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现代社会冲突-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也许可以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历史描写为一系列的“喀琅施塔得”叛乱事件的历史,这里采用路易斯·费舍(LouisFisher)的(只是过于现实的)对那些事件的比喻,那些事件有助于受到诱惑的左派清醒过来。1921年喀琅施塔得大屠杀实际上并未触动很多从前的改变信仰者,因为他们那抽象的、几乎是美学的信仰包含着这样的信念,即认为不把所需要的鸡蛋打破,就不能做出大蛋卷。(即使在同共产主义决裂之后,斯特芬·斯彭德还写道:“也许可以为暴力、集中营、科学和艺术的颠倒曲解辩解,如果这些方法最终导致建立无阶级的社会的话。”)直到最近,乌克兰的消灭富农和集体化这种凶残的办法才被充分地载入文献。30年代的公判大会对好些人有过一些影响;然而,共产党人有意识地宣告取消反法西斯同盟,更加强烈地促使幻想的破灭,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向所有的参加者显示了这种同盟,违者往往有杀身之祸的后果。1939年希特勒…斯大林的盟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促使幻想进一步破灭。但是,有些人仍然顽固不化。显然,诱惑是无疆界的。他们一直坚持到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大挑战和否定,坚持到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到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甚至还有某些人,尽管为数极少,直至在1989年革命中共产主义结束之后,还成为殉道士墓碑载入本世纪的血醒历史。    
  其他的因素补充了在欧洲的极权主义史里不完善的现代精神的扭曲、领袖的引诱和知识分子的背叛。苏联和纳粹德国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然而在两者之间,也有并非无关紧要的共性。读者们并未忽略,弗朗茨·诺伊曼在谈及有关极权主义时,谈到了“对个人进行原子化和孤立化”时,他把这两个词作为及物动词来应用。换言之,这是指极权主义干了什么,而不是为什么会有极权主义。作为过程的极权主义——汉娜·阿伦特可能会说是“权力上的极权主义”——把人原子化和孤立化,而且必须这样做,才能保障它能采取行动。极权主义并非是一种单一化的社会的结果,而是它创造着单一化的社会;因此,用托洛斯基(Trotzki)的话讲,它是一种“不断革命”。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汉娜·阿伦特的一种论断具有重大的意义,她立论道,“极权主义的统治者面临双重的任务,这种任务初看起来似乎是矛盾乃至荒谬的:他必须建立一个运动的、虚构的世界,作为日常生活的唾手可得的和发挥作用的现实,另一方面,他又必须阻止这个新的世界去发展一种新的稳定性;因为这个世界的法律和机构的任何稳定化,必然会消灭运动自身,并且随之也会取消所有征服世界的计划。”    
  值得结合希特勒和斯大林、后极权主义时代的苏联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对这个论点进行思考。倘若汉娜·阿伦特的论断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意味着极权主义并非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国家形式;按其本质,它不可能持久。实际上,它很匹配弗朗茨·诺伊曼对国家社会主义巨兽的描绘,这种描绘初看起来是极为不可能的:“一种非国家,一种杂乱无章,一种无法无天、造反和无政府的状态。”    
  因此,极权的初始状况是没有有意义的前后关系的特权和没有文化根基的公民权利之间的不可调和性,也就是说,是一个既不能向前走进公民的社会、也不能后退到较传统的模式的社会。极权主义的过程排解这种不可调和性,它残暴地破坏一切留存着的传统的或专制制度的结构。然而,它没有用任何持久的东西去取代它们。它实现了现代化的消极部分,又没有实现与之相对的积极部分。极权主义是纯粹的破坏。因此很容易诱使人们用心理病理学的概念,对它进行分析。极极主义的领导人们按照他们的办法残杀很多其他民族的人民之后,就引导着他们本国的人民进行集体自杀。不太形象地讲,不断的革命也是一种不间断的紧急状态,实际上,极权主义的统治与其说是革命,不如说是紧急状态。这样一种状态不能维持很长的时间。它或者导致墨守成规的形式,从而也导致那种“必然会取消运动本身”的稳定,或者导致灾难,这一般意味着战争。    
  因此,极权主义是对无组织进行组织的一种极端的可能性,是无政府状态的一种政府制度。人们必然会问,它是否以这种形式确实在某个地方存在过。在战争期间,纳粹德国也许相当接近一种极权的情势;然而,任何一种战时政府本身都必然会有极权的倾向,也会去干纳粹在短短的6年战争内所干的一切。在斯大林统治时,战争也帮助他巩固一种恐怖统治,这种恐怖统治在形式上比纳粹统治更为完善,因为在莫斯科比在柏林更加难以预见,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不祥的叩门声会轮到在谁家的门上敲响。墨索里尼的极权主义从未超出言词的运用范围太远;佛朗哥的法西斯主义越来越变成为专制制度特征和现代特征的混合体,从那时以来,在拉丁美洲和其他地方,一再出现这种混合体。毛泽东要治理一个巨大的国家;但是,他向着纯粹的极权主义的方向上迈出了很多步,并且企图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阻止任何的稳定化。人们也想起波尔波特、艾地·阿明和一系列其他的战后的统治者,他们所干的规模较小一些,但是其恶果却几乎毫不逊色。    
