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科技史-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来说,它是这样一个巍然屹立的丰碑,以致后代学者至少从几何上几 

    乎不能再对这个问题有新的发言权。这确实可以看成是古典希腊几何的 

    登峰造极之作。”① 

          《圆锥曲线》一书的内容分为8篇,共计有487个命题,可惜的是 

    第8篇已经失传。 

         第1篇给出了圆锥曲线的定义并讨论了它的性质。阿波罗尼乌斯推 

    广了梅奈克莫斯的方法,第一个依据同一个圆锥的不同截面,分别研究 

    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在他之前,梅奈克莫斯等人是分别以三种不 

    同的圆锥,即锐角圆锥、直角圆锥和钝角圆锥的同一截面,来发现和研 

    究圆锥曲线的。椭圆(原名亏曲线)、抛物线(原名齐曲线)和双曲线 

     (原名超曲线)的名称就是阿波罗尼乌斯引入的,取代了                  梅奈 

    克莫斯的锐角圆锥曲线、直圆锥曲线和钝角圆锥曲线之称,他还是第一 

    个发现双曲线有两支的人。 



                            图6。14椭圆曲线的共轭直径 

         在阿波罗尼乌斯研究这些圆锥曲线的性质时,他 还引入了共轭直径 

    的概念。如图6。14,考察椭圆中与FG平行的一组弦,这些弦的中点都 



① [美]贝尔:《数学人物》,转引自解延年、尹斌庸编著《数学家传》,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年版。 

① 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第102 页。 


… Page 82…

在一直线AB上,AB则被称圆锥曲线的直径。阿波罗尼乌斯证明了若过 

AB的中点C作直线DE平行于FG,则DE将平分所有平行于AB的弦,DE 

就叫做AB的共轭直径。对双曲线,AB的共轭直径DE被定义为AB与双曲 

线的正焦弦的比例中项,它与双曲线并不相交,如图6。15。对抛物线, 

由于它的任一直径总是平行于对称轴,而平行于直径的每根弦都是无限 

长,因此,抛物线没有共轭直径。阿波罗尼乌斯通过直径及共轭直径来 

描述圆锥曲线的一些性质,可以认为这里已含有坐标的思想萌芽。 

     第2篇首先描述了双曲线渐近线的性质,阿波罗尼乌斯不仅指出双 

曲线渐近线的存在,而且还指出在定的长度。在这一篇,阿波  罗尼 

乌斯还说明了如何求圆锥曲线的直径以及有心 圆锥曲线的中心和轴的 

方法。最后,阿波罗尼乌斯给出了怎样做满足给定条件的圆锥曲线的切 

线。 



                          图6。15双曲线的共轭直径 



                           图6。16圆锥曲线的极线 

     第3篇首先论述了关于圆锥曲线的切线与直径 所成图的面积定理, 

接着又论述了极点和极线的所谓调和性质。如图6。16,TP与TQ是圆锥 

曲线的切线, 直线TRIS过T并与圆锥 曲线相交于R与S,与PQ相交 

于I,则有: 

