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德宏基(第一部)-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新斗拿给百姓看,宣布自即日起,谁敢再用旧斗,以死罪论。一句话说得百姓山呼万岁,热泪横流。此后三十日之内,岭南各州县全部换成了新斗。诸如此类,经过两三个月的治理,基本上达到了赵匡胤所谓“推仁德于海隅”的要求,岭南民众养生送死,生活渐渐平静下来。市舶司建立之后,南海各国的商人也换了关防印章,开始与大宋贸易。潘崇彻上任后成绩卓然,往来货物的数量也日渐增加。

  “潘大人。”潘崇彻求见,将最近一旬的商税流水交潘美过目。

  潘美边看边随口问道: “诸番对大宋条法有何议论?”

  “如今课税较先时少了许多,番商都跷起拇指赞颂大宋皇帝的仁德。”

  潘美点点头,突然问了一句:

  “你到过毗舍国吗?”

  “未曾去过。”潘崇彻如实答道。

  潘美“哦”了一声,又说: “刘说他的十船宝货以及嫔妃子女都被姓乐的太监窃往毗舍国,如此之多的宝物本该归大宋所有,岂能无端漂流海外?可惜本帅不通海道之事。”

  “潘大人的意思是想命下官去追讨这批宝物?”潘崇彻问。“下官虽未亲至毗舍国,但此国距广州不十分遥远,既然乐范去得,下官也一定去得。眼下市舶司有不少外国船只,想必能聘得一两个向导,也未可知。”

  “此事本帅已经想了数日,也问过市舶司的官吏,都说未曾与毗舍国有过通商。为此本帅推测,此国必是个处于蛮荒的海中小国。倒不是想欺负人家,只是担心乐范一行人去了之后在那里称王称霸,反倒成全了这个混账东西!”

  “下官明白。”潘崇彻对潘美说。“只要潘大人信得过下官,下官万死不辞,一定为皇朝追回这批宝物!”

  潘美露出难得的笑容,说道:

  “本帅知你一向笃厚,岂能信不过你?你且做些准备,待本帅上奏朝廷,一有圣命,便可率兵追剿,务求成功!”

  “潘大人若有此意,下官务求尽早。”

  “为什么?”

  “潘大人久居北土,不知南海气候变幻。此地每到夏季,便不时有飓风狂袭,摧屋拔木,十分厉害,故而若以船队出海,一定要赶在飓风到来之前抵达那里,否则便要推到八九月 
 
 
以后才能出行。”

  “哦?”潘美没考虑到这个问题,思忖片刻,说道:“应该趁这伙贼人立足未稳,一举歼之。倘若让他们扎稳了根,反到难图了。你尽快准备大船,拣选一千习水性的士兵,再派李超领精卒二百,与你共同征剿。本帅身在岭外,有便宜之权,可以自行定夺。”

  “潘大人放心,下官数年来备受这些阉竖折磨,恨不得立即出兵,将乐范等阉徒碎尸万段!”

  再说汴京城里。这天散朝之后,赵匡胤留住卢多逊,他有些头痛的事,想听听卢多逊的意见。

  “你是个三圣人,朕现有难处,你再给朕出些主意。”赵匡胤开玩笑地说。

  卢多逊听罢,虽然依礼谦让两句,心里却很受用。近一两年来,他明显地感觉到赵匡胤对自己越来越看重,现在需要再加把劲,只有跃居于赵普之上,才能真正扬眉吐气。

  “杜绝赃污,违者严惩。这律条朕已经颁布数年,也曾杀过不少赃吏,可贪赃枉法之徒还是杀了一茬又冒出一茬。近来又有定州、兴元府、濠州的赃官已被审实。朕想问问你,难道这奸赃就真杜绝不了吗?”

  卢多逊思忖片刻,答道: “陛下,臣以为贪乃人之本性,没有例外。”

  “哦?照你这么说,朕也是贪赃之徒了?”

  “只陛下一人除外。”

  “为什么?”

