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戒,孝敬父母,忠于君王,心存仁义,便是成仙之路。这样的话,统治者听
了顺耳,也确给儒家士大夫们皈依道教开了方便之门。
第四,以修性为主代替重修命。道教修炼的主旨在成仙,仙的重要特征
是长生不死,所以,修炼的主要功夫是下在肉身上,即修命。自明代开始,
全真派强调修性的主张日盛,清代尤其如此。王常月就从“命在性中”的命
题出发,力倡成仙之道在直接修性。所谓修性,就是割除物欲,严守戒律,
而戒律的内容,王常月也已规定为以纲常伦理为主。他斥责拘于炼化精气的
金丹命术,认为把修炼的功夫用在这上面,瞎炼一气,到头来也只不过是个
“不知死的老造孽。”在他看来,只要在修性方面到了家,不愁命不立。王
常月还对长生不死有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所谓长生不死,不是指肉身长存。
“如来亦有灭度之时,老聃亦有飞升之日。”肉身不死是不可能的。真正能
够长生不死的是万劫不坏的“真性”,亘古长存的“法身”。“若指皮囊,
修养起来,亦多活几年,不过死得迟些罢了,并非真道。”“色身纵留千古,
止名为妖,不名为道。法身去来常在,朝闻道夕死可也。”①
经过这样改造的道教,儒的味道已经很浓了,如此它也便从清政府那里
领得了继续合法存在的许可证。而它的那部分符箓斋醮等神秘性的东西则流
向民间,与民间宗教和信仰融合起来。在这里,道教似乎找到了自己生存的
广阔空间,并且还会长久地显示自己的影响。但是,作为一种创唱宗教,它
独立存在的价值确是无可挽回地衰落了。
① 任继愈主编: 《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第667 页。
… Page 102…
八、江户幕府时代的日本宗教
4世纪后半叶,日本形成统一的王权制国家,最高统治者先是称为“君”、
“大君”,后称为“天皇”,以便从宗教的角度确立最高统治者的绝对权威。
统一的日本国家自称“大和”,中国文献上称为“倭”。7世纪中,推古天
皇大化年间改称“日本”,并被当时的唐朝和朝鲜接受。
统一的日本国家历经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至12世纪末,新
贵族源赖朝势力不断扩大,逐渐掌握了朝廷的实权,获“征夷大将军”称号,
开幕府政治之先。以后直到明治维新,都由幕府在左右国家朝政,天皇形同
虚设,只有礼仪上的意义,历史上常把天皇朝廷称为“公家”,幕府称为“武
家”或“私家”。这种情况到江户时代达到极点。
江户幕府(1603—1867年)是由德川家康建立的。继源氏的镰仓幕府之
后的室町幕府,由于主客观原因,对国家的统治能力削弱了。室町幕府后期,
本来受幕府挖制的各“大名”的势力逐渐膨胀,互相争夺势力范围,战乱不
断,被称为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德川家康是群雄中一霸,占据江户(今东
京地区)一带。他借助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二人初步奠定的统一霸业的基础,
静观时机,取而代之,终于再度确立了统一的幕府政治。
“从德川氏掌握政权以来到‘王政复古’为止约二百六十余年间,天下
①
民心厌乱思治。”这种时代的特点不能不反映到宗教上来。
在日本,有影响的宗教有佛教、神道教、基督教。儒学在江户时代之前
也依附于佛教,并称为儒教。
佛教于6世纪由朝鲜传入日本。钦明天皇十三年(552年),百济明王
首次遣使进献金铜佛像一尊和经论、幡盖等,并上表赞颂弘布佛法的功德。
这是佛教正式传入日本的开始,一般称之为“公传”。在此之前,522年,
中国南朝梁入司马达来到日本,建草堂安置佛像。当时的人还不知此为何物,
只视它为异域之神。这被称为佛教的“私传”,即民间传播。
在佛教传入之前,日本本民族的宗教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相结合的神
话传说,把自然界发生的怪异现象与祖先崇拜结合起来,形成了“神道”意
识。这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因为还不具备系统的信仰理论和完整的
组织。日本的神道教就是以这种原始的神道意识为核心逐渐形成的。
儒教于3世纪传入日本,最先传入的经典是《论语》和《千字文》,到
7世纪的推古朝,逐渐形成以诗、书、易、礼、春秋为中心的儒教体系,主
要用于道德教化,特别是用作政治实践的指导思想。
基督教是1549年由耶稣会的方济各·沙勿略(即病于广东上川岛上的那
位圣方济各)首先传入日本的。开始的势头极迅猛,江户时代几次禁天主教,
几乎使其在日本绝迹。
上述各宗教在江户时代都处在一个大的变革时期。
① 村上专精:《日本佛教史纲》,杨曾文译,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7 页。
… Page 103…
1。佛教
日本佛教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传自中国,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佛教系