  有些人曾经抗御住极权主义的诱惑。能够这样做的大多数人,为此付出了他们的生命。索尔仁尼琴(Solschenizyn)的《古拉格群岛》除了很多其他的感慨外,留下了他对其中那些人物活生生的感情,谁也不再能够回忆他们的姓名,然而他们的行为举止永远不许忘却。索尔仁尼琴本人赞成重建一个较古老的俄国的思想,而不是主张建立一个现代的公民社会。这也同样地适用于德国抵抗的核心思想。1944年7月20日的起义,目的在于争取体面规矩和法治国家,而不是争取自由的宪法。少数人指出前进的道路,他们既不是极权制度的一部分,也没有屈从于这些制度的诱惑。也许他们必然是粗暴的个人主义者。汉娜·阿伦特就属于这种人。在下一章里,将会更详尽地谈到雷蒙·阿隆。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1944年怀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写作了他的《通往奴役之路》。卡尔·波普尔在流放遥远的新西兰之时,完成了他的大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表达他对柏拉图、黑格尔和马克思以及一切不能容忍自由的人的愤怒。    
  波普尔传达的信息很简单,但却是深奥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带有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尝试着新的东西,而且我们也犯错误。谁也不能确切知道,哪一条道路会引向前方,而那些自以为拥有这种知识的人也会犯错误。这种不确定性是难以忍受的。贯穿整个历史,对确定性的梦想一直陪伴着带有不确定性的现实。伟大的哲学家们为这种梦想推波助澜。柏拉图描绘了由哲学王治理的国家的景象,在那里,知道真理的人有发言权。黑格尔和在他之后的马克思,要求代表历史讲话,他们认为,合理的东西要么已经是现实的,要么在无产阶级革命之后变为现实。但是,这是一些错误的预言家。他们不可能知道我们这些其他人不知道的东西。在现实的世界上,总是有不同的观点,因此就有冲突和演变。实际上,冲突和演变就是我们的自由;没有它们就不可能有自由:    
  “阻止政治的变化并非灵丹妙药;它可能带来不幸。我们永远不能返回到封闭社会的所谓的纯洁无邪和美中去。我们的天堂之梦不可能在地上实现。一旦我们开始依仗我们的理智,一旦我们开始磨炼我们的批判的才能,一旦我们感到要呼吁大家要负起个人的责任、而且也是呼吁大家要负起促进知识进步的责任,那么,此时此刻,我们就再也不能返回到服从部落的巫术的状态中去。对于那些品尝过认识之树的味道的人来说,天堂的乐园失去了。我们愈是企图返回到部落共同体的英雄的时代去,我们就愈加肯定无疑地落在宗教法庭、秘密警察和一种浪漫化的匪帮歹徒的手中。倘若我们此时才开始压制理智和真理,那么,我们就不得不以粗暴和最猛烈地破坏一切人性的东西而告终。不可能返回到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中去。如果我们扭头向后转,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走完整个路程——我们必然会变为野兽。”    
  “在这里,我们面临着一个问题,不管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困难,我们都必须明确地回答它。倘若我们梦想返回我们的童年,倘若我们被诱惑去信赖别人,并且因此而感到幸运,倘若我们面临肩扛十字架——人性的、理智的和责任的十字架——的任务而退缩,倘若我们失去勇气,并对十字架的重荷感到疲倦,那么,我们就必须尝试清楚地了解我们所面临的简单的决定,来增强我们自身的意志。我们可能又将变为野兽。然而,如果我们依旧想做人,那么,只有一条道路,亦即走向开放的社会的道路。”    
  把整个皮层、整个脂肪和肌肉都从社会契约的纯净的骨头上剥落下来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些提出一些根本问题的时代。有时,它们甚至会得到回答。    
  3.各种专政和简单的尺度    
  希特勒死了,斯大林也死了。是否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情,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极权主义可能两次肆虐同一个国家吗?如果这里所推荐的分析结果是对的,那么它就不可能这样。如果一个极权主义的政体才走过了它的破坏性的道路,那么,它产生的条件就因此而一劳永逸地铲除了。也许,这个分析不对。无论如何,它具有若干必须在此道明的含意。其中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已经不受极权主义危险的侵害。这是一句大话。另一个含意是说:斯大林去世之后的苏联不再是极权主义的。那么,如何来描述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政体呢?第三个含意听起来几乎如同历史主义的假设一样,即历史是一种单行道:凡是现代精神得到了贯彻的地方,它就不会再被扳倒重来。这个假设能立脚吗?在我们进入到第二次三十年代战争之后的世界之前,必须清理一下概念的多样性和混乱:威权主义,极权主义,民主,官僚体制,专制制度。这是现代的社会冲突借以表现的一些政治形式。人们不必掌握关于它们的相互关系的理论,但是,必须清楚概念。    
  1979年11月,珍妮·科克帕特里克(Jeane  Kirkpatrick)发表一篇文章,它不仅帮她阐明美国大使在联合国的立场,而且为里根总统的行政当局提供一个根据,让里根有理由背离他的前任卡特所推行的外交政策。文章题为《各种独裁制度和简单的尺度》,仿佛是在一场代理人战争中的一种先发制人的打击。它是对卡特的安全顾问齐比克涅夫·布热津斯基所代表的政治态度的直接攻击。珍妮·科克帕特里克为了她的目的,采取一种话语尖锐的方式,提醒人们要注意布热津斯基对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倾向的分析(他的著作《两个时代之间》)。布热津斯基认为(她这样说),现代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进程。因此,它或早或迟必然会摧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