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你看看,做上个十年,做上个二十年,你的境界就大不一样,平等心会现前,平等心现前你智慧会增长,清净心会现前,那个觉就是智慧。真干!准灵,不是不灵,不灵是功夫不到家,自己做得不踏实、不认真,认真的话就不会。所以怨亲平等。你看看,我们在佛堂里面我们供父母、祖先的牌位,这是最亲的,把这个冤家债主也供在一起,一方面是化解怨结,是经典上常常教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化解,不要跟人结怨。我们最近读了很多宗教的经典,许许多多的宗教对於这一点都特别讲得多、讲得细,就是不要跟人结怨。佛教讲得更深,不要跟一切众生结怨,头一个教我们不吃众生肉,不跟一切众生结怨,小动物,蚊虫蚂蚁、蟑螂老鼠都不能跟它结怨。这些小动物,我们在最近十年当中跟它们有很好的沟通,发现它们很有灵性,能够通人性。我们爱护它,它也爱护我们,它就不来找我们的麻烦,互相帮助,互助合作,共荣共存,我们不伤害它,它也不伤害我们。所以说它们通人情,同一智海,不能说小动物没有智慧,不能说小动物没有感情,它都有,你要慢慢去发掘你就知道了。现在跟这些小动物相处,甚至於比人好处多了,它们比较单纯,这就真的住如来家了。
什么时候住如来家自己很清楚,你会有一种超凡入圣的这种感触。当然初学著重在断恶修善,从这里做起,再提升到破迷开悟,最后决定是转凡成圣。此地讲住如来种智家,这是超凡入圣。照《华严经》的标准来讲,这是初住以上的境界,决定不在十法界,在十法界是向著这个方向,没有契入。起心动念断掉,那就进入,就进入住佛种智家。这地方下面有一句,「才发心时,即於十方现身成佛」。诸位一定要知道,才发心时是初住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学过,十信心满,就是十信修圆满了,十信跟一般大乘里面所讲的可以说是完全相应,佛在一般大乘教里面讲断惑证真,这是讲一般正规的途径,你必须这样学习,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例外。好像念书一样,你想拿个博士学位,你一定是先念小学,念初中,念高中,念大学,念研究所,你才能拿到这个学位,佛法修学亦复如是,也是有阶级的,但是佛法拿到学位是要凭断证功夫。学习就是帮助你看破,看破的目的一定要晓得是帮助你放下,如果你要不肯放下,那你在这一生修学是跟佛结一个法缘,这一生,说老实话,没有成绩可言。所以一定要放下,放下就有成绩。像长者在前面跟我们讲的,放下,前面讲过五住地惑,首先你要放下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你才能证得《华严经》上讲的初信位的菩萨,就是小学一年级,你真的入学了。如果八十八品见惑没有断,你没有入学,换句话说,你还在幼稚园,小学一年级还没你的分,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包括十信,没你的分,这一定要知道。
八十八品见惑说起来也很麻烦,所以佛有善巧、有方便,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这好讲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好说话了。破身见就是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像《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过去初学佛的时候学《金刚经》,都以为佛讲的这个破四相是大乘菩萨,没想到是小乘须陀洹。经上你看明明讲的,我们就疏忽了,就忽略了这个事情。以后学了十几年,在讲《金刚经》的时候看到这个,豁然之间明白了。经上不是说须陀洹吗?佛说他证得须陀洹了,而他自己呢?他自己并不以为他证须陀洹,如果自己以为我证得须陀洹,佛就不说我证得须陀洹。这个话什么意思?如果你自己执著我证得须陀洹,你还有我执,你还有我相,你四相具足。须陀洹已经破四相,刚刚开始破四相。读这个经文,明明白白在经上写的,我们就那么粗心大意。所以须陀洹跟《华严经》初信位的菩萨,他们在放下是平等的、相等的,都是把我相放下了,不执著这个身是我。放下边见,不再跟人对立,这个很重要。不再跟一切人对立,不再跟一切事对立,不再跟一切万物对立,没有对立了,这个好!不再有成见,不论是因上的成见,是果上的成见,成见是自以为是,不能跟别人随缘,一定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做法,这叫成见。当然,这种成见,佛有时候也坚持,譬如佛制定三皈五戒,要求初学的人必须要遵守。这不就是一种执著吗?不就是一种分别吗?为什么佛菩萨还这么坚持?引导你入门。这是帮助你断烦恼的,帮助你放下一切不善的习气,所以佛菩萨不能不坚持,道理在此地。
我们在这个世间帮助人断恶修善的,有时候我们也表示坚持,可是心里头?心里头不能有,这要学菩萨,外表是随缘,完全是利益众生,而不是为自己。为自己?为自己什么都不坚持,什么都随和,但是为社会的利益,为大众的利益,为国家的利益,为世界人民的利益,这个要坚持,这不可以马虎的,个人的名闻利养无所谓,可以完全放弃,要懂得这个道理。这是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教化众生的一个原则,我们要懂得、要学习。所以讲到成见,有些事要坚持,有些可以不要。像最近我们看到整个社会的动乱,大家都想求安定,都希望能够化解冲突,能够恢复安定和平,我们也希望,这个事情要不要坚持?这个事情要坚持,这绝对不是我个人事情。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只有用古圣先贤的伦理、道德、因果的教学才能达到。所以我参加很多国际会议,都是讨论这个主题,我们把中国五千年来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传统文化的智慧、传统文化的方法、传统文化的理念、传统文化的效果,提出大会里面报告,大家听了耳目一新,从来没听说过,都欢喜赞叹,但是没有信心。会后我们在一起吃饭、聊天,很多人问我,他说:法师,你讲得很好,这是理想,做不到!这才叫真正的危机,比金融危机厉害,金融算不了危机,信心危机!用什么方法帮助他生起信心、坚定信心?只有做出样子来给他看,所以这是逼著我不能不做。我们在中国安徽汤池小镇做示范,没想到做成功了,快速的做成功。这个试验做成功了,我们在联合国讲话声音就大了,告诉大家这不是理想,可以做得到,不相信你去看。到汤池小镇来参观考察的人很多,许许多多外国朋友都来看,看了之后相信了,这不是假的,是真的。所以帮助大家建立信心。
