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英国文学简史(下)-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书。他的诗剧不重情节,而是侧重挖掘、分析人物的行为动机,描写“角色中的行动,而不是行动中的角色”。如《皮帕走过了》,写意大利一个女织工在唯一可以不做工的节日里唱着歌走过街上,她羡慕富人家的舒适,而在富人家里,惨剧却正要发生,4个并不相连的人家听到她的歌声产生了不同的反响,皮帕并不知道她的歌声带来了避恶扬善的效果。书中的《戏剧抒情诗》和《戏剧罗曼斯》中的一些诗歌,成功地运用了“戏剧独白”的手法。著名的《我已故的公爵夫人》里,主人公公爵向来宾介绍亡妻的画象,在他吞吐断续的谈话中,读者了解到他妻子与画家的爱。和他由嫉妒而杀妻的历史。诗人让诗的叙述者剖白自己内心,使读者、人物和作者处于适当的位置,独白的语气随想象中的听者的存在而波澜起伏,读者从人物富戏剧性的独白中推理和想象,探知隐蔽的作者的观点。

  1855年发表的重要诗集《男人和女人》标志着布朗宁“戏剧独白”方式的成熟,5l首诗题材多样,诗体多姿。1864年,他又发表诗集《戏剧人物》,让众多人物向读者披露自己的内心、人生的经验和生活的主张。他写到现实生活中的邪恶,但对生活充满信心,也劝告世人乐观、振作,他在最后的诗集“《自遣集》卷末尾声写道:“他从不退转而是把胸向前,/从不怀疑乌云会消散,/从不胡思乱想,纵然对的挫败,错的胜利。/仍认为我们跌倒以便再起,挫败便再战,/睡以便醒。”

  叙事长诗《环与书》(1868—1869)是布朗宁后斯最重要的作品,也表现了他对正义的信念。长诗12章,根据17世纪末罗马一起谋杀案写成。年老的圭迪伯爵贪图平民少女蓬皮丽娅家产娶她为妻,蓬皮丽娅的养父母发现伯爵家道已衰落,追回他们陪嫁的财产。圭迪虐待妻子为报复,蓬皮丽娅在年轻牧师卡蓬萨基帮助上出逃,被圭迪抓住遣人修道院。圣诞节蓬皮丽娅带着新生儿子回养父母家,惨遭圭迪及帮凶的杀害。教皇主持正义,力排众议,判处圭迪死刑。诗人将在旧书摊上觅得的谋杀案审判记录“老黄书”当作“黄金”,掺入想象的“合金”,铸成艺术品“指环”,这便是书名“环与书”的由来。布朗宁通过人物独白展示案件审理过程,从不同立场、角度叙述对案件的看法和发言人不同的性格,如3个罗马市民代表罗马人不同的态度,圭迪的独白表现了冷酷自私、怙恶不悛的性格。

  布朗宁为心理描写大师,接受了17世纪玄学派诗歌的影响,用形象表达哲理的论述,喜用独特的譬喻,有的诗作流于悔涩。他在世时诗名不如丁尼生,但当代评论视他为现代诗歌先驱之一,T·S·艾略特、庞德、弗罗斯特等当代诗人都吸收了他的“戏剧独白”手法写诗。

  谈布朗宁总会谈到他的妻子、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雪特·布朗宁(1806—1861)。布朗宁夫妇的爱情故事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布朗宁的爱使得长期卧病的她站立起来,并一起私奔到意大利。《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1850)是她赠给丈夫的爱情诗,表现爱情战胜死亡的主题,情感真挚动人,是 19世纪中叶英国诗歌佳作。她的诗作富有人道主义精神,代表作《孩子们的哭声》 (1844)反映童工的痛苦生活。她被公认为当时英国最优秀诗人之一。

  马修·阿诺德(1822—1888)代表着维多利亚诗歌创作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维多利亚孤寂诗人”。他敏感地觉察古老的、宗法的农业英国已不复存在,旧日和谐关系已遭破坏。在英国人为博览会显示的成就所激励、对未来繁荣满怀信心之时,他却表达了人的孤寂感。在《吉普赛原人》中他写充满怀疑与幻灭的“我们现代生活的怪病”,在《访沙特勒兹修道院所作》中,他感到自己“在两个世界之间逡巡,一个已死,另一个无力去生”,宗教信仰的世界被理性摧毁,新的信仰又未能建立。《多佛海滩》中,诗人在多佛峭岩上看海,海潮低落似信仰的消沉,面前呈现的是“没有真正的欢乐,爱情或光明/没有坚定信念,安谧及镇痛的外援”的世界,表达在怀疑动荡时代里傍徨悲哀的心情。他后来自认为诗才不如丁尼生和布朗宁,转而从事文学批评,文评在维多利亚时代影响首屈一指。

  第三节 后期

  一、维多利亚时代(下)

