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猓写シ浅I睿蛭艺飧瞿炅洌倚∈焙虻谝惶焐涎#鞘撬桔樱缦滤桔印=5氖焙颍腋盖状遥勾死裎锼透鲜Φ摹=#碌难矗桔友欢啵蟾胖挥卸⑷鋈说难樱桓隼鲜潭⑷鋈恕Mд驹诶裉玫牧奖撸鲜υ诘敝校业母盖状遥认蚩追蜃有腥蚓胚凳椎淖罹蠢瘛0萃昕追蜃又螅腋盖浊肜鲜ι献诳追蜃优莆坏南旅妫懈鎏σ危肜鲜ι献N腋盖状遥蚶鲜π腥蚓胚凳椎睦瘢侔汛吹睦裎锵赘鲜Γ歉隼裎锏褥断裱Х岩谎N颐嵌米鹗χ氐溃褪谴痈盖赘鲜φ庋硌荩梦仪鬃蕴寤岬剑б捕伎吹剑扛鲂峦Ю吹氖焙蛭颐嵌伎吹剑际钦庋摹8改付岳鲜π腥蚓胚凳椎睦瘢颐悄懿惶奥穑坎桓也惶啊@鲜邮芗页ふ庋闹赝小⒄庋某弦猓蝗险娼萄夹暮卧冢芏缘闷鸺页ぢ穑克哉娼獭T谘@锩娌惶鲜痰迹焕鲜ΥΨ郑9颉⒋蚴中恼馐浅J隆5比豢蘅尢涮浠氐郊依铮改钢懒耍降诙欤改富崤阒乙黄鹕涎В鲜耐罚行焕鲜芙蹋垢鲜λ屠瘛D挠邢裣衷冢衷谖姨道鲜σΨQ氖焙颍羌页せ挂骄炷侨ジ孀矗鲜Ψ缸铮苄淌麓Ψ郑鲜λ医蹋∷韵衷谖裁葱『⒉恍⒏改福课裁囱蛔鹬乩鲜Γ啃⒌烂挥辛耍Φ烂挥辛耍逃挥辛恕O衷诘慕逃墙桃恍┘际酰际酢⒛芰Γ丫涑墒裁矗勘涑缮饴蚵簦桌怼⒌赖隆⒆鋈说慕逃挥小K晕姨胶芏嗥笠道习甯嫠呶遥磕甏笱П弦瞪芏啵枪筒坏饺耍馐茄现氐纳缁嵛侍猓馕侍庠趺唇饩觯坎荒懿唤饩觯唤饩觯紫乱淮屯炅恕�
再看下面,『普观十方』。你看前面是尊重老师,这句是尊重大众,是老师的威德加持,同时也得到十方大众的加持,感恩的心!「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念念不忘众生恩,众生彼此互相有恩,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而且要很认真的学习。你看华严会上,每位佛菩萨出来说话都那么样谦虚。『而说颂言』,他在这个大会上也有十首偈颂,赞叹、劝导我们要认真学习。我们先看第一首颂:
【伟哉大光明。勇健无上士。为利群迷故。而兴於世间。】
我们先看清凉大师的注解,先说坚固慧菩萨十首偈颂的大意,然后再一首一首的为我们介绍。「颂意」,这是十首颂,十首颂的意思,「为显欲令增长一切种智,文云得净慧眼,了佛境故」。前面第九段无上慧菩萨,最后一句说「若闻此法者,当得清净眼」,这个地方接著坚固慧菩萨就更进一步的劝告我们,要得净慧眼,明了诸佛如来的境界。可是得净慧眼需要智慧,所以这十首偈显示,我们要想增长一切种智,帮助我们增长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佛经上一个名词,这就是佛里面智的意思。通常我们讲佛陀,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在中国找不到相应的字来翻印度这个名词,所以就用了音,用音译。弗这个字,没有人字边的弗,中国古字里头有,所以佛经传到中国,翻译的时候造了很多新字。佛这个字是新造的,加个人字,这是个人,它的音叫弗。什么意思再解释,它有智慧、觉悟的意思。那翻智觉也可以!还是不行,它那个智跟觉,在我们中国也找不到相应的意思,它智里头有三种智,觉里头有三种觉,这就不好翻了。这三种智,第一种叫一切智,第二种叫道种智,第三种叫一切种智,佛这个意思里头含这三种智。三种觉,一个是自觉,第二个是觉他,第三个是觉行圆满,就是自觉、觉他圆满。所以,觉是以智为体,觉为用,有体有用。
什么叫一切智?一切智是知法总相,一切法的总相,总相是什么?总相是毕竟空,《般若经》上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讲一切法的总相。我们同学在一起,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学习《华严》,一直学习下来的,听这句话没有问题,你会有很清楚的概念。一切法确实它是个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金刚经》上说的,这是知法总相。他对一切法他能放下,也就是说他不会执著,甚至於他也不分别,他不会再执著。得一切智,就是知法总相,这是阿罗汉。佛门里面罗汉有这个智慧,但是另外两种他没有,道种智、一切种智他没有。什么人有道种智?先把道种智简单解释,道是道理,种是种种,这就是宇宙之间一切的现象,万事万物,这就是种种、多,什么道理有的?我们现在讲宇宙什么道理出现的?生命是什么道理而有的?这叫道种智。所以一切种智,总相是讲体,别相是讲应用。这一切现象,无量无边差别现象,它是个什么道理?这个智慧是菩萨有的。阿罗汉知道一切法是空,但是不知道这些现象怎么出生的,为什么会有这些千变万化,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道理他不懂。所以菩萨比阿罗汉就高了。但是菩萨没有一切种智,菩萨有两种,有一切智、道种智,没有一切种智。什么人才有一切种智?成佛才有。成佛就是,一切就是一切智,种智就是道种智,知道这两样是一不是二,圆融无碍。像《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那是一切种智,那是如来果地上才证得的,菩萨还不到这个境界。在《华严经》上,什么样的菩萨得一切种智?十住菩萨就得一切种智。所以十住菩萨是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天台大师所讲的分证即佛,虽然不能称他圆满,为什么?他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习气虽然没断,他的一切种智,跟如来究竟果地上的一切种智,在起作用上没有差别。所以在此地,你看经文上说,还欲令增长一切种智,可见得他已经得一切种智,希望这一切种智再加强,这个话说得有味道,我们要能体会到这个意思。
