,对黑暗的社会进行批判。
英国资本主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一种显著的现象,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加强了,工人运动趋向低潮。另外因工业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而产生的矛盾也急剧扩大了。
哈代很早就注意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这些显著矛盾。他跟“维多利亚时代”的许多作家不同,从一开始就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采取了坚决批判的立场。他注意观察各种政治事件、国会中的斗争以及政治首脑的言论,他曾评论政府的对外政策,到处指出其无原则性、残忍冷酷和常有的罪恶行为。
哈代对所处时代进行的批判是深刻和尖锐的,哈代的这种批判来源于他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在长期的观察中,哈代看到了劳动者终生劳苦却一无所有,看到了世俗偏见和宗法道德对人的束缚。看到了社会是多么的可恶可憎。因此他觉得无论别人把这个社会吹嘘得多么美妙,它至多不过是一个肮脏的垃圾堆。世俗的偏见和人世间的不公使得他认为有必要为那些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为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呐喊几句。于是他拿起笔来塑造像裘德、苔丝这样的高尚而又纯洁的形象,通过裘德、苔丝等人的活动,描写当时英国生活的许多方面。通过这些描写,作者能让人看到当时社会中的种种丑恶,从而达到了批判现实的目的,达到了为受苦受难的人呐喊上几句的目的。
哈代总是批判这个时代,因此他的作品里充满着一种浓厚的悲观色彩。但是哈代绝不是个悲观主义者他是一个带着悲观色彩的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哈代写作的目的是要再现当时社会的种种病态,以便找到产生各种社会疾病的原因,从而找到药方来疗救这个病态的社会。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是如此混乱不堪,再加上哈代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他感到的只是资本主义生活秩序对缺乏物质财富的人民的敌对性,并没有能够正确地诊断这个社会机体的疾病,更不用说找到可以医治这个社会的良药了。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