  “因为普天之下全是陛下的,陛下用不着贪了。”

  赵匡胤大笑了两声,说道: “你果然厉害。接着说。”

  “臣以为陛下自登基之后,首倡廉政,仅这一个‘倡’字,就足以为古今帝王之表率。然而大宋毕竟是从贪残之朝脱生出来,地还是那片地,人还是那些人,一个号令,几个律条,欲将人心中最固有的贪欲之心连根拔除,不过是一厢情愿。恕臣直言,方才陛下提到的定州、兴元府、濠州三处官吏今被审实,那不过是他们三个人运气不好,被陛下抓住了尾巴。以臣看来,若将天下二百多州府的官吏一一过堂,能逃脱牢狱之灾的,能有多少?”

  “这简直是胡说了!”赵匡胤连连摇头。“照卢学士的意思,朕岂不是成了贪官之长?”

  “陛下或许以为臣在故意夸大。但陛下试想: 宰相赵普如何?他若无贪心,何必让自己的儿子从陇西贩木?唐国、吴越乃至北汉刘继元的使臣每次来使,为什么都要装载数车金宝送给我朝王侯将相?王公大臣尚且如此,其他官吏可想而知。”

  赵匡胤沉吟片刻,觉得无法反驳卢多逊的话。

  “所以臣以为,陛下想用杀一儆百之术杜绝赃污,怕是远远不能奏效,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在每个官吏身边都装上数百双监视的眼睛,使其一旦犯赃便难逃惩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因惧怕而收敛。”

  “说下去。”

  “臣以为增强监察是当务之急。汉武帝时天下富饶,地方官吏贪赃之数,往往大得惊人。武帝知道靠律条难以肃清吏治,于是将天下划为十三个刺史州,分命心腹之人担任州刺史,按时巡行州县。这些刺史官品虽低,然威权甚重,凡有所察,可以直达圣听,不受任何高官贵戚的约束。所以郡县官员人人感到芒刺在背,吏治为之一清。就连暴秦,尚懂得将监察独立于百官之外,而我朝当今之治,其弊甚多,天下政令尽掌于宰相一人之手,倘若宰相与陛下离心离德,或出于一己之私纵容包庇,陛下何从知晓?臣为陛下计,当独立监察、增强监察、层层监察、面面监察、时时监察、处处监察,而陛下亲掌监察,则赃污苟且之人纵然不想敛手,也要多少顾及他的身家性命。”卢多逊言词激昂,如有宿构。

  “朕何尝不想如此?可是照你所说,朕要设多少个监察官员?”

  “臣为陛下算一笔账: 就算陛下在每一州中多设监察之职五人,每年的俸禄不会超过十五万钱,如果舍不得这十五万钱,且莫说群贪群赃,就是州、判自身,一年之贪也不会低于百万之钜。陛下以为孰轻孰重,孰得孰失?”

  “朕每州再设监察之职五人,谁又来监察这五个人?”

  “臣方才只是用小孩子的算法打比方而已。陛下既如此问,臣以为此事不难: 以一察四,人自为察,人自被察,则谁还敢妄有所为?更何况州、判及大小臣僚,每个人都让他兼监察之责。”卢多逊应声回答。

  “朕本意信任百官,如此一来,岂不是人人自以为在法网之中了吗?朕的仁义何在?”

  “百官尽职尽责与否并非取决于陛下信任与否,假如人人自以为身处法网而不敢妄有所为,恰恰是陛下对百官最大的仁义。陛下试想: 因信任而失察,致使酿成大罪而后诛之,孰若先网之以法而使其廉洁自律,老来致仕,以终天年?”

  赵匡胤频频点头,他感到卢多逊这些话虽然过狠,但欲矫枉,必须过正,方能奏效。卢多逊思维十分清楚,想必会有更具体的措施。果然不等他发问,卢多逊又开口了:

  “臣今为陛下献上一策,陛下不妨一试。先说地方官吏: 臣以为陛下惩五代乱亡之弊,凡节度使、观察使、州郡刺史尽夺兵权,又在诸道设转运使以监察这些武夫的动向,是陛下天纵之明。不过时移事易,如今武夫专权弄兵之弊已基本革除,普天之下,将帅与兵符判为二途,谁也没有能力再与陛下贸然争锋。因此,转运使此项任务已成空谈,眼下需要做的,是赋予转运使监察州县官吏贪廉之权。如此一来,州县官员还敢在转运使眼皮底下枉法贪赃吗?”

