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龆际抢鲜ΑI迫宋乙蛩埃簧频娜怂欠疵娼滩模铱戳怂笪乙焯肿约海矣忻挥胁簧疲赣性蚋闹拊蚣蚊恪梗彩俏业睦鲜ΑD憧纯矗约褐猓械娜宋颐怯檬裁囱榷运坑酶改咐炊运⒂美鲜炊运庋娜搜Х穑芸炀湍芷跞刖辰纭�
我们一般人学佛,为什么没法子入佛境界,学得那么辛苦?就是心态错了。现在人讲以我为主,我看这个人也不满意,看那个人也不满意,那怎么行?真正比自己高明的,有德行、有才华的,嫉妒心又生起来,「他还是不如我」。所以不能入佛境界,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古大德常说,有这种人,这种人不多,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实在自古以来,成人之美的人不多,成人之恶的也不多。不过在今天的社会,好像成人之恶比成人之美的要多,这个比例要多,这就是讲乱世。这个比例真的是这样的,那这个世界混乱,这个世界决定不能够避免冲突。现在这个冲突麻烦大了,从家庭到全世界,家庭里面,夫妻冲突,为什么?我们听了最近中国有几次企业家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这些论坛,我听了他们的分享报告,非常感动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才知道自己很多事情做错了。像夫妻,这个例子很多,太太是女强人,瞧不起丈夫,天天吵架,三天一大吵,吵了三、四十年,现在学了中国传统文化才恍然大悟,错了!不容易,认错,挺有勇气,认错了,太太向先生磕头。先生看到这个样子非常惊慌,怎么太太变成这个样子?担当不起。你看看,夫妻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亲戚朋友冲突、邻里乡党冲突,一直到种族冲突、宗教冲突、国家跟国家冲突,就麻烦大了,搞得全世界都冲突,整个世界动乱不安。从哪里来的?贪瞋痴慢疑来的,佛在几千年前就把病根都说出来。怎么对治?佛讲得很好,勤修戒定慧,就能息灭贪瞋痴。戒定慧里面,这三桩事情,定是枢纽,戒是帮助你得定的,戒是讲方法,帮助你得定,定能开慧,慧能解决问题。我们看到这些分享报告,佛菩萨、古圣先贤讲人性本善,证明了。你看几十年的冲突,一下接受圣贤教育,他马上就觉悟、马上就忏悔,就真能改过自新。这不是佛菩萨示现的吗?做给我们看的,让我们这些很固执的人、还没有回头的人看看他们,他们在表演。
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说了好多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人性本善,跟佛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一个意思。为什么不善?习性造成的,习惯成自然,从小老人疏忽了,没有好好教你,所以变成不善。如果是像中国古时候的家庭,严格的教育婴孩,这个社会上没有这些事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这在我们中国几千年真做到了,原因是什么?教育。今天整个世界社会动乱,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我们把教育疏忽了,东方人疏忽了圣贤教育,西方人疏忽了宗教教育,才出了这些麻烦事。现在这个世界,大家都知道,迫切需要化解冲突,需要恢复安定和平。用什么方法来恢复?除了老祖宗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再加上宗教教育,找不到其他方法。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可是现在圣贤教育在社会上是冷门,有人知道好,不敢学,为什么?怕学了之后将来找不到饭吃,好像这个社会不希望有这种东西,干这个事情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现在大家头脑里头只有一个理念,竞争,圣贤教育教我们忍让,小孩从小就学忍让,他将来在社会上还能立足吗?这是很大的障碍。我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了圣贤教育,我在台湾就一个人,没有家,一个人的生活很简单,我就选择这个行业,一生不跟人竞争,「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曾经有一个节目主持人,是个很有名的主持人,在香港来访问我,问我这么一句话,他说「中国谚语有句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法师,你对这句话怎么看法?」我说「这个话错了,说错了,怎么说错了?孔子、孟子不为己,天没有诛他,地也没有灭他;释迦牟尼佛一生不为自己,天也没有诛他,地也没有灭他;我在这个时代,我也学孔子,也学释迦牟尼佛,老天爷也没有诛我,也没有灭我,我不是活得很好、活得很快乐吗?可见得这句话害了很多人。」我说你是搞媒体的,以后再不要说这个话,再不要误导人家。真的,许多人被这句话误导,认为非要跟人家竞争不可。人要是各个人都有竞争的心,那真是天诛地灭,这个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
我们再看下面长者为我们的开示,我们学到「无欣无厌,任性无思」。「任理不作」,理就是自性、就是真性,不作是自性无作,「智自明矣」。作是有为的心,这就错了,你有所作为。所以中国老子说得很好,「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为是自性。自性作不作?你看大自然,太空当中无数的星系,它都能按照自己的轨道在那里运行,这是作。它有没有作的念头?没有,它是无作而作。像在我们地球上你细细观察,地球有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年复一年,千万年没变过,它有没有作?无作,它绝对没有起心动念,「我要这样做,我要帮助草木生长」,它没有这个念头。所以老子说,教我们,我们人要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我们看大自然运行、运作,它多和睦,地球上无论是动物,不同的族群,它确实是群居的,不但动物群居,植物也群居。你看树木花草,这一片森林只有一个树种,一大片,那是一个族群,它并没有意思,自然生长的。
