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法国教育部长翟(M。J。zay)宣布设立初等教育指导局和中等教育指导局,
以确保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衔接。1937年,翟向国会提出在中学初级阶段
实行统一学校制度的方案。其主要内容有:将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的初级阶
段改为独立的公立学校,以实现初等中学教育的统一化,并与初等统一学校
衔接起来;儿童在11岁举行“初等教育证书”考试,对持有初等教育证书的
小学毕业生设一年“指导班级”。然后按照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于第二年进行
分流,分别升入古典、现代和技术三类中学。此项改革建议受到社会的普遍
欢迎,并于1947年被法国政府正式采纳。
在普通教育进行改革的同时,一战后法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也开始发
展。1919年,法国议会通过了阿登省议员阿斯蒂埃起草的一份职业技术教育
法案。法案强调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从理论上和实
践上使学生获得各门科学知识和工艺知识。
阿斯蒂埃法案的主要内容是:18岁以下的青年有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义
务;全国每个市镇必须设立一所职业学校,雇主每周都要让学徒抽出4小时
工作时间去上学,年学时累计不得少于100小时,学校经费由国家和雇主各
负担一半;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普通初等教育内容、职业技术课程和劳
动实习三部分,设立职业能力证书考试。
阿斯蒂埃法在法国被称为“技术教育宪章”,它的实施为法国职业技术
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德国共和时期教育的发展与纳粹时期教育的倒退
… Page 11…
1918年,德国爆发革命,推翻了君主政府。1919年,德国资产阶级颁布
宪法,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共和时期,德国作为战败国,由于向战胜国支付巨额赔款,导致财政经
济严重恶化。后来,德国利用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拒
绝赔款,很快摆脱了经济危机,使工业发展恢复到战前水平,并在美、英等
国支持下,大力扩充军备生产,支持国内复仇势力。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
的经济危机,给德国垄断资本以巨大打击。为了摆脱危机,垄断资产阶级统
治者公然抛弃议会,实行法西斯专政。1934年,希特勒一上台,更是明目张
胆地推行法西斯专政。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使德国进入了纳粹专制时期,欧
洲再次成为战争的策源地,不久就爆发了世界大战。
(1)共和时期的德国教育
共和时期是德国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对传统教育制度作了
一系列重大改革,对战后联邦德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初等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发展。1919年,德国颁布了魏玛宪法,该
法对教育改革作了明确的规定,它要求废除等级的双轨制学校教育制度,建
立单一的学校系统。为此,1920年德国明令规定取消中学的预备教育阶段,
建立统一的初等国民学校——基础学校。凡6岁至10岁的儿童,无论贫富贵
贱,都必须到四年制的基础学校学习。读完基础学校,通过考试,少数成绩
优秀的学生进入中学,准备以后升入大学。大多数学生进入高等国民学校继
续学习4年,完成义务教育。
4年基础学校再加上4年高等国民学校,属于德国强迫义务教育阶段。6
至14岁的少年儿童,不能进入中学的都必须完成这段教育。8年义务教育之
后,还要尽可能到补习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这样,实际义务教育的年限被延
长了。
在改革初等义务教育的同时,中等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1920
年,德国全国教育会议决定,从1922年起增设两种学校:上层建筑学校和德
意志中学。
上层建筑学校建立在7年制的国民学校基础之上,与高等国民学校7年
级相衔接。读完高等国民学校7年级的学生,成绩优异者可以被送到上层建
筑学校继续学习6年,将来有资格报 考高等学校。
德意志中学建立在基础学校之上。这是一种以“德意志文化”为主的中
学。在这里,德意志文学、德意志历史、德意志地理等课程特别受到重视,
它集中、突出地浸透着日耳曼民族沙文主义精神。它的创立,是与德国长期
存在的民族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情绪分不开的。纳粹法西斯上台后,这种学
校倍受重视。
②师范教育。德国历来重视师范教育。共和时期,德国对原来的师范教
育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从1924年起小学教师必须由高等学校的师范学院来
培养。高等国民学校的毕业生,不能进入师范学院学习,只有中等学校毕业
生,通过严格考试选拔后,才能作为未来小学师资来培养。师范学院学制4
年,前两年为理论学习年,后两年为实习年。这样,小学师资的受教育程度
大大提高了。
中学师资的培养制度也有所改变。根据1917年《中学教员培养规程》规
定,中学教师由大学直接培养。在大学学习4年以上,经过“学业考试”,
成绩及格者获得见习教员资格;接着进行两年的讲习与试教,然后参加“专
… Page 12…