  19世纪后30年,英国处于由维多利亚时代向现代过渡的阶段。从50年代开始的繁荣稳定持续到70年代早期,1851年伦敦海德公园玻璃大厦里的世界博览会,展出汽锤、水压机等1万多件展品,显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英国掌握了世界工业霸权。在逐步控制苏伊士运河后,英国又牢牢掌握印度,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被宣布为印度女王。国内经济的繁荣和 1867年新的选举改革案,缓和了劳资矛盾。但是在表面的繁荣下,蛰伏的危机开始明显。70年代后,英国工业发展落后于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德国,工业上的优势开始丧失,农业也处于衰落。80年代,工人运动再次兴起,马克思主义小说得以传播,各种社会主义组织和工人政党相继建立。尽管英国以它大量的殖民地、世界贸易的优势仍保持世界强国的地位,但到了世纪末,衰落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维多利亚时代也是英国人思想信仰、文化观念上的转折时期。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冲击着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确立1000多年的基督教信仰受到了进化论极大挑战,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物种起源》,将进化学说用于解说种种生物,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学说,引起关于进化、人与社会的本性、人与自然、宗教与道德等问题的激烈争论,神创论的神话被打破,宗教的权威因此动摇。反映时代思想矛盾和精神危机的资产阶级社会哲学思潮对人们的观念产生很大影响。法国的秦纳综合哲学上的实证主义、生物学上的进化论和文学上的环境论,提出“时代、种族、环境”三要素说,为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奠定理论基础。法国作家左拉作品中人在外界力量左右下不能自主的无奈情绪,在哈代作品中也透露出来。乔治·吉辛(1857—1903)和乔治·莫尔(1852—1933)以自然主义笔法,描写伦敦贫民窟及社会下层人民贫困,暗淡的生活。德国尼采有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论,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表现的“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思想,渗透在吉卜林描写林莽的传奇故事里。法国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奥地利弗洛依德的心理学说,转向了非理性主义,大9世纪后期兴起的唯美主义文学表现出对非理性主义的崇拜。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唤起人们对现存社会秩序亘古不变的怀疑情绪,动摇了维多利亚人的优越、乐观、稳定感。

  长篇小说在这时期仍保持旺盛的活力,在题材范围上继续扩大,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上则丰富多彩。梅瑞狄斯 (1828—1909)创作了20多部小说,运用微妙的反讽,揭露贵族阶级的伪善,他的代表作《利己主义者》(1879)通过贵族青年威洛比的爱情纠葛,客观细致地展示了一个利己主义者的内心世界,在心理分析上有很高造诣。他塑造了努力摆脱虚伪道德束缚的有理想和个性的女性形象克莱拉,在《维托利亚》(1866)和《克劳斯威的黛安娜》(1885)里,描绘了参与政治斗争的新女性。勃特勒(1835—1902)的讽刺杰作《埃瑞璜》(1872)描写一个奇怪的乌托邦〔“埃瑞璜”(Erewhon)即“乌托邦”(nowhere)的倒拼],运用斯威夫特式讽刺手法,抨击英国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着重攻击教会、教育、家庭制度方面。他的自传体小说《众生之路》,激烈抨击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习俗和价值观。熊熊炉火旁一家相聚的温馨景象在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反复出现,成为冷酷世界中的避风港、社会幸福的一种象征。勃特勒则打破了家庭的偶像,庞蒂菲克斯家族神圣的家庭关系早已被金钱意识所毒化。作者还在对这个家族4代人的描写中,抨击了教育制度的腐败、宗教的空虚和欺骗性,讽刺极为犀利。莫里斯(1834—1896)热爱中世纪文化,醉心唯美主义,而他晚期创作的空想社会主义小说

  《梦见约翰·保尔》(1888)和《乌有乡消息》(1891),富有幻想和激情,别具一格。吉卜林 (1865—1936)的作品因为表现了白人优越感和殖民扩张精神,受到指摘。但他的《丛林故事》(1894、1895)虽曲折地反映帝国主义思想,但以神秘故事情节、异国风光、活泼生动的笔调,具有童话般的魁力。

  勃特勒在《众生之路》里借主人公之口说道:“有许多东西需要说出来而人们不敢说出来,有许多虚假的东西需要加以抨击,但却没有人加以抨击。我觉得,我能够说全英国除了我本人之外,没有另外一个人敢于说出的东西,但那些东西迫切地要求人们说出来。”有一个人却更大胆地向维多利亚时代习俗挑战,打破了虚伪、盲目的乐观主义,他便是19世纪后期最伟大的小说家哈代。

  二、威塞克斯的悲怆诗人——哈代

  托马斯·哈代 (1840——1928)出生于英国西南部道塞特郡的一个小村庄,这里紧邻着道塞特郡的大荒原。哈代的父亲是石匠,后来成为乡村教堂建筑的承包头。哈代的母亲很重视儿子的教育,哈代8岁进了本村学校,两年后又转入郡城道彻斯特的一所学校,学习拉丁文,接触到新的知识。16岁时,哈代子承父业,去给建筑师当学徒,在学徒生涯中,他坚持自学,道塞特郡有名的语言学家和诗人巴恩斯影响他阅读大量文学、哲学书籍。他又自学希腊文,希望能阅读希腊文《圣经》,将来成为牧师。“职业生活、学者生活和农村生活,合而成为24小时的一日。”农村生活给哈代的影响尤为深刻。道塞特郡是农业郡,这里很少受近代工业侵扰,故乡鸟语花香的自然风景、古风犹存的人情习俗,淳朴的乡民的生死爱憎、性情思想,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丰富的素材。

  6年的学徒生活后,22岁的哈代来到京城伦敦,给名建筑师布洛姆菲尔德当绘图员,希望凭自己的才干一展身手。他参加设计和修复教堂及牧师住宅的工作,在皇家建筑学会举办的建筑论文竞赛中两度获奖。同时,他继续刻苦地,有计划地自学。1867年,哈代因身体不适应伦敦气候,返回故乡。1885年,哈代在家乡道彻斯特郊区自己建造了马克斯门住宅,从此定居在这里。

  伦敦的6年,是哈代思想形成过程中的最重要时期。达尔文的思想、伦敦这个现代文明都市的种种弊病,都使他思考社会是否公正的问题。有反响的报刊上评点时政的文章、穆勒的《论自由》等著作给他思想很大的影响。他开始写作表述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

  哈代的文学创作是从诗歌开始的,因为难以发表,便转向小说创作。他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模仿柯林斯笔法的情节小说《计出无奈》(1871)。小说虽不成功,但其中乡村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描写都很出色。1872年,哈代写出他第一部以威塞克斯地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