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雪太大了,没法出行啊。”群臣说。
“拿木板子铺出栈道,也要给我爹送葬。”
“雪下得这样大还要举行葬礼,百姓们一定困苦不堪,国家的费用也恐怕不够花。还是把日期推迟吧。”
“不行不行不行。因为担心百姓劳苦和费用不足,就不举行先王的葬礼了吗?这是不义啊。国家没有了义,还能玩的转吗!”
国君撒酒疯,臣子们面面相觑。相国公孙衍只好请老相国惠施出马。惠施小逻辑厉害啊。惠施本来是被张仪挤跑了,目前正在宋国忙着跟人家辩论风雨雷电的起因,以及天为什么不掉下来,这时候赶紧被请回来主持丧事。惠施对魏襄王说:“从前周文王的爹葬在山脚下,山水浸坍了他的坟墓,露出棺木的前脸。周文王说,‘爹您一定是想看看臣下和百姓吧!所以才把棺木露出来了吧。’于是他挖出棺木,设置帷幕,让百姓瞻仰遗容,三天后再安葬。这是文王的义呀!现在,大雪下得几乎埋住牛的眼睛,行走都困难,一定是先王想稍作停留,再看一眼百姓和国家,所以才使雪下得这样大啊。难道您不想学习文王,推迟安葬吗?”
魏襄王乐了:“您说得太好了!我谨奉命缓期安葬。”
惠施真是能把死人说话,活人说死,死到半路的人又拖回来啊。不愧是名家泰斗。
合纵连横七
当我们人约黄昏,一遍一遍把那些哀而不伤的故事看来看去,我们会知道,魏惠王死去同一年,公元前318年,公孙衍这位素见重于列国的新相国展开了合纵攻略,说服诸侯,组织起第一次合纵攻秦——“五国伐秦之战”。
魏、赵、韩、燕、楚从悖到南五个国家(所以叫南北合纵)的兵马,被公孙衍圈来,在中原集结。谁来当军事领袖呢?魏襄王刚继位,屁股还没坐热,赵武灵王岁数也嫩,刚结婚,韩、燕都是弱国,唯独楚怀王已经执政十一年了,干练稳达,楚国面积又最大,公举楚怀王为联合军的形象代言人,号称“纵约长”。
声势浩大的五国联军,合纵攻秦,打到秦国东方战略要隘函谷关(秦人的东大门,黄河大拐弯外,崤之战秦穆公丧师就在这里,所谓关,就是在山口的一个城池,正好修在交通干道上面,既可以向干道上的往来商旅征收关税,也是驻兵防守的军事基地)。秦军打开函谷关关门,冲出来奋力抗击联军,仿佛骤雨狂风一样。联军首战失利,军锋受挫(但没有大伤)。
不料,楚、燕两国首先气馁,退出战斗,跑步回国。三晋士兵(赵魏韩)则无处可退(因为他们家就在函谷关关外的中原),魏军又是赵、魏、韩的主心骨,首当秦人兵锋,变成炮灰扑在战场上,兵力损失一半。魏襄王受不了了,派惠施往南跑了七百里,到楚国去找纵约长楚怀王,请求宣布合纵战役结束,赶快罢战。
楚怀王统治着国富兵强的楚国,是颇有战斗力的,但是楚国从春秋末期以来,一贯是结好秦国的政策,他这次五国合纵攻秦,名为“纵约长”,实际上没派主力助战,导致五国首战失利。首战失利以后,楚怀王不愿意继续与秦为难,看见惠施跑来喊停战,当然允诺,他派昭阳对惠施说:“惠施,你愿意与秦人讲和,我们不管。”
昭阳下边的人赶紧阻止:“如果惠施去了秦国,秦国人就会明白,是魏国真心想和平,而我们楚国是想打秦国。这就招致了秦国人憎恨咱们啊?”
“那怎么办?”
“咱抢着先去请和啊!”
