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宗教史-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籍。这便促使了新英格兰地区公理宗教会分裂,一派称“老光派”,以波 

  士顿第一教会牧师查理·冒西(1705—1787年)为首,反对大觉醒运动;另 

  一派叫“新光派”,是支持大觉醒运动的。老光派对大觉醒运动极力反抗, 

  18世纪中期以后,公理宗中的觉醒运动渐显衰微。 

       浸礼宗开始对大觉醒运动不感兴趣,随着运动的深入,其中许多人的看 

  法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婴儿受浸洗并非对信仰上帝起决定作用,最重要 

  的乃是教徒的内心体验。此外,作为不从官方教会的一个派别,浸礼宗对官 

  方教会本来就不信任,其中许多人要求摆脱官方教会的控制。这样,浸礼宗 

  发生了分裂,成立了不少独立的教会,一些公理宗新光派也加入到这些独立 

  的教会中来,助长了浸礼宗大觉醒运动的过激行为,引起正规派的反对,殖 

  民当局也起而镇压,但却反过来刺激运动发展。 

       在英国推动福音奋兴运动的循道宗,正式在美洲开展传教工作较晚,18 

  世纪70年代,菲利普·恩伯里(1723—1773年)和罗伯特·斯特劳布里(? 

  —1781年)分别在纽约和马里兰开始宣传循道主义。1769年,卫斯里派遣首 

  批8名正式任命平信徒的传教士到美洲开展传教活动,但只有弗朗西斯·阿 

  斯伯里一人留到美国革命后,其他人都陆续回英国了。循道宗主要在马里兰 

  和弗吉尼亚获得了发展。1773年,在费城召开了循道宗第一届会议,进一步 

  推动了它在美洲的影响,独立战争后,一些当地土生土长的平信徒布道师加 



① 唐逸主编:《基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版,第287 页。 

② 同上。 


… Page 36…

入了循道宗。 

     圣公会仍保持其英国母会的正规传统,对大觉醒运动采取抵制态度,其 

中的福音派人士也有受大觉醒运动影响而皈依的。 

     路德宗在大觉醒运动中震动不大,它的成员不少是新近来到美洲的德国 

移民,带有强烈的虔敬主义色彩。 

     大觉醒鼓动起北美殖民地近乎狂热的宗教情绪,基督教的影响扩大了。 

然而在美国革命过程中,世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更为迫切现实的问题,人 

们关心这类事件的兴趣远远高于对宗教的兴趣,美国的教派都处于最低落的 

氛围中。据说,那个时期,虽然参加教会活动的人数不少,但正式承认自己 

属某教会成员的人还不到 7%。这使基督教界人士又感到一种危机的存在。 

同时,美国独立后疆土不断扩大,人口也增加了5倍,基督教会决心要争取 

更多的人皈依,于是便出现了“第二次大觉醒运动”。美国基督教19世纪的 

历史就是由此开始的。19世纪初,美国的虔敬派、福音派等奋兴潮流在教会 

生活中占据优势。它们注重以拯救灵魂获得新生,把情感上的皈依作为真正 

的基督徒生活的开始。当时,尽管有些教派抵制这“第二次大觉醒运动”, 

它还是成为19世纪美国基督教活动的主流。 

     第二次大觉醒运动最早出现在1792年,1800年时达到高潮,其领袖人 

物大多是虔敬派和福音派的传统人物。 

     在新英格兰地区,公理宗积极推动第二次大觉醒运动。此时,它的领袖 

人物对运动的控制艺术也大有提高,采取了较有节制的情感奋兴方式,不使 

运动越出正常的教会活动的范围,力求避免原先曾导致大觉醒运动衰退的过 

激作法重演。浸礼宗和循道宗也都加入到第二次大觉醒运动中来。 

     随着美国西部边界的西移,第二次大觉醒运动也追随着向西部边疆地区 

扩展。为此,公理宗和长老宗还采取了联合行动。1801年,康涅狄格州的公 

理宗协会、长老宗总会订立“联合计划”,使边疆地区的这两个教派合而为 

一,新英格兰的其他公理宗联合会也加入这一计划,建立了不少“长老宗— 

—公理宗”教会。正在西部广袤的土地拓疆的人们有种放荡不羁的性格,他 

们对东部的有节制的觉醒运动感到不满,尤其反感教牧人员必须有学识这一 

条。那里有自己的大觉醒运动的方式。1800年,在田纳西和肯塔基两州出现 

 “野外奋兴会”,与会者常常情不自禁地狂喊喧叫,浑身震颤,但相比于18 

世纪的觉醒运动的疯狂现象还是有节制的。第二次大觉醒运动在西部地区成 

效显著,“不信基督教者”减少了,道德水平也普遍提高,浸礼宗、循道宗、 

长老宗的势力得到稳步增长。 

     第二次大觉醒运动激发了美国各教派的传教,从事教育和慈善事业的热 

情。19世纪一开始,美国出现了一个融合各教派人员的志愿协会网,开始是 

地方性的,后来逐步联合为州级的和全国性的协会。它积极促成新教各派向 

海外传教。1810年,成立了美国国外传教理事会,1812年,理事会派首批5 

名传教士前往印度传教。在慈善事业方面,美国各教派通过志愿会社的形式 

推动大规模的道德和与人道主义运动,向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做斗争,开展诸 

如戒酒、和平、废奴等方面的斗争。1811年,长老宗总会和康涅狄格、马萨 

诸塞两州的公理宗协会发起戒酒运动,有人还在布道中公开反对酗酒,曾引 

起社会广泛的注意。它们开展的反对蓄奴的运动对培育北方解放奴隶的意识 

