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是“叁五之道”(《八经》),这是法家考察群臣言行的一个具体方法,主要意思是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以追究责任人的过失,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找到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分析成功的原因,臣下就会轻慢君主,不严厉追究过失,臣下就会相互勾结。
四是在领导谋略上,要使用“七术”,也就是说七种策略(《内储说?七术》)。这七种策略是:(1)众端参照,也就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来验证臣下的言行;(2)必罚明威,就是一定要惩罚那些犯错误的人来树立威信;(3)信赏尽能,在奖励方面一定要守信用,鼓励那些有才能和取得成果的人;(4)一听责下,就是一一听取臣下的意见然后进行评判;(5)疑诏诡使,就是指君主表面上和一些人亲近,让他们长期在自己身边工作,但是不给他们任务,别人感觉这些人是受了秘密指令,所以做坏事的人就会害怕,心里疑心不敢胆大妄为;(6)挟知而问,这是考察下属忠诚度的有效手段,就是用已经知道的事情来询问下属,看看下属怎么说,用以对照核查下属的态度,从而举一反三地了解许多隐情;(7)倒言反听,就是本来想说一件事情,但却说一个与本意相反的事情,以获得下属的真实态度。
五是在管理过程中,韩非子强调要防微杜渐,从细节上消除消极因素。《内储说》中提出了要查“六微”。管理中有六种微妙而隐蔽的情况:(1)“权借在下”,要防止权力分散和被架空,核心权是不可以借给别人的,它是领导者的专利。(2)“利异外借”,就是防备内外勾结,组织内的人由于和领导利益不同会借助外力来削弱和反对上级的领导。(3)“托于似类”,这是一种用相关的事情欺骗上级、掩盖事实真相以达到个人私欲的手段,必须要加以防范。韩非子讲了一个齐国的故事,齐国的大夫夷射陪齐王喝酒,醉了之后坐在门廊上,守门人请他赏一点剩下的酒,结果被拒绝了。夷射走后,这个守门人就在门廊下泼了一点水。第二天,齐王出门后看到水,愤怒地问:“谁把尿尿到这里。”守门人回答说:“没见谁,可是中大夫夷射昨天喝醉了酒曾在这里站过一会。”齐王就把夷射给杀了。这是典型的小人栽赃陷害的例证,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明查。(4)“利害相反”,就是利和害总是同时出现,有利必有害,有害必有利,所以若国家受害就要看谁从中得到了好处,如果下属受害也要看谁从中得到了好处,通过这种审查利害就会找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到处理事情的关键所在。(5)“参疑内争”,权力斗争不可避免,而臣下争权夺利是产生变乱的根源,领导者对此要给予关注和控制。(6)“乱国废置”,敌对国家插手本国重要人员的任免这一点要极力避免,一旦中了圈套,后果不堪设想。
势是法家的一个概念,和兵家的有所不同。广义的“势”指客观形势,狭义的“势”是指权势。韩非子非常重视“势”,认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这里谈的势,就是领导者通过法和术造成的一种权力状态。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势的重要,韩非子做了一个比喻,说千斤重的东西在船上就可以漂浮自如,而小小的一个铜钱,如果掉到船下就会沉入水底,它们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分量的多少,根本原因在于有势与无势。同时的道理,治理一个国家能否树立权威、行使职权、获得下属支持,重要的在于他的地位与权势是否巩固。
得势的主要方法:一是依靠术驾驭局势,管理下属。韩非子说:“人主使人臣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先劳;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此之谓明法。人主有诱于事者,有雍于言者,二者不可不察也”(《南面》)。二是靠制度权力,领导者只有牢牢把握赏罚的权力,才能确保势的稳固。“刑赏不察,则民无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则兵弱主卑。”(《饰邪》)所以韩非子说:“势重,人君之渊……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治臣,在臣则胜君”(《喻老》)。正确的方法就是要“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扬榷》)。圣人执要是说要抓住要点、核心问题,而“四方来效”就是要善于授权,把细节的东西交给下属去做,自己牢牢把握核心权力。
从总体上讲,韩非子的法、术、势实际上就是告诉领导者,要管好一个组织的核心问题是权力的问题。法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术是权力的手段,势是权力的归属。要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清晰和强有力的奖罚措施。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要明确,让每个人都看到,而且每次奖罚也要公开,这样,领导者下的命令才有人服从,权力才能有效行使。同时领导者要有一些技巧和计谋,这些计谋要做得恰当周密,不能让下属知道,以此保证其实施的效果。这样才能够控制局面,掌握下属的言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管理顺利进行。同时一个领导者一定要懂得树立自己的权威,牢牢地把核心权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确保自己的领导地位,要善于利用环境去造势,然后因势利导,去管人做事从而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