人也是如此,也是自然的,也不是有意的。夫妇结合,生育儿女,到第三代孙子见到,第四代重孙见到,到五代、六代的时候,这一家多少人?一、二百人。从两个人变成一、二百人,是不是他自己有计划这样做的?不是,自然的。无作就对了,现在有作,麻烦来了,现在有作是什么?叫计划生育,这就有作,有作问题就来了。古时候无论是自己的生活、工作,没有一样不是顺其自然,与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的法则相应,这叫道,这叫德。违背了自然原则,灾害就来了,麻烦就来了。我们现在能看得很明显,最明显违背自然规律的就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里面讲求人能胜天,能改变自然。没错,它是改变自然了,可是自然要是晃晃身体,就吃不消了,那就大地震来了。不可以过分,过分它只弯个腰摇一摇,地球就会毁灭。所以古人他对这个重视、讲求,决定不违背自然规律。
下面说「是名方便,是名无量,以净无量妄想故,不可以情量思度所知故,故名无量方便三昧」,这段话说得好。自体、自性本智起用,这是佛菩萨的方便、法身菩萨的方便,这种方便,确实用我们在《华严经》上的讲法,决定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与性德完全相应,完全是自性起用。《十住经》里面讲的方便是这种方便,所以也叫做无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无量。《妄尽还源观》里面给我们举例子说,一微尘,这是依报里头小得不能再小的,是物质里头最小的,一微尘「出生无尽」,那就是无量。它这里面有宇宙圆满的能量,科学家讲的场能,有圆满的信息,所以它随缘起无量无边的变化。我们要知道,绝对不是有意的,有意就有限量,无意无限量,不可思议!「以净无量妄想故」,这个净是清净,就是清净心融化无量的妄想,把无量的妄想变成无量的智慧。迷就是妄想,现的相是妄想,觉现的相就是智慧,觉悟的时候转烦恼成菩提,菩提是觉悟的意思。所以烦恼不能断,烦恼一断,将来菩提就没有了。烦恼跟菩提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就是一个在迷的状态之下,一个是在悟的状态之下。然后你才晓得,自性不生不灭,烦恼不生不灭,菩提也不生不灭,只是迷悟它有转变。迷的时候,智慧变成烦恼,悟的时候,烦恼变成智慧,转变,没有生灭。实在说,染净,净是真的,染是假的,迷的时候称之为染,觉的时候称之为净。因为我们观念当中染净是对立的,实际上讲,染净是一如,染净不二,这是真的。染净到底怎么回事?是你分别执著里头变现的,你要不分别不执著,哪来的染净?不但染净没有,善恶也没有,诸位想想就晓得了。所以菩萨回归到清净心,不但社会清净,宇宙清净了。
下面说「不可以情量」,情是感情,量是衡量,人生、宇宙不能用情识去衡量它,也不能用思惟去度量它,你全错了。为什么?用情量、用思惟,你所知道的有限,你所知道的不圆满,你所知道的有偏差。这就是科学跟佛学差别在此地,佛经里头有科学,但是佛菩萨不用情量、不用思度,科学家用情量、用思度,再加上一套仪器,他来观察宇宙。宏观世界讲太空物理,微观世界讲量子力学,讲这些东西,这个东西佛经上都讲到。佛经,它不用情,它不用思,它用什么?它用真心。为什么真心能知道?因为所有现象是真心变现出来的,你只要把能变的真心找到,所变的不就全了解了吗?它用的是这个办法。真心在哪里?妄的放下就是真的。你一定要知道,执著是妄想,分别是妄想,起心动念是妄想,只要把妄想放下,真心就现前,真的,所以这自性智慧透出来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般菩萨赞叹如来万德万能,这句话不是恭维的话,是实实在在的话,真的是万德万能,诸佛如来真是万德万能。换句话说,既然佛在《华严经》上说了很多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就说明万德万能每个人都有。
佛这个能力能现得出来,我们现不出来,要找原因在哪里,为什么他能现,我们不能现?为什么他有那么大的智慧?你看讲出这些经,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无论哪一部经,我们现在明了,一生一世都讲不完,字字句句都是无尽意,菩萨里头有个无尽意菩萨,字字句句无尽意,你怎么能讲得完?为什么?它称性。只要一称性,现在我们有一点概念,我们听说的,没有证得。贤首国师在《妄尽还源观》里面讲的,一微尘周遍法界,是讲它的能量,周遍法界;一微尘出生无尽,这是现在科学讲的信息,出生无尽;一微尘含容空有,含是包含,包含虚空,容纳万有,遍法界虚空界它都包含,一微尘里面。一句话多少微尘?一个字多少微尘?怎么能说得尽!我们从《还源观》里面得到这一点信息。我们学了这么多年,对佛陀、对祖师所说的这些话,祖师说的这些话根据《华严经》说的,我们不怀疑,我们肯定。现在在我们的分上,我们非常想证得,证得,前面李长者也教我们,我们现在有信、有解,行的功夫还不到位。
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是什么?放下。《华严经》,清凉大师把全经分为四个大段:信、解、行、证,行这一段的经最少。这四大段,解的分量最大,差不多占二分之一,行占一小部分,最小,只有一品,五卷。你看那个题目,「离世间」,远离,这个世间,《华严经》上讲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这三种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