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一个跨世纪的灵魂-哈代创作述评-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对象。

  但是淑的性格也有懦弱的一面。这种懦弱在淑同费劳孙先生的婚姻中首先表露出来,用淑的话说,她是不愿意嫁给费劳孙先生的,可是由于害怕世俗,她还是和费劳孙先生结了婚。可以说淑的这种懦弱,是导致她和裘德爱情乃至人生悲剧的一个基本原因,如果她这时不向世俗低头,勇于毁约,那么以后她和裘德的一切如果得不到世俗允许的话,至少可以得到法律的认可。但是她偏偏没有毁约。从而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她成了费劳孙太太,另一方面她对裘德的感情越来越明显。在自己的婚姻观引导下,在爱情的力量驱使下。她用她那点仅有的反抗能力离开了费劳孙先生。可是当三个小孩死去之后,她的懦弱性又表现了出来,她首先把这作为上帝对她的惩罚,接着又离开了心爱的人儿,最后又和费劳孙先生复了婚。尽管她十分讨厌费劳孙先生,尽管她对裘德依然怀有火热的爱情,可是她已不再是以前的淑了,她变了,她完全变了。她违心地向费劳孙先生忏悔,违心地向费劳孙先生表示顺从,甚至把裘德和她的最后一次会见的具体情况也告诉了他。世俗、宗教、法律以得她的懦弱使及她完全违背心愿地去做世俗、宗教、法律、道德所要她做的一切。

  如果说裘德和淑是世俗、宗教、道德的牺牲品,那么费劳孙先生也是同样的牺牲品。自从和淑见面之后,他便疯狂地爱上了淑,不久他们结了婚。费劳孙以为这样便获得了幸福,谁知却因此遭到了不幸。很快淑便提出了分手。具有某些进步思想的费劳孙先生这时并未听从朋友的劝导,而是给了淑以极大的宽容。淑离开后,他不仅过着孤单而寂寞的生活,而且由于他对淑的宽容,他被迫离开了基督寺,重返玛丽格伦。这样费劳孙不仅半生的奋斗化为乌有,也因此被人瞧不起。对于令人厌恶的习俗,费劳孙先生也有反抗的一方面。当淑提出和他分开的时候,由于一时拿不定主意,他便向好友吉令恩诉说了这件事。按照吉令恩的想法,费劳孙先生应当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淑离开他,然而费劳孙先生并没这样做,恰恰相反,他对淑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宽容。费劳孙先生明白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但他还是做了。

  费劳孙先生一直坚持自己对淑所采取的态度没有错,可是他毕竟是费劳孙先生。现实使得他意识到要想把人们鄙视他的那种冷酷无情、毫不仁慈的邪气压下去,就非用花招不切。可。具体措施是,先把淑弄回来,对别人讲一套体面的话,然后再宣布离婚的案子判错了,然后再和她结一次婚。这样,你就可以得到安慰,恢复旧日的工作。费劳孙先生真的这样做了。可见对于世俗、道德等,费劳孙先生还是十分在乎的。如果说他原先是听从本能给了淑以自由,那么他现在又听从另一种本能,把淑从裘德那里夺回来,用她来回击人们的鄙视,用她来恢复旧日的工作。他只能以世俗对抗世俗。

  艾拉白拉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虽然她不如裘德等人高尚,但是对于世俗的东西,她却敢毫不留情地践踏。她先跟裘德结婚,后来又离开了裘德。在和裘德离婚之前,她便又和另一个男人结了婚。当那一个男人死了之后,她又千方百计地勾引裘德,最后终于又和裘德结了婚。后来,当裘德快要死去的时候,她又去勾引给裘德看病的医生。艾拉白拉的这种行为,在当时的道德和宗教看来都是肮脏的。

  但是艾拉白拉的这种离经叛道,和淑及裘德的离经叛道有明显的不同,淑和裘德的离经叛道是为了神圣的爱情,而艾拉白拉的离经叛道却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是为了满足燃烧在她体内的那种原始的冲动。这一点在艾拉白拉勾引前来给裘德看病的医生之后的自言自语表现得极为明显。她认为裘德不顶用了,她得先开一个门儿,找一个人来代替裘德的位置。她对裘德的一切,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在她得知裘德死了之后,她没有流泪,相反却冲到街上听音乐,甚至和维尔伯医生调情。艾拉白拉就是这样一个既充满私欲而又具反叛思想的女人。

  总之,哈代为我们塑造了四个富有生命的艺术形象,即裘德、淑、费劳孙先生和艾拉白拉。通过他们充满悲欢的故事,哈代抨击了法律、宗教、世俗、道德对人性的束缚和摧残。这种抨击深深地击中了要害,从而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攻击哈代,在恶毒的攻击面前,哈代愤然停笔于小说创作。攻击归攻击,《无名的裘德》的生命力却不容抹煞。它和《德伯家的苔丝》一样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而小说中的人物,尤其是裘德,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学史的人物形象画廊,成为不朽的艺术形象。

  打在身上的猪鞭

  《无名的裘德》通过对裘德悲惨的一生以及淑等人的不幸的描写,表现了当时的道德、习俗、法律、宗教等对人性的束缚,从而进一步表现了哈代多年来追求的现代思想。

  作为文学作品的小说,它不仅要有典型的人物、完整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它应当含有作者的思想倾向——作者对社会的看法、观点,乃至作者的世界观,在《无名的裘德》这部小说中,作者在对现实批判的基础上很好地表达了他的世界观。

