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墓地去点烛献花、祭奠死去的亲友和为国捐躯的先烈。万圣节的活动虽仍
可见旧时遗风,但其功能,已主要是游戏娱乐。现今鬼节的活动主要是讲鬼、
扮鬼、顽皮、嬉闹,尤其是孩子们,戴上可怕的面具去各家索要糖果,不给
就给你调皮捣蛋。有些城镇在节日前后,还要举行化装游行和假面舞会。鬼
节的活动饶有趣味,所以在美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很有影响。
(4)狂欢节
狂欢节起源于古罗马的农神节和天主教徒在斋戒期到来前的数日狂
欢。狂欢节时,人们可以不受拘束,尽情表现自我,所以狂欢节在追求个性
发展的欧美国家极受欢迎。各国的狂欢节日期不同,欧洲国家的狂欢节大都
在2、3月间,节期往往持续几天甚至数月。
欧洲的狂欢节有几个活动中心。每到狂欢节来临,意大利的维亚雷焦,
法国的尼斯,德国的波恩、科隆,西班牙的马德里,比利时的班什,瑞士的
巴塞尔等地,都会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万游客,前来观看各种狂放有
趣、极具特色的狂欢活动,这已发展成为当今一项流行的旅游项目。
狂欢节的活动通常是有组织地筹备的。
维亚雷焦的狂欢节庆祝活动主要是举行化装游行,男女老少必着奇装异
服,装扮得滑稽可笑。到处是欢闹雀跃,乐而忘忧。近代以来,制造巨型彩
车,用各种幽默生动的模拟像来讽刺时政、揭露弊端,也成了狂欢节上大获
喝彩的内容。
德国的狂欢节各地要举行不同规模的化装大游行,节期持续两三个月。
它的高潮在最后一周的“女人节”和“疯狂的星期一”。过去在“女人节”
这天,妇女们可结队冲入市政大厅,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妇女有权处理市
政大事。如今妇女们则用此法对待自己的上司。许多妇女还会跑到街上,专
剪男人的领带取乐。“疯狂的星期一”在狂欢节结束的前一天,是整个狂欢
节的顶点。这一天举行的化装大游行的队伍中,被推举出的“王子”、“公
主”坐在彩车上,大把大把地抛撒糖果,大型集会的舞会往往通宵进行。如
今,各种规模的化装游行狂欢后,还要进行服装表演及评奖,所以人们总要
挖空心思装扮自己。
比利时班什狂欢节的化装游行,以其独特的小丑服装而闻名。
瑞士的狂欢节,游行时以社团为中心,每个社团着统一服装,戴不同面
具。
苏格兰的威士忌狂欢节在每年11月间,以开怀畅饮威士忌、彻夜狂欢
… Page 12…
作乐为特色。
现在在欧洲,已很少有人实行真正的“斋戒”,所以狂欢节实际已无宗
教意义。狂欢节成为当今人们摆脱紧张与压力,使精神得到适当调整的最轻
松愉快的节日。
(5)愚人节
4月1日愚人节,在西方是一个可以随意编造谎言、捉弄别人取乐的节
日。人们常在这天送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礼物,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甚至通
过新闻媒介报道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搞恶作剧。近年来此风愈演愈烈,诸
如外星人登上地球,某天体将撞击地球等消息被现代传播媒介制作得声形俱
备、惟妙惟肖,每每引起公众的恐慌,继而引起对谎言制作传播者的指责。
起源于中世纪法国的这个节日其初衷是令人轻松、愉快,所以能够在欧美普
及,并影响到全世界。
(6)情人节
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这是一个浪漫、温馨的节日。每到节日这
天,情人之间要互寄情人卡,赠送表达爱意的礼物。也有利用电台、电视等
现代传播手段来向情人表达心迹的。无数的人在这一天获得了爱情,也有无
数对情侣在这一天更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现在,情人节早已超出了原来
的意义。“情人”的外延已扩展到父母、子女、师长、同学、亲朋好友,甚
至包括受到援助的陌生的朋友。人们往往借情人节的机会来表达相互的关心
与祝福,表达一种普遍而广泛的爱心。情人节在东方倍受年轻人的喜爱,其
影响仅次于圣诞节。
(7)新年
辞旧岁迎新年,新年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有的节日。欧洲人普遍过公历
新年,过年时各国有许多古老的习俗,至今流行。与圣诞节的家人团聚不同,
新年在欧洲被认为是大家一起庆祝的佳节,所以除夕时,巴黎的凯旋门、伦
敦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意大利的许多城市、苏格兰的街头,甚至在瑞士的
雪山上,都有无数群众聚集,彻夜高歌狂舞,或者举行化装表演和游行,场
面十分壮观。当年夜的钟声响过12下,人们开始发狂般地相互拥抱、接吻、
祝福,节日的欢乐气氛达到顶点。
音乐之乡奥地利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其发端可以追溯到1873年,但
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6年,才正式称为新年音乐会。音乐会1956
年开始,通过欧洲电视连播传到欧洲各地,而自从近年来音乐会通过国际卫
星向全世界播放,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便成为每年献给世界人民的一份新年厚
礼。新年音乐会每年元旦上午在维也纳音乐大厅举行,由著名的维也纳交响
乐团演奏施特劳斯家族和其他音乐家的圆舞曲。节目充满春天的活力,非常
精采,许多听众从各国专程前来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盛会。目前全世界每年有