业考试”,合格者成为助理教员。以后经过正式任命才能获得中学教员资格,
任期终身。
可以看出,德国非常重视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长期以来,形成了尊师
重教的传统,这是德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③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方面,德国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和学术研究,大学
成为讲授科学和研究学术的场所。同时,实行大学自治,教授、系主任和校
长由大学会议定期改选。高等教育的改革 使这一时期德国的科学技术和文
化发展居世界各国首位。
总的说来,在共和时期,德国教育改革幅度较大,发展速度很快。但是,
在这一时期,“公民教育”、“宗教教育”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一定地位,教
育领域充斥着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和宗教神学的精神,这就为纳粹法西斯上
台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打下了基础。
(2)纳粹统治时期的德国教育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掌握了德国政权,全
面实行法西斯专政。从此,德国的学校教育被纳入法西斯化的轨道,成为法
西斯专政的工具。
1934年4月30日,纳粹政府建立了国民教育部,由希特勒的朋友、纳
粹党员、冲锋队的大队长恩哈德·卢斯特担任教育部长。国民教育部根据所
谓“划一革新”的理论,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全面整顿和管理,统一规定学
校的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具有狂热的纳粹主义思想的卢斯
特,更是竭力贯彻希特勒的“种族论”和“争取生存空间”的思想,他们一
方面大力鼓吹军国主义,叫嚷侵略有理,说什么“整个地球是一个弱肉强食
的世界”,争取生存空间是德国人的天职;另一方面又极力灌输种族论和宗
教观念,说“日耳曼民族是上帝的选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劣
等民族“注定要遭到优秀民族的征服、奴役和毒杀”。全部教学,都充满着
日耳曼主义、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任何具有民主倾向的内容一律被取缔,
凡有利于增强种族、战争、领袖和宗教观念的课程都大力加强。人种学、遗
传学成了各级学校的必修课,德国文化、德国历史、德国地理受到极度重视,
体育课一律改为军事课。这一时期,各级学校教育的重点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强调品行训练,其目的是培养效忠于纳粹政府的工具。
在初等教育方面,纳粹政府对初等国民学校予以极大重视。这种学校学
制8年,分前后两个阶段各4年,所有儿童都要受完第一阶段的教育。儿童
6岁开始入学,4年后大多数学生继续接受第二阶段的教育,少数学生进入中
等学校学习。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体育和德语的教学,其教学目标是:增强
学生民族自信心,让他们自信德意志民族是全世界最优等的民族;养成对社
会的责任心,以便将来能够负起优等民族消灭劣等民族的夭职;养成绝对遵
守纪律和服从领袖的精神。可以看出,初等教育完全是为纳粹统治服务的。
中等教育方面,各类中学的学习年限一律减少一年,由原来的9年变为
8年,同时还大大压缩了招生和在校生人数。学校类型由原来的5种减少为
两种:8年制的德意志中学和8年制的文科中学(与国民学校的第一阶段相
衔接)。此外,还有6年制的上层学校 (与国民学校的六年级衔接),作为
文科中学的补充。据统计,1935—1939年间,德国中等学校的数目减少了一
半。
中等学校中,德意志中学受到极大重视,纳粹政府将此作为中等学校的
… Page 13…
主要类型。它特别强调“德意志学科”,不仅加重了德国文学、德国语文、
德国历史、德国地理等学科的教学,甚至还开设了所谓“德国物理学”、“德
国化学”、“德国数学”等课程,以此来贯彻种族主义原则,刺激民族主义
情绪。德意志中学的数目比以前大有增加,这种学校在1938年招收的学生数
占中学生总数的38。3%。
在高等教育方面,纳粹党一上台,就采取措施,大大削减大学招生人数。
他们减少了犹太人和女生上大学的名额,而强调根据对纳粹党的忠诚和在希
特勒青年运动中的表现来招收学生。大学生人数从1931年的12万人锐减到
1939年的5万人。在管理方面,原来实行的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等民主管理
原则全部被废除,代之以法西斯式的统治。凡具有进步思想的学者,不是被
迫流亡,就是被关进集中营,到1939年,大学教师几乎有一半被更换了。在
教学内容方面,体育是一门重要课程,并要求所有学生学习“种族学”。其
它课程如法律、政治、历史、物理等都被涂上了明显的纳粹主义色彩。学生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希特勒青年运动、纳粹党和军事活动上,整个大学
学术研究空气被涤荡 一空,教学质量明显下降了。
在进行普通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辅之以“劳动服役”。1934年,纳粹政
府规定,在受完8年制的国民学校教育之后,城市学校里的每个学生都必须
到农村进行9个月的服役,过所谓“乡村学年制”的生活。1935年,纳粹政
府又颁布了“劳动服役法”,规定所有18至25岁的男青年都必须到劳动服
役营里服役一年。在劳动服役营中,一部分时间用来灌输种族主义和军国主
义思想,大部分时间用于法西斯的军事训练和“劳动服役”。到1939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