  哈代的思想和当时的传统是格格不入的。当现实的人信仰上帝,皈依基督教的时候,哈代却去相信社会进化论及生物进化论。当世人认为婚姻是“上帝赐给人们的思惠”的时候,当世人认为离婚就是抛弃上帝的时候,哈代却认为真正的幸福婚姻应建立在真正的爱情之上,并认为现实的婚姻制度很能扼杀人的本性。哈代用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思想、观点去考察当时的社会,看到了道德、法律、宗教、习俗对人性的摧残。

  哈代本来是相信上帝的。只是社会进化论和生物进化论使他改变了这一信仰,从宗教的枷锁中摆脱出来的哈代,对宗教深恶痛绝。哈代的这种思想倾向在 《无名的裘德》中表现得极为强烈。

  裘德的理想是献身宗教,传播基督教义,为此,他想去神学院学习,日后在教堂当老师,可是裘德崇高的理想以及他在现实面前所作的种种努力都失败了。失败的裘德不仅失望了,而且也觉醒了。他烧掉了多年省吃俭用攒钱买下的、并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攻读的神学著作。他终于意识到:上帝既不能成全他的事业,也不能解脱他的痛苦。他不能寄希望于来世与天堂,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在现实中争取。

  《无名的裘德》中有这样一个亵渎上帝的插曲:裘德坐在车上想着日后怎样成为一个出色的牧师时,艾拉百拉把一条猪鞭打在了他的身上,这一下把他的神圣理想打断了。在维多利亚时代,这种描写可算是对基督教的大不敬。再如,失去了第二个丈夫的艾拉白拉悲痛欲绝,为了寻求精神的安慰,她皈依了基督教,成了狂热的宗教徒。可是一旦与裘德重逢,她的世俗欲火便又重新燃起。在神与人,灵与肉之间,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把裘德夺回来。为什么呢?因为宗教的信仰不能填补她心灵的空虚,不能满足她感情和肉体的需要,用艾拉白拉的话来说:“感情毕竟是感情,我不愿再做一个缩手缩脚的伪君子”。这部小说宣扬人战胜神,肉体战胜灵魂,从而彻底否定了上帝对人的支配力量,对基督教进行了一次尖锐的批判。

  虽然当时已经允许离婚,作者对当时的婚姻制度还是进行了尖刻地批判。因为允许离婚只是法律上的事,不论法律上说得多么美妙,在世俗的眼里,结婚乃是上帝的旨意,离婚乃是对上帝的背叛。由于现实的人大都这样认为,所以大家就把这一条当作不成文的圣谕,严格地遵守,否则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世俗婚姻制度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以致于淑认为结婚是一个铁一般的契约,它会把夫妻双方的柔情毁掉。面对这世俗的婚姻制度,淑和裘德进行了有力的反抗,他们毅然生活在了一起。为了逃避世俗,他们避开了熟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定居。但是世俗的力量是无处不在的,每当有人发现他们俩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时,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指责、议论。世俗的婚姻制度时时地冲击淑的心。当三个孩子惨死后,淑终于忍受不住了,她认为这是对她违背上帝旨意的行为的处罚。淑屈服了。尽管她仍旧跟从前一样爱着裘德,可是她却认为她不应该再爱裘德了。因为她不是裘德的太太。她是属于另外一个人的,属于那个通过某种神圣的仪式和她作了终身结合的人。“这是事实,这是无论什么都不能变更的!”就这样,淑离开了心爱的裘德,回到了她十分厌恶的费劳孙先生身边,去遵守那永远不能变更的铁一般的契约。哈代通过被当时的人们普遍接受的婚姻观念给淑和裘德这一对真正相爱的人所造成的不幸,批判了当时流行在大众当中的婚姻观念,并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

  《无名的裘德》对于习俗的批判是十分有力的。在哈代看来,习俗导致了裘德事业的失败和爱情的悲剧。在这里,哈代把裘德描写成一个有着极大抱负的人物。为了能去基督寺担任某一神圣职务,裘德天天读他的书。可是当年青的裘德来到基督寺并给院长去了信之后,得到的却是让他安于旧业的教训。由此看来,无论裘德怎样用功学习,在世俗的眼里他充其量不过是个石匠而已,又怎能担任这些神圣的职务呢?对于俗的不公,裘德非常愤慨。他在一阵冲动之下,从口袋里拿出粉笔,在大门紧闭的学院墙上,写下了“约伯记”第十二章第三节“我也有聪明,与你们一样,并非不及你们;你们所说的谁不知道?”但是裘德的愤慨并不因此而结束,在与别人谈话的时侯,他高声叫道:“那些大学里的寮长、学长、校长,研究员或者该死的文学硕士我看得一钱不值,我只知道,要是他给我机会,我就能在他们的本行里,把他们都压下去,时时还可以拿出一些他们没有的本事来。”作者先是着力写了裘德的好学,后又写了裘德的这两句牢骚,用意是非常明显的;裘德并不是不及那些校长、学长们,如果让裘德取而代之,裘德说不定会做得更好,只不过由于习俗的作用,裘德没有机会从事“高尚的事业”罢了。

  《无名的裘德》出版以后,遭到了各方面的攻击,当时的一位才子说,《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最糟糕的作品。奥利芬夫人则认为这本书把人性糟塌得不成样子,情节描写也不堪入目,决不可能出自大师之手。而威克菲尔德主教曾被该书的“无礼与无耻”吓得目瞪口呆。所有这些恰恰说明哈代在本书中对现实的批判是有力的、深刻的。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是唯一可以使小说流传千古的东西。一篇小说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几个塑造得十分成功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人物塑造便成了小说创作中的首要问题。《无名的裘德》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虽没有做到别具一格,但也颇值得研究。

  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反映人物的性格是非常传统的写作手法,《无名的裘德》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例如作者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去刻画艾拉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