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人,因而具有明显的褒义;而例二中的“汪精卫”是反面人物,指代一切
亲日派的汉奸卖国贼,具有明显的贬义。另外,在“八大”二次会议的讲话
中提到的“大蒋介石”和“小蒋介石”,则指大小反革命分子,也具有明显
的贬义。
运用以一代全法作人名借代时,毛泽东往往在人名后面加一“们”字,
以示其同类人物不止一个,同时也具有讽刺意味:
现在,只有广州、台湾等处一小片地方的门户,还向艾奇逊们开放
着。。(《“友谊”,还是侵略?》)
这“艾奇逊们”指代与艾奇逊同类的一切帝国主义分子,并具有明显的讽刺
性。
②以点代面法
所谓以点代面法,是用全局事物中的一两点代表性的局部事物指代全局
性事物的一种借代法。例如,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说:
我幼年没有进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学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一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中人们都熟悉的话语。在这里,
它不仅指代《论语》全书,也指代所有的封建时代的经书典籍。这是仅用片
言只语指代全局性的事物。
毛泽东运用以点代面法时,也往往利用有代表性的人名和地名(含地点、
单位等)指代全局性事物。例如: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
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这里的“孔夫子”,代表孔夫子那时的历史遗产,“孙中山”代表孙中山时
期的遗产,“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则代表二者之间这段历史时期的一切的历
史遗产。这也属于以点代面法的运用。另外,毛泽东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经
常提到“蒋介石”的名字,其中有不少的“蒋介石”并不实指其人,而是用
它来指代其所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政权,这也是运用了以点代面法。再请看下
面的例子:
伦敦和汉阳的兵工厂,我们是有权利的,并且经过敌人的运输队送来。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文中的“伦敦”指代英国政府,“汉阳”指代国民党政府所有工厂的所在地
(“兵工厂”则指代兵工厂生产的武器)。这属于地名借代,也是以点代面。
③现象借代法
这里所说的现象借代法,是指利用事物的现象或形式指代其实质的一种
借代法。毛泽东运用这种借代法较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有时他利用某种典
型的工具(含武器)指代使用该种工具的人们。例如: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战争和战略问题》)
这里说的“枪”不是指代武器,而是指代使用武器的人们——军队。
有时毛泽东还利用事物的形式指代运用该种事物的行为。例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战争和战略问题》)
其中的“枪杆子”指代运用枪杆子的行为——武装斗争。又如:
英国的文章是对付美国的。。(《毛泽东选集》第5 卷,第341 页)
其中的“文章”是指英国方面讲话中的行为或作法。
再看下面的例子: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总是要伴随一场大喊大叫的。。(《毛泽东
选集》第5 卷,第245 页)
“大喊大叫”也是一种现象,它指代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因为凡大规模的宣
传活动现象的特点是“大喊大叫”。
有时人的某一有代表性的器官,可以被用来指代其所具有的能力或行
为。例如:
人人都有眼睛,谁能在遵化县那里看得出什么危险来呢?(《毛泽东选
集》第5 卷,第227 页)
这里的“眼睛”,是指代人的观察能力和活动。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过一
段意义十分深刻的话:
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指北京——引者)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
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
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
事。你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
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文中加点的两处“酸菜”,是一种表面性的个别事物,其实质代表着艰苦的
生活,引申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样的现象借代法,意义更深刻,因为
它的象征性很强。
④承前借代法
上面我们评述的毛泽东所运用的各种借代法,基本上都属于直接借代
法,即在行文中本体并不出现,前文在字面上没有任何凭借,直接用代体指
代本体。另外,毛泽东有时还根据前文出现的本体,下文加以借代,这就是
承前借代法。例如,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
进攻的需要。。。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
