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飧瞿芰浚庞姓庵直硐郑幻挥屑裕鞘鞘愕姆卜颉U飧颐歉魅诵扪Ь辰绮幌嗤阕约盒扌械侥掣鼍辰纾隳芸闯瞿掣霾愦危坏秸飧鼍辰缈吹煤芮常耸孪啵讼唷O衷谙茫迨沃坏孟唷?墒俏颐窃诠ヒ裁髁耍撇仆永肟氖馄腥歉鍪焙蚴敲餍募粤耍馕颐侵溃强此迨挝颐蔷陀趾苛耍挥邪旆ń迨巫栽财渌担趺此褂姓饷炊嗾习乖谡饫锲普希壳辶勾笫ψ⒔饫锝驳煤芮宄亲约壕褪俏虿怀隼础O衷谙茫颐欠畔碌貌还唬阏娣畔拢臀蛉肓耍荒惴畔碌貌还唬阄蛉刖颓常还簧疃取5悄侵纸卜ǘ晕颐鞘怯欣妫颐鞘欠卜颍乔乘滴颐怯美妫钏捣炊坏美妗�
这是这么多年来,从修学累积经验当中,说出来跟同学们分享,佛法的秘诀没有别的,秘诀在放下。可是放下不是容易事情,放下的基础在看破,佛经帮助我们看破,帮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你了解得愈深、了解得愈透彻,你放下就愈容易。你放下会真正感到快乐,放下之后的现象,在日常生活当中确实烦恼轻、智慧长。我们不能说没有烦恼,没有烦恼那就是入了初住,那真的没烦恼。我们现在还在凡夫,可是烦恼轻一分、智慧长一分,这里头就有快乐、有法喜,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那就是生智慧,少生烦恼。
「见善住比丘,除心境不明净障」,心境已经是光明清净,怎么不明净?比起究竟如来果位上那就比不上,比不上究竟佛果。古人有个比喻,譬如等觉菩萨,这还差远了,等觉菩萨跟佛怎么比喻法?古大德讲晚上看月亮,月亮最美、最圆的时候,中国人都讲中秋,都用中秋月亮做比喻。等觉菩萨看中秋的月亮就像隔个玻璃,隔个玻璃看月亮;妙觉位,就是究竟果位,什么间隔都没有,连一层玻璃也没有。玻璃隔的跟没有玻璃看的好像是一样的,但还是有一层,我们凡夫看是完全看不出来。像初住菩萨,像这个菩萨,他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他看到满月,古人讲隔罗看月,罗是罗纱,很细的绸缎制的,像罗纱,隔著一层。看得清不清楚?清楚,看得很清楚,隔了一层罗纱,叫隔罗望月。比上不如,比下那就差多了,这叫不明净。我们从这个比喻里面去体会,渐渐就明白了。
「得菩萨无碍解脱门,能见一切众生根器业行,死此生彼,悉皆明见。」这是说他们的利益,就更清楚、更明白了。能够看到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是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从佛、菩萨、缘觉、声闻,一直到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他的根器、他的业行、他的生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不是看他一生,看他生生世世,看他过去未来,为什么?在初住菩萨,时间、空间没有了,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时空维次完全突破,空间没有了,就是距离没有了。如果我们能突破空间维次,那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面前,没有距离了。时间要是突破之后,就是没有先后,无量劫之前、无量劫以后都在眼前,所以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根器业行,死此生彼,这几句话我们一看马上会联想到这属於神通,从神通要再往深处一想,好像这些事情都是前定。伊斯兰《古兰经》里面,六种信最后一个「信前定」,谁定的?没有人定,自己定的。自己过去生中的根器、业行决定这一生,这一生的根器、业行决定下一生,这一生心善行善,来生一定生天。为什么?天人的业感自自然然的,他那里有个道德标准,那边的居民个个都是心善行善,你也心善,自然到那里去。好像我们世间人的俱乐部,你看看香港这个都市,喜欢跳舞的都到跳舞厅去,他自然就去了;喜欢打麻将的,你看条条街上都有麻将馆,他都往那里去了。所以说你到哪一道去,你怎么去的?是你的习气、你的爱好。贪心重的都到那一块去,那是什么?饿鬼道。瞋恚心重的、傲慢心重的、嫉妒心重的,都到地狱去。所以是谁叫你去的?你的业力牵引著你去,就是你对那个有爱好。学佛的人当然都到佛道去,他欢喜佛,欢喜菩萨。业力牵著你走,不是有什么人做主宰,没有!真正做主宰的就是此地讲的,是你的根器、业行,这个东西做主宰。所以教育太重要,接受圣贤教育,肯定他跟圣贤走,那走的是善道;接受佛菩萨的教育,那肯定跟佛走,走的是佛道,佛道高明,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
现在科学家我们也很佩服,他们大多数还是依据数学的推演,所以数学是科学之母,用精确的计算来推演,发现许多奥秘,宇宙的奥秘。佛法它不用数学,佛法用什么?用禅定,也就是用清净心。《楞严经》上佛说「净极光通达」,心清净到极处时候它就放光,这个光就是智慧,智慧一出来,没有一样不通达。所以一定要晓得,清净心生智慧。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依据这个道理来看现在看过去,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古时候古圣先贤世出世间高人很多,现在科学技术进步,反而高人没有了,什么原因?古时候人心清净,有欲望,欲望不大,现在的人心浮气躁,他心不清净,他的欲望没有止境的、没有边际的,他可以有很多的知识,他没有智慧。从这里我们就都明白了,我们在现前社会里,我们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情?是修清净心,是学不被外面境界干扰,这叫真功夫,这叫真学问。你动我不动,要怎样才能学到这个本事?必须知道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像《般若经》上所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心就是定的。生活在这个世间随缘,也学,认真学,努力去学,学多少算多少,管用。学什么?学随缘妙用,妙用很难,我们恐怕学不到,我们可以学随缘不变。
