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经济史-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主义对中国农村侵略的加强,加剧了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国农村经济 

   日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农村经济这种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是随着帝国主义掠夺原料的加剧, 



①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123—124 页;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二辑 (1895—1914 年),上册,第38 页。 

② 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第43 页。 

③ 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第52 页。 

① 徐义生:《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1853—1927)》,北京:中华书局1962 年版,第90 页和240 页。 



转引自宋则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上卷)第410 页。 


… Page 69…

  中国商业性农业获得了显著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生丝在世界市场上虽然 

  遇到了日本等国的竞争,但是出口的绝对量仍在增加,1910年为14万担, 

  到1919年达到16。5万担。因此,各地蚕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丝产区主 

  要是江苏、浙江、广东和四川四个省份。棉花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据 15 

  省100县的调查,棉田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从1904—1909年的11%,上升 

                              ① 

  到1914—1919年的14%。大豆主要产于东北,随着出口的不断增加而不断 

  扩大种植面积,到1910年占东北播种面积的20%。此外,花生、桐油等随 

  着出口的增加,种植面积也在扩大。粮食作物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外国侵 

  略者向中国大量输出鸦片造成罂粟的广泛种值,1890年前产量为10万担, 

  到1906年猛增至58万担,据估计,种植面积约有19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比重约力14%。1907年后曾一度缩减,但在1919年后,又恢复到1906年的 

  水平。中国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是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原料的结果,因此, 

  这种发展实质上是中国农村经济半殖民地化的表现。在商业性农业发展的基 

  础上,富农经济得以滋长,但力量微弱并具有半封建性质。 

       这一时期,农村手工业也日益商品化。其中手工棉纺织业表现最为典型。 

  外国棉纱、棉布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使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洋纱深 

  入内地、深入农村的大量倾销,造成一大批手纺业者失业,于是,农户买纱 

  织布,洋纱织布业便发展起来。江苏南通、山东潍县、浙江平湖、河北的定 

  县、高阳、宝坻等地发展为重要的手工业织布区。手工织布的商品化程度不 

  断提高。与此同时,洋布在沿海、沿江地区的销售也打击了一些地区的手工 

  织布业。除手工棉织业外,其他农村手工业,如卷烟、榨油、麻布等也日益 

  商品化。生产的商品化必然导致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从而在农村手工业中产 

  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手工业中资本主义家庭劳动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发 

  展,脱离农业的手工作坊日益增多,并在手工业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了 

  一批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然而就整个中国农村来看,这种发展是十分微弱的。 

       在中国农村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关系获得一定程度发展的同时,中国广 

  大农民并没有因此而摆脱封建束缚的枷锁。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封建土地 

  所有制仍继续存在,封建地租剥削日趋加重。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大量土 

  地被军阀、官僚、商人和地主所兼并,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由于在 

  半殖民地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微弱,破产农民不得不仍然留在农村,靠租 

  种封建地主的土地为生。随着破产农民的增多,封建地租日益加重。再加上 

  中央和地方的苛捐杂税,帝国主义对农产原料的压价掠夺,造成农业生产力 

  十分低下,农村经济日趋衰败,农民生活每况愈下。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迫使中国农民展开了强烈的反帝反 

  封建的斗争。在 1900年爆发了伟大的义和团运动之后,农民的斗争此起彼 

  伏,继续发展。 

       ⑥中国近代工矿交通运输业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是19世纪60年代出现的官办军事工业。它是由清 

  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的头目——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镇压 

  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而创办的。最早的军事工厂是 

  曾国藩于1861年设立的安庆军械所。李鸿章于1862年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个 

  在技术上依靠英国人的洋炮局。1864年在苏州洋炮局(1863年创办)开始使 



①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1912—1927,北京三联书店1957 年版,第215 页。 