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
文中括号中的“千千万万”是指代前文已经出现的”千千万万的民众”,“浩
浩荡荡”是指代前文已经出现的“浩浩荡荡的革命军”。这是极为典型的承
前借代法。
此外,毛泽东有时也运用避忌借代法,如用“以身殉职”、“见马克思”
等指代死亡,就属于这种借代法,不过用得不是很多。
毛泽东有时连续运用某一种借代法。例如,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
和我们的方针》中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上”,抗战胜利后,“这位‘委
员长’,现在要‘下山’了。八年来我们和蒋介石调了一个位置:以前我们
在山上,他在水边;抗日时期,我们在敌后,他上了山”。这里的”峨眉山
上”的意思是指代四川省的西南、西北部山区的,1938 年武汉沦陷后,蒋介
石和他的很大一部分部队躲在这些山区里坐观解放区军民与日寇斗争,蒋介
石“上山”、“下山”之山,均同此意;而我们在“山上”之“山”,则指
代敌后抗日根据地;“水边”指代蒋介石设在沿江沿海的大城市等统治中心。
这里的“峨眉山”、“下山”、“上山”、“山上”、“水边”等等,都是
地名或方位,所以这属于地名连代。又如,毛泽东1956 年《在中国共产党第
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
你(指前苏联——引者)有多少资本呢?无非是一个列宁,一个斯大林。
你把斯大林丢了,把列宁也丢得差不多了,列宁的脚没有了,或者还有一个
头,或者把列宁的两只手砍掉了一只。
这段话里的“列宁”、“斯大林”均指代列宁和斯大林所坚持的共产主义理
论和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列宁的脚”、“列宁的两只手”指代其理论和
实践的次要部分,“列宁的头”指代其理论和实践的主要部分。可见,这段
话是人名连代(以点代面)。
2。借代法的灵活运用
与灵活运用比喻法一样,毛泽东运用借代法也是灵活到了很少有人能够
与之相比的程度。
①各种借代法合用
毛泽东经常将两种以上的借代法结合起来运用。例如,他在阐述运动战
的战略方针时说:
把我们的思想、工作适应于情况,准备坐下,又准备走路,不要把干粮
袋丢掉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文中的“坐下”,指代部队休整;“走路”,指代行军作战,这是现象借代
法的连用;“干粮袋”指代所有的给养,这是以一代全法。可见这段话是现
象借代法和以一代全法的合用。又如:
敌人大炮比我们多,但士气低,是铁多气少。(《团结起来,划清敌我
界限》)
这里的“大炮”指代全部武器,是以一代全;“铁”指代前面的大炮,用制
成品的原料指代制成品,属于现象借代,“气少”中的“气”指代前面的“士
气”,是承前借代。这是三种借代法合用。
②借代法与其他各种技巧合用
毛泽东运用借代法时,经常与对比、递进、设问、排比、重复、摹状、
比喻等各种技巧合用。
借代法与对比法合用。上文提到的“敌人的大炮比我们多,但士气低,
是铁多气少”,实际上也是敌我之间的对比,同时,“铁多气少”,也是敌
人自身对比。这就把“大炮”、“铁”和“气”的借代与对比结合在一起了。
借代法与层递式合用。毛泽东在1945 年7 月10 日发表的评论《赫尔利
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中说,在美国大使赫尔利支持下的蒋介石,他的
“腰”先是“稍稍硬”,然后又说是“大硬”。“腰”指代蒋介石的态度和
信心,“稍稍硬”指代其态度和信心“稍稍”大一些,“大硬”指代其态度
和信心更“大”了,说明蒋介石的态度和信心前后不同,是进一步了。所以,
这也可以视为借代法与层递式的合用。
借代法与设问法合用。这种情况较多。例如:
划清两种界限。首先,是革命还是反革命?是延安还是西安?(《党委
会的工作方法》)
“延安”指代革命,“西安”指代反革命。这种借代都是以设问的形式出现,
所以这属于借代法与设问法合用。又如: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
侵略学生呢?(《论人民民主专政》)
这段话,含义十分深刻。其中的“先生”指代西方帝国主义者,“学生”指
代中国人。毛泽东作借代时,用的也是设问句,这段话的含义为什么这样深
且具有一定的幽默性?中国人把自己当作学生,把帝国主义者当作自己的先
生,这不是滑稽的事吗?这说明中国人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作为先生的帝国
主义者又向学生进行侵略,就更具有讽刺性,因为这悖于常理,但又是具有
必然性的事实,所以毛泽东用设问的形式把问题提出来,自然就显得含义深
刻了。
借代法与排比式和重复法合用。请看下面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
吃饭,靠科学吃饭。(《反对党八股》)
这是一个复句,句中的四个“吃饭”指代工作,战斗等,是现象借代。其中
后三个分句中的“吃饭”是正面借代,头一个分句中的“吃饭”是反面借代。
后三个分句的句式都是“靠。。吃饭”,它们既是排比句,也是重复句,所
以,这个复句是借代法(连代)与排比法、重复法合用。
借代法与摹状法合用。例如:
对于好谈这种空洞理论的人,应该伸出一个指头向他刮脸皮。(《整顿
党的作风》)
“刮脸皮”一语,是一句惯用语,在这里也是指代讽刺性批评(现象借代),
但这个代体本身和“伸出一个指头”,又是行为摹状,所以这是借代法与摹
状法合用。
借代法与比拟法合用。毛泽东在1956 年1 月知识分子会议上的讲话中说
过一段十分深刻而又风趣的话:
搞社会主义,不能使羊肉不好吃,也不能使南京板鸭、云南火腿不好吃
(现在云南没有火腿了吗?),不能使物质的花样少了,布匹少了,羊肉不
一定照马克思主义做,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