  “爱卿此说并没有新鲜过人之处啊,朕记得唐朝末年就有廉访、观察等使,这些人与朝廷离心离德,反倒和地方官吏沆瀣一气,结果是赃污更甚。”赵匡胤打断卢多逊的话。

  “陛下忽略了一个问题: 唐朝的廉访使查获赃物据为己有,权力太大,所以名为廉访,实则更加贪残。我朝转运使则无此权力: 首先是转运使与诸道安抚使分权而立,其次是朝廷自有人监察着这些转运使。转运使自身被监控,又需要监控别人来建立事功,自然会尽心 
 
 
尽力监察州县。”

  “朝廷怎么监察转运使?”

  “御史台吏员众多,且监察御史时时巡行诸道,此仅为其一;臣尚有一些设想,比如在朝廷设立官吏考课部门,每年对官吏进行严格考课,考课是否属实,又须同级官吏和上级官吏、监察官吏、吏部官吏共同签署,如有造假或包庇,连带坐罪,这样实行开来,所涉官吏皆须慎之又慎,因为稍有不慎,便可能被牵扯进去受到诛罚。再比如在朝堂之外独设投匦院,接收天下官民检举,委专官执掌此事,凡属案情重大者,只由陛下一人皇威独断,如此一来,每个官吏都会被千万双眼睛死死盯住,自然心惊。还有,皇宫门外设登闻鼓院,亦委专官执掌其事,士民如有揭发,直接击鼓入院,而此院又独立于御史台之外。”

  “也要直通于朕?朕岂不是要累死?”赵匡胤插了一句。

  “再设登闻检院,复核鼓院审查是否属实。鼓、检二院互为仇雠,这本身就是加强监察之举措,何劳陛下亲自费心?”卢多逊铿然答道。见赵匡胤点头,又接着说:“至于朝廷诸司,专设监官之职,负责日常监管,如有本司人犯赃,惟其是问,地方道、州、县、乡如法炮制,则臣不敢说天下从此清如活水,起码也能遏制大半。”

  赵匡胤闭着眼沉思了一会儿,又问:

  “照爱卿的设想,朝廷制度较从前是否变更太剧?”

  “三代不同制,这是古圣贤已经认可的事实。陛下一新天朝,变更旧制是必然之理,将帅无调兵之权,六部削独立之势,道置转运,州置通判,财权尽归三司,储积悉入封桩,哪一项不是陛下革故鼎新的创举?臣以为非如此不能扬陛下圣德,非如此不能流芳于万世!”

  赵匡胤暗暗决定采纳卢多逊的谋划。恰好前些天赵普举荐卢多逊主持编修天下图经,何不就此机会,将制定新规与修新图经合而为一,置个独立的图经局,由卢多逊主持此事?于是对卢多逊说道:

  “朕还想让你干一件事。如今天下一统就在眼前,朕想恢宏大业,必有文章图经以颂扬彰显,所以命你主持一局,将新图经仔仔细细编制出来。”

  卢多逊怔了一下,他认为自己虽然官居翰林学士承旨,掌管翰墨之事,但终究要实现的是经邦治国的大愿,所谓学问,不过是进身之阶。刚才说了那么多话,本想引起赵匡胤的重视,或可进望宰执,没想到赵匡胤却给自己派了这么个有职无权的苦差事。

  “陛下,臣才疏学浅……”

  “此事朕主意已定,勿须再言。翰林院的事暂由丞相兼管,明日起你便可拣选臣僚,置局于东阁。”

  “那,那汉、唐、吴越国怎么绘制?”

  “当然要在版舆之内,否则还非要你这个大学士做吗?”

  卢多逊心下猜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