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挂恢钡健肝薅嶂恰梗飧鼍啪涠际鞘綮独炙滴薨飧隹莆睦锩妫赣嘟岳炙滴薨埂�
第一个『无著』,著是执著,无著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无分别、无执著。如果我们能够将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再执著了,这个我们在讲席里面学过很多,这是什么境界?阿罗汉的境界,在《华严经》是七信位以上,虽然还没有入住,是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法界,他脱离六道轮回了。有没有辩才?有,他真的得到了,四无碍辩才他都具足,但是那个功力不如菩萨,菩萨的辩才比他深、比他广,这是刚刚得到。如果再进一步,於一切诸法不但不执著,连分别都没有了,那他的地位高,在四圣法界里面他成了菩萨。你看看声闻、缘觉是小乘,菩萨跟佛是大乘,但是是十法界里面的,没有出十法界,是十法界最高的两层,这都是属於方便有余土,在我们这个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他所证得的是正等正觉,没见性,为什么?他还会起心动念。这个非常非常之难,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他就圆满的超越,超越十法界,那他真的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智者大师说得好,他说他是「相似即佛」。天台大师讲六种佛,叫「六即佛」,这个我们学大乘的人必须要记住的,为什么?他真的给了我们信心、给了我们希望。第一个是「理即佛」,从理上讲。从理上讲一切众生都是佛,佛是什么?佛是自性,我们中国老祖宗讲人性本善,那个本善就是佛。从理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话佛在《华严经》上讲过好几次,本来是佛,哪个不是佛?都是佛。可是现在我们怎么样?我们的自性是被障碍住了,就是这三种烦恼,妄想、分别、执著,只要有这三种东西,我们自性虽有,不显。实在说,怎么不显?明明就在眼前,可是在眼前,明明你就不认识,不认识当然你就起不了作用,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佛法讲隐现,有障碍的时候它就隐了,就是障碍现前,你所感受得到的统统是分别执著妄想,这是你能感受到的。所以必须把这三样东西放下,那自性的性德你就感受到,实在讲自性的体、相、作用你全就感受到了。那是什么人?最低的程度就是法慧菩萨,我们现在学的这一段经文,初住以上,超越十法界了。法慧菩萨那就跟我们这个世间,像从前惠能大师一样,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有障碍都化解了,自性的体、相、作用统统现前。
所以我们学佛,要把无著做为我们学习第一个目标。真的无著你就入门了,你还有执著,你入不了佛门。可是这个东西难,是真难,我们想不想放下?想放下,可是就是放不下。这应该有二十年了,早年我在美国讲经的时候,提出十六个字跟同学们互相勉励,我们要把这十六个字放下,才能契入佛门。十六个字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要放下,我说得很明白、说得很清楚。这个放下很难得了,有没有入大乘?告诉大家,不但大乘没有入,小乘也没入。这功夫算不错了,是的,只到门口,还没有进门,你看看,这四样放下,到门口,没进门。怎样才算进门?那要用《金刚经》的标准,四相破了就进门,你看这无著,「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就入门。入门是什么地位?《华严经》上说的十信菩萨,你是初信位。十信是小学,大乘的小学,一年级。所以我讲的那十六个字是门口,到门口了,再努力一下,把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放下,就证得,才是《华严经》上的初信位菩萨。初信位很了不起,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他决定不堕三恶道,所以在三种不退转里面,第一个不退转就是位不退,他得到了,他是我们佛法里面一般讲的圣人,他不是凡夫,他证得圣果,小小果。他断烦恼跟小乘初果相等,是平等的,统统都是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了。可是论智慧,初信位的菩萨不但超越须陀洹,他的智慧超过阿罗汉,这是真的。神通相似,天眼通、天耳通他恢复了。六通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一点都不稀奇,我们是有烦恼,那是障碍,烦恼只要消除一点,它就慢慢的往外透,这两种能力是最先透出来,你获得天眼、天耳。智慧你就可想而知,无著智现前了。
我们看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的,「一、无著者,论名不著辩才」,不著是不执著了,不执著的这种辩才。「於所说法,无住著故,即七辩中捷辩」,昨天我们学的七辩,七辩学了,现在学这一段经文就容易。捷辩,「须言即言,故无著也」,就是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了,七辩里第一个捷辩。昨天我们也说过,真正具足捷辩,捷是敏捷,别人提出问题,不需要思考,自自然然就答覆出来,不需要思考的。一般是对谁说?一般都对法身菩萨,也就是初住以上,他是真的。在阿罗汉当然也有,我们人间天上不如他,他不如法身菩萨,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要用天台大师的话,十法界里面的捷辩也是相似捷辩,他所证得的果位是相似佛。第一个是理,理即佛。
从下往上来看,我们现在学佛了,天台大师称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叫「名字即佛」,名字即佛什么意思?有名无实。现在才开始学佛,依然是凡夫,不过凡夫天天向成佛这个方向、向成佛这个目标迈进,可是第一站还没达到,还向著第一站前进。第一站是什么?第一站叫「观行即佛」,我们一般讲你修学功夫得力,是这个境界,功夫得力了。这个功夫得力称为观行,这两个字的意思很深,观是什么?止观,你看我们《还源观》里面讲「五止、六观」。观,就是章嘉大师给我讲的看破,那你就晓得,观行那个行是什么?行是放下,能看破肯定放下。他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真看破了,也就是对於宇宙人生世出世间法真的明白、真的通达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为什么?你想想,你要不要智慧?要。要不要清净?要。我们现在心净不下来,妄念太多。想不想得清净心?要。要不要得平等心?要。要不要得随缘自在?要,放下都得到了。你不放下,是业障把你障住了。这个东西就是把业障放下,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就往外透,从观行就透了一点,那一点虽然很少,可是在我们世法里面讲,那非常管用。为什么世法大家都没透,你才透一点,你就出人头地?观行即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讲就是功夫成片,那就是天台大师讲的观行即。
功夫成片是什么意思?这是在所有法门里无比殊胜的法门,这是念佛法门。因为在其他法门,在这个阶段里头不能算成就,功夫成片是不错,出不了六道。可是在念佛法门里头,功夫成片就决定得生。生极乐世界,不但超越六道,十法界都超越了。你看看八万四千法门,这点小功夫,其他法门里不行,你必须要往上提升,这是我们要知道的。你才晓得净土的殊胜,净土达到这个阶段就肯定往生。功夫好一点的,不但是预知时至,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自在!这是修其他的法门不行,只有修净土,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的加持。所以我们要知道珍惜,这个法门要不好好的修,你到什么时候再遇到?善导大师讲得好,善导大师传说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自所说的,多么稀有!所以他说净宗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这话是真的。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老师常常很感慨的说,他是说我们台中莲社的莲友,莲友当中一万个人,真正念佛往生的只有二、三个,那跟善导大师说的话怎么有那么大的差距?原因是什么?你念佛念一生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就是功夫成片。如果达到功夫成片,那就肯定得生,没有话说。没有达到功夫成片就靠不住,那么将来到哪里去?这是个大问题,来生是不是肯定生天?不见得。
我在台中有一天偶然翻到灌顶法师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疏钞》,我翻到最后一页,念佛人一百种果报,当然他只举一百个例子,肯定不止一百种,但是这一百种类都包括了。头一条堕阿鼻地狱,我吃一惊,一个人念佛念一辈子怎么会堕阿鼻地狱?哪有这种道理?我就拿著经本去问老师,老师一看到这个疑问就说:好,你问得好,这个问题我不跟你一个人讲,我在讲经的时候跟大众讲。虽然自己认真学佛、念佛,天天发愿求生净土,可是他的心行与五逆十恶相应,所以他不能往生,死了还要堕阿鼻地狱。那他一生念佛有没有功德?有,功德是什么?阿赖耶里面的念佛种子,这个在。五逆罪我们想起来真可怕,五逆罪里第一个杀母亲、杀父亲,从前少,现在社会上有,这是五逆罪里两个最重的,摆在前面。杀阿罗汉,阿罗汉是老师,不知道报老师的恩,还要杀老师、害老师,这个罪重。第四条是出佛身血,这是佛陀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干的事情。佛的福报大,没有人能够伤害佛,你想暗杀做不到,他福报太大了;可是让他受点伤,有。提婆达多知道佛每天出去托钵走的道路,那个道路当中有一段是峭壁的底下,所以他就偷偷爬到峭壁上,准备一块很大的石头,佛在下面走,他就推下去。他把石头推下去的时候,韦驮菩萨在空中用降魔杵把石头拦住,拦住的时候,这个石头就破碎,碎片把佛的脚砸破,流了一点血,叫出佛身血。这个都是起这种念头、干这个事情,要堕阿鼻地狱。第五条是破和合僧,就是破坏僧团。这叫五逆罪,一切罪里头最重的。
早年我在台北讲经,有一次一个老居士请我吃饭,赵默林老居士,老一辈的人都知道。这也是我们台湾佛教里头的名人,他也是皈依印光法师,跟我们李老师是同学,师兄弟。请我吃饭,在台北火车站的功德林,我去了,邀我去,就我们两个人,叫了两个菜。吃饭的时候他就问我,净空法师,你知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要请你吃饭?我说我不知道,我还没有神通,不晓得。什么事情?他说我有一桩事情要请教你。我说不敢当,老居士学佛比我们早,怎么会有问题来问我?不敢当。他说五逆罪堕阿鼻地狱,前面四条不容易犯,你说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都不容易。出佛身血,现在佛不在世了,有等流,就是跟他有平等的,是以很恶的心,瞋恨、恶心破坏佛像,等於破佛身血。无意当中破坏没有关系,是用瞋恨心,恨透了,要把这个佛像毁掉,那是五逆罪,这是等流。他说这个都不容易,他说末后那个破和合僧,这个可不得了!他问我这个问题。你看,哪个寺庙里头没有破和合僧的?我说这个事情,咱们吃饭,没关系。他说怎么没有关系?我就问他,我说老居士,你学佛很多年了,比我早多了,你想想,你在什么时候遇到一个和合僧的道场?我这一问他,他一回想,笑了一笑,寺庙里住两个人都打架,哪来的和合僧?没有和合僧。我这一说,他才恍然大悟,真的没有。无论是出家人道场、在家人道场,里头住两个人都天天吵架,都不和。和合僧的条件,必须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修,遵守戒律、遵守六和敬,那叫和合僧团。我跟他说,我说我学佛这么多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