昭阳于是对惠施说:“伐秦,是我们五国国策,不可动摇。我命令,不许停战!你们给我顶住!!!”说完,就自己抢先跑到秦国去请和。一场五国攻秦的高尚运动,变成了争先投降的可耻比赛。举足轻重的楚国,因楚怀王、昭阳君臣在关键时刻未带领关东诸国坚决抗秦,初战失利后就急着求和,使这次合纵活动流于破产。
王宫里的领袖们这么一缩脖子,战场上的三晋联军没人管了,纷纷退兵,相邀东退到黄河横行部分的南岸成皋之地固守。这里是中原的郑州、洛阳之间,乃一列高山,壁垒就修在危岩高耸、削直如屏的山顶,北面是黄河乱石荒滩,山南是一溜嵩山深涧,非常适合防御。这个著名的成皋地区,是中原北方的咽喉屏障,也是中原与西秦之间的战略要塞。后代著名的虎牢关、汜水关(三英战吕布的地方,想往西去打陕西董卓)就在这里。刘邦和项羽常年不休的拉锯战,也发生在这里。
三晋士兵坚守成皋,无饭可吃。不打仗的话,一个人一天也要消耗几百万焦耳的热量,何况打仗期间。军汉们眼睛发蓝,嚷嚷着去山下城邑打劫,抢粮食。听到消息,附近的地方官赶紧跑到楚国去找“纵约长”楚怀王,请求别让三晋士兵打粮:“大王,此次五国攻秦,您大败而归,威风扫地,三晋是否还服气您,就打个问号啦!”
“寡人应该如何?”
“您可以做个小测试。禁止联军在成皋地区打粮,三晋如果听从,说明您威风依旧,否则,您就得早作准备了。”
楚怀王因此从郢都发出命令,不许三晋士兵在成皋打粮。三晋士兵收到这个指令,又气又害怕,只好听他的。于是附近人民保住了粮食。
三晋联军在成皋正在神不守舍,忽然来报,秦惠文王的异母弟弟“樗里疾”(念初里疾),引军出函谷关,跟踪追击五百多里,屯兵在成皋东北的河南原阳,直接威胁成皋东侧的韩国都城新郑(河南新郑)以及魏国都城大梁(河南开封)。成皋要塞被甩在了西南边,虽险而无用。三晋之兵为了保卫国都,被迫奉命从成皋出动,北渡黄河,向东北方向的原阳集结,与樗里疾会战,以牵制樗里疾南下攻国都(新郑、大梁)。结果,这场恶战三晋被杀了个惨败,合计被斩首八万二千,两名韩将被俘,赵、韩公子逃窜,诸侯闻之,无不振恐。斩首八万二千是什么概念?如果此会战是在一天内完成的,那么每一分钟杀人170,相当于有一架半737飞机的载客量。每一分钟撞地报销一架这样的飞机及其载客,连续报销700架,就是了!——八万二千人。声势浩荡的五国合纵攻秦,就这么告吹了,只留下一些不明不白的战场冤魂,倒在异国的土地上,被马蹄踏散,叫轮子压扁。
合纵攻秦损失惨重,其中燕楚及早撤兵,没有大伤,三晋“赵魏韩”之中,魏国兵力伤亡最大。魏襄王忍不住抱怨公孙衍说:“你这家伙是怎么策划的?五国合纵攻秦,怎么就咱们最吃亏!”公孙衍遂被罢免相国。魏襄王认为,还是张仪在魏的那三年好,毕竟通过连横秦国,没人欺负我们魏国,获得了太平的三年。刚好这时候张仪从秦国写信,语重心长教导“愣头青”魏襄王说:“贵魏国的领土,纵横不过千里,战士如今,只剩不过三十万,地势四平,身处中原,诸侯四面夹攻,没有名山大川阻限。西与韩,北与赵,东与齐,南与楚,十万人分守四境堡垒,仍显不够,一方诸侯不合,则被攻打,此四战之地,四分五裂之道啊。倘若我们秦国一旦结合韩人,下兵而东,魏国之亡立等可待。我真是替大王您忧虑啊。如果您侍奉秦国,悉起魏国之师,南下攻楚。楚国虽然富大却是空虚,楚卒虽多,战则败北。您南面割宰楚国,获得实利,岂不美哉?”