有很大促进作用。美国的两次大觉醒运动,都有不同见解的争论,即伴随着 

论战。尽管卷进大觉醒运动的各派都强调情感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忽视理 


… Page 37…

性知识,但它们还得为自己的行动找到有力的理论解释。这刺激了宗教教育 

的发展,许多新的学院和神学院因而纷纷出现。1784年,荷兰归正宗系统办 

了一所培训教牧人员的学校,后迁往不伦瑞克,常被认为是美国历史最悠久 

的神学院;1794年,长老宗教会创办齐尼亚神学院;路德宗于1797年在纽 

约的哈尔特威克建神学院;摩拉维亚派于1807年,公理宗于1808年,也相 

继建立起自己的神学院。这些神学院的建立,在美国教育史上都有着重要的 

地位。 


… Page 38…

                  四、17—18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改革 



     自基督教东西教会大分裂以后,东部教会(希腊正教)历经坎坷,四大 

牧首区中的安提阿牧首区、亚历山大里亚牧首区、耶 路撒冷牧首区处于伊 

斯兰教势力的包围中,生存已很不易,更谈不上发展。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 

亡后。君士坦丁堡牧首区也失去了政治上的最后支柱,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 

国的附庸,日趋萎缩。数次十字军东征,名义上是针对伊斯兰教的,实际上 

也使希腊正教遭受重大创伤,不少地区的教派重新皈依天主教,承认罗马教 

皇的绝对权威地位,只在教仪上保留部分东方习俗,被称为东仪天主教。1589 

年,俄罗斯正教会选出自己的牧首,并经君士坦丁堡牧首耶利米亚二世签字 

认可,成为独立的自主教会,称莫斯科直接传承于罗马和拜占庭,是“第三 

罗马”。从此,俄罗斯成为东正教的根据地。 


… Page 39…

                                1。尼康改革 



     尼康(1605—1681年)出身于下诺夫哥罗德的农民家庭,1635年入索洛 

维兹修道院为修士。1624年任哥捷阿则斯基修道院院长,1646年得到沙皇阿 

列克赛·米哈伊洛维奇(1629—1676年)赏识,被指任莫斯科新救主修道院 

大司祭,1648年升迁诺夫哥罗德都主教,1650年当选为莫斯科和全俄罗斯正 

教会牧首,1666年被沙皇撤销牧首职务,并被流放到偏远的菲拉波托大修道 

院。沙皇阿列克赛·米哈伊洛维奇的继任者费多尔二世宣布赦免尼康,并准 

他返回莫斯科,1681年,尼康死于途中。 

     尼康改革起始于1653年,重点有两个,一个是严格统一教仪,另一个是 

确立君权神授体系。前一项获沙皇全力支持。对后者,沙皇的支持是有保留 

的。作为一种观念,君权神授有利于加强沙皇的统治;作为一种教会组织形 

式,尼康将东正教牧首即他自己作为神的象征,凌驾于沙皇之上,这是沙皇 

绝不能容忍的。尼康因改革而享尽荣贵,也因改革而受尽凌辱。他的命运就 

是俄罗斯东正教的命运——只能成为沙皇统治的工具。 

     尼康的改革首先从统一全国的宗教礼仪开始。他规定祷告时划十字要用 

三个手指,不准用两个手指;绕行教堂的礼仪行列是自西向东(迎着太阳的 

方向),不能自东向西 (顺着太阳升降的方向);十字架可是八角的、六角 

的、也可以是四角的;对耶稣的赞美诗要唱三遍而不是两遍;做弥撒时应在 

圣像面前摆5块圣饼,不准摆7块;祈祷时用鞠躬礼而不是跪拜礼;圣像要 

仿照希腊正教式样描绘,不准仿照其他样式。此外,尼康还依据希腊正教原 

版《圣经》,修订了俄罗斯正教的经文,统一了东正教的祝祷词。 

     这些措施都是与俄罗斯正教中已成为习俗的礼仪背道而驰。开始时,尼 

康也很谨慎,不敢冒然行事。1654年,尼康动身到君士坦丁堡见牧首巴伊西, 

想从巴伊西那里寻求支持。当时,尼康带了27个有关礼仪方面的问题,诸如 

什么时候在教堂里点燃长明灯,什么时候敞开教堂的圣门,弥撒后要把圣餐 

布放在什么地方,是放圣餐杯上面还是放圣餐杯下面,等等。巴伊西竭力回 

避这些问题,不做直接回答,他只是劝告尼康,不要着手对固有的宗教仪式 

进行改革。这未能打动尼康的决心,他相信沙皇会支持他。1656年的所谓东 

正教周期间,在莫斯科圣母升天节大教堂祈祷会上,宣布了把所有坚持用两 

个手指划十字的人革出教门,还郑重地申明了这样做的理由:大姆指及与其 

相连的两个手指一起象征着三位一体,如果用两个手指划十字,三位一体的 

出现就显得不匀称,并且划十字的两个手指表明的是存在两个基督实体,这 

是属于聂斯托利派的异端。 

     这场宗教礼仪的改革,果然招致了强烈的反抗。首先是广大农村地区的 

神甫们感到新礼仪是无法接受的。这些新礼仪,新的祈祷词等都是以书面文 

字为基础的,可这些农村神甫多是些不识字的人。以前,他们从事圣事活动 

主要靠口耳相授,现在则必须重新学习,先要学习识字,才能取得继续任职 

的基本条件,否则将失去生路。 

     城市的宗教界也有反对新礼仪的人,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瓦库姆和 

伊万·涅罗诺夫,不少经书和教会文件的“校勘者”(编辑)追随他们。同 

时,一些主教,如科洛缅斯克大主教保罗·里沃夫公爵,还有一些贵族也加 

入反抗新礼仪的队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