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7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哟ネ饷媪揪辰纾睦锸乔寰黄降染酰挥斜煌饷婢辰绺扇牛挥斜煌饷婢辰缛疚郏饨卸忌懔O染鎏跫褪峭蛟捣畔拢娣畔拢辉偈艿酵庠档母扇牛馐悄罘鹑恕S辛苏飧鎏跫芯荒睿皇乔寰唬阌谢骋桑磺寰唬阌屑性樱磺寰唬跃荒罹褪遣换骋伞⒉患性樱判氖悖夷罘鹁龆ㄍ:竺嬉桓鱿嗉蹋嗉淌遣患涠希憧床换骋伞⒉患性印⒉患涠稀PЧ笫浦疗腥档煤芎茫敢浞鹉罘穑智暗崩矗囟ḿ稹梗憧矗ЧO衷诩穑糯蟮赂颐墙蚕衷谥甘裁词焙颍恐噶倜帐焙颍鹄唇右悖忝挥卸掀憧吹椒鹆耍迩宄馐窍智凹稹5崩矗鞘峭质澜纾阍诩质澜缫惶於济挥欣肟⒚滞臃稹7彩ネ油潦怯恚当ㄗ贤潦羌奖ㄉ砣缋矗鞘墙醇穑馐枪糯蟮碌囊桓鏊捣ā�
  我们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底下一条所说的,「念佛之人,十方诸佛同以神力护念」。一个真念佛的人,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我们有理由深信不疑,阿弥陀佛时时刻刻在加持他、在保佑他,虽然他没有见到、没有听到,阿弥陀佛没有离开他。为什么还见不到?那是业障还没有消尽,业障到很薄的时候你就见到,说老实话,见到的时候往生的时节因缘就到了,可以提前的,对这个世界没有贪恋,所以你见到阿弥陀佛就可以走。除非是你还有弘愿,护持正法,帮助一些有缘的众生,可以跟阿弥陀佛告个假,我再等几年再去,随时都去得了。古人有例子,明朝交光大师是个很好的例子。交光大师念佛,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是一个讲经的法师,他心里想著《大佛顶首楞严经》传到中国,从唐朝一直到他那个时候,他是明朝,各家的注解都是依据天台大师的《止观》,来解释《楞严经》上所讲的奢摩他、三摩地、禅那,交光大师认为这种解释不妥当,不是佛的意思。因为佛在经上讲舍识用根,而智者大师的《止观》他还是用心意识,不是舍识用根,这个给研究《楞严》的时候始终有一个问题存在。他向阿弥陀佛告假,他说他重新来注《楞严经》,这个注解写完之后他再往生。阿弥陀佛就准了,佛就走了。他真的把《楞严经》注解写成,这个注解叫《正脉疏》。所以研究《楞严》就把从前称为是古注,交光大师是今注、新注,这就有新旧古今两派了。确实是讲得好,但是舍识用根真不容易做到。识,你看我们学唯识的人懂得,六识,眼识、耳识,眼耳鼻舌身,最后加上一个意识,叫六识。给诸位说,六道众生用八识,十法界里面那些圣人也用八识,什么人舍识用根?《华严经》上初住菩萨做到了。我们现在念的是二住,当然他们做到,他们舍识用根。舍识用根就是圆教初住以上,不在十法界里头,所以这个非常非常不容易。天台大师他们讲的还是用六识,那是也有道理,接引中下根性的人,舍识用根那是接引上上根的人,中下没分,所以他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这是说寿命到了,功夫也成了,阿弥陀佛来接引可以告假,等这个地方的事情办完再走。你看多自在!只要念到功夫成片就行了,就有这个能力。什么叫功夫成片?从早到晚,佛家讲二六时中,就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了,这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人无论见什么一定笑咪咪的,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你干好事,很好,你做坏事也很好,为什么?各人因果各人承当。会不会劝你?看看你能劝、能接受,劝你;不能接受,笑笑,很好。他多自在!心里头痕迹都没有,心里头就是阿弥陀佛,这叫功夫成片,这叫念佛成功了,这样的人决定往生。所以十方诸佛都以神力来护念,阿弥陀佛怎么会例外?头一个护念你的就是阿弥陀佛。你想想看,你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就是感应的道理。我们现在念佛为什么不成功?我们的心不是阿弥陀佛的心,我们的愿跟阿弥陀佛的愿不一样,那德跟行就更不必说了,所以我们的念佛严重的夹杂,严重的夹杂那个根在哪里?我们对这个法门确实不是真的相信,真相信,夹杂就甩掉了。确确实实半信半疑,一生都是半信半疑,这一生就靠不住往生了,跟阿弥陀佛结个缘,来生遇到再说吧。来生不晓得到哪一世去了,为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是业力主宰著你,你自己做不了主。纵然得人身,你能不能有机缘再闻到佛法?都是问题。所以李老师警告我们念佛人,这一生不能成就、不能往生,将来是有机会,但是肯定是长劫轮回。这都是说出了事实真相,你说多么可怕。你要在这个六道里轮回受多少苦难,下一次才能遇到机会,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我们再看末后一条,「净土寿命无量,一生当得无上菩提」,这一句重要。我们在这个世间寿命太短,修学功夫还没成就,寿命到了,自己智慧、德行、福报都不够,来生到哪一道去很渺茫,在六道里头随业流转,太可怕了。如果寿命长,那很幸运,为什么?多学一点。我很幸运,我很满足,因为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四十五岁那一年如果往生,侥幸也只是同居土下三辈往生,对於净土很多道理都没有搞清楚。这是要感谢章嘉大师,他替我选择这个行业,叫我出家,叫我学释迦牟尼佛,所以把短命转成了长寿,我很清楚这么转过来的。现在我要走的时候,我就很满意了,为什么?统搞清楚了,没有怀疑了。不是这么多年大乘经教的薰习,那个信心、愿心怎么能生起来?处理现在社会上这些人事物,为什么那么轻松?