魏襄王觉得有理,再次宣布与秦国东西连横,南北合纵阵线彻底粉碎。不过,没几年他又变了。魏国从此在合纵和连横的态度上摇摆无定,朝秦暮楚,跟当年夹在晋楚之间的“巴尔干”诸侯郑国,没什么两样。看来谁呆在中原,谁就挨打倒霉啊,魏国和从前的郑国就是例证。
公孙衍先生二三事:
我们要说说公孙衍。公孙衍组织从北至南“燕、赵、魏、韩、楚”五国合纵攻秦,是历史伤的一次壮举,不幸失败了,公孙衍也丢了官(这段历史后来被错误地按到苏秦头上,其实苏秦这时候还没有出仕)。公孙衍失败以后不死心,又跑到韩国为相,继续战秦,结果又在河南许昌被秦“樗里疾”斩首一万,打得他也临阵逃脱。公孙衍很笨啊,正面战场没有出色表现,不过倒也在秦国后院放了一把火。
秦国以西,都是西戎的游牧部落,其中义渠最强大,在陕、甘、宁一带定居,筑有几十个城邑。公孙衍曾经会见义渠国君,临别说:“咱们关山相隔,路途遥远,今后恐怕很难有再见的机会,我给你提供一点参考意见,您听听吧。”
“好,我请洗耳恭听。”
“如果东方诸国和秦国和睦相处,秦国必定对贵国烧杀抢劫。但是一旦东方各国和秦国交战,秦国顾不了西边的你们,就会重礼讨好贵国以求西线安宁。我想,你可以趁这机会从西边劫杀秦国,必有大报。”
果然,五国合纵攻秦的时候,秦国给义渠君送去了锦缎千匹,美女百人。义渠君开会研究说:“这不正是前些日子公孙衍所说的那回事吗?秦国人东边乱了,就讨好咱西边来了。”于是义渠起兵从西边偷袭秦国,大败秦军,饱有劫掠。并且客观伤迫使秦国放弃对赵魏韩的进一步纵深攻击,韩魏的两个都城才免于灭顶之灾。
公孙衍搞合纵,与张仪对抗,都是超级能量的人物。当时媒体评价他们甚高:“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俩人一纵一横,互相开战的时候,全天下都跟着受罪,父子离散,家园废焚;如果俩人改过踏实日子,地球就免于爆炸,天下人跟着沾光。伟哉,一介布衣而运动王侯到这个地步。
6。鳄鱼战争之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一
五国攻秦的那一年,公元前318年,与急遑遑的士兵擦肩而过的,是一个五十出头的老书生,脸上沾着灰尘和汗水,从西向东,去负海之国——齐国找事做。这个老书生就是儒家的“亚圣”孟子。我们说说孟子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有着“优秀”的童年教育。他的妈妈懂得胎教:“我怀着孟子的时候哇,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孟子生下来,有一天看见邻居磨刀霍霍,准备杀一只小猪。孟子非常好奇:“妈妈,隔壁干什么呢?”“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妈妈笑了:“给你吃啊。”说完就后悔了,这不撒谎吗。
于是,孟妈妈真的买了邻居家的猪肉给孟子吃。
孟子长到可以满地乱跑的时候,就到村外坟地跟野孩子们追逐嬉戏,还拿着个小火铲东挖西挖,表演筑墓埋棺,很有才艺。他妈妈不高兴了,觉得有失斯文,带着这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搬了家,到农贸市场围墙外租房子住。
于是孟子学习商人的样,讨价还价,喧嚣热闹。孟妈妈怕孩子染上锱铢必较(念资珠必较)的市侩习性,又赶紧搬家,到政府公立学校旁边去住。这儿天天有一帮傻乎乎的人学习揖让进退,摆弄俎豆祭器(俎,念祖,案板子。豆是盛放篮子),都是软弱无力的儒生,在演习礼仪。孟母忐忑不安的心总算踏实下来了。儿子终于可以浸染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和循规蹈矩的本领了。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不过,太以自己意愿为中心的父母,往往剥夺了孩子自主独立的性情和创新发明的欲望。孟妈妈教育出来的儿子难免缺乏反抗精神和阳刚之气。这位恪守本分、端庄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