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无限多,体积无限小;因为小也就是无限。”这是说,宇宙开始时,
万物的种子都凝聚在一起,没有分化,也就没有显示出各自的特性来。
但是,它们在数量上、体积上是无限的。当然,根据他的思想,种子的
无限性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其种类也是无限的。
②种子的永恒性。阿那克萨哥拉说:“希腊人说产生和消灭,是用
词不当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产生和消灭,而只是混合或与已有的东西
②
分离。因此,正确的说法是把产生说成混合,把消灭说成分离。”在他
看来,作为万物本原的种子是早已存在的。如果不是这样,万物是从无
中变来的,并且现存的东西也可以变为虚无,那么就失去了物质存在的
永恒性。所以,他认为种子是永恒、不变和稳定的。
③种子的无限分割性。阿那克萨哥拉说:“在小的东西里并没有最
③
小的,总是还有更小的。因为存在者决不能因为分割而不复存在。”他
认为,种子和物体都可以无限分割,而且都不会有最小的界限。种子本
身就是物体分割中的一个结果,一个肉眼不可见的物质微粒。但是,种
子并不是不可再分割的最后粒子。种子可以再分割,分割得再小,仍然
是种子。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是非感性的。在他
之前的自然哲学家无论米利都学派的水、气,赫拉克利特的火,还是恩
培多克勒的四元素,对万物本原的认识都归结为直观所把握的感性事
物。这固然体现了在寻找世界始基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方向,但毕竟仍更
多地表现为经验层次上的认识。因为,强调本原存在于感性事物中是对
的,但决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这种感性事物,否则它就不会是本原。阿那
克萨哥拉的种子说,明显是受到阿那克西曼德的影响。他所说的种子是
在物质之中,是物质所固有的,这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他把本原又
理解为原则上看不见的微粒——种子,是一种理性所把握的基本物质,
这又力图超越感性事物来把握世界本原。这是自然哲学在解决物质本原
问题上的重大突破。阿那克萨哥拉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德谟克利特,他的
种子说可以说是由元素论到原子论过渡的桥梁。
4。古希腊的原子论
原子论在综合早期古希腊各派自然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化的理
论,成为古希腊自然哲学中最辉煌的部分。
原子论的创始人是留基伯(约公元前500~前440)和德谟克利特(约
① 阿那克萨哥拉:《论自然》,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37 页。
② 同上书,第40 页。
③ 同上书,第38 页。
… Page 36…
公元前460~前370)。关于留基伯,流传下来的材料极少。一些学者认
为,他可能是米利都人,他的学说出自爱奥尼亚的传统;后来他迁居到
爱利亚,成为芝诺的学生,熟习爱利亚学派的哲学;最后他来到阿布德
拉,成为德谟克利特的老师,建立了原子论的阿布德拉学派。根据后人
的记载来看,留基伯已提出了原子论的基本框架。据西塞罗和亚里士多
德的记载,“留基伯提出了原子和虚空。德谟克利特在这方面跟他相似,
①
尽管他在其它方面要比留基伯丰富得多。” “留基伯及其信徒德谟克利
②
特主张充实和虚空是本原。” 可以说,原子论是由留基伯开创,由德谟
克利特建立的。
德谟克利特是处于希腊本土和小亚细亚中间地带的阿布德拉城邦
人。他少年好学,醉心研究学问;冷漠财富,追求科学真理。他不满足
现成的书本知识,而走访世界各地;他游历之广,在同时代学者中只有
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约前425)可以相比,这成为
他广博知识的重要来源。德谟克利特积极从事科学实践活动,他研究过
天文、气象,编制过历法;探讨过尼罗河河水泛滥的原因;对圆锥切割
定理、海盐成因、地理与地震、光线辐射、植物生长、动物生理等方面
问题也都作过探讨。德谟克利特还写下了大量著作,内容十分广泛。公
元1世纪的学者色拉斯洛曾编纂了德谟克利特的著作,可惜现在仅存下
一个目录。这个目录分列伦理学、物理学、数学、文学音乐、技术五大
栏,按四部 (篇)一组编排,计13组,再加上两组18篇未列入大栏的
著作,总计15组70部 (篇)。从他的这些著作的题目可以看出,德谟
克利特涉及到了哲学、物理、数学、天文、地理、逻辑、心理、动植物、
医学、历史、社会伦理、诗歌、音乐、绘画、语言、农业乃至军事等当
时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
德谟克利特与留基伯一起提出了原子论的基本框架,并将其进一步
完善和丰富。原子论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纳为:
(1)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亚里士多德对原子论基本思想的记载是:“留基伯及其信徒德谟克
①
利特主张充实和虚空是本原。他们分别称它们为存在和非存在。”而公
元3世纪的学者第欧根尼·拉尔修则这样介绍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他
的学说是这样: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别的说法都只是意见。”
②他们都把原子论的核心思想描述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这一描
述是准确的,原子论学说把作为存在的原子和作为非存在的虚空看作是
万物的共同本原。由于原子本身的差异,以及原子在虚空中的结合与分
离,就产生了整个自然界。也就是说,原子和虚空这两种性质不同的要
素,它们的对立统一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自然哲学对世界本原的
认识中,这还是一种崭新的模型。
(2)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的粒子
① 转引自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年版,第157 页。
② 同上书,第161 页。
①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引自《古希腊哲学》,第161 页。
② 拉尔修:《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注》,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47 页。
… Page 37…
原子论学说给原子赋予了两个最基本又相互关联的特性。第一,原
子是非常微小的,小到人的感官所不能把握;第二,原子是不可分的。
这里不可分的具体含义是:原子体积非常微小,小到不能再分;原子内
没有空隙,是绝对充实的,具有不可入性,也不能再分。
(3)原子都是同质的,只有形状、大小和排列上的差异
原子论学说不同于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也不同于阿那克萨哥
拉的“种子说”,而认为万物始基的原子本身的性质是同一的。只是由
于原子在外部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次序上的差异,才造成原子组成的不
同事物具有万千不同的性质。原子是同质的,还包含原子不是从其它原
子产生,也不能相互转化的思想。
(4)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原子论学说的虚空具有两层意思。一是,虚空是抽掉物体以后的空
间,原子以虚空为场所做机械运动;二是,虚空还表示原子结合成物体
时,原子与原子间的空隙。
(5)原子的数量和虚空的范围都是无限的
①
原子论学说认为“本原在数量上无限,……”,无限多的原子在无
限的虚空中运动。
(6)原子的运动是永恒的
原子总是在虚空中永恒地运动着,运动的原子相结合,就是万物的
产生;运动的原子相分离,就是物体的消亡。“这些原子在无限的虚空
中运动,彼此分离。在形状、大小、位置和排列上各不相同,它们相互
撞击,有的随便向别的方向移去,而其余的则根据它们形状、大小、位
②
置和排列的合适状况彼此结合。聚在一起,生成了复合体。”原子及其
运动永恒不止,世界万物生灭不息。
原子论学说关于万物本原的认识,可以说是集先前自然哲学各学说
之大成。它的原子概念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把从米利都学派开始的物质
本原从个别性上升到普遍性,在认识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它的虚空概
念则是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引入了“空间”的范畴,把空间和物质首次分
离开来。原子论学说还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赫拉克利特的一切存在物都
在运动的思想,认为原子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尽管这种运动主要是指
机械位移变动,而且也未能说明原子本身为什么能运动。但是,原子论
学说并没有给原子自身的运动寻找一个外力的作用。因此,我们有理由
说,原子论把运动看作原子的本性,这仍然是素朴辩证法的体现。
据记载,原子论者还用原子的运动来说明具体的自然现象,德谟克
利特曾解释磁石吸铁现象。他认为磁石和铁都是由相似的原子构成的,
但是相比起来,构成磁石的原子更为精细,原子间的虚空也更多,因此
原子活动的能力就比较强,容易向外移动;而铁组织较紧,原子间的虚
① 辛普里丘:《论天》,引自《古希腊哲学》,第162 页。
② 同上书,第167 页。
… Page 38…
空也较少。当磁石原子移动并钻进铁的原子中间,会使铁的原子滚向磁
石原子间那较多的空间。这样,就形成了铁被拖向磁石,产生了磁石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