鬼谷子的管理思想(1)
鬼谷子的管理思想
先秦诸子之中,鬼谷子是最富于传奇色彩的一位,我们不了解他的生平,找不到有关的文献,自西汉2000多年以来,人们对鬼谷子不断地研究和考证,演化出各种说法,真伪难辨、众说纷纭。
从确凿的史料《史记》当中,我们只能找到两句话:一是《史记?苏秦列传》中讲苏秦“习之于鬼谷先生”,二是在《史记?张仪列传》中又讲张仪“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
鬼谷先生的大名是与苏、张二人的功绩、才能一起著称于世的。苏、张二人合纵连横,游说诸侯,天下为之变;苏秦挂六国相印,张仪定秦一统之基。白手起家可以把事业做到如此程度,世人在赞叹的同时,愈加觉得二人背后的老师鬼谷先生真是高深莫测。
今天我们看到的《鬼谷子》一书,是苏秦所著,此书分三卷十七篇,亡佚两篇,现存十五篇,是以社会政治斗争实践为基础,把经验和感悟系统化、条理化而成的智慧成果。《鬼谷子》是一部游说的书、战略的书、谋略的书,也是一部外交的书、政治的书、军事的书。其中包含着许多闪光的智慧,精妙的技巧。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其中五部分的内容:
箝术的阐发主要是集中于《鬼谷子?飞箝》中。箝术是权衡局势,控制局面的谋略,关键点是要因势利导。
行箝术的过程中,要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敏锐的分析,“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鬼谷子?飞箝篇》)。
箝的妙术分为三步:飞箝、钩箝和重累。
飞箝为第一步,是在控制对手的过程中,要先研究他的心思,看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投其所好,顺其心意而探查他的底细,然后就可以为己所用了。
三国时代,诸葛亮和姜维先后出祁山进兵中原,两人都屡次威胁曹魏政权,但都屡次被化解。其中的关键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他们都遇到了旗鼓相当的对手,诸葛亮遇上了司马懿,姜维遇上了邓艾。第二个是两个人的背后都有个不争气的皇帝,就是后主刘禅。四出祁山的时候,形势最好,几成大功,危急时刻,司马懿分析形势,看到了蜀后主耳软心活、爱听信谗言的弱点,同时也发现了他自身无才无德无功,当上了皇帝心里发虚的心理状态,于是就派蜀国的降将苟安回到成都大造谣言,说诸葛亮拥兵自重,有不臣之意。这下后主心慌了,一道圣旨调诸葛亮回成都,大好的局势白白葬送,诸葛亮自己也只有仰天长叹。
到了姜维时代,与邓艾数次交手都未讨得便宜,终于苦心经营困住了邓艾,危机时刻,邓艾也想出了箝制姜维的良策。他看到后主宠信宦官黄皓,而黄皓是一个贪心好利的小人,于是邓艾派人以重金拉拢黄皓,让黄皓进谗言,说姜维有反心,会危及皇帝的宝座。后主一听又信了,千里之外急调姜维回成都,大好的局势再次葬送。姜伯约也只好像自己的老师孔明一样仰天长叹。
钩箝是箝术的第二步。《鬼谷子?飞箝篇》里说:“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壁帛、彩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箝之。”
对飞箝飞不中的,就要耐心琢磨,寻找机会,应用各种手段引诱对方,最后达到控制的目的。
商纣王五十一年,纣王囚禁了西伯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的手下大臣非常着急,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纣王有个宠臣费仲,是个贪利小人,于是散宜生、闳夭等人就收买和拉拢费仲,然后通过费仲向纣王献上了美女、骏马和各种宝物。和费仲一样,纣王也是个好色贪利之徒,面对厚礼大喜,说道:“这么多好东西,有一件就足以释放西伯侯了,何况是送来这么多!”于是姬昌重获自由,逃离了危难。
箝术第三步是重累。重累实际上是一种以某种利害攸关的手段威胁对手以达到控制的目的。这是在飞箝不利、钩箝无效的情况下抛出的一计重拳。
吴起是魏国的大将,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后来因为遭到国君的猜忌而投奔楚国,做了楚国的相国,并在楚国推行改革,特别是取消了世袭制。改革措施伤害了公卿贵族的利益,一大批贵族心中非常恨吴起。楚悼王一死,尸骨未寒,贵族们就联合起来追杀吴起。吴起逃到悼王停灵的地方被贵族包围起来,在走投无路之下,吴起心知必死,就伏身于楚悼王身体之上,终被乱箭射死。吴起被射死了,楚悼王“万金之躯”上也中了几箭。悼王的儿子肃王即位之后,马上就下手追查胆敢箭射先王的反叛者,结果七十余家贵族被灭门。吴起用重累的计谋,在身死之后为自己报了大仇。
揣之术与后文的摩之术是苏秦最为得意的谋略。揣术就是探求实情的计谋。《鬼谷子?揣篇》写道:“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清帝康熙即为揣术大师。在清代第二政治中心承德的避暑山庄,有一座康熙帝亲自命名的建筑叫四知书屋。四知是“知柔知刚知微知彰”。这八个字是深得揣术精要的。史家称清帝治国是外用儒术内用黄老,实际上还应该把纵横家的权谋也加上。清兵入关之初,天下三股势力:残明势力、满清势力还有农民起义势力。在此形势下,满清上层颇重三国,很多人悉心研究三国中的谋略战术,为统一天下找出了许多好点子。
关于揣术的具体技巧,《鬼谷子?揣篇》中明确指出:“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对于那些情绪并不外露的人,要迂回包抄,这样也可以得到实情。
摩之术是了解对手心理状态和行为态度的谋策。善于摩之术的人一方面是能准确地把握对手态度,因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