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教育的实力。到1938年底,共有55所高校迁移和调整。还将部分私立大
学如厦门大学、东北大学等改为国立,以维持校务。
②救济战区师生。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在战区设立了儿童教育团和国立
中学,收容12岁以下失去亲人的难童和流亡中的中等学校师生。据统计,抗
战期间共设立了国立中等学校48所。为了解决战区流亡学生的生活问题,
1938年对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设立贷金;同时允许战区各类学校的学生向非战
区的学校转学、借读,专科以上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贷款,中小学生可申
请减免费。此外,为了配合抗战的需要,在学校教学中增加了兵役、防空防
毒、救护训练等战时所需课程;对参加战时服务的师生规定了若干奖抚办法。
6。蔡元培、陶行知、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 (1868—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我国近现代
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1889年应乡试,中举人,1892年应殿
试,中进士,1894年被授职翰林院编修。“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弃官归籍,
任绍兴中医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
习。1902年,他同章炳麟、蒋智由等发起创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同年,
又组织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并任校长。1904年,他与龚宝铨、陶成章等组
织光复会,任会长。1907年,他赴德留学,在莱比锡大学研究哲学、文学、
美学和心理学等,曾编写《中国伦理学史》,并翻译了《伦理学原理》。1911
年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蔡元培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发表了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并主持召开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宣布废除忠
君尊孔读经的封建学制,主持制定并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修改各级学
校课程,增加自然科学与工、农技术的课程,规定小学实行男女同校。这是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改革,对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作
用。1912年7月,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他辞去教育总长职务,再次赴
德留学,1913年又去法国考察教育,从事著述。1916年底回国。1917年1
月,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他在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引进西方的教育制度和方法,
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革,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1927年,蔡元培参加南京国民党政府,担任教育行政委员会常务委员、
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后,他坚决主张
对日抗战。 1932年12月,他与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并担任副主席。“七七”事变后,他拥护国共合作,主张抗战。淞
沪沦陷后,他移居香港,于1940年3月5日病逝。毛泽东同志曾发唁电,称
①
“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①关于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
育方针。蔡元培在哲学思想上受康德二元论的影响,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
实体世界两部分。以此为基础,他认为教育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现象
世界,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一部分属于实体世
① 《新华日报》,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三月八日。
… Page 80…
界,包括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他说:“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三
者,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美育主义二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
②
“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对于普通教育的目的,他认为应
该“养成健全的人格”,为此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教育,
受完普通教育,就要使四育“平均发展”。
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即体育,一方面是适应当时形势,举国强兵之需
要,另一方面又是养成完全人格所必需;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包括各种
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训练学生思维细密,
对事认真的科学态度;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其内容包括自由、平等、亲
爱等,是完足人格之本;美育是一项有着特殊意义的教育,课程包括音乐、
美术、游戏等许多方面,它可以引人进入一种“自美感以外,一无杂念”的
意境,可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
损人之思念,以渐渐消沮者也。”①
蔡元培提出的关于德、智、体、美平均发展的教育方针符合当时历史的
要求,是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宗旨的否定;在人才培养上,它符合
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是教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兴办教育、发展学术方面,蔡元培
一贯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可以兼容并包。他认为,“大学者,
②
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聘请教员要“以学诣为主”,其他条件如思想、派别、
年龄、资格、国别等都是次要的条件。他反对中国长期封建社会钳制思想,
独尊儒术,造成思想界一片死寂的现象,主张“思想自由”。在大学内要允
许有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同时任教,使各种学术派别“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
③
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
蔡元培的这种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
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进步的,积极的。按照这个原则,他对北京大学进行
了改造。他聘请《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到北大任文科学长,请在学术上
有突出造诣的胡适、李四光、马叙伦、马寅初等到北大任教,同时也留用了
业务上有一技之长但思想比较保守的人。对没有业务能力者,不管依仗何种
权势,也坚决辞退。经过整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个网罗众家的高
等学府。
在学生中,他极力提倡并亲自发起很多学术团体,本着学术自由原则,
举行演讲会,辩论会,办各种刊物,进行学术研究。北京大学成为马列主义
最早传播的重要基地之一,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这些都和蔡
元培的改革有着密切关系。
③关于教育应该独立的主张。1922年,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和《非
宗教运动》,阐述了他关于教育独立的主张。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发展个性,培养人才的工作,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见成效。而当时政权极不稳定,教育权在政党手中
频繁更换,甚至有人根本不懂教育,致使教育不见成效。另一方面随着帝国
②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蔡元培教育文选》,第5 页。
① 《以美育代宗教说》,《蔡元培教育文选》,第30 页。
②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教育文选》,第22 页。
③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蔡元培教育文选》,第59 页。
… Page 81…
主义的文化侵略,教会学校极力诱惑未成年的学生信奉基督教,他认为这是
一种“侵犯人权”的行为。因此,他提出了“教育独立”的主张,认为“教
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
①
影响” 。
实施教育独立的方法,他提出从行政管理上,把全国分成若干个大学区,
每区设一中心大学,管理区内各种学校及教育事宜,政府不得干涉学区工作。
每一大学区内,由教授组成教育委员会主持学校工作。学校内不得设神学科,
不许传教士任教。
蔡元培关于教育独立的主张,反映了他希望按教育规律办好教育,反对
军阀分子控制教育,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愿望,但是让教育完全脱离政
治、脱离政党,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④“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蔡元培反对封建教育对个性的束缚,
主张应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他批评中国旧教育“是教者预定一目的,
而强受教者以就之;故不问其性质之动静,资禀之锐钝,而教之上有一法,
①
能者奖之,不能者罚之,如吾人处置天机物然”。他认为新教育应懂得儿童
身心发展的规律,用适当的方法教育之,教育者不要事先有个固定的办法,
去约束受教育者。他说:“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
②
毋宁展个性”。他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发挥儿童个性,要学生自动、自学、
自助,教师的责任只是在学生感到困难时,去帮助他们。他特别提倡要研究
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教材教法等教育科学,还介绍了一些西方教育情
况,如蒙台梭利的儿童室、托尔斯泰的自由学校等。
蔡元培的这种思想对反对传统的封建主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大众诗
人。他生于安徽歙县。 1914年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师承著名教
育家杜威和孟禄。回国后,反对传统教育,积极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运
动。1927年在南京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1932年在上海市郊创办“山海工
学团”。1934年他办《生活教育》半月刊。1936年,组织国难教育社,并任
社长,起草《国难教育方案》,大力开展国难教育运动。1938年,他在桂林
主持“生活教育社”成立大会,被推选为理事长,出版《战时教育》杂志。
1939年7月,他到重庆创办育才学校,作培养人才幼苗及分组实习实验。
1944年以后,他积极投身民主运动。当时成立民盟,陶行知被推选为常
务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5年他协助民盟主编《民主》星期刊,
将 《战时教育》杂志改为《民主教育》,提出民主教育和普及民主教育的口
号,大力开展民主教育运动。1946年,他与李公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