下面,「文云」,文云是里面的偈颂,也就是坚固慧菩萨的报告,有这么两句,「得净慧眼,了佛境故」。希望无明习气愈来愈薄,你对於究竟的境界就会愈来愈清楚,达到究竟圆满,这才是佛陀教化一切众生终极的目标。希望都能达到究竟圆满,比诸佛如来差一丝毫都不行,一定要达到究竟圆满。这是总意,总的意思,报告总的意思。「十颂分四」,十首颂也分为四段。「初」,这一首就算是一段,这是第一段。第一段「总叹」,叹是赞叹,总叹,「为物兴世」,他不说为人,如果说为人,兴是出兴、出现,出现在世间,如果说为人出现在世间,那在十法界里只有人法界,其他的九法界就没有了,所以用物,物,那就十法界全了,为十法界的众生出现在世间,这慈悲到了极处。出现在世间,一个是智照,一个是慈悲,「智光遍照,大悲勇健」,这八个字就是第一首偈。
我们现在看经文,四句,第一句说『伟哉大光明,勇健无上士』,这两句话是赞佛的成就。「伟」是太伟大了,无法形容,找不到赞叹的话来赞叹他。中国过去读书人对孔子的赞叹,只能用个大哉,也是此地伟哉的一个意思,大哉。就是我们讲的,他太伟大了,他的智慧德能究竟圆满,用什么话能把它全部涵盖、包括起来?这个地方用的是「大光明」,行。大德、大能,包括大福报,总离不开大智慧,没有智慧就不可能有大德、大能、大福报。由此可知,智慧第一,智慧能够出生大德、能出生大能、能出生大福德,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价值观。佛法里面的价值观是大智慧,所以佛法求的不是别的,是求智慧,有智慧,样样具足了。
佛法终极所希求的目标,佛经里面的术语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也是印度话音译的。可不可以翻成中文?可以。这跟佛陀的意思不一样,佛陀的意思太多,找不到中国的词汇来翻它,可是这一句行,确实能把它翻出来。为什么不翻?叫尊重不翻,为什么?这是佛法修学的终极目标。你学佛你求什么?就是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菩提翻作觉悟,无上正等正觉。这句话里头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正觉,第二个是正等正觉,第三个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家或者是佛陀教育里面三个标准,如果你得到正觉,你就拿到第一个学位,这个学位的名称叫阿罗汉,第一个学位。再提升上去是正等正觉,等是等於,等於当然还不到,正等正觉,这个学位名称叫菩萨,所以菩萨他得到的是正等正觉。最高的学位是佛陀,佛陀拿到的是无上正等正觉。好像我们现在学校里面三个学位,有博士、硕士、学士,但是佛法这三个学位的标准,是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
怎么拿法?要不要去读书,经过考试?佛教里头没有考试,佛法里面叫你放下。为什么?无上正等正觉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现在没有了,现在没有是因为你有障碍。这个障碍是什么?是妄想、是分别、是执著,这三样东西把我们自性里面无上正等正觉障碍住了。障碍住,它还是起作用,起什么作用?烦恼。所以佛经上讲烦恼即菩提,烦恼跟菩提是一桩事情,没有障碍的时候叫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有了障碍,有了障碍它就变成烦恼,所以烦恼无边、无量无边。因此佛告诉我们,你只把障碍放下,你的无上正等正觉就恢复。你要放下执著,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万事万法不再执著,你只要不执著,你就得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就是正觉,不生烦恼,正觉就现前,你就证得阿罗汉果。要不要去念书、去学?不要!因为你的智慧、你的能力、你的才艺、你的福报都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而且都是圆满的,没有欠缺。如果再能够把分别也断掉,不但不执著,分别也没有,你就证得第二个果位,你得到的是正等正觉,果位的名称叫菩萨。再上去,不但没有分别执著,连起心动念都没有,起心动念叫妄想,妄想没有了,起心动念都没有,那恭喜你,你成佛了。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得到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名称叫佛陀。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吗?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他还学了十二年,他是用知识分子的身分来为我们表演,很勤苦的学习,学十二年,他彻底放下,放下才成无上正等正觉。在中国,我们现在是在广东地区,一千三百年前这里也出了一尊佛,跟释迦牟尼佛完全相同,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所证得的也是无上正等正觉。你要知道,他不认识字,他没有念过书,寺院里面讲堂他一天没去过,禅堂他也一天没去过,念佛堂更不必说了;换句话说,他在佛门里面正式上课一天都没有过。为什么五祖把衣钵传给他?因为他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谁知道?五祖知道,五祖也得到,这些祖祖都得到的,所谓得到就是说他们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所以六祖在《坛经》里面讲,这桩事情跟学、不学没关系,只要放下。
我的老师,我最初学佛大概是一、二个月的时间,很幸运遇到一位出家人,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们能够希望入佛境界,有没有秘诀,有没