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思,随众生心,众生喜欢什么身,他就现什么身。所以《楞严经》上讲「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是他所知的量,随心应量。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我们看到好像起心动念,实际没有,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诸位记住,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他是永远住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刹那之间他也没有失掉,真正住在大菩提心上。
顺修六度,不是逆修,随顺著六度,给众生做好样子。你看众生,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现在这个社会犯了什么毛病?贪吝,贪财、贪色、贪五欲六尘的享受。现在人的悭贪比过去提升了好多倍,六道众生哪个不贪?不贪他就不来,他就不会到人间来了,他到人间来为什么?就是为了贪,有了贪这个念头才到人间来。可是从前贪的念头轻,现在太重了。菩萨做榜样就是破除众生的烦恼,你不是贪吗?他示现不贪,不贪,布施,喜欢布施。你贪财,他天天舍财;你贪法,他天天布施佛法。菩萨来给我们做样子,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用意在哪里?用意是希望众生看到之后觉悟,像菩萨一样,把自己贪吝之心舍掉,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布施度什么时候圆满?你悭贪的心断掉,布施度就圆满,还有一点点念头就还没有圆满。持戒圆满是你恶念没有了,持戒就圆满;你还有恶念,你还得要修持戒,持戒没有圆满。这是六种方法,破众生六种严重的烦恼。持戒是破恶作的,心行都不善,忍辱是破瞋恚的,精进是破懈怠的,禅定是破散乱的,智慧是破愚痴的。所以菩萨示现六度之心还发回向心,这太难了,为什么?一般众生修学功德都是给自己的,不肯给别人,我修的功德给别人,那我不就没有了吗?菩萨给你做样子,所修一切功德,自己都不要,全部回向给一切众生。为什么?众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讲到究竟之处,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佛是佛陀,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佛是什么?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什么?众生是迷惑的佛,是一不是二。为什么我们是佛?那就得要感谢佛为我们讲经说法,把这桩事情讲清楚、讲明白,我们相信。
所以学佛,首先要有耐心,要有定功;心浮气躁,没有耐心,决定修不成功,不会有成就。什么样的人学佛会有成就?《弥陀经》上讲的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这种人学佛肯定有成就。善根是什么?能信、能解。福德是什么?是能行、真干。因缘是他遇到善友,遇到佛法、遇到正法,遇到好的同学,这是因缘。这三个条件具足,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我们今天因缘没有问题,我们统统遇到了,现在能不能成就?那就决定在我们的善根、福德。我们能信、能解,可是我们做不到,做不到就是没福。实在讲,福非常重要,你看佛法里面常讲「福慧双修」,它把福放在前面,慧放在后头,不是慧福双修,而是福慧双修;世间谚语也是有这么个说法,「福至心灵」,你的福报现前,你也聪明,换句话说,你智慧就开了。所以人不能不修福。心浮气躁的人有没有福?没福。没有耐心的人有没有福?没福。这两大障碍如果不去掉,你想修福修不到。所以头一个要放下心浮气躁,让自己的清净心透出来,清净心生智慧。如果你还有耐心,耐心就是精进,你就能够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就成功了。
佛门在中国二千年来,汉明帝派特使到西域去迎请佛教,所以佛教是中国帝王礼请过来的。这一个特使在现在的新疆(新疆是西域),遇到印度的高僧,摩腾、竺法兰,请他们到中国来,皇帝封为国师,接受了佛陀教育。由於帝王护法,所以佛教在中国这一片宝土真的是发扬光大,世世代代都有高僧、高士、出家的居士出现。一直到近代,近代居士里面,像夏莲居、梅光羲、江味农,在台湾,李炳南老居士,对佛教都有很大的贡献。清末民初杨仁山,真的是菩萨再来,他把他自己居住的房子捐献出来做金陵刻经处,流通佛法。金陵刻经处现在还存在,诸位如果到南京可以去参观。办支那内学院,他的学生办的,欧阳竟无,对於佛法的弘传起很大的作用,影响很大。法师当中,在那个时代,印光法师出现,谛闲法师、太虚法师,民国初年。可是到我们这一代,西方文化传进来,把我们的价值观好像是推翻了,我们现在接受外国人的价值观,相信科学,不相信古圣先贤,认为古圣先贤落伍,过时了,那东西还能用吗?现在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老旧的东西有什么用!所以我们自己把老祖宗的东西丢掉了。可是社会,科学是带来一点好处,物质生活方面你细心想想,得失能平衡吗?谚语所谓「得不偿失」,我们得到的东西太少,我们失去的太多。我们失去什么?我们的孝悌失掉,中国自古以来孝悌忠信的社会没有了,礼义廉耻失掉,仁爱和平失掉。现代社会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物质生活虽然好一点,精神苦不堪言。
佛法也跟著遭殃,没有人肯学了。佛法教我们舍,教我们放下,现在人拼命争取,竞争,怎么能放下。竞争提升是什么?斗争。斗争再提升就变成战争,现在的战争是核武、是生化,是毁灭地球的战争。我今天才听同学说,最近有个电影叫「二0一二」,他们在找有没有这个光碟送来给我看看,有人去看过,说这个电影所演的跟我们平常讲的有很多地方相应。世界末日,有没有救?答案是肯定的,有救;用什么东西救?用老祖宗的办法救。回归到老祖宗,只要把十二个字做到,社会就安定,天下就太平。这十二个字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在佛法里面讲,十善业道,我们人人都能够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不瞋、不痴,天下就太平。谚语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现在我们吃了大亏,回头想想,老祖宗的东西还是有价值,丢掉是罪过,应该受这些苦难。所以现在我们要抢救、要恶补,认真努力去学习,自己学好,自然就影响别人,这叫自行化他。