… Page 70…

  用外国机器。此后创办的军事工厂中,重要的有1865年李鸿章建立的江南制 

  造局 (于上海)和金陵制造局(于南京);1866年左宗棠设立的福州船政局 

   (于福建马尾),以及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奏设的天津机器局等。到1894年共 

  设立了19个军事工厂。① 

       这种官办军事工业与过去封建时代的官营军事工业已不完全相同。工厂 

  工人除一部分是调士兵充任外,大部分工人是招募而来,并实行工资制,因 

  而已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雇佣关系。但是它仍然具有严重的封建性。企业由 

  清政府委派官僚统治,资金主要来自清政府的财政拨款,自己不计成本,没 

  有利润以及由利润转化而来的资金积累,产品一般不参与市场交换,由政府 

  无偿地调拨给指定的军事单位,因此,企业的发展同企业的经营情况完全无 

  关。经营管理十分腐败。此外,在机器设备、原材料的供应以及技术等方面, 

  对外国资本有很大的依赖性。然而,这些军事工业必竟是中国自己创立的最 

  早的近代工业,这就在客观上为以后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培养了 

  一批产业工人和技术力量。 

       从1872年开始,清政府又举办了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 

  这一方面是因为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日趋恶化,不堪负担军事工业的开支,“洋 

  务派”不得不考虑吸收民间资本来创办一些“致富”企业,如轮船公司、铁 

  路矿山等;另一方面,军事工业为获得原料和燃料的供应,也要求采煤、冶 

  铁等民用工业部门的配合。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共创办了19个民用工业 

                                    ② 

  企业,资本额达1620。8万元。这些企业中包括中国人办的第一家轮船公司 

  ——轮船招商局 (1872年开办)、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关内外铁路 

   (从天津经山海关向关外延伸,1894年建成)、中国的第一座近代煤矿—— 

  基隆煤矿(1875年开办,1876年开始出煤)、第一家炼铁厂——汉阳铁厂(1890 

  年正式开工建厂)、第一家近代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1882年正式 

  成立,1890年开始生产)、第一家电报局——天津电报总局(1880年成立), 

  以及开平煤矿(1878年正式成立,1881年开始产煤)、漠河金矿 (1887年 

  建立,1889年开工生产)、湖北织布官局(1890年成立,1892年开始生产) 

  和纺纱官局 (1898年投产)等。其中,除少数企业是官办和官商合办外,绝 

  大部分属官督商办。 

       这些企业已经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它们以私人投资为主,生 

  产目的为获取利润,产品全属商品,均可自由招雇工人等等。但是它们还不 

  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企业实权均由少数“洋务派”的官僚大买办掌握, 

  技术大权由洋人把持,企业还享有特权,实行一定的垄断经营,经营管理十 

  分腐败,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制度。然而,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 

  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官督商办企业曾对民族经济的发展起过示范和 

  倡导的作用,促使19世纪70—80年代出现了一个投资创办新式工业的高潮。 

       早在60年代末,已有商人、地主投资于近代工业。到1894年,共创办 

  了一百多家民族资本工矿业,雇佣工人近3万,资本总额为700万元左右。 

                                         ① 

  其中,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54家,但是有不少企业中途夭折。民族资本企 

  业主要分布在缫丝、轧花、棉纺织、机器修造、火柴、面粉、造纸、采矿等 



① 黄逸平: 《近代中国经济变迁》,第261 页。 

② 严中平等编: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93 页。 

① 黄逸平: 《近代中国经济变迁》,第313 页。 


… Page 71…

  行业。其中,缫丝业是最重要的一个部门。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两地。上 

  海第一家民族资本缫丝厂是于1881年创办的公永和缫丝厂。广州的第一家近 

  代机器缫丝厂是继昌缫丝厂,它是在1872年建立的缫丝工场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机器轧花业,最早于1875年在江苏奉贤出现,80年代在宁波、上海 

  也有了机器轧花厂。1894—1895年上海开办了3家纺纱厂。1896年宁波也建 

  立了一家纱厂。火柴厂于70年代以后相继在广东佛山、天津、上海、重庆、 

  太原、广州等地出现。1894年前,全国共有12家火柴厂,资本额为40万元。 

  从1866年至1890年,共创办了12家机器修造厂,主要从事修理外商船只, 

  或生产缫丝车等,规模较小,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汉口。1866年在上海 

  创办的发昌机器厂,是在一个铁铺手工作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为外 

  商船厂打制机器零件。1869年便使用近代车床,70年代初使用近代蒸汽动力 

  设备。它是我国最早使用近代机器设备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民族资本采矿业,主要是煤矿开采和金属矿开采。由于资本不足,缺乏 

  开矿和经营管理知识,运输条件落后,运费过高等原因,成效甚微。 

       甲午战争之后,一方面官办军事工业和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企业 

  仍有所发展;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镇压日益高涨的民主运动和扩大财政收入来源, 

                                                                    ① 

  除对原有的军事工业进行扩充外,又新建了6家军事工厂。 官办和官商合 

  办、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也有所增加,从1895年至1911年共建立了85家, 

                           ② 

  资本额达2929。6万元。其中,工业企业39家,所涉足的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