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7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苎Ъ遥簧谎芯课幕罚谩K闹骼锩嫣傅阶诮陶仁澜纾颐巧弦淮卧诖说兀饬蕉翁富埃颐谴蠹以谝黄鹱隽朔窒恚蠹叶挤浅;断玻墙驳闹泄鳎憔拖谜飧隼先硕灾泄澄幕庵肿鹁葱模浅D训谩N腋患妫戳怂副臼椤N颐亲约阂欢ㄒ湎ё约鹤孀谥拢迩甑拇衬鞘歉叨鹊闹腔郏挥兄腔墼趺茨艹写吕矗咳澜缪芯坷返亩贾溃澜缢拇蠊盼拿鳎渌龆济挥辛耍ǘ乐泄拿骰勾嬖冢渴裁矗靠康氖鞘朗来腥顺写挥性谖颐窍智罢庖淮韬隽耍衷谖侍獬隼戳恕M夤部蒲В奈侍庖渤隼戳耍冶戎泄寡现亍K韵衷谒怯幸恍┐厦魅说街泄囱氨Γ抑泄攀ハ认偷亩鳎接《热パ氨Γ蚁嘈趴赡苁鞘芴蓝鞅鹊挠跋臁;痪浠八担蓝鞅刃哪康敝校苷冉裉焓澜绲模侵泄酌涎怠⑹谴蟪朔鸱ǎ酝夤说接《热フ掖蟪朔鸱ǎ街泄フ铱酌涎怠U铱酌涎档街泄凑遥缘模蟪朔鸱ǖ接《热フ颐挥辛耍蟪朔鸱ㄔ谥泄辉谟《取K灾泄哪昵嶂斗肿右鲜蹲孀谥拢芴寤嶙孀诘闹腔郏颐侨险媾囱埃姓庋幕。缓竽阍偃タ次鞣秸庑┛萍迹慊岢侵希馐强隙ǖ摹�
  佛法里面讲的,这我常讲,我讲的是真话,佛经讲什么?我们给它大分,五个科目,它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讲哲学、讲科学,这五个科目都讲到登峰造极,都讲到究竟圆满,真了不起!佛法是教育,我从这个地方体认之后,在最近这个十几年,我接触了世界上许多宗教,我肯定所有宗教原本都是社会教育。所以往后宗教一定要恢复它的教育、教学,它才能在这个社会发扬光大,如果把宗教教学舍弃,我相信这个宗教在这个潮流之下会被淘汰掉。在宗教教学,佛教是非常特殊,佛教本来就是社会教育,传到中国来的时候还是社会教育,它变成宗教,好像在清初,有一些学者们谈到这个,我记不得是哪一个,有这么一个印象,好像佛教变成宗教顶多三百年,这就是说干隆以后才变成宗教,在这以前它是教学,寺院庵堂是学校,是佛教教学的道场,佛度众生是度人的,不是度鬼的,这个诸位要知道。你看经忏佛事都是中国古来这些大德们他们编的,他们会集的,佛没有编过这些东西,佛当年只教学,只讲经,就是教学,所谓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佛真的是如此,标准的老师。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修行是什么?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包括身口意,意是思想,我们想错了,我们看错了,这是属於意的行为,把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口是言语,身是动作,我们话说错了,我们事情做错了,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修行在哪里?在日常生活、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在这些地方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叫修行。修行绝不是在佛前天天礼拜,敲著木鱼诵经,不是搞这一套,那你就全搞错了。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寺庙没有研究经教的,只有诵经拜佛的,没有研究经教,教学的没有了。
  所以佛教要复兴,这是以前方老师跟我讲过很多次,他提醒我,特别是我出家之后,他对我有个期望,这个期望恐怕我这一生做不到,他告诉我,佛教要复兴,必须恢复唐宋时代的丛林制度。丛林制度是什么?是大学、是教育,丛林里面纲领执事你要是了解,跟现在学校完全相同。丛林里面的主席就是方丈和尚那是校长,首座和尚是教务长,维那师是训导长,监院是总务长,名称叫的不一样,执事完全相同,它是学校。所以一个丛林寺院里面它教学的教室很多,用佛教的话,是这些首座和尚分座讲经,这边这个教室讲《法华》,那边的教室讲《华严》,那边的教室讲《般若》,都有老师在那边主讲,你学哪一门课,你就进哪一个讲堂。它是一门深入的,不是说你好几个讲堂都可以,这不可以,你学哪一门就专攻这一门,老师天天授课。如果能恢复这个制度,佛教能复兴,不能恢复这个制度,佛教要复兴很困难。现在的问题,最大的难处是什么?没有人教,这个东西很难,培养一个好的老师至少要十年,中国古人所谓「十载寒窗,一举成名」。专攻一部经论,他心是定的,这个专攻就是持戒,这是佛门的规矩,你能够守规矩,专攻一样,十年不间断。要反覆的学习,不是说这门功课我学一遍之后就可以,就能够结束了,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法要重复无量遍,古人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在古时候那些专攻的祖师大德,他主修的这一部经,念三千遍的人很多,三千遍是普通的标准,像《法华》、像《楞严》,三千遍肯定是十年。不做这个功夫怎么行?不但天天要读,天天还要讲、还要研究,现在所谓是跟同学们在一起分享,自己对於经论的体会遍遍不相同。所以佛经里面讲义味,义味是什么?就是味道、法味,这个义味无穷,天天有新的悟处,所以他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契入之后乐此不疲,一部经通了部部经都通。所以这是佛法跟世间学术不一样,世间学术,你学这一个科系,转另外一个科系你什么都不懂,佛法不是的,佛法求的是明心见性,只要一见性全通了。哪一部经明心见性?部部经都明心见性,八万四千法门。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什么意思?门门都能帮助你开悟,门门都能帮助你得定。
