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宗教史-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混乱状况很不满,对等级身分制的不平等更感到可厌。通过兰学,新岛襄 

  接触了近代科学技术知识。他看到荷兰的军舰,对比日本的,受到极大刺激。 

  他说:“诸如为风波所弄翻之日本船,与此相比,诚不堪入目。噫!制造如 

  此大船之外人之才能,甚胜于我国之人不亦甚远乎?远望军舰之壮丽,遥想 

  外人之进步,遂慨然奋起一念,欲成为日本之改革者及日本文明之先导者。” 

  ①进而,新岛襄由对等级身分制度的厌恶,发展为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他说: 

   “予前往他乡,丝毫不受拘束,不断为对自由之新思想所驱使。虽曾希望作 

  为航海者供职于幕府,但仔细观察当时航海者生活,皆十分放荡不羁,终于 

  不能与彼等为伍。予又为自由之新思想所鼓舞,不愿在藩主之下受其束缚。 

                                                                      ① 

  终于坚决违命,即使被命携枪带剑而为兵卒,亦断然拒绝之。”接触中文的 

  基督教书籍后,新岛襄追求自由的观念似更强烈,并认为孔子孝道之说失于 

  狭隘,遂决定出逃日本,到西方国家学习。他的思想已不是日本主义所能容 

  纳的了。 

       与日本相比较,面对基督教和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没有深刻地反省自 

  己,激发起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在中国,农民是接受基督教的重要社会力量。但是,农民最初只把基督 

  教当作招福免灾的实用巫术。知识分子也曾对基督教抱有很大兴趣,利玛窦 

  们也希望依靠知识分子传播基督教。但是,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热情未能持 

  久,更没有广泛地理解接受新知识的必要,除了明末徐光启等人之外,到林 

  则徐、魏源时才感到有睁开眼看世界的必要,开始研究新的世界。中国的知 

  识分子一直未能挣脱以科举进仕途的人生道路。科举不考近代的科学知识和 

  学术理论,当然他们也就不会去学习研究这些东西。信夫清三郎在他的《日 

  本政治史》第一卷中说,在接受基督教和西方文明影响这方面,中国的农民 

  比日本的农民要先进一步,他以太平天国为例证明这一点。而中国的知识分 



① 信夫清三郎: 《日本政治史》第1 卷。周启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年版,第337 页。 

① 同上。 


… Page 125…

  子却落后于日本武士一大截。这话也许有一定道理。 

       清廷也没能从基督教中发现可供学习研究的新东西,只把它当作教人孝 

  亲、忠于朝廷、安分守已的类似于儒家名教的教化手段,而一旦觉察到有背 

  于传统意识形态的内容时,就开始禁教了。耶稣会士们为了取悦中国知识分 

  子和朝廷,曾运用使实用知识带动传教的策略,传入不少近代的科学知识。 

  徐光启们对此很重视,康熙皇帝也显得较为开明。但是,即使是开明的帝王, 

  也大多将这些怀有新的科学知识的传教士当作御用文人使用,将他们带来的 

  新知识只服务于朝廷的生活享乐方面,并不鼓励民间学习研究,更未考虑将 

  其运用到广泛的社会生产方面去。清朝历代帝王似乎一直保持这个习惯,西 

  洋人带来的新东西不少,电灯、汽车、照相机、洋枪,什么时髦的东西,宫 

  里都有,但只作玩物,帝王们自己可以享用,一旦传到民间,就被视为破坏 

  祖宗礼法了。 

       面对新的事物视而不见,全无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不论对个人还是一个 

  民族,都是一个悲剧。这意味着已经失去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适应新 

  环境的可能,而这恰恰是文明的一个基本特征。信夫清三郎在他的那本 《日 

  本政治史》中曾提到好奇心问题。他说,日本人对新东西,譬如枪,马上仿 

  造。而清朝时的中国人却认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算不上新玩艺儿,四大发 

  明中的火药是我们祖宗发明的,枪不过是它的改进而已。他还进一步探讨了 

  丧失对新事物对奇心的更深刻的原因,认为是华夷秩序的正统观念在作怪。 

  中国一直认为只有自己是文明人类,其他都是未开化的夷人,不知纲常礼法, 

  类同禽兽,因而就觉得中国之外完全没有值得学习的新东西。这位历史学家 

  的见解是值得深思的。直到清朝前期,中国似乎确实有傲视世界各国,包括 

  西方的理由。对西方的贸易来说,中国一直是出超,西方国家需要大量的丝、 

  茶等,却不拿出什么东西与中国交换,后来,它们想向中国出口棉毛织品, 

  中国却不需要。乾隆皇帝对英国特使马嗄尔尼说:“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 

  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 

  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朝。种种贵重之物,梯 

  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 

           ① 

  物件。”西方国家对日本可以打贸易这张牌,但这对中国却行不通。按乾隆 

  帝的意思,天朝无所不有,英国拿点方物来进贡,可以收下,以显皇帝的恩 

  泽,只此而已,但清朝统治者似乎忘记了“居安思危”,这也是祖训。中国 

  虽然在贸易上暂时占有优势,却未看到自己面对的是正在蓬勃上升的工业文 

  明。马嗄尔尼带给乾隆帝的礼品已不同于利玛窦、汤若望等,而是工业革命 

  的成果,如天象仪、地球仪、数学器具、经纬仪、光学器械、望远镜、测量 

  器械、化学器械、电气器械等。可这一切并未引起清朝方面的兴趣,连马嗄 

  尔尼也看出这种愚昧保守态度对中国的严重后果。他写到:“如当时之耶稣 

  会士所述,不管康熙皇帝对科学表现了怎样的兴趣,但他的后继者却没有把 

  一点儿同康熙皇帝的其他优秀品质和财产一起继承下来。……试图阻止人们 

                                  ② 

  知识的发展,却是无益的。” 人们常说,那个时候,中国错过了一次发展的 

  机会,但这绝不仅仅是失去一次偶然的机会。如果对问题的认识仅停留在这 

  里,那么,将会失去的机会就不只是一次了。 



① 信夫清三郎: 《日本政治史》第1 卷,周启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年版,第96—97 页。 

② 同上书,第98 页。 


… Page 126…


… Page 12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