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亩睿鹦亩钭霾坏剑霾坏降牟唤病S衅鹦亩罹陀姓庑┫窒螅钦庑┫窒竽阋私馑腔孟啵皇钦嫦唷!督鸶站飞纤档摹敢磺杏形ǎ缑位门萦啊梗阋咽朗驴闯擅位门萦啊U馐欠鹪凇栋闳艟飞辖涛颐窃趺葱扌校褪窃跹雌疲憧杀鸬闭妗T诨孟嗬锩嫘拮约旱恼娉稀⑶寰弧⑵降取⒄酢⒋缺涯愕男缘略猜南智啊�
《还源观》里面讲的四德重要,第一个「随缘妙用」,随缘不离世间,我跟这个世间大众相处在一起,在家庭,家庭把它处理好;在公司行号,你把这公司做好。你知道这是假的,假的不能不做,假的不能说我不干,不负责任,那是错误。借假修真,真的是什么?性德是真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是真的,一点都不假,那是性德。要在假相里面去做出来,这个东西不能够舍掉,这就是借假修真。《还源观》跟我们讲的四种净德,四德第二个「威仪有则」,这就是道德,把自性里面的德行做出来给人看,成就自己,教化众生。我们用现在一句话来说,大家好懂的,为社会大众做出最好的榜样,为社会大众做出一切有利益的榜样,决定不能够伤害大众。第三个是态度,讲态度「柔和质直」,外面的态度要柔和,对人对事对物。内里面的心要真诚,质直就是真诚,真诚心,慈悲相,柔和就是慈悲。末后一个第四个「代众生苦」,我们这样做法做得很逼真,那就是代众生苦。我们可以不必做,清净无为,为什么要做?做好样子给众生看,希望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我们把这个样子统统做出来,就代众生苦。中国老祖宗讲的都很简单,五伦、五常、八德这就讲尽了。佛法给我们讲的十善、四无量心,《还源观》里面四德,都非常简单,这里头的义理、事相都深广无尽没边际。所以这是相说出来。
性是一性无性,这个地方讲的跟我讲的有点不一样,我把它念出来,「一性无性者,谓理不决定」,理是性,不决定,「虽云一性,而无定一之性也」。它讲得也不错,一切法的性质是不定的,这是什么?人的念头,一切众生的念头不定,念头转变得太快,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性,一性无性这个性就是性识,大乘法里面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它是无定一之性。净念、染念、善念、恶念太多太多了,太复杂了,它能够让外面的幻相产生变化,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把四圣法界变成六道轮回,把六道再变成三途,统统是一性无性它在产生的变化。跟我讲的可以互相做参考,都能够讲得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三七卷) 2009/1/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3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十住品第十五」,我们继续学习十种智明。
第九段「知众生缘起本无有生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达一切众生受生因缘所起之法,悉皆空寂,本来无生,是名知众生缘起本无有生智明」。这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我们在大乘经教里面,常常读到「缘起性空」、「生即无生」,正是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佛跟我们讲真话,这一切现象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实相,诸法实相,也就是说一切法的真相。阿罗汉以上真的看破,所以见思烦恼断掉,在佛法里面讲他确实修行证果,我们俗话说得道,他真的得道,得的什么道?阿罗汉道。阿罗汉道在佛法里面虽然是小果,那个功德也是相当殊胜,为什么?六道轮回他超越了。看破重要!我们在六道生死轮回,生生世世没有办法离开,就是迷在这个事实真相里面,以为六道里面一切东西是真有,产生严重的执著,这个亏吃大了。诸佛菩萨在经教里面,常常劝导我们、提醒我们,我们每个同学至少应该也经过千万遍的提示,可是依然不觉,依然不能回头,所以造成苦受。三界里面所受的苦乐忧喜,心有忧喜,身有苦乐,我们要问,什么时候我们能够不再有苦乐忧喜?在这个地方就是很清楚给我们一个答案,看破就没有了。从哪里看?从自己身心看、从外面境界看都可以,只要你看到真相,你自然就放下;一切放不下,都是对事实真相没能了解。
《金刚经》上讲得很好,《金刚经》与中国人有特别的缘分,过去禅宗五祖忍和尚,弘忍大师一生极力提倡,所以这部经是家喻户晓,尤其是惠能大师从《金刚经》开悟的。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作如是观,应该从这里看破,这是事实真相。佛举的比喻好,六道像什么?六道像梦一样。我们在六道,就是在梦的里面,没醒过来,醒过来之后才知道这是假的。醒过来之后,是的,六道没有了,梦没有了,梦醒了。梦没有了,还能想得起梦里面的情节,那叫什么?那叫习气。梦确实没有了,会想到梦里面的境界,那是习气没断,所以他证得的境界是阿罗汉果。在这个果位上,必须再把习气淘汰掉,不再想,为什么?假的你想它干什么?何必想梦里面的事情?梦到一切喜乐的境界是假的,梦到一切苦难境界也是假的,再跟诸位说,梦到一切佛菩萨境界也是假的。记住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有为是什么意思?有生有灭就叫有为。可是生灭不住,这个住就是停住,它不停,迁流不息,前一个念头灭,后一个念头就生,速度之快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连想像都达不到,你怎么能够执著?
