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敢于承担责任,当下属出现工作失误时,作为领导,要敢于承担责任。实际上,当下属出现工作失误时,也正是最需要领导关心的时候。这时领导承担管理不力之责,实际上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的损害,反而会赢得下属的爱戴和忠诚。
俗话说“带人如带兵,带兵要带心”。领导只有真正关心下属,才能赢得下属的充分信任和忠诚,才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管理工作,自己也会有很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对待员工要“一碗水端平”
作为一名领导,只有充分了解下属的心理愿望,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大度无私,才能最终赢得下属的信赖,使下属与自己同舟共济,并心甘情愿地受自己领导。
1.扶助弱小
领导并不是表现出强制的态度就能让下属心服的,相反,身为主管必须要有敏锐的头脑,来调解下属之间的纠纷,并且从关爱的角度扶助弱小,若非如此便无法承担主管之责。
生物研究学家K·罗连斯对冠克马雨品种的乌鸦所做的研究,说明了首领的责任。
这种乌鸦有着极为明确的顺位制,从上到下每只乌鸦的地位都有一定的排列顺序,且一生不变。他们从幼鸟时期开始就互相争取地位,但只有一只能够登上首领之位。
至于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之下可以决定谁是首领、谁是下阶层者,身居高位的乌鸦不会和同伴争执,反而还帮地位低下者,这样才能平息地位较低者的不满。
总之,动物界的首领必须是公平办事者。
猿猴也是如此。猴群之中若有新的领袖出现,这位领袖的立场也和前述的乌鸦相似。当同伴有了争执时,能够挺身调解纠纷、扶助弱小者,就有资格成为大家的领导者。
要成为领导就必须能够顺应群体的期望,而解调纠纷、扶助弱小,正是代表了群众的期望。
就现代企业而言,受命担任主管职位的人,必须通过展现实力来赢得大家的认可,这就要从指导员工、调解员工之间的纠纷等符合员工期望的事情开始做起。
2.一视同仁
领导在对下级关系的处理上,要一视同仁,不分远近,不分亲疏。不能因客观或个人主观情绪的影响,表现得有冷有热。
当然,有的领导本意并无厚此薄彼之意,但在实际工作中,难免愿意接触与自己爱好相似、脾气相近的下级,无形中就冷落了另一部分下级。
因此,领导要适当增加与自己性格爱好不同的下级交往,尤其对那些曾反对过自己且反对错了的下属,更需要经常交流感情,防止有可能造成的不必要的误会和隔阂。
有的领导对工作能力强、得心应手的下级,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亲密关系,而对那些工作能力较弱,或话不投机的下属,就不能够密切相处甚至会冷眼相看,这样下去关系就会逐渐疏远。
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有的领导把同下级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和迁就照顾错误等同起来。对下级的一些不合理,甚至无理要求也一味迁就,以感情代替原则,把领导和同志之间纯洁的感情庸俗化。这样做,从长远和实质上看是把下级引入了一个误区。而且,用馈赠原则来维持同下属的感情,虽然一时会起点作用,但时间一长,“感情大厦”难免会土崩瓦解。
领导在交往中要廉洁奉公,要善于摆脱“馈赠”的绳索。无功受禄,往往容易上当,掉进别人设下的圈套,从而受制于人。有功于人,也不要以功臣自居,否则施恩图报,投桃报李,你来我往,自然被“裙带”所缠住,也会受制于人。
馈赠是加强联系的一种方式,但在交往活动中极易使主管误入歧途。因为有些馈赠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获取动机,特别是在有利害冲突的交往中,随便接受馈赠,等于授人以柄,让别人牵着鼻子走,这是领导者必须时刻警惕的。
3.公平合理
既不要有偏见,也不要对人另眼相待。这两个问题,其实是连在一起的,凡是对一些人有偏见的领导,对另一些人则会另眼相待。
其实,另眼相待同样有害无益。
对于干得出色的下属当然是应该表扬的,但是,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评功的时候评功,平时还是应该与其他员工一视同仁的。
也就是说,他靠工作出色得到了他应该得到的东西,其他方面还是同别人一样。别人若像他一样工作,那也能赢得所应该得到的东西。这里强调的是工作,突出的是公平。如果你把一切特权都授予了他,甚至对他做错的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你让别人怎么向他学习?
另眼相待所造成的特殊化,使他和其他人员有了差距和隔膜,别人反而无法也不想向他学习了。人们会因为妒嫉、仇恨而消极怠工:他既然这么得宠,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工作都让给他去做呢?我们忙什么劲儿!