  先是得定,定是什么?得清净心,得定到一个阶段之后肯定开悟。悟有大悟、有小悟、有彻悟,终极的目标要大彻大悟,那见性了,那就全通了。不但佛法通了,世间所有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全通了,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全是心现识变的,所以一通一切通,道理在此地。谁能做得到?在理论上讲人人都能做得到,就怕你不干。你要下定决心真正干,然后唯一的秘诀,你就是排除障碍,这个排除障碍是什么?决定不受外面境界干扰。内不生烦恼,这个不生烦恼就是我们讲的这四句十六个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因为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那是烦恼的根,你必须把这些东西舍掉,不生烦恼了。不生烦恼只生智慧,所以佛经上常讲,「烦恼轻、智慧长」。在这个境界里头,我们常讲心态纯正,对自己来讲,身心健康,不容易生病。你在家里面修行,肯定你影响你一家人,你家庭和睦,家庭幸福。你要是工作的话,你有工作、有事业,你的事业一定顺利、一定兴旺,你也肯定影响你的邻里乡党,那就叫化他。自己修成肯定影响别人、影响环境,自己修得没有成就,你就没有办法影响别人。所以佛家讲的,度人就是教人,先教自己,自己没有做到,你就很不容易教别人,人家不相信,自己一定要做到。
  今天整个社会动乱,原因是什么?人心不清净,这是真正的原因,人心不慈悲。诸位要知道,清净慈悲是性德,你本来是清净,你本来是慈悲,菩提心里面所说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每个人的真心,你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在这五种都失掉,真诚失掉了,变什么?虚伪,你错了;清净变成染污,严重的身心染污;平等失去了,傲慢;智慧失掉的时候,愚迷;慈悲失掉的时候,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损人利己,这样子你的身口意所造的全是恶业,恶业必定有恶报,这才叫苦。我们这一生很幸运,在这样的这么动乱社会当中我们遇到佛法,我们遇到好老师,遇到净宗,遇到《华严》,这确确实实如经所说「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遇到了。遇到要不能掌握,不能在这一生当中往生净土,那就大错特错。往生净土的确很简单,只要我们常讲的这十六个字放下,真放下。怎么样放下自私自利?就是学著我起心动念都想到别人、想到社会、想到国家、想到民族、想到一切苦难众生,不要动其他的念头,你常常想到这个。想这个什么?激发自己的道心,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只有我们自己学成了,我们才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我要学不成,他们就受灾难,我学成功了,他们就可以离苦得乐,这对自己是很大的一个动力,推动我们勇猛精进,不会让我们堕落。为自己容易懈怠,为众生、为苦难众生你就不能懈怠,不能见死不救。所以要用善巧方便帮助自己,要有一个动力,让自己真正精进。不为名闻利养,如果有名闻利养肯定会遭到魔难。魔能够伤害你没有别的,就是障碍你的名闻利养,你没有名闻利养,魔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他没有办法害你,他障碍正法障碍不了你,你还是成就你自己的。障碍正法什么?障碍大众修学正法的机缘,他的罪是从那里结的,不是从我们这里结的,这个要懂得,对我们自己丝毫不受影响。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就得大自在,不能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要放下贪瞋痴慢,与道完全相应。所以这十六个字,在佛法里头虽然没有入门,是非常好的根基,有这样的根基入佛法就不难了。
  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看到很多修学一、二十年,二、三十年,修得很不错的,做得也很不错的,但是到最后一遇到境界他就变心了。什么境界?名闻利养的境界,一现前,他抵挡不住,贪瞋痴起来了。他自己也知道错误,不对,他就是回不了头,诱惑的力量太大,禁不起诱惑。所以从这里我们就想起印光大师一生提倡因果教育,就感到非常重要。这个老和尚真的了不起,把这个时代的根,根之根掘发出来了。人要真正懂得因果报应,深信不疑,什么样的诱惑他也会不动心。所以这个老人的提倡,我们明白了,我们觉悟了。所以我在台湾这几个月,见的人也很多,我都是劝他们深信因果,提倡印祖所说的《了凡四训》、《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汇编》。这三种书都是明清人的著作,都是用文言文写的,现在要大量流通应当要把它写成白话文,最好还有详细的讲解,对现在社会会有很大的帮助。网路、电视这是非常好的工具,用这种工具把这三样东西,祖师的一生心血,极力提倡。我们要能够继承祖师的志向,用现代这些科学工具把它发扬光大,能救社会。人要真正相信因果,《十善业道》跟《弟子规》就踏实了,他真干,他不是干假的。没有因果这个观念,他可能还作假,用这个东西来装饰门面,达到他名闻利养的目的。这些事情我相信在印祖那个时代他就看到了,就看得很清楚,所以才极力提倡因果。
  在台湾的社会,无论是朝野,都能接受儒释道三家的教学,这在今天全世界难得找到的这么一个地区。生长在这个地区的人,有使命、有责任继承传统文化,继承大乘佛法,继承祖师的教诲。像这些东西,还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真正能成就大家。《弟子规》不要看轻了,薄薄的这一小本,一千零八十个字,你真正把它做得圆满,你就是大圣人。四书五经、十三经要不要读?不需要读,你做到了,四书五经、十三经里面讲的经义你统统都落实,这一千零八十个字就是四书五经、十三经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