我们现在希望全世界这些志士仁人真正要觉悟了解,全世界每个国家、每个族群他们传统的老东西都是珍贵的,都是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这些部分大同小异。佛门里面讲十善,《圣经》里面也讲十善,《古兰经》里面也讲十善,印度教经典里也讲十善,通的。所以在现前,我们中国同修们,学佛的同修们,儒释道的这三个根我就非常坚持,希望大家一定要学习。这三个根扎下去,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只要假以时间,你的方向、目标、路子不更换,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所以我们要学孔老夫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这个世界会有和平,会有安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三二卷) 2009/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3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十住品第十五」,李长者的《合论》。
前面我们学到「发心之初,住佛种智家故」,今天我们接著看,「才发心时,即於十方现身成佛,如初发心功德品自明,以是义故,於此十住位中,入初发心住者,住一切诸佛智慧大悲海境界中住,即五位通修,以初住及十地,不离一佛智慧境界故」,到这里是一段。开头这句话非常重要,才发心,问题是这个心能不能发得出来,这个心是什么心?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叫菩提心,我们天天常念的要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出来就成佛了。所以十住菩萨,初住就叫发心住,他发心就成佛了。发心,他所具备的条件就是十信修圆满了,这个诸位要知道。
十信怎么修满的?我们非常羡慕,早年老师教导我,我是向他老人家请教,「我在方老师那里知道,得到的信息,佛法好,无比的殊胜,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有没有方法能教我们很快就契入境界?」我的话提出来,大概老师看到我还是心浮气躁,所以他一句话都不说,他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看著他是等他回答,等他老人家开示,恭恭敬敬的在听,没想到这么一看就看了半个多钟点,一句话都不说。小客厅里非常严肃,我记得小客厅那个时候有五个人,我跟大师,还有大师一个副官在场,另外还有陪我去的敏夫人跟她的女儿。半个小时之后,我们整个心情定下来了,他才开口说有。我们听到有,非常欢喜,也很震撼,心就一动,老师又不说话了,这时候大概停了五、六分钟,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们没有老师那么深的定功,这六个字听到是似懂非懂,好像是懂了。我接著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又停了几分钟,告诉我:布施,从布施下手。
布施是什么?布施就是真正的放下。一般人只知道佛经典里面常常所说的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也看过许多古大德的讲解,而老师发明这个布施的意义是身心世界、世出世法都要放下,都要舍掉,为什么?因为它是障碍,障碍我们明心见性,障碍性德。自性,大乘教里面所说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体被什么东西障碍?总的来说,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这个道理深,我那个时候初学佛,老师没有说这些,只教给我们布施财、法、无畏,通常说的,这个好懂。我们学了五十八个年头,将近一甲子,现在我们晓得布施财、法、无畏不重要,要把什么东西布施掉?要把分别执著布施掉,要把起心动念布施掉,记住,布施就是放下。为什么这么难?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事实真相是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
世尊当年在世讲经四十九年,你一定要记住,他讲《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你看看四十九年,《般若经》讲二十二年,差不多占一半时间。从这个地方观察,你就晓得佛法的核心是般若,最重要的部分。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讲什么?般若就是给我们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现在恰恰搞反了,无所有以为真有,毕竟空以为不空,不可得以为可以得,一百八十度的相反。这个念头起来之后,自性清净心它随缘,什么缘?就是你的起心动念,你起什么心,它就现什么相;你动什么念,它就变什么形。我们读到《妄尽还源观》豁然大悟,这是自性随缘妙用德,四大类德用的随缘妙用德。你说为什么随缘?没有理由。为什么没有理由?因为它不存在,有什么理由!它是虚幻的。《金刚经》读的人很多,佛在《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劝得多清楚、多明白。一切有为法,就是从实报庄严土到凡圣同居土全是有为法,有为是什么意思?有生有灭,有生有灭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什么东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