这都是五十九年经教的薰习。大师当年见面的时候教给我「看破、放下」,现在才真正有这么一点意思。只有往生净土这一门,我们才是圆满的成就。如果不求往生,修学其他的法门,我告诉大家说,我没有把握。参禅,明心见性没把握,学教,大开圆解我也没有把握,念佛求生净土,这个可以,这一生就没有白来了。所以一生当得无上菩提,大乘经上讲得清楚,往生经里面讲得更清楚,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一生成就无上菩提。这是十方世界所没有的,一切法门里面所没有的,能遇到这个法门,这个利益功德十方诸佛赞叹都赞叹不尽。所以诸位同学你就晓得,你遇到这个法门是多么幸运。如果不了解,一定要在经教上下功夫,如果你不怀疑那就没有问题,有疑惑要在经教里面求答案,断疑生信,这一生就圆满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九二卷)  2010/1/25  华严讲堂  档名:12…17…209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今天我们看「第二治地住」,还是从前面把经文念一遍:
  【佛子。云何为菩萨治地住。此菩萨於诸众生发十种心。何者为十。所谓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己心。师心。导师心。是为十。】
  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解释,「十心,有其二义」,第一个意思是「於一一众生,各起十心」,这个起我们要特别注意,不是起心动念的起,为什么?初住菩萨就不起心、不动念,二住菩萨怎么会起心动念?这个起是自自然然的流露,自性性德的流露,不起心动念而起心。《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个生就是生起。跟十法界的众生不一样,十法界的众生确实有起心动念。纵然十法界佛菩萨的果位,分别执著没有了,分别执著的习气也没有了,他还是起心动念。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他就提升,那就是初住菩萨,大乘教里面一般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真的成佛了,不是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相似佛,不是真佛,这个生到一真法界,脱离十法界。所以此地讲的各起是性德自然流露。什么时候流露?有没有一定的时候?没有,无时不流露,无处不流露,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为什么?一一众生跟佛菩萨是一体,怎么会没有感应?没有感的时候,这十种心隐,不是没有,有,你没有感觉。有感他就显应,就很明显的加持你,这就是我们谚语当中常说的有求必应,道理在此地。
  第一个意思就是前面的意思,无时无处他不在,第二个意思是后面这个意思,有感就有应,感应道交。感应道交,清凉大师为我们讲「八种众生」,这八种众生有感。感应有显感显应、有显感冥应、有冥感显应、冥感冥应四种不同。第一个,「於怨众生」,前面我们学过,还是要提一下,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冤亲债主。过去无量劫来一直到今生,我们对人、对物,物是一切有情众生,那讲十法界的,有意无意伤害他、得罪他,结下的怨。结下冤亲债主有多少?给你说老实话,数不清。几百个、几千个,少数,你不想不知道,你如果一想,佛家讲观照,你就会寒毛直竖,怎么这么多的冤亲债主。无量劫来,这时间太长,范围太广,我们不说过去,说这一生,这一生在眼前,你有意无意的你害了多少众生,蚊虫蚂蚁、蜎飞蠕动,你吃的这些众生,佛经上讲得清楚,你吃它八两你要还它半斤,它不甘心、不情愿。虽然是还债,它甘心情愿还吗?不甘心、不情愿,这种怨愈结愈深,果报就愈报愈惨烈,这都是事实真相。诸位如果留意探讨因果的理论与事实你就知道了,还敢跟人结怨吗?普贤菩萨教导我们,跟一切众生不要结怨,要结缘,结善缘、结法缘,那就对了。怎么个结法?随喜功德。怨跟缘就在一念,一念觉悟,跟众生结了好缘,一念错了,跟众生就结下冤仇,实在讲这个事情太微细、太可怕。
  修行,多少修行人,不是不修,真修,不是不想成就,真想成就,他为什么不能成就?就是在这些很微细的地方疏忽了,真正是所谓粗心大意。六根对六尘境界,这六尘境界里面有很多是有情众生,现在我们学了《华严》,我们知道无情众生,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有灵性、都有见闻觉知、都有受想行识,我们会不会跟它结怨?会。怎么结?不尊重它。你想想,你要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人对你不尊重,你有什么感触?我们心里不高兴,心里有怨恨。你对树木花草不尊敬,树木花草对你有怨气,你对山河大地不恭敬,没有尊重心,山河大地对你不高兴,这无情。其实无情里头有有情,这个话怎么讲?我们在《华严经》里读到,树有树神,花有花神,草有草木神,草长得好好的,你从它身上走过,它高兴吗?所以佛家《戒经》里头有清净比丘不踏生草。草长得很好,不可以踩在它上面。这是什么?有道路,你要走路,你不能抄近,这里很近,草坪过去就是,不可以。除非什么?除非这里没有路,那是不得已。不得已还要合掌、诵经、念咒给它回向,对不起它,我不得已,必须从这里通过。我们有没有做这些事情?没做,没做就结怨了,这是什么?无意结怨,那个有意的麻烦更大。古时候出家人都在山上找个清净地方修行,就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