第三叫「证发心」,这就高了,「证即证入,谓入初地乃至第十地。而此证者,无有境界,唯真如智,名为法身,法身显发,故名证发心。」《起信论》说的这段是讲的别教,《华严经》上是讲的圆教,实在说,《华严经》上初住菩萨就是证发心。清凉大师在此地讲,也讲得很好,是教导我们,我们的修学要有次第,由浅而深,循序渐进,这才能成就。
我们再看经论里头有参考的东西,《观经妙宗钞》,这是智者大师的注解,这里面他也讲三种发心,「观无量寿佛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当得往生。」这特别是我们净土,我们修净土依靠的就是三经一论,后来祖师大德加了两样东西进去,变成五经一论。清朝晚年,好像是咸丰年间,魏源居士他将《华严经》最后一卷,「普贤菩萨行愿品」,加在净土三经里面称为净土四经,四经一论。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把《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提出来加在四经后面就变成五经。我们细心去观察,净土经论就圆满。《华严经》加进去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证明《华严》是大本《无量寿》,「大势至圆通章」加进去之后,那尤其是殊胜,无比的殊胜。我们平常看到《般若心经》,诸位常常念到,《般若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核心,《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纲要。《心经》虽然是二百六十个字,把六百卷《大般若》的精髓说尽了,都在里面,真了不起。「大势至圆通章」,我觉得它是心经,它是什么心经?它是释迦牟尼佛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的心经。释迦佛四十九年讲些什么?千经万论离不开《圆通章》的范围,《圆通章》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心经》还少,《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它是一大藏,我们今天讲《大藏经》,《大藏经》的心经。这个话是我说的,我有根据,我不是随便说的。我是根据隋唐的大德,善导大师讲的,善导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他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不是讲释迦牟尼佛一个,十方三世所有法身如来示现在十法界,或者是示现在六道,他来干什么?就一桩事情,唯说弥陀本愿海。我们用他这两句话来看,「大势至圆通章」是不是?完全正确,「大势至圆通章」确确实实,菩萨也在无量劫中得到诸佛如来的教诲,教他什么?教他念佛求生净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见佛就成佛,见菩萨你就是菩萨,你不是菩萨见不到菩萨。
这个佛怎么念法?他把方法传下来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个字是念佛的秘诀,都摄六根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放下万缘,眼耳鼻舌身意对的是色声香味触法,你把它收回来,眼从色法里头收回来,耳从声法里头收回来,这叫都摄六根。凡夫六根往外跑,眼往色上跑,耳往声上跑,六根都往外面奔驰。菩萨都收回来,一样一样统统收回来,收回来心定了,不再攀缘这六尘,五欲六尘统统放下,就这个意思。然后「净念」,用清净心去念佛。你不放下,你心不清净;放下,心清净了。特别提个净念,为什么?如果你对这个法门怀疑,不清净,夹杂,不清净;不可以夹杂,这叫清净心,要净念,不怀疑,不夹杂。「相继」是一句接著一句不要中断,念佛就成功了,就跟前面的相应,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讲绝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讲经说法终极的目标是什么?就是劝你念佛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就这个意思。
到极乐世界,确实,这里讲的要发三种心,当得往生。这三种心,《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统统根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的,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阿弥陀佛怎么说他就怎么说,一个字不加,一个字不减。现在很多人晓得,尤其是日本人很崇尚,本愿念佛,日本人有本愿念佛这一派。有人来问我怎么样?我说日本过去那些大德本愿念佛如法,没有问题,现在有问题。他们的本愿是什么?是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中国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四十八愿,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也就是任何一愿都包含其他的四十七愿,这是圆满的。日本本愿里面只有这一愿,其他四十七愿都不要了,这就错了。中国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这一愿里面,四十七愿都在这一愿里头,那行,那没有问题。
《无量寿经》世尊为我们介绍,「三辈往生」、「往生正因」,你就看这两段,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发菩提心就是此地讲的至诚心、深心、发愿心,你要有这三心,然后一向专念,决定得生;单单念阿弥陀佛,这三心没有发,不能往生。一天念十万声也不会往生,为什么?没有至诚心,还处处骗人,那怎么行,这种心怎么能往生!没有深心,深心是好善好德,你是好名好利,怎么可以,这要知道。所以这个三心,我们看第一,「至诚心,至,专也;诚,实也。谓此土众生,欲生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