      TR   IR 

      TS  
… Page 83…

         阿波罗尼乌斯对圆锥曲线的创造性研究及理论的系统化工作是极有 

    价值的,特别是对后来天文学、力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此, 

    英国科学家贝尔纳高度评价道:“他的工作如此的完备,所以几乎二千 

    年后,开普勒和牛顿可以原封不动地搬用,来推导行星轨道的性质。”① 

         阿波罗尼乌斯除了《圆锥曲线》这部巨著之外,还有其它一些数学 

    著作。其中二本书中,各有一个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问题。一个是在《论 

    切触》这本书中,阿波罗尼乌斯讨论了作一个圆与三个给定圆相切的问 

    题,这在当时算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以致成为一道历史名题,称之为 

     “阿波罗尼乌斯问题”。这个问题引起许多数学家的注意,像韦达、欧 

    拉和牛顿这样著名的数学家都给出过这个问题的解。另一个是在《平面 

    轨迹》这本书中,阿波罗尼乌斯给了一个定理:“如果A和B是两个固 

    定点,K是一个给定的常数,则使AP/BP=K的点P的轨迹是一个圆(如果 

    K≠1)或是一条直线(如果K=1)。这个定理中的圆,在有些教科书中 

    被称为“阿波罗尼乌斯圆”。 

         (9)亚历山大前期的算术和代数 

         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到欧多克斯将数与量加以区分,古希腊的 

    数学偏重于几何学,古希腊的几何学产生了巨人和巨著。与几何学相比, 

    算术和代数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 

         记数制在亚历山大前期有了一些发展,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乌斯发 

    明了两种记大数的方法。阿基米德在《数砂术》中,提出了一种写大数 

                                                           8 

    的方案。他取当时希腊数学里最大的数“万万”,即10作为记数的一个 

                                                             24 

    新单位,由此出发又可以往下记出一系列大数,可到 10。这样不断增 

    大,可以记下去表示出任意大的数。阿基米德估计宇宙间砂粒数目要小 

                                                                            4 

    于他能写的最大数。阿波罗尼乌斯也有类似的方法,只不过他是取 10 

    为一个记数单位。但这还没有能达到10进位的位值制。这一时期,古希 

    腊的天文学家则在分数中分母用60进制。 

         在亚历山大前期的数学家之前,古希腊的数学家只把分数当作整数 

    之比,实际的分数只是在商业上才有意义,那是为了表示钱币或度量单 

    位的若干部分,这种数学的实际应用被排斥在数学研究的范围之外。但 

    是,到了亚历山大前期,情况有了一些变化。一些数学家开始从追求完 

    美而转向注意实际应用,并使这种转变体现在数学的研究中。欧几里得 

    在 《几何原本》中,对分数给出了定义,但没有给出运算方法。阿基米 

     德在他的《圆的度量》中,对大数和分数进行了运算,他得出 3的 

    很好的近似值。 

         1351         265 

              > 3> 

          780         153 

         古希腊代数著作是纯粹用文字形式写出的,到亚历山大前期,代数 

    的重大进展是产生了代数符号。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曾用字母表 

    示一类数,阿基米德在讨论运动时也曾经用字母表示一段时间或一段距 

    离。但是,他们并未认识到字母表示对于代数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意义。 

    因此,他们的工作停留在初步和零散的状况。真正系统地提出代数符号, 

    那已是公元3世纪的事了。 



①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59 年版,第124 页。 


… Page 84…

                      3。中国古代数学知识的积累 



     (1)四则运算和筹算 

     在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已有很多记数的文字,当时已采用了十进位 

制。到了春秋时期,记录大数已经用亿、兆、经、姟等字表示数字的十 

进单位。 

     春秋战国时期四则运算方法已趋完备。如战国初年李悝的《法经》 

中,已讲到了减法、乘法和除法。不少先秦典籍中都有乘法口诀的例句, 

但到春秋战国时期才有不完全的记载。 《夏侯阳算经》说:“乘除之法 

先明九九”。因当时的乘法口诀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 

止,共36句;口诀以“九九”二字开头,故将乘法口诀称为“九九”。 

     中国古代用算筹作为记数工具,并由此发展起一种独特的计算方 

法,即筹算。算筹就是一些径约一分、长约六寸(合现在13。8厘米)的 

小竹棍;利用算筹在案上摆成数字进行计算,就叫筹算。表示数目的算 

筹有纵横两种筹式:用筹来表示一个多位数字,其方法就像现在用数码 

记数一样,把各位的数目纵横相间地从左到右横列,个位用纵式,十位 

用横式,百位、万位用纵式,千位、十万位用横式;数字中遇有零时, 

就用空位表示。如86032,其筹式为                ,百位上空位不放算筹。由 

于筹式用的是“十进位值制”,不同位值要纵横相间摆设算筹,所以空 

位很易辨别。筹算的加减法是摆上两行筹式,位数对齐,相加相减变成 

一行筹式就得出结果。乘法则分三层摆筹,上位、中位、下位分别相当 

于被乘数、积和乘数;除法也分三层摆筹,中位为实 (被除数),下位 

为法 (除数),上位为商。图6。18给出84×61的筹算图式,所得积为 

5124(图);图6。19给出5987÷ 

                                3 

16的筹算图式,所得商为374         。 

                               16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以筹为工具的各种运算,是中国古代一项十分 

杰出的创造,比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希腊所用的计算方法更为优越。 

     春秋战国时期,分数已常被使用。当时历法计算中的奇零就用分数 

表示;生产和生活中大量的分配问题,也常用到分数概念。如《管子》 

在谈到土地种植的分配时有“十分之二”、“十分之四”、“十分之五”、 

 “十分之七”等分数;《墨子》在讲到食盐的分配时有“二升少半”、 

 “一升大半”的说法。“半”即二分之一,“少半”为三分之一,“大 

半”为三分之二,都是当时通用的分数术语。《考工记》中对于各种器 

具规格的规定,大量使用了分数,而且有了分数运算。 

     从战国墓葬中出土的天平砝码的重量,以1、2、4、8……递增,这 

                     0  1  2  3 

相当于等比数列、2、2、2、2……。在乐律研究中,《管子·地员》 

篇提出了“三分损益法”的乐律计算方法,其法为“先主一而三之,四 

                             4 

开以合九九”。相当于1×3=9×9=81。这两个例子表明当时已有了指数 

的初步概念。 

     (2)几何知识 

      《周髀算经》卷上之一中,记载了西周开国时期周公姬旦与大夫商 

高关于原始的割圆之法的问答。第一段讲周天历度之数的方法,即勾股 


… Page 85…

法。文中称:“故折矩以为句(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其 

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 

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这是说在夏禹时已有了 

 “勾三股四径(弦)五”这个勾股定理的特例的知识了。在卷上之二中 

更有“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