一定要给下属一种公平合理的印象,让他们觉得人人都是平等的,机会也是均等的,他们才会奋发,才会努力。这样做,对做出成绩的人会有好处,有助于他戒骄戒躁,不断上进。对女性下属和体弱的下属也不能另眼相待,确实是不适合女性工作的岗位,干脆就不要安排女性。既然安排了女性,就要同工同酬。体弱的下属也是一样,要么明确规定是半休,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要和其他职员一样工作,作为企业是一个集体场合,要有一种工作气氛,有几个闲散的人在一边是会影响士气的。
4.摒弃私心
你自己或许还没感觉到,自从晋升领导后,你的自尊心就随之增强了,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自己被忽视了。别人一说悄悄话,或在暗中商讨事情、组织活动,你就会觉得不是滋味,感到自己被“架空”了,或者是在和自己作对,因此对下属产生偏见,以致于影响了工作。某领导班子由一正二副组成,两个副手,一个分管业务,一个专管行政事务,主管全面负责,三驾马车,可以说是搭配得当,四平八稳。
但领导却总觉得自己有职无权,甚至疑心两个副手串通好了,故意“架空”自己。
在这种由私心造成的阴暗心理影响下,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力,他就故意采取了凡是副手赞成的事,他就反对;凡是副手反对的事,他就赞成的做法。这样一来,不但影响了工作,而且三驾马车很快就颠覆了。
这是滥用权力,以私害公的典型例子。
以私害公的另一种典型情况是任用私人。任用私人和任人唯亲的情况不完全一样。谁都知道,任人唯亲是有害于工作的。有的主管认为:“我是任人唯贤的,同样的贤能,我为什么不任用亲近我的人呢?”这么想便错了。任人唯贤,就是说“贤”是惟一的标准,不能再有其他标准。你在贤能之外还看他与你亲近与否,这就不是“唯贤”,而是二元标准了。尽管这比任人唯亲的一元标准好多了,但仍是不对的。
人是感情动物,对自己所亲近的人,难免因为感情关系密切而易于看到优点,不易看到缺点。所以,你认为“贤”其实未必就“贤”。就算确实“贤”,别人也照样不服气:“为什么同样贤能,他能上,我不能上,还不是因为他有靠山?”
若真是不“贤”的人,影响就更坏了。人人都会这样想:“看来还是私人关系管用,我们再卖力气也没用!”
许多领导认为,只要不贪污、不受贿,走后门安插私人,就不算以私害公,其实不然。“私”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当人作为个体而出现的时候,“私”就溶化在他的血液之中。
一般来讲,私情私欲只要不膨胀到侵害别人、触犯法律,问题还不大。主管要对企业负责,主管的利益应该就是企业的利益。也就是说,你的私情私欲必须为企业利益所替代。为了不以私害公,你必须高度警惕,作许多努力,当然也要牺牲很多东西。每做一件事情,都不妨扪心自问:“这件事中,有没有我的私情在里面?”或者问一问:“这么干,别人是否会觉得我很自私?”在得到满意的答案之后,你再大胆地工作吧。
□不要随便向员工发脾气
听到许多上司在公司虐待下属的故事都大吃一惊,某些上司欺压员工,在办公室里发脾气,对着下属大吼大叫,咒骂下属,对着他们丢东西,压抑他们的表现,羞辱下属。他们把下属当做了受气包。愤怒、恐惧及威胁的情绪会因此打击了办公室的士气。最年轻的员工遭受管理虐待的伤害最大。不能够或不愿意控制自己脾气的领导者,便等于是在虐待员工。
这样下去,年轻的员工会憎恨领导者,并且憎恨他们自己的工作。他们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摆脱监督、寻找出路、自我疗伤,而受伤的感觉、恶意的中伤及高流动率,便是典型的后遗症。在他们离开受虐的工作环境之前,受虐待的员工会开始吟唱轻蔑之歌,在士气低落的工作地点不断地冷嘲热讽。
不过,别忘了年轻职员并不是只懂孤单受苦,他们还拥有许多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形成更复杂的回应。他们是教育程度良好的工作者,他们是思想家,会把不满说出来,会寻求法律的帮助。对于这些领导者来说,管理的开始应该是在于领导者自己,他们的行为显然是心理失调,这种情形和殴打配偶、虐待小孩等大众所熟悉的虐待情境相去不远。不论虐待型领导者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他们得先解决自己的心理失调问题,而不是攻击他们工作的属下。否则不断欺压员工是会严重贬损公司的利益的,甚至,他们也可能使公司和自己因歧视及恶意的工作环境而吃上官司。下列便是一些职员最常遇到的虐待表现:
1.我主管的脾气让我担心工作的每个细节,我会先想一想:“这是不是无懈可击?”我的主管很严苛,而且是个怪胎,即使他也有很好的一面,但我这个新手实在看不太出来。虽然并非每次都如此,但他有时候的确会大发雷霆,突然间非常生气。这使我工作很紧张,因为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爆发。
2.我的主管有时迷人得不得了,有时又在我面前对他的秘书大声咆哮。比方说,就在和我说话的当儿,还是很客气有礼貌时,他会突然探出头去用很恶劣的方式对他的秘书吼叫。这是他可能会发火的前兆,非常有威胁性。他的权力源于人们都怕他,就像是校园里大欺小症候群一样。他可能会因为最微不足道的错误而粗暴地对待我们。
3.这位上司发展出一套模式,每当他对别人大吼大叫时,让别人怕他怕得要死;一旦人们对他噤若寒蝉,他又会装出什么也没发生过的样子。他会突然间爆发,对着我们吼叫,把我们赶出他的办公室,恢复镇定后再逐一痛骂我们。接着,十分钟之后,他会走出来面带微笑和我们聊天,假装什么也没发生。
这有点像是受虐家庭的情形。待在那儿的人会抱怨他疯了,第二天又说:“他其实人还不坏。”就好像受虐儿童一样,他们会责怪自己或是外在的情况,而不去责怪虐待者。
4.如果我犯了一点小错,我的女上司会说:“你骗我”,或是骂我“王八蛋”。她甚至好几次用力拉我的手臂,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