真正通达了解宇宙的变化真像万花筒一样,出生无尽,千变万化,没有一样是真的,没有一样值得留恋的,没有一样值得控制的,没有一样值得占有的,你的心自然就平静了。这个要了解事实真相,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我们要常常念念,把它念得很熟,境界现前,才起贪瞋痴,马上把这个念几句,就会把贪瞋痴念跑掉。「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所有现象的存在,那个生灭的存在,时间只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怎么能控制它、你怎么能得到它?你所看到的就像看电影一张一张、一格一格的相续相。这个现象,整个宇宙的现象是一种相似相续相,速度太快,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不可执持」,你没有办法执著它,你决定没有办法保持它,瞬间就走了、过去了,这是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你掌握住不动心,你能够欣赏,你在这里成就自己的德行,就是成就自己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成就自己的清净心,成就自己的不动摇心,然后清净心生智慧,你跟菩萨一样,照见五蕴皆空。然后再去帮助有缘人,人人都有缘,缘分有浅深不同,深的缘分是什么?他能信、能解,他真干,这个缘分深。缘分浅的,他是相信,他也喜欢听,他做不到,这缘分浅。接触到,不相信,那缘分更浅,有没有缘?有缘,为什么?一历耳根、一历眼根,他阿赖耶识里佛种子种下去,叫佛度有缘人,人人都有缘。
「已上初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明得十住中出缠心胜,是故善财初二三善知识,皆是比丘,明离缠解脱,表此三住位中行相故。」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看他初出来就看到三个出家人,这三个出家人代表什么意思?代表出世,他取这个意思。五十三参里面出家人总共是六个,代表出世间,远离尘寰,是这个意思。所以就是出离的心胜,把世间烦恼习气统统放下,表这么个意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二二卷) 2009/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2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十住品第十五」,李长者的《合论》,第二面最后一行,从第四「生贵住」看起。
我们把这经文念一段,「明对治世间法则,及生死烦闠不自在障,令自在故」。这是长者为我们说明十住菩萨断惑次第,前面一段他讲的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这三住是「总修出世间心,破诸世间烦恼缠缚,一时顿成根本智慧」,这就是前面三住。这个地方特别要交代明白的,那就是菩萨十信圆满,十信心满,修圆满了,入初住,破无始根本无明,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起心动念,这是禅宗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境界,见性就成佛,在《华严》就是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就见性成佛。这个地方李长者还跟我们讲断惑,他还有迷惑吗?没有,无始无明断了。李长者有没有说错?没说错,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由此可知,此地所讲的断惑,从初住往上去一直到等觉,都是断无始无明的习气。习气怎么断?习气不需要断,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历事炼心,让这些习气自自然然的没有了。我们凡夫看不出来,人家是真有功夫,他们确实是即一切法、离一切法。他不是躲避到一个深山里面去修行,与这个社会断绝,不是的;他就在红尘当中,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但是众生会被环境影响,会被环境染污;他们在这个世间,不受环境的干扰,没有环境的染污,这就高明,真正高明。现什么相?不一定。
长者在此地,每段都引用五十三参的例子,来给我们做证明。这段文字好!让我们明了五十三参奥妙地方之所在,妙在哪里?妙在在尘不染,在动常寂。由这个地方显示出性相不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这才是究竟圆满的大彻大悟。这里面深妙没有边际、没有止境,是性德圆满的流露,我们向这个地方去体会,就会有受用。第四生贵住菩萨,就是第四住菩萨,他代表「对治世间法则,及生死烦闠不自在障」,闠是热闹的场所,这是讲外面的环境,我们现在是大都市,特别像市场,超级市场,指这些地方。你进去之后,你看看里面所有一切的陈设五花八门,都在那诱惑你,你六根所接触到的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常到这些地方去。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示现在我们世间不例外,他们也常常去。我们在这些场所,总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在这里挑选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必须的,挑选这些物品。菩萨也在市场里面,看到好像他也在挑选,其实他在修行。他修行修的是不著相,这个高,太高!他在那里修什么?我们简单的讲他在那里修清净心,修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从事相上说,他跟我们毫无差别,没两样;从理上讲,从境界上讲,完全不相同。不但是我们不能够跟他相比,十信菩萨达不到他的境界,十信位的菩萨是离开染污得清净心;他们不是的,他们染污已经没有了,也就是说染净没有了,善恶就更不必说。
染净没有,这是什么境界?我们细心的去观察,虽然我们入不了这个境界,但是这个境界里面的现象,我们可以略知一二。何以能有这种能力?那就是我们在经论上得到的这些信息,能体会到他们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