统。日本民族从原始的神道意识开始,就形成较强的务实态度,注重现实的
求福攘灾的实践。天皇朝廷看重佛教,首先是把它看作治国安邦的政治学知
识体系和实用的民生知识。民间则视佛为祈佑幸福的偶像,重视宗教实践。
这种心态规定着佛教在日本国家和社会上的地位及其具体内容。
在佛教传播的过程中,日本在建寺塔、塑佛像、抄佛经方面花费了大量
人力物力。朝廷有朝廷的寺院,将军有将军的私家寺院,各大名 (分封的诸
侯)也都有自己的寺院,各宗有本寺、末寺。各寺院都设讲堂和金堂,塑佛
像。佛教寺院可以说遍布日本各地。日本抄录佛经的数量是惊人的。“奈良
时代设有各种公私的写经所,动员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开展大规模的写经事
业。……当时实际抄写的经典中,知名的有印度撰述的1193部,4884卷,
中国撰述的636部,4218卷,共1829部9102卷。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同时代
①
唐朝经录所载的数字。” 日本许多皇室成员,包括天皇、皇子、后妃等受戒
成为佛教徒,被称“法皇”、“法亲王”等。
关于佛教在日本的兴衰史,日本著名佛教史专家村上专精(1851—1929
年)将其分为五个时期 (截至明治维新以后)。第一期,从佛教传入到奈良
朝末期 (552—784年),是三论宗和法相宗时代;第二期,从平安时代初期
到结束 (784—1192年),是天台宗和真言宗时代;第三期,从镰仓幕府初
到丰臣氏末期 (1192—1603年),是净土宗、禅宗、日莲宗时代;第四期,
从德川时代初到结束 (1603—1867年),是诸宗持续时代;第五期,是明治
①
维新以后的时代 (1868—1898年) 。德川时代是日本社会大变革的前夜,
佛教及其与其他宗教的关系也处于戏剧性的变化之中,村上专精给这一时期
的佛教描绘了一幅总画面:“从德川氏掌握政权以来到‘王政复古’为止约
二百六十余年间,天下民心厌乱思治,不少僧侣以兴隆文教为己志,且有人
还俗归儒,讲论治国平天下。更有如天台宗的天海,禅宗的崇传等直接参与
政治,对幕府的帮助很大。由于寺院当时与公家 (朝廷),武家(幕府)处
于鼎立状态,德川氏对寺院与公家同等看待,也给予虚位,制定法度,包括
寺院、僧侣逐级升进程序在内的各种制度,奖励学业;褒其名称,增加寺田
和寺领地,俾使其论于柔弱境地,以利于武家长期统治。而且在织田氏时期,
天主教大举传入日本,宣传 ‘天主如来’的功德,教会声势逐渐盛大,达到
动辄可能违害国家的地步。所以到了德川家光以后,便制定了所谓以‘西佛’
制 ‘南佛’之法,颁布‘改宗’法令,让僧侣掌管产籍,国民必须挂籍檀那
(施主)寺,严格寺院与檀那的隶属关系,借以防备耶稣教的蔓延。与此同
时,神道也很兴盛, ‘唯一神道’采用许多佛教教义附会神典,后来吉川惟
足到会津,创立 ‘宗源神道’;转而形成山崎闇斋的‘垂加神道’派,则把
神典牵强地附会于朱子学。……神国思想兴起的结果,也影响到佛教,整个
社会上的大儒都排斥佛教,无不崇神,有人指出借寺院与檀那这种关系强迫
人家奉佛以兴隆佛教,在古代未曾有过的。特别是会津的保科正之和水户的
德川光国倡导的学风,更成为排佛之源,排佛气焰日见高扬,但由于僧侣已
① 坂本太郎:《日本史概说》,汪向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 年版,第97 页。
① 参见村上专精《日本佛教史纲》,杨曾文译,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
… Page 104…
部分地参与到俗政之中,恣于衣食之享受,而对佛教之盛衰,本不介意。……
总之,德川幕府时期,神、儒、佛、耶稣各教互相交错,佛教起到压制耶稣
教的作用,儒教独自与当时的政治结合,处于培养人才和立言的地位,大儒
四方辈出,各自分立学派门户。”①
(1)“公家佛教”与“武家佛教”
德川幕府坐镇江户,已不把京都的天皇朝廷放在眼里。与镰仓幕府和室
町幕府不同,德川幕府的权力建立在对大名的控制实力上,而不仰仗于将军
的权威来勉强保持位置。它不是依赖将军之名来获得力量,只是借用将军的
名义。由此,也就规定了德川幕府对待朝廷的态度。前两个幕府虽自己握有
实权,但是不敢割断与天皇朝廷的联系,不敢在形式上公开地蔑视朝廷。德
川幕府的权力基础既然已经完全不依赖于朝廷,它就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
形式上也公开压制朝廷,这是它施政的基本方针之一。1615年,德川幕府公
布了《禁中并公家诸法度》,明确规定,天皇以学问为第一,所谓学问,包
括“古道”和“和歌”等;武家官位的任命,天皇必须听由幕府推荐;天皇
无权向僧侣封法号,赠紫衣。该法度唯一留给天皇的权力,只是按“本朝先
②
规”决定年号 。
室町幕府后期,出现战国之乱。佛教各宗参与其间,难免遭受泱及,寺
庙和经书毁于战火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