数以亿计人通过电台、电视聆听、收看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这已成为世界
上许多国家新年时不可或缺的习俗。
… Page 13…
(8)圣露西亚节
瑞典的圣露西亚节,其中露西亚女王的授冠仪式,也是二战后走出国界
与洲际范围,渐渐被世界人民所瞩目的节庆活动。露西亚是传说中的光明女
神,瑞典在每年的12月13日都要举行纪念这位女神的活动。过去是由家庭
主妇扮作“露西亚女神”,清晨在烛光下给全家备好早餐,近代发展为各个
单位和团体选出最美丽的姑娘扮作“露西亚女神”上街游行。这种选举和今
天的选美活动有相似之处。现在,瑞典的这一传统活动又与每年12月10日
举行的诺贝尔奖授奖活动相连。身着白色长衣,头戴花冠,顶着蜡烛的“露
西亚女神”们出现在世界关注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而从众“女神”中选
出的“露西亚女王”,每年都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向其颁授王冠。
2。美洲
美洲的节日习俗呈多元文化的特点,既有欧洲节日的传统,也有美洲印
第安人的原始风情,又有多种文化习俗的相互交织与融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洲的节日习俗有几方面的变化:从欧洲传入的
节日在美洲获得发展并于近年有了一些变化;美洲新的移民节日产生及母亲
节在世界产生影响;南美印第安人古朴、神秘的节日习俗中注入现代内容。
欧洲人普遍庆祝的圣诞节、复活节、狂欢节、鬼节、愚人节和情人节,
在美洲同样盛行。这些节日一经传入美洲,往往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其狂热的程度常常超过欧洲。
(1)鬼节
鬼节,像欧洲人一样,美国人也扮鬼讨糖,或举行化装舞会。美国的许
多家庭还要买上一个大南瓜,掏空内瓤后,在表皮上刻出鬼脸,里面点上蜡
烛,做成南瓜灯挂在门前,借以驱“鬼”保平安,这却是欧洲没有的。美国
的孩子在鬼节更是胡闹,以至有时会闹出一些事故。近年来,有不少学校和
家庭,为了防止孩子们在活动中出意外,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晚会和娱乐活
动,吸引孩子们。有些家长是夜专门驱车带孩子去一些大的购物中心,那里
常常备有免费糖果分发给上门的孩子们。鬼节时,孩子们为讨得大量糖果而
兴高采烈,而真正大发其财的是糖果商们,因为许多家庭不得不准备许多糖
果,应付上门讨要的孩子们。
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等国家如今也在鬼节时进行扮鬼讨糖等庆祝活动,这
一习俗是本世纪70年代从美国传入的。
(2)狂欢节
最能体现美洲人性格特点和文化特征的是狂欢节。狂欢节从欧洲传入美
洲后,其宗教意义早已荡然无存。美洲人赋予狂欢节的是渲泄、欢乐与个性
展示。当然狂欢节也带来了巨额的旅游收入,这也是二战以后世界各国在举
办各种节日活动中所不容忽视的。
… Page 14…
如同在欧洲一样,美洲地区也有几个狂欢节活动的中心。哥伦比亚的狂
欢节被称作“黑白狂欢节”,这是因为当地人的庆祝活动中有一项最有趣的
内容是用黑白二色给人画脸。1月5日这一天,男女青年手提盛有黑色颜料
的小桶站在路边,随意叫住行人给他涂黑脸。一时间,满街都是黑人。到了
1月7日晚上,又几乎人人都被爽身粉涂成了白脸。近些年来,人们画脸用
的颜料已不限于黑白二色,被涂抹得五色斑斓的脸给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乐
趣。墨西哥的“军事狂欢节”是纪念墨西哥人民1826年抗法斗争胜利的节
日。这一天,要鸣枪向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致敬,然后进行模拟的法国入侵
者与墨西哥民族英雄的激烈战斗。巴西的狂欢节则可称是登峰造极。巴西的
狂欢节在每年2月的中旬或下旬举行,节日活动方式——化装游行和舞会,
接近欧洲的方式,但其如火如荼的程度超过了它的发源地,因而巴西获得了
“狂欢节之乡”的美称,巴西的狂欢节具有欧洲、非洲和南美印第安人的多
种色彩。自从本世纪20年代巴西成立了第一家桑巴舞俱乐部,热烈、狂放
的桑巴舞表演和争奇斗艳的室内化装舞会就成了巴西狂欢节两项并存的主
要庆祝内容。举行狂欢节大游行时,万头攒动,化装得千奇百怪的演员们和
着桑巴舞曲的旋律,剧烈地扭动,表演着精湛的舞蹈节目,观看的人群中发
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彩花、气球在游行队伍的上空飞舞,气氛热烈,近乎
疯狂。
近些年来,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区和国家,已经取消了狂欢节,或者使之
逐渐淡化,唯独巴西还保留着节日的狂热,有人说,巴西无法也不能制止狂
欢节,因为这一传统节日有着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原因。巴西1亿多人一年中
积存了太多的情感需要宣泄,他们奔放热情的性格需要有适宜的表达形式,
巴西政府也需要每年狂欢节上千万美元的外汇收入。所以实际上,狂欢节的
活动每年都得到了来自政府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为了狂欢节上的表演,各市
市政府、旅行社和桑巴舞学校,往往要花费巨资和一年的时间进行准备工
作。舞蹈学校要创作新节目进行排演,作曲家们每年都为狂欢节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