所以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是讲老实话,不可执著。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我们还是不觉悟,还是要执著,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我们现前的习气,在六道里面这个习气太深、太严重。大乘教里面薰习个十年,二十年,三、四十年,我在大乘里面薰习了五十多年,快到六十年,这么长期的薰习产生了效果。可是这个效果依然敌不过习气,习气常常现行,比一般人好一点的,就是习气一现行,立刻就能觉察,觉察是明了、明白,虽明白还是放不下。既然如此,它对我们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已经就非常难得!我们把所有一切现象,这个生灭现象就是有为法,看得愈来愈淡薄,这是我们现前的境界,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严重,他有苦,很苦!现在就是受苦乐忧喜淡薄了,苦淡薄,喜也淡薄,忧虑淡薄。於佛菩萨的经教,体会就愈来愈深刻、愈来愈欢喜,大乘教里面常讲的「法喜充满」。得不得受用?得受用,头脑愈来愈清楚、愈来愈冷静,身体愈来愈健康。为什么?身体与起心动念关系非常密切,心清净身就清净,身清净纵然有疾病,疾病也很容易恢复正常。疾病从哪里来的?这个我们要知道。佛告诉我们,为什么诸佛菩萨不生病?不但不生病,他们真有功夫的人,他能保持不变,这招很厉害,谚语所谓「菩萨菩萨,年年十八」,他不随著年龄老化,这什么原因?他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
佛告诉我们,所有这些现象是心现识变,心现不产生变化,变化是识变的,识是什么?分别执著。他有分别他就有变化,他有执著他就有严重的变化。今天第九、第十两种智明,不但是提升境界,契入实相,要用现在我们境界里面讲,它可以给我们治疗老化,它有这个功效。这是大家听到很开心的,因为你都想年轻,你都想不老。可是年轻、不老还是分别执著,不过老化得慢一点而已,不是不老。真不执著,老化就没有,这个倒不是假的,为什么?他六道轮回没有了,衰老就没有了。在六道轮回才有这个现象,四圣法界里没有这个现象,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关口。诸佛如来、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天天在劝我们。有善根的人,善根的来源是过去生中累积的因,这一生中遇到善友为缘,善根才能起作用。如果没有深厚的因缘,虽有善根,力量不强,力量薄弱,他有缘能够接触到佛法,能够听闻到大乘,但是他不得受用。诸位要知道,在佛法里面讲的,清凉跟我们讲学习四个阶段,信解行证。信与解都不能得实际的作用,真正得实际作用是要行,修行,学了之后,要把我们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想法、错误的做法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对外面的境界,都认为是真的,这个错误,你什么时候能够把它修正过来?我过去讲《金刚经》的时候,我做了一张小张的贴纸,我记得是圆形的,上面印的就是《金刚经》上四句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印一张小张透明的,送给很多道友,叫他贴在哪里?贴在电视机上,透明的。电视机上贴上这几个字,每天看电视你就看到这几个字,知道电视里面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然后回光返照,我们现实的社会,就像电视里面色相完全相同,你可别当真,你要当真就错了。所以你要明了、你要通达,「一切众生受生因缘所起之法」,这是讲六道众生,轮回的众生,无论你在哪一道受生,受生当然就有死亡,有生就有灭,灭了之后,身体灭了,四大分散,灵性不灭。这灵性它不灵,迷了,如果灵就好了,灵至少它能证阿罗汉果,这个灵迷了。孔老夫子在《易经系辞》里面称它游魂,游魂是迷,迷而不觉。现在这个世间,东方、西方都把它称作灵魂,灵魂不灵,灵魂是在迷的状态,它要是真灵它就不去投胎,不再搞轮回这个事情。实在讲,搞轮回这桩事情它自己做不了主,有一股力量引诱它,这个力量叫业力,业力在引导它去投胎。投胎的时候,这个业叫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胎,六道里头有六种不同,这个力量是你生前所造的。
如果是有强烈的善因,你生天道,你跟天人相应,起心动念无不是善,什么是善?真实利益一切众生,没有为自己想的。善心里面夹杂著自私自利,不能说他不善,他的善不圆满,这是我们佛门里面讲中品善,就不是上品善。上品善里面没有自私自利,全心全力舍己为人,这叫上品。全心全力去修善,里面有自己的目的,掺杂著名闻利养在里面,这变成中品;如果掺杂著傲慢、嫉妒、好胜,那叫下品善。其实在善的做法上说,没有两样,三个人都一样,都看到他们尽心尽力在做好事,但是三个人的心不一样。所以上中下三品是论心,上品十善是天道,中品善行是人道,下品善是阿修罗道、罗刹道。诸位要知道,尽心尽力行善,这三个人是一样的,谁都不输给谁,为什么会有上中下三品?发心不相同。如果是阿罗汉以,上那是圣人,圣人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他行善也是尽心尽力,跟这个世间真正修善的人,看样子形相上没有差别,不同在哪里?不同在他们没有心。我们末后这一条会讲到,无著心,他没有执著心,这就高。
修上品十善修天道的他有心,他有心他不是为自己,全心全力都是为别人,为众生、为社会,他还是有心。到没有心的时候,那就是无我的境界,就超越了,他就不在六道。这个要懂,不懂的话你怎么学?你到哪里去学?上品善的人,不但是从早到晚念念想著众生苦,希望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希望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可能连他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