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经济史-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的形式下进行联合和并吞活动。这样也就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但是,英国工业生产集中的速度和程度明显地落后于美国和德国这两个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甚至也落后于法国。这一点在一些旧工业部门中表现 

得尤为明显。如19世纪90年代中期,在美国、德国乃至法国的煤矿工业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为数有限的几家大公司。但是,英国到1913年还有3334个 

煤矿,每个矿的工人数平均不到300人,而且多数是一矿一主。其他一些工 

业部门也有类似的情况。 

    法国 在普法战争前,法国在个别行业中已经出现了生产和资本集中的 

现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的扶持, 

生产和资本集中进程加速了。法国的生产集中首先发生在重工业部门,尤其 

在冶金工业以及与冶金工业密切相关的部门。这是由于在普法战争以后,法 

国政府为了尽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于采矿、冶金和机器制造等部门 

一直加以大力扶持,因此这些部门和铁路建筑以及新兴的电气和化学工业都 

获得很大增长。其中,冶金业因托马斯炼钢法的发明和广泛采用,发展最为 

迅速。生产的发展引起集中。在采矿部门,布里埃流域的矿产量到1914年已 

占全国的80%,而其中1/3的产量又出自4个矿山 (矿山总数为39个)。 

在冶金工业部门,1872年有高炉224座,年产生铁122万吨。到1900年, 

产量增加到424万吨,高炉数却减为121座。法国1906年的人口调查表明, 

雇用100名工人以上的大企业所拥有的工人占总工人数的比例:冶金工业为 

97。2%,煤炭工业为98。5%,化学工业为57。1%,金属加工工业为50%。 

此外,在轻工业部门也发生了集中化的过程,1906年,纺织工业中拥有100 

名工人以上的大企业,集中了该部门工人总数的52%,在造纸和橡胶工业中 

则为55。7%。 

    俄国和日本工业中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过程出现得较晚。但是,由于政府 

的干预和外国资本的扶持,到20世纪初,它们的工业集中程度也达到了相当 

高的水平。 

    俄国 俄国在19世纪90年代的工业高涨之后,大大加速了生产的集中。 

例如,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5家炼铁厂的生铁产量占全国生铁总量的 

1/4以上;17个大煤矿的采煤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2/3以上;不到1/10(9。5 


… Page 32…

                                                             ① 

  %)的石油公司生产了全国石油的近 7/10(69%)。与此同时,工人向大 

  企业集中的趋势也加强了。1879—1890年期间,雇用1000名工人以上的大 

  企业占全俄企业总数的比重由7%增为7。6%,拥有的工人占全俄工人总数的 

  比重由32。8%增为37。7%,而在1890—1902年期间,这类大企业的比重却 

  由7。6%增为11%,所拥有工人的比重由37。7%增为49。8%。② 

       日本 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日本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也 

  趋于集中。20世纪初,以“政商”资本为中心,各个部门的企业实行大合并, 

  资本迅速集中。日俄战争及战后的1907—1908年经济危机,更加速了生产和 

  资本的集中过程。例如纺织工业部门,1899年纺织公司有78家,到1904年 

  减为43家,日俄战后更减为30家,而资本和纱锭数却增加了:1899年公司 

  资本为3300万日元,拥有117万个纱锭;1904年资本增为3470万日元,纱 

  锭数增为130万个;日俄战争后,资本增为6600万日元,纱锭增为221万个。 

  ③到1914年,资本在100万日元以上的大公司占公司总数的比重为21%,而 

  其资本额占资本总额的比重却高达63%。其中,资本达500万日元的巨型公 

  司仅占公司总数的0。37%,但资本额却占资本总额的38。5%。同年,雇用 

  500名工人以上的大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0。7%,然而却集中了日本在业工 

  人总数的25。7%。④ 



       (2)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迅速发展,企 

  业规模不断扩大。少数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它们势均力敌,任何一 

  方要打败对方都不容易,它们之间的竞争日益剧烈,而且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和危险性。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就有必要相互作出某种妥协,达成协议,共 

  同控制生产和销售。此外,生产高度集中以后,各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和销 

  售,掌握在少数大企业手中。它们之间也就容易达成协议。而中小企业又无 

  力与大企业抗衡。因此,大企业在各自的部门中就自然居于垄断地位。 

       资本主义垄断,最初发生在流通领域里。一些生产同类产品而又势均力 

  敌的较大企业,在销售价格的竞争中,经过互相较量之后,便在销售价格上 

  达成某种妥协,通过签订短期价格协定而实行联合,以形成垄断价格,共同 

  控制市场。这种垄断组织在美国叫做“普尔”,在德国和法国则叫做“卡特 

  尔”。它们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组织上比较松散,并随企业经 

  济实力的消长,不断重新组合,因而极不稳定。19世纪70年代以后,这类 

  垄断组织在各个独立企业之间,规定统一价格,分配各企业的产量和销售量, 

  从而发展为比较稳定的垄断组织。 

       美国的“普尔”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盛行于70—80年代。其中,最 

  为典型的是1870年签订的芝加哥铁道公司联营协定,和1876年签订的密执 

  安盐业联合协定。 

       德国是“卡特尔”发展最普遍的国家。1857年德国出现了第一个卡特尔。 



①  '苏'B ·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中译本),第81 页;梁士琴科著:《苏联国民经济史》第二 



卷资本主义 (中译本),第210 页。 

②  '苏'梁士琴科著: 《苏联国民经济史》第二卷资本主义(中译本),第207 页。 

③  ' 日'井上清著 《新版日本军国主义Ⅱ》,第185 页。转引自万峰著:《日本近代史》(增订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1 年第2 版,1984 年8 月第3 次印刷,第384 页。 


… Page 33…

  1870年以后,随着争夺销售市场的斗争尖锐化,卡特尔从制盐业、马口铁制 

  造业、钢轨制造业迅速扩展到采煤业、重型冶炼业、电力工业和化学工业等 

  部门,形成了卡特尔运动。到20世纪初,卡特尔成为德国流行的垄断组织形 

  式。据估计,德国卡特尔的数目,在1865年仅有4个,1875年增至8个, 

  1885年迅速增为90个,到1905年达到385个,1911年卡特尔运动达到高潮, 

  卡特尔的数目增加到600个。 

       在卡特尔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辛迪加”这种垄断组织形式。这是同 

  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进一步垄断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而在销售 

  产品和采购原材料方面实行的联合。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方面仍保持独 

  立,但在商业上已失去了独立自主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迪加在西欧 

  各国,尤其是在德国比较发展。例如,在德国采煤业中,莱茵—威斯特伐里 

  亚煤业辛迪加1893年成立时就已集中了该地区产煤总量的86。 7%,到1910 

  年时则达到了95。4%。这年,其产量占全国煤产量的56%。在1901—1910 

  年这10年里。德国又先后组成了钢铁辛迪加和制糖辛迪加。当时,前者联合 

  了约30家大钢铁企业,控制了全国钢铁产量的43—44%;后者联合了47家 

                                                               ① 

  企业,垄断了国内食糖销售量的70%和出口量的80%。在俄国,辛迪加也 

  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最早有1882年由5家最大的冶金工厂联合组成的“钢轨 

  工厂联盟”,其产量占全国钢轨产量的75%。1887年组成的制糖厂主辛迪加, 

  不久就几乎垄断了全国糖的生产。20世纪初,俄国辛迪加获得较大的发展。 

  冶金工业中最著名的辛迪加“波罗塔莫特”于1902年组成,当时就已控制全 

  国冶金工业生产的60%,到1910年,则集中了全国冶金工业产品销售额的 

  90%以上。采煤工业中最大的辛迪加“波罗杜高里”于1904年成立,垄断了 

  顿巴斯煤区产量的75%。1907年组成的制铜业辛迪加“莫吉”垄断了全国铜 

                  ① 

  产量的 75%。此外,橡胶业辛迪加控制了全国全部橡胶销售,美国资本主 

  义支持的烟草辛迪加垄断了全国75%的烟草生产。 

       随着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垄断联合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 

  域扩展,由若干生产同类产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通过在生产领 

  域和流通领域的全面联合,组成一种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即托拉斯。托拉 

  斯是个独立的企业组织,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其参与者丧失原有 

  的产销自主权,而成为托拉斯的股东。它最早出现于美国。产生于19世纪 

  70年代末,普遍发展于20世纪初。英国主要垄断组织的形式——大股份公 

  司,也多数具有托拉斯的性质。但就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来看,直到第一次世 

  界大战之后托拉斯才流行起来。 

       美国是托拉斯最发达的国家。1879年美孚石油公司实际上已成为石油托 

  拉斯,它控制全国精炼石油的90—95%。承运全国石油总产量的95%,并垄 

  断和操纵铁路公司的运价。到1882年,它在控制了40家石油公司以后,正 

  式建立了美孚石油托拉斯,成为美国的第一个托拉斯组织。此后,托拉斯在 

  美国各个行业中普遍发展起来,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884年成立的棉籽油 

  托拉斯,1885年的亚麻籽油托拉斯,1887年的全国铝制品托拉斯、制糖业托 

  拉斯和威士忌酒托拉斯。 

       托拉斯的垄断发展损害了广大中小企业和其他经济集团的利益,因而遭 



①  '法'夏尔·贝特兰: 《纳粹德国经济史》(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67 页。 

①  '苏'B ·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中译本),第81、86、91 和92 各页。 


… Page 34…

  到了广泛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会于1890年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 

  斯法”,宣布这种由理事会控制所属成员公司股票的托拉斯组织形式为非法, 

  应予解散。同年,遭到应予解散判决的有美孚石油托拉斯和纽约制糖业托拉 

  斯。在这种形势下,各托拉斯组织纷